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小新维尼:《小孩的秘密+小儿推拿精髓+山根望诊法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推拿代药赋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山根望诊法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山根望诊法是专用于小儿的独特诊法之一,是运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根据山根与心、肝、脾、胃、肺等脏腑相关的原理,观察山根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淡滞、散抟,来辨五脏寒热虚实之病机的方法。本文从山根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淡浓、散抟等方面,总结了小儿山根脉络诊治法的古今经验。

 

【关键词】  山根; 望诊; 中医儿科学/诊断

 

    山根,又名王宫、頞、下极,其位于两目内眦间的鼻梁部分。山根望诊法是专用于小儿的独特诊法之一。《四诊抉微》有云:病人鼻头明,山根亮,目眦黄,起色。山根青,主第二次惊泻后发躁,黑黄甚者死。该法是运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根据山根与心、肝、脾、胃、肺等脏腑相关的原理,观察山根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淡滞、散抟,来辨五脏寒热虚实之病机的方法。《小儿按摩经》云:忽见眉间带紫青,看来立便见风生。青红碎杂风将起,必见疳癓气满形。紫少红多六畜惊,紫红相等即疳成,紫点有形如米粒,伤寒夹食证堪评,黑轻可治死还生,红紫伤寒痰积停,赤青脾受风邪症,青黑脾风作慢惊。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困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例如在临床上发现许多心脏病患儿山根部位均显现光白色,心阳虚时尤甚,在心血瘀阻时轻则出现青灰,重则暗紫,如小儿山根青灰常示心阳不足,山根发青还可预兆惊风,山根发暗则又提示气厥等。可见通过山根望诊不但可以判断病情轻重,并可借此测之预后,对于临床工作具有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故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健康婴幼儿山根皮肤及脉络

  健康婴幼儿山根皮肤及脉络表现为皮肤明润色亮,脉络隐而不显,或青筋隐隐。正如《幼幼集成》所说:“山根,足阳明胃脉所起,大凡小儿脾胃无伤,则山根之脉不现。”

 

  2 病态婴幼儿山根皮肤及脉络

  病态婴幼儿山根皮肤及脉络表现为山根皮肤色泽改变,或脉络显露,颜色转深。因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淡滞、散抟等不同,可反映五脏寒热虚实之病机[1]。

  2.1 部位(脉络所在位置的高下) (1)脉络位置高者,所患疾病病位多偏于上焦,山根为鼻根,鼻为肺之窍,青晦布于山根偏高之处,或于眉心印堂者,示邪在胸肺,脉络每呈斜型(形如“/”或“”),甚至直抵眉内。如印堂青筋多主心热发惊。(2)脉络位置居中者,所患疾病病位多偏于中焦脾胃。《厘正按摩要术》即云:“山根为足阳明胃之脉络,小儿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之纹横截于山根,主生灾”。故山根所示之病,多与脾胃相关。(3)脉络位置低者,所患疾病病位多偏于下焦。鼻为肺之窍,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大肠痢下脓血之病,形诸于外则见鼻梁赤光。是湿热蕴结下焦肠道,与气血相搏,气血两伤则下痢脓血。正如《幼幼集成》所云:“年寿赤光,多生脓血”。

  2.2 色泽病色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根据五行关系可知:赤色主心,白色主肺,黄色主脾,青色主肝,黑色主肾。其具体表现和主病如下。

  2.2.1 红色(红筋,包括红紫色) 属心,主热证。(1)色红赤者,见于夜啼。是因心火扰神,神不舍心之故。正如《医学正传》所云:“山根……色红啼夜不曾停”。(2)色红而紫者,多为心肺俱热。常见于外感风热之感冒、发热、咳嗽、乳蛾,外寒内热之肺炎喘嗽、痰热闭肺之哮喘。是因火盛刑金之故。临床上红(紫)筋无论是横现、直现还是斜现,皆主心肺之热。

  2.2.2 青色(青筋,包括淡青及乌青、蓝色) 属肝,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1)青筋直现者,为肝热而风上行,见于急惊风,如高热抽搐等,是肝阳妄动或心肝火盛而风动所致。亦可见于肺部疾患。是因小儿肺常不足而肝旺盛,易致木火刑金之故。(2)青筋横现者,为肝热而风下行,见于久病脾虚之慢惊风,如四肢缓缓搐搦、睡卧露睛等,亦见于脾胃病变,如泄泻、惊泄、大便色青等。是因小儿脾常不足而肝旺盛,易致木强侮土之故。(3)山根青筋,又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常见于中寒腹痛、盘肠气痛、虫证、疝疾等。是因肝经气滞寒凝或肝脾不和、乳食积滞所致。(4)山根蓝筋,主喘咳;蓝中现红纹为内热泄泻。

  2.2.3 黄色(黄筋,包括局部皮肤色黄) 属脾,主脾虚、湿盛或湿热。常见于脾虚湿盛之水泄或上吐下泻,或脾胃积热所致之积滞、口疮,湿热内蕴、乳食积滞所致之吐泻、腹痛、虫证,脾胃虚损、运化失常之厌食、疳证。正如《石室秘录》所云:“黄筋现于山根,不论横直,总皆脾胃之症”。病后他色渐隐,黄色见于山根、鼻头、目眦者,为将愈之兆。是因黄色属脾,病后山根见之,为胃气将复之故。

  2.2.4 黑色属肾,主寒、主痛。是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或因剧痛,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正如《石室秘录》所云:山根“色黑者,风甚而肾中有寒”。

  2.2.5 白色(白筋) 属肺,主寒。见于肺中寒饮、湿痰之症。是寒饮、湿痰阻遏肺脾气机,气滞则血行缓慢,气血不能上荣所致。正如《石室秘录》所云:山根“色白者,肺中有痰”。

  2.3 形态

  2.3.1 横型小儿山根脉络呈横型(形如“-”)者,多主消化系统病变,常见于呕吐(急、慢性胃炎)、泄泻(急、慢性肠炎)、积滞(消化不良)、虫证、疳证等脾胃病证。

  2.3.2 直型小儿山根脉络呈直型(形如“|”)者,多主呼吸系统病变,常见于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等肺经病证。

  2.3.3 横、直混合型小儿山根脉络呈横型与直型并见的混合型者,多为脾胃与肺部疾患同时发病。可同时出现脾、胃、肝与心、肺疾病证候。

  2.3.4 斜型 小儿山根脉络呈斜向型(形如“/”或“”)而色红者,为心肺有热。2.4 明晦淡滞(山根皮肤、脉络的明润、晦槁,浅淡清泽或沉滞深浓) 观察小儿山根皮肤、脉络之色泽的明晦淡滞,可测知疾病的新久、虚实、转归。《灵枢·五色》有云:“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其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山根色泽鲜明润泽者多为新病,病较轻而易治;色泽晦黯而枯槁者多为久病,证较重而缠绵难愈。脉络由明润转晦槁,是病趋重危;由晦槁转明润,是病情好转。山根脉络颜色浅淡,多主虚证,深浓,多主实证。色泽由浅淡转深浓,是病因虚而致实;由深浓转浅淡,是病由实而转虚。这需要动态的观察。有助于判断预后。

  2.5 散抟(脉络的分散或抟聚) 何谓散抟,散者疏离,其色开也,抟者壅滞,其色闭也,散者病近将解,抟者病久渐聚,先抟而后散者,病虽久而将解,先散而后抟者,病虽近而渐聚,此以散抟分久近也[2]。

  如小儿山根脉络赤青聚集成团者,多主赤白痢疾。脉络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

  现根据山根颜色、位置、走势归纳,见表1。表1 山根的颜色、位置、走势与主病的关系

  因小儿言语不能,精神未备,脉体不全,切脉难凭,闻问切三诊往往难以实施。更有因过度溺爱而性乖张者,临床诊查时绝不配合,若需借助器械之检查,则更为困难矣。故“小儿科则唯以望为主”“望而知之谓之神”,正如《灵枢·本藏》所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证实了小儿山根望诊确具效验,希望通过对山根诊法的介绍,为中医儿科诊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推拿代药赋 

前人忽略推拿,卓溪今来一赋。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既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羚羊滑石。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引天河水,还同芩柏连翘。大指脾面旋推,味同人参白术,泻之则为灶土石膏。大肠侧推虎口,何殊炣子泡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涌泉右转不揉,朴硝何异,一推一揉右转,參术无差。无名泻肺,功能桑皮桔梗,旋推止欶,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忌羡牛黄贝母,肺输重揉,漫夸半夏南星。黄蜂入洞,超出防风羌活,捧耳摇头,远过生地木香。五指节上轮揉,乃去风之苍术,足拿大墩鞋带,实定挚之钩藤。后溪推上,不减猪苓泽泻,小指补肾焉差杜仲地黄。涌泉左揉类夫砂仁霍叶。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脐风灯火十三,恩符再造,定惊元宵十五,不啻仙丹。病知表里虚实,推合重症能生。代药五十八言,自古无人道及,虽无格致之功,却亦透宗之赋。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 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 即离心方向——编者注 )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 食指外缘 ( 即食指桡侧——编者注 ),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 即离心方向——编者注 )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 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


  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16.揉长强


  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长强”。可止泻。
  17.捏脊


  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成人高血压患者从颈部向下捏至尾椎骨),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
  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18.揉内关


  部位:伸臂仰掌,腕横纹上2寸 (以患者的手量) 两筋之间。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19.揉、压足三里


  部位:外膝眼下3寸 (用患者的手取), 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说明:在周老小儿推拿诸多病例中,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其余皆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20.揉三阴交


  部位:内踝尖上3寸( 用患者的手取 ),胫骨后缘稍后。
  附:小儿推拿用润滑剂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损伤时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二、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
  摘自《火柴棒医生手记》
  1.早产女婴(不足2公斤,第236页)
  每天捏脊一次(5遍),取左手补脾土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100次,补肺金200次,补肾水200次,揉板门150次,推上三关150次。
  2.先天性哮喘(1岁以下/2岁以上,第170页)
  取左手补脾土200/300次以上,清心火、清肝木各100次/各200次,清肺金300次/300次以上,补肾水200次/300次以上,揉外劳宫100次,推上三关200次,分推肩胛骨(此是主穴)50次/100次。
  3.先天性心肌炎(2岁,第143页)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200次,清心火200次,补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关300次,揉三阴交300次,捏脊5遍。
  4.中毒性肺炎,高烧41℃(2岁,第42页)
  清肺金300次,清脾土、清肝木、清心火各300次,补肾水4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
  5.百日咳(1-2岁,第66页)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分推胛骨100次,揉肺俞50次。
  6.疳积(2岁,第46页)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5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7.疳积兼肠炎(2岁,第153页)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捏脊5遍,揉双足三里200次,揉双三阴交200次。
  8.腹泻(3岁,第53页)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推尾椎300次,揉长强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9.中毒性菌痢,高烧40℃(4岁,第145页)
  治痢与退热双管齐下: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15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5到7分钟。
  10.白血病,高烧40℃(4岁,第127页)
  采取以捏脊为中心的降热与水肿的医治法: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
  11.休克(5岁,第60、73页)
  掐人中,掐揉手精威两穴,捏双脚太溪、昆仑及揉背部双肺俞。
  说明:“精威”是“精宁”与“威灵”之合称。此两穴在手颈部两侧用单拇指甲掐之,或用中指端作揉法,两穴掐5-10次,揉100-200次。
  12.感冒发烧(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脾土各30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脊200次,若高热40度以上,加退六腑300次。
  13.感冒咳嗽(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300次,分推肩胛骨50-100次,揉肺俞100次。
  14.呕吐(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清大肠(从虎口推向指尖)100次,推板门(从掌根推向指尖)100次,按双足三里3-5分钟,揉涌泉100次(左旋)。又吐又泻,加揉尾尖300次,推尾椎300次(由下向上)。
  15.便秘(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大肠3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脾土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300次,清肺金200次,指压双外关穴3-5分钟。
  16.小儿夜啼(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清脾土各15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清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7.遗尿(五岁以上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压百会2-3分钟。
  18.脱肛(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从指尖推向虎口),补肺金300次,推三关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丹田5分钟,推尾椎(向上)300次,揉尾尖500次,压百会2-3分钟,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4.小儿盗汗(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20.小儿口舌生疮不吸奶(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心火、肝木各200-300次,清肺金3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外劳宫各100次。
  21.小儿皮肤病与瘙痒症(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揉双曲池穴各100次。
  22.小儿腹胀不适(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脾土300次,清大肠2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板门200次(由指根推向指尖方向),清心火、肝木各1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3.小儿厌食(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肾水各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4.小儿舞蹈症与多动症(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脾土400次,清肝木、心火各3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5.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500次,清心火、肝木各3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6.小儿自闭症(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500次,清肝木、心火各4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5-7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疳积的推拿穴位和手法演示!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穴位按摩推拿手法-小儿篇
推拿治病方子
周氏小儿推拿“完全版”(家长必备,值得收藏)
秘小儿推拿常见病方:腹泻、发烧、咳嗽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