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雾霾下,我为什么没有搬回美国”纯熟胡扯
haitaode  2017-01-07 17:10:01 举报 阅读数:74901

这几天嗓子疼。在整个华北,从2016年最后两天开始的这一轮跨年雾霾,还没有消散的迹象。

元旦,想出去躲一躲,距我最近的空气好的地方,是河北张家口。去哪里,翻山越岭,并不是问题,只是等我有这想法的时候,发现当地像样点的酒店都没房了。既然这么火爆,估计高速公路不会好走。所以,还是忍了。

是的,关于雾霾,我已经写过很多篇文章,已经觉得无话可说,剩下能做的,好像也只有“忍着”了。

可是,今天看到朋友很多人转发一篇《雾霾下,我为什么没有搬回美国》(这篇文章的原名是《穹顶之下,我们都无权袖手旁观》),看到有些朋友转发时深以为然的样子,实在有些忍不住。

作家@梁惠王 在微博上向来说话“刻薄”,他这样评价这篇文章的作者:这真是一头两脚人形兽写的垃圾文,中国这种两脚人形兽特别多,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都能顽强地替奴隶主开脱。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中国人口多,中国人的欲望加在一起庞大,人的欲望和自然资源之间是天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无节制地消费,买买买,买了很多并不必要的东西,我们的买买买就是霾霾霾的根源。我们应该节制欲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责难。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他看见的物品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是我们每个人对雾 霾和环境问题的责任。

说得很好啊,通篇看不到对社会管理者责任的追问,只看到对普通人的正常欲望的羞辱——这篇文章想让很多人羞愧从而节制消费:为什么要买那么多衣服呢?车子的排量1.0其实就足够了啊,不对,根本就不必买车;房子,有50平方米足够睡觉了啊,其实租房就行了啊。

为什么要告诉孩子“物品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这么高深的道理啊,直接应该呼吁大家不要生孩子。因为养一个孩子,需要消费太多了,而每一笔消费都会产生雾 霾啊。按照这个道理,我们集体自杀就行了,就不消费了,不产生垃圾了,就没有雾 霾了。

虽然我完全不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认为它满篇胡扯,但我还是不愿意像梁惠王那样把这篇文章的作者形容为“两脚人形兽”。我相信这个作者,还是真诚的,他是真的认为,是大家的消费欲望产生了雾霾。

没错,我们有欲望。比如,我有开车的欲望,可是,我开的车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的啊,我用的汽油是达标的啊,我买油是交了燃油税的啊。最后,你说,我开车的欲望要为雾 霾承担责任,让我对空气污染闭嘴,你真的好意思说出口啊,简直是不要脸啊。

可是,明显,那个作者,不是不要脸的那种,他是真心觉得欲望要节制一些为好,断舍离为好。这种真诚,这种小清新,确实打动了很多人。那些被打动的人,在评论区留言,以后少一些消费,少产生一些垃圾。这固然也是好的。可是,针对这个作者让大家少一些抱怨,多一些“从我做起”,让大家认同“买买买”是“霾霾霾”的根源,我还是想要说以下几点——

1,我希望那个作者,不要买口罩,不要买空气净化器。因为这两种消费,也是买买买,也会产生霾霾霾。

2,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上个世纪末,这里的人民被承诺过“决不让空气污染”进入新世纪的。请问,承诺者没有做到承诺的事情,你却让相信承诺的人自我反思,这是什么道理?

3,  那篇文章中说,作者当年在环保系统的大部分同事,都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每天的工作也很辛苦。比起社会上大肆抱怨指责的人,他们的行动更值得被尊重。请问,既然如此,这位作者为什么没有继续在环保系统工作而是从中抽身而退,甚至去了美国呢?

4,  那篇文章中说,中国的可用耕地面积远少于美国,却还要承载如此之大的人口规模。请问,怎么不跟日本比呢?中国的人口密度,比起日本来说小的多。日本,一个狭长、资源匮乏的岛国,有2亿人。日本当年也有雾 霾,后来解决了,请问是国民节制欲望达成地?

5,  那篇文章中说,中国雾 霾还有解吗?有,但这个解肯定不来自于民众的抱怨和逃离,也不来自于政 府的强制措施,而是在于技术的革命,和教育。请问,既然政府的强制措施无效,你不应该适当反对一下那些强制措施么?

6,  那篇文章中说,人之所以为人,控制欲望本就是一个标志。与自然需求合作之道而不是一味索取,人类才能走得更远。请问,中国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没有小汽车,没有用上暖气,没有一味索取,他们是不是就这样贫困下去就好了?

7,  那篇文章中说,在美国读博期间,我在商学院上一门课的时候讨论到中国的粗放型发展问题,还和美国的同学争论。我说你们美国人这么浪费。结果第二年我的导师到上海待了一周回来问我,“哇上海哪来那么多SUV”。请问,你为什么不反对和呼吁禁止SUV在中国市场销售?你是博士,你不知道粗放型发展是什么意思是谁的责任?是SUV的责任?

8,  那篇文章中说,我教的中学生,大多数对浪费毫无感觉,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的人均资源有多么匮乏,不知道太平洋上绵延数百公里的垃圾带,面对雾 霾也是一样的只埋怨政 府而已,这让我非常担心。请问博士,你的家里垃圾堆积着,你难道只责怪自己家人浪费、消耗太多,而对家里雇佣的那个昂贵的而且不能更换的保姆毫无怨言吗?

9,  比如,文章中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只是受害者。每一个人都应该反省,面对雾 霾,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抱怨和指责都无济于事,行动才有意义。请问,当你的孩子坐在雾 霾包围的教室里上学,当你认为抱怨和指责无济于事,你告诉我,什么样的行动才有意义?

我也不赞同“纵欲”,但欲望本身没有罪过,也不可耻。只要满足欲望的途径合法,就可以大胆地去追求和实现。当然,我也赞同节制欲望,但这是个人的选择,一个买买买的人,只要自己的钱干净,只要是通过合法渠道购买,不应该为雾 霾的产生而羞愧,一个什么都不买的人,也不必在雾 霾的问题上有道德优越感。

你所居住小区环境恶化,责任归结为小区居民太多,归结为大家消费多产生的垃圾多,这样的居民,物业公司一定喜欢。把物业公司管理无能导致的问题,替换成一个居民“人人有责”的道德谴责,这毫无风险,但很不要脸。

或许,从某个宗教的教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但即便如此,罪过也有大有小,把犯大罪者放在一边不去追问,而去让每个人反思自己有“小罪”——这要么是傻,要么是坏。按说,一个博士,读了那么多书,既不应该傻,也没必要坏,那就是脑子里进霾了吧。

那篇文章最后说,“最近不少朋友都在考虑逃离,有人问我会不会为了孩子回美国,我的个人观点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雾 霾对孩子的身体影响毋庸置疑,但就像文 革对精神的摧残,再往前吃不饱饭也会营养不良一样,没有哪一个时代是完美的……”这话的意思说,我们在这个年代吸霾,就像前辈们遭受文革摧残和吃不饱饭一样,都是命该如此。

这位作者,这位博士,这位海归,这位孩子家长,竟然吸霾吸出了历史感和崇高感。最遗憾的是,他打动了很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制欲望
《回到当下》-欲望与节制
2016—节制欲望
如何控制欲望?
【杂文】节制欲望
节制欲望 控制贪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