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的兴趣、“压舱石”及其他

    在我看来,读书的第一要务便是培养自我的兴趣。如果兴味索然,且久久培养不起来,这大抵是读不了书、读不好书的。恍若强按着牛头饮水,牛又能饮多少呢?

    犹太人的孩子出身以后,母亲之所以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并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里有智慧。因为读书兴趣陡增,将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也就造就了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的读书风景。

    是啊,读书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逐步养成,只有日积月累,方能水到渠成。说实话,我的读书兴味和习惯的养成,就是靠了为教师的父母的正确引导。“兴趣,是第一位老师”,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读书才能顺理成章。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单单有了兴趣,读书有时未必一定就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陈平原教授的说法,就是读书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那就是“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必是“压舱石”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属于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几乎全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

    如果说,人读书渐由遮蔽而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起初,我们的思想认识往往局限于既有的理解和结论,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的改变,我们会重新关心和思考早年获得的历史感受,希望历史的密码,能启发当下的思考,提供理解自己、理解时代的参照坐标。而当一些历史,哪怕是历史中的细节被激活,从而予以重新甄别、理解、定义时,我们便充分理解了意大利学术大师克罗齐命题的真谛:“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般读书,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更多的读书人了解它、接受它,把它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是的,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让自己的生命脱离蝇营狗苟,为社会进步去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经典,当然不是“稻粱”,不能当饭吃,但是经典终究让我们的心灵悸动,让我们的精神产生温度,让我们的庸常生活和生命有了意义。作家林怀民去莫斯科访问,在果戈理的雕像下,问一位年轻人:“你们在学校念果戈理、托尔斯泰这些文学家的作品吗?”“当然。”“像《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么厚的书也全部读吗?”“小学读文选,中学整本读,一直读,到博士面试还在考。”“文学博士?”“不只,法学博士也考,许多科目都考。这些作品是俄罗斯的语言、文化、历史、哲学、信仰,是民族的魂魄,怎能不读?”读经典让俄罗斯民族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压舱石”。

    自然,经典的阅读,还须以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想起了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的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尝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记起蔡元培先生曾送给刘海粟先生四个字的告诫:“宏约深美”。“宏”就是知识面要广阔;“约”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选择,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人生有限,知识无穷,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以便学有专长;“深”就是钻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美”是最后达到了完美之境。想一想吧,在广袤的经典书籍中找“矿”,在比较中选优,在深邃中掘进,怎能没有“好矿”“富矿”?怎能没有品高质优的“宝石”呢?而“宏、约、深”的过程,不也是寻找到纯净的“宝石”,进而装点自己、升华自己,令自己成为美的化身、美的使者的过程吗?

    读书,绝无止境。有位哲人说过:“如果把一个圆的内外分别比做知识的已知和未知部分,那么已知部分愈多则意味着其未知部分也愈多。”有些读书人的盲目乐观就在于,读了一点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失去了本应有的无知感,变得很自负。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并非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在七十岁的时候认识到他还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优秀经典《尚书》简释
教师要真正成为读书人
书,生命之灯
一生熟读几本书
写给正在刷朋友圈的读书人
​陈祖明(尚書)随笔——《再谈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