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部字与中国文化
                             

    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人类社会便进入了女权时代。当时的妇女处于社会的核心地位,因而,世系以母系计算。早期实施群婚制,但是禁止氏族内部通婚,姓就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并被用为区分血缘的标准,同姓不婚。我国最古老的姓都从“女”旁,这反映了我国姓氏的起源。母系氏族实施群婚制,到父系氏族晚期,人类进入了聘娶婚时代,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婚姻革命。进入父系氏族之后,男子的社会地位上升,社会以男子为核心,妇女的地位急剧下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1.姓氏起源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氏族社会。姓氏称谓作为一种代号,将伴随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标志。

  《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说文》对“姓”的解释是指人由女性所生,因而,要随女姓。它客观地记载了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社会现象。

   我国最古老的姓氏大多是“女”旁:

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从女,羊声。

姬,黄帝居姬水,因以为姓。从女,(yi)声。

姚,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从女,兆声。

  “姓”有“别婚姻”的作用,氏有“明贵贱”的功能。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氏,天子封子弟为诸侯,诸侯分封子弟为卿大夫,都要赐氏。一般以受封赐的国名为氏。也有以官爵、居处或先祖的字为氏。《通志·氏族一》载:“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典籍中所载人物弈秋、庖丁、公输班等都是没有姓氏的,“弈秋”是名叫“秋”的“棋手”的意思,而“庖丁”即“厨师”的意思,“公输班”中“公输”是“字”,“班”是名,因公输班是鲁国人,所以又称“鲁班”。直至战国之际,社会发生大变革,旧贵族没落,有的甚至沦为奴隶。秦末以后,姓与氏逐渐融合,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上至天子,下至庶人均有姓。

2.婚姻形式

   进入男权社会之后,我国女性在婚姻上就失去了自主权。《说文·女部》所收的“婚、妻、姻、嫁、娶”等字就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各婚姻形式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从其说解可以看出,“婚”字凝结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而野蛮的婚娶制——抢婚的事实记载。其依据有:一是周礼规定“娶妇以昏时”。“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娶”隐藏着“抢婚”的意思。《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古代打仗,抓住了俘虏或是杀死了敌人,割下他们的左耳作为表功的凭证。“取”字左耳右手,正是像用手割取耳朵的动作,因而,“取”有以武力获得之义。而“娶”字无论从“取妇”还是“从女从取”都含有以武力抢妻的意思。《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持事,妻职也。”甲骨文有不少“妻”的写法,其写法在字的一侧都有一个手的形象,主体部分则是一个女子的形象,或跪或站立,上边有女性头发的形象,字顶有簪子,是会意字,即用手抓住女子头发强抢为妻。铜器铭文“妻”字也是强调以手抓住女人头部。《说文》:“嫁,女适人也。从女,家声。”指女子成年后到男子家中去。也就是说父母处并不是女子的家,只有嫁到丈夫家才算是家。但是,父母把女子养育成人,不能白白地把女儿送给男子做妻子,因而有必要向男子提出一定的经济“补偿”要求,把女儿作为金钱财货,以换取钱财。《韩非子》载:“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嫁”与“卖”对言,因而意义相同。也就是说,到了灾荒之年,买卖妻子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

3.妇女地位

   女性的地位,因人生的阶段变化而变化,因而,也具有不同的身份。从亲属称谓来看,未嫁为女,出嫁为妇,在夫的立场称妻,生子则为母,子取则成姑。“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像俯首敛手屈膝,柔顺事人,委曲柔顺服侍男人的女子。“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妇女是服侍家事的人,由“女”持握扫帚,有清扫除庭的意思。也就是说,因为女子嫁到夫家,其主要“室劳”之一,就是“清扫”。于是,就用洒扫之具“帚”来指称妇。体现在文字上,就用“帚”字表示,其后才添加义符“女”,以便指义更明确,不与“扫帚”之义相混,“妇”是“帚”的后起区别字。“妇”与“服”、“伏”也是同源关系,在古人的观念中,妇必须“服侍”“服从”和“伏”于人。于是赋予了“妇”、“服”、“伏”也是相近的读音。“妇”与“夫”是相对的概念,所以妇要“服”与“伏”的对象也自然是夫。因而,“妇”字表明了家庭伦理关系中夫尊妇卑的地位差异。

   中国的妇女等到成为“姑”时起,地位便上升,也就有了绝对的权威。“威,姑也。从女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威,姑也。从女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说文》以姑解释“威”,这足可以看出姑在家庭中的权威。“威”、“君”、“畏”是同源字,《说文通训定声·履部第十二》威,畏也。从戌从妥省,会意。戌,古文矛字。桂馥引书证曰:姑也者。《广雅》:“姑谓之威,馥案,威姑,君姑也”。《释亲》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释名》妇于舅姑在则称之君舅君姑。这“姑”甚至又可以“皇”。也就是说“威”字取象,隐括了中国女性制度礼仪的历史背景,也说明我国女性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古代姑之于儿子及儿媳的权威有许多例子,《孔雀东南飞》是我们既熟悉又很容易理解的例证。主人公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善良,与丈夫焦仲卿又恩爱有加,但仅因为她“姑”看不入眼,便完全不顾婚姻当事人的感受,极力驱除儿媳,甚至自己的儿子出面求情,也不肯通融。“吾意久怀岔,汝岂得自由?”焦仲卿以“长跪”相求,竟薄言逢怒,那老妇人大发淫威“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思,何敢助妇语”,直到酿成一幕催人泪下、孔雀徘徊的悲剧。阿母对儿子强调要“有所畏”,这首诗能长期感动人们的原因大概就是“威”的作用。

   这种“威”是女性在男权社会受男性压迫下激发出来的变态的举动,从而使女性在受男性压迫的同时,还要受“同性”的压迫,然而,女性之间的压迫还不止是姑媳之间,在同为丈夫的妻妾之间的迫害更为厉害。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没有止境的恶性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先来自哪里吗?
甲骨文台历说字——好
今晚报
姓氏的来源
“婚”字的演变以及背後的來歷
中国古代的姓氏与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