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故乡的河

                                            怀念故乡的河

 杨甲午

 我的故乡河北省正定县雕桥村,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中部,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环城联络线北出口。

据《正定府志》、《正定县志》记载,该村原叫雕邱。曾因正定籍名仕明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梁梦龙在此地修建别墅,河上架石桥数座,镌刻着玲珑精致的图案而更名为雕桥,也称刁桥村,村名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雕桥村曾是是乡政府、公社管委会的所在地,1971年公社管委会移至南岗,后撤社建乡,现已归属正定县北早现乡管辖。

清代诗人冯铨的笔下“何处名园好?雕桥景物多。竹深人失径,花密鸟成歌。”海容笔下的“万点河钱贴水浮,水边人过欲惊鸥,西山照眼明如洗,幅幅屏风翠欲流。”把故乡雕桥的美描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雕桥村村北是周汉河,河水从安仁古村方向潺潺流来。村东北曲阳桥的大明泉和东曲阳的小明泉泉水常年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汊河,灌溉着沿岸的稻田,河水从南岗村村西流入雕桥村村东北,与周汉河交汇,此时的雕桥段周汉河河水开始大了起来。水流湍急,河水清澈,水中有鱼有虾,河岸两旁柳树成行,夏季树上蝉鸣一片,犹如一个个庞大交响乐队在演奏。青蛙在河边嬉戏,从岸上跳来跳去,炎热的夏天有不少鳖成群结队的爬上岸晒盖,也是一景。春夏季河岸上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引来了一簇簇美丽的彩蝶翩翩起舞,人们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天然美景之中,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雕桥村一派原生态的天然景色是我儿时抹不掉的永久美好记忆。

那时的雕桥村周汉河村东段还修了一道拦河闸,浇灌着河东的一片片肥沃的土地和上好的良田。周汉河还有一条分支流从村西北方向流雕桥村,村中并架有一座石桥,把村庄分成了村东村西,桥东形成两条枝杈型向正东和偏东南方向的两条大街,一条街为前街,一条为后街。这条支流中河水从村庄穿过,绕村南流入村东周汉河主干流,河水怀抱着村庄,河岸两旁长着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和槐树,小鸟空中飞来飞去,时而传来动听悦耳的鸣叫声。每到春季村南的那段的河岸两旁生长郁郁葱葱的芦苇,宽宽的芦苇叶是上好的粽子叶,端午节前吸引着不少的人来采集。好一派美丽的北国水乡景色。

我就读的雕桥小学1951年建校,学校有着上称的师资队伍,在当地也算是一个优质名校了,学校坐落在村东口,紧邻周汉河,河上有一座石桥直通雕桥庄。我在这里静静的读了6年书,踏踏实实的念完了高小。

村西两公里处是滹沱河,当地的人把它叫做大河,河道很宽,最宽处达三四公里,向远望去是一片片白茫茫的沙滩,这是一条季节河,平时水面不是很宽,过河需要渡船才能到岸边。河的两岸有码头,撑船的人,向每一个坐船的人收五分钱的钢镚,才能到河对岸,当地人称对岸为河南,河南边归属石家庄市郊管辖。

听老人们说,滹沱河原来离雕桥村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解放前上游还没有修黄壁庄、横山岭、岗南水库,特别是雨季到来,上游的洪水汹涌而来,转眼之间河东靠近雕桥村这边大片上好的良田被冲毁到河里,河面迅速加宽,暴雨过后良田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沙滩,解放前滹沱河给人们带来的是水患、更多的是恐惧和不安。解放后国家对滹沱河的水患进行了综合治理,1951年建成了长达  53.6  公里的防洪大堤,其中正定段30.26公里,平安屯至大孙村的五一大堤建成。长4公里,顶宽3米,平均高1.5米,边坡为1:2。由正定县人民政府组织施工,因51日竣工,故起名为"五一堤"归水利部门管辖,常年有人看守,大堤上种的的全是灌木,荆条树丛长得郁郁葱葱,堤子上的草长得也很茂盛,任何人不能上堤伐荆割草。其用意就是护堤,防止雨季滹沱河水暴涨,避免河水冲毁农田,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因此护河大堤是一条护命大堤。从此才有了下游百姓的一方平安。

在人民公社时期的雕桥村,被称作生产大队,大队辖属16个生产队,清晨一阵阵钟声响起,社员们开始迎着朝阳,成群结队的开始下地干活儿,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地里总是有干不完的农活。每当夕阳西下,劳作了一天的男男女女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的说说笑着收工回家。紧接着就是一缕缕炊烟升起,静谧的乡村除了几声犬叫就是蛙鸣,那是一种田园之美,乡村之美,人和大自然和谐之美。

我们村的西北3公里处是安仁谷村,该村处在周汉河的上游,记得当年我们村西种水稻,在河里修筑了一段段的揽水坝,把周汉河水引进了稻田,灌溉着大片良田。

我是在河边长大的,这片风景如画片故土养育了我18个春秋,那里有我儿时抹不掉的美好记忆,那里有割不断的故土情结和魂牵梦绕的乡思。

孩提时代,每逢酷暑难熬的夏天,我都去周汉河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水嬉戏,摸鱼捞虾。皮肤晒得黝黑,好像一个非洲黑童。周汉河两岸的垂柳树蝉很多,我一手持一根竹竿,一手拿着一个竹篮子捅树上的知了皮,回去后用棉线穿起来,攒多了作为中药材卖到村里的供销社收购站,挣够了我一年的学杂费,交由奶奶保管,这是我上学买书本文化用具的主要经济来源。小时从未找父母要过零花钱,书包是奶奶用一块白毛巾折叠后缝制而成的,作业本是用四分钱一大张白色糊纸裁成32开自己用线装订而成的。那时带橡皮头的铅笔5分钱一支,不橡皮头的2分钱一支,为了给家庭节约开支,我从来没用过带橡皮头的铅笔。

酷暑难熬的夏天的夜晚,辛勤劳作了一天的男男女女们,成群结伙的去河里洗去一天的汗水,换来一阵阵凉爽和舒服的感觉。

那是故乡的天,是那样的蓝,水是那样的清。滹沱河的水用手捧起来即可饮用。夏天鸟语花香,蛙叫蝉鸣犹如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引吭高歌,奏出了一曲曲田园之歌,秋高气爽的金秋季节,天高云淡的日子,我站在滹沱河岸西望,蜿蜒起伏的太行山山脉,犹如一幅精美的水墨壁画,镶嵌在正西面蔚蓝色的天空中。我仿佛置身于这天然的画面之中。有一种美在其中的感觉。

如今我离别故土43年的时光过去了,由一名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步入了花甲之年,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

我离别故土44年,雕桥村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开始接近小康水平。轿车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人的家庭,乡亲们的日子真的富裕了。

但是,随之带来的是着周边环境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破坏、河水断流,空气污染,环雕桥村的原始生态被彻底的被破坏了。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滹沱河常年断流、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日渐脆弱。近年来,河道内非法采砂、挖砂吸铁、掘草放牧现象日趋严重,更加剧了滹沱河生态环境的恶化。滹沱河不仅没能起到气候调节作用,反而成为市区风沙、粉尘的主要污染源。为改善滹沱河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石家庄市政府于2005年启动了滹沱河人工湿地工程。

滹沱河上游矿藏资源丰富,由于过度开采,天然植被被破坏,已经无水可流,断流多年了。建国初期修建的护河保命大堤,再也没有当年那样受人百般呵护,静心看护了。因没有水患了大堤也变成了垃圾集散地。

随着石家庄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地下水超量的开采利用,周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已经不堪重负了。小时候用扁担就可以把水井打上来,现在已经是遥不可及了。周汉河的发源地周泉、韩泉早已干涸,汊河的发源地曲阳桥的大明泉,东曲阳的小明泉早已没水可喷,整个变成漏斗了,雕桥段的周汉河早已没水可流了。随之带来的是残留的周汉河河段已经变成了一段段垃圾填埋场和一段段臭气熏天的污水沟,流经村西的支流早已移位平地,盖上了一座座民房,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

一个个个体工厂占用了大片的肥沃的耕地,大把的钞票落入个人的腰包,虽然增加了地方的税收,但它占有的是耕地,破坏的是环境,冒出的黑烟,制造的垃圾遍地,污染了整个环境。树没了,鸟没了,再也听不到蛙叫蝉鸣了。

繁华的集市搞活了经济,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他也制造了更多的垃圾。每十天有四天的集市,吸引了各地的商人,集市散摊,一片狼藉,留下的是一堆一堆的垃圾。

随着石家庄城市北扩,环城联络线的建成,大片的良田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农民得到的只是一点点微薄的补偿金,但失去的是永久的土地。沿途一座座高层、多层楼房拔地而起,吸引了不少的城里人在这里安家置业,雕桥村已经变成了一座喧嚣的新型小镇,雕桥村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古村风韵和风采,没有了乡村的静谧。尽管开发商为了销售楼房,把自己所建的楼盘起名为“江南红郡”,但是找不到一丝江南的蛛丝马迹。

雕桥村的天不再蓝了,太行山的天然壁画再也没有原有的旧模样了。

人们每天都在雾霾中穿梭生存,一座座板厂排出的烟雾和生产的垃圾,空气中有一种刺鼻的难闻的气味,直接危及着村民的健康。

昔日的乡村失去了原有的静谧,变得繁华喧闹了。失去了原有的原生态天然田园景色。

楼房虽然多了,但我还是思恋我那童年的雕桥村,还在想着环绕着雕桥村的三条河,滹沱河断流了,美丽的雕桥村再也没有了周汉河、汊河的装点,雕桥村因没河没桥,已经变得名不副实,徒有虚名了。他了失去了他独具特色的特有的风采。

我梦想有一天,家乡的父母官,不要再追求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带血JPD,期盼环境得到综合治理,还我蓝天碧水,还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北国水乡雕桥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三期征文第18篇】杨甲午||怀念故乡的河
辽河那道湾之三十一——回 乡 小 记
「佳篇赏读•散文」香河高勤:一梦到潮白
流淌着乡愁的潮白河
《正定各个村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