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学缠论为什么不赚钱?

注:缠论基本原理:走势是有级别的,小级别生出大级别,小级别走势服从于大级别走势,每个级别的走势终要完成(走势终完美);基本理念:背驰买卖是缠论的核心技术,是安全的买卖点,操作中,趋势级别尽量放大,永远在下跌中寻找买点,并在买点买入,在上升中判断卖点,在卖点卖出在某级别买点买的,就在某级别的卖点卖;小散学缠方法:利用两均线系统+MACD,多周期参看走势图,严格按缠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理念操作即可。

你学缠论为什么不赚钱?
2010-02-25 18:02


  一、你要好好看108课,如果你108课连看都没有看一遍,你就不要问缠论有没有用的傻问题。
  二、看完108课一两遍之后,肯定有很多一知半解。看完不代表你懂了,看完之后就是用理论去干。这个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三、用理论干了之后,肯定不能立即赚钱,因为你对缠论不可能全懂,缠师是何人?我缠论都看了6个多月,仍旧没有领悟其3分之一。实干之后再看缠论,才能体会到字字珠玑。
  四、理论不能想当然,你是第一、二、三买点买入的吗?是卖点卖的吗?是哪个级别的。请回答。或者说你是底背驰之后买入的吗,顶背驰卖出吗你认为的背驰是缠师说的背驰吗?
  一句话,你如果按照背驰买卖,你要是亏钱了,我就不信了!!!!


(转帖秋叶学长)写给初学缠论的朋友
相信很多初学缠论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级别……的划分,背驰、转折、一买、二买、三买、一卖、二卖、三卖……的判断,真是划也划不清楚,断也断不明白,于是感觉缠论真的难学!啃了一年半载,依然失误频频!怎么办?这就是我要和朋友交流的。
   缠给出一个学习缠论路线图,结果这条路不好走,原因就是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级别……的划分不容易,且现在看来,笔和线段的划分不能准确地反应缠的“走势段”内涵,加上线段自组级别的误区,使得各级别划分不同、走势中枢划分不同、走势类型划分不同……比比皆是,于是才有千人千缠之说!如何解决?那就是正确理解缠的走势段内涵。看看缠早期划分线段图,和她后期定义的线段是有很多出入的,而缠的走势段,很难用语言规范表述,所以缠为了规范,才在64课开始试图给出笔和线段精确定义,结果是不但没有使问题简化,反而使笔和线段的更易歧义,特别是由于不同软件数据的细微差异,都会造成划分结果的不同,我想,这绝不是缠的本意。经过长时间反复对照缠论画图,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笔、线段上斤斤计较,因为笔和线段仅仅是个工具,是个拐杖,当你学会走路后,这个拐杖是要丢掉的。否定笔和线段,是需要勇气的,我大概是第一人!所以,写此文也是考虑了很久。
   那么,还有没有快速掌握缠论并能应用于实践的途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利用两均线系统、MACD和布林带这些传统技术指标,结合级别来综合分析,再加上运用缠论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情况。至于看不清的情况(比如中阴状态),你不去操作就是了,近2000只股票,可操作的股票多得是,没有必要死守着看不懂的股票。真正做到了,那就是股市的常胜将军了!
   下面就开始介绍如何快速掌握缠论并应用于实践:
   一、先把30课之前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基本熟记;
   二、建立两均线技术指标,用飞狐交易师的也可用我的均线面积技术指标,和红绿柱面积指标,大智慧L2版的也有这两个技术指标,其它软件由于函数少没有编写。要找些书把均线、MACD、布林带等技术指标的用法搞清楚,特别是MACD的顶底背离概念要清楚。
   三、看完前61课。
   四、这时你已经有了均线缠绕、趋势力度(均线面积)、趋势平均力度、背驰、盘整背驰、中枢、走势类型、三类买卖点等等基本概念,这些就足够了。至于数学表达式的推演、级别的转换、同级别分解、转折力度等等,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以后再说。
   五、反复从1F(1分钟,下同)、5F、15F、30F、60F到日、周……K线图去看,以便理解级别是由小级别生长出来的(缠论的级别原理);反过来,小级别的走势要服从于大级别(每个级别的走势要完成——走势终完美)。这就是辩证法,就是缠论的精髓!
   这第五点就是关键,要做到理解,就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多看图,走势图是最精美的。离开了走势图,一切技术分析都无从谈起。所以尽管都知道,还是再强调一次。
   2、1F的多次上、下、上……地折腾,在30F上可能就是一个向上或向下的均线两次缠绕(形成了一个均线面积);在日线上可能就是几根K线,这就形象地解释了级别是由小级别走势生长出来的。从MACD指标上看,1F的一背再背(一再顶或底背离),会传导到5F的MACD出现背离;5F又会传到到30F……这也是级别生长的形象写照。
   3、你经常会看到某一级别的MACD背了又背,但股价确照样一涨再涨或一跌再跌,为什么?这就是小级别的走势要服从大级别的走势。例如,30F均线空头排列且两均线距离在呈喇叭口状放大、MACD黄白线下穿0轴且呈快速下探之势、MACD绿柱不断加长、布林带张口且股价贴下轨向下运行,此时一个1F的MACD底背离是不可能扭转30F下跌走势的,这就是MACD这个技术指标的缺陷。但1F的这种背离演化到背驰时,却可以改变1F的走势,这种改变可能引发30F的一次均线缠绕、或是形成一个中枢,但在30F没有出现背驰(盘整背驰)之前,是不可能改变30F的走势方向的。这就是小级别走势必然服从于大级别的走势。
   4、均线的一次缠绕,伴随着次级别以下级别的一个中枢的形成;反过来,要判断是否形成中枢,你到大级别去看是否出现了均线缠绕。
   5、有了趋势,才有背驰,盘整只有盘整背驰。这两者区别要高清楚。特别强调的是背驰不是MACD背离,两者有本质区别!
   6、会用区间套。当30F处于背驰段时,你可以观察5F甚至是1F走势,但他们也出现背驰(盘整背驰)时,意味着30F的第一类买卖点到来了。
   7、按均线系统查看,和线段划分出来的级别有区别,一般参照30F均线系统操作就足够了。
   当你能够理解级别是由小级别生长出来的,和小级别的走势要服从于大级别,恭喜你,你可以在股市中游刃有余了!
——《写给初学缠论的朋友》一文发表后,引起众多网友热议,不论赞同还是反对,在此都表示感谢!只有深入探讨,缠论才能越辩越明。
   今天再次表明,笔和线段的划分,实在不是初学者应该研究的。抛开笔和线段的适用价值不说,仅就掌握的便捷性而言,实属不易,原因不在于定义高深,而在于无人断定对错!我自认为不算笨,相信当年研究之课题决不比线段划分简单,但刻苦钻研笔和线段至今,本人画的线段依然不乏“纠正”者。再说,谁人敢说他画的线段就是标准的、权威的?既然如此,初学者为什么要在这“不知对错”的问题上花费精力?
   其实学缠论,就是要掌握缠论的精髓,缠论的理念。缠论既然不废一法,那么就从用均线系统、MACD、布林带等传统技术指标辅助分类、判断入手,有什么不好?毕竟这些指标绝大多数人是熟悉的(如果这些指标都不熟悉,那就更不要谈缠论了),容易掌握的。均线缠绕就是缠绕了,MACD红绿柱长了短了、黄白线高了低了,股价在布林带的什么位置,这些都毫无争议。至于面积,做个公式也是极其简单之事,纵然不会,也可下载一个了事。其实看多了,不计算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这么简单且毫无争议的方法不去研究,偏在无结果的问题上纠缠,不是避简就繁那是什么?
   缠的巨大贡献是级别的发现,从而使走势的研究由单一级别向多级别、立体地分类判断走势转变,有效回避了单一级别传统指标由于“骗线”造成的判断失误。缠论的精髓是小级别的走势“堆出”大级别——级别是生长出来的;小级别的走势又要服从于大级别,即任何级别的走势终要完成——走势终完美。缠论操作理念:永远在下跌中寻找买点,并在买点买入;在上升中判断卖点,并及时卖出。
   缠论难吗?如果你连笔和线段都划分不清楚,你能说缠论不难吗?如果你用这些最长见的技术指标,结合级别来综合分析,再加上运用缠论的基本原理,就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情况,你还会说缠论难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原创】写给初学缠论的朋友
MACD指标巧妙确定缠论线段终结的方式,建议收藏
缠论选股什么是股票趋势背驰?什么是股票盘整背驰?
学完零师后,再谈“笔”
macd级别操作
【转帖】一步一步走入缠论操作节奏(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