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践行“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根本要求

11月2日,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协办,主题聚焦“科学道德、学风建设与科研诚信”,吸引了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与会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高翔在书面致辞中,对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做到方向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二是要做到主义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是要做到学问高,立志做真学问、大学问,发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四是要做到德行正,树立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学术涵养。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在致辞中对我国科研诚信、学风建设和新时代中国学术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四点认识:一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立足于坚定中国学术自信,充分体现和发扬中国学术特色;二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坚持理想信念引领,坚守科学研究的人民立场;三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围绕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工作展开;四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和底线思维相结合。

论坛由权衡和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荆林波共同主持。与会者结合本单位情况做主题发言。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谭方正提出,要以良好精神状态和学风道德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始终不渝模范践行“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根本要求,通过深化评价改革进一步厚植学风道德建设的良好土壤。

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副司长冯楚建介绍了科技部在科研诚信工作机制及制度建设方面的新突破,讲解了科研诚信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提出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落实科研诚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新时代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工作构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孙晓莉指出,要以制度为抓手,构筑科研诚信防护网。同时,多部门联动,把好科研诚信出口关,通过全系统协作,积极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工作。

荆林波就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信息系统及宣传教育矩阵建设等作介绍,呼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牢记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诚信规范的初心使命,共同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人事局)副主任(副局长)张力认为,要坚守初心使命,把准目标导向,推动政策研究领域学风文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袁军鹏主要从科研骨干对科研诚信的认识、当前科研诚信建设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个方面介绍科研骨干科研诚信的认知现状,并为今后科研诚信政策和措施提出针对性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品牌与社会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刘瑛介绍了科研诚信与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科研诚信与知识产权信用的具体关系并提出了知识产权信用体系与科研诚信法治化构建的思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一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
坚持学术道德是学术规范的关键
决不能触碰科研红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我国累计招收博士后10万余人
第十届(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6项成果获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