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川派中医】伤寒学派·代表著作

《伤寒恒论》

十卷。是郑钦安研究《伤寒论》的代表作。1894年刊行。郑氏在自序中言“《伤寒》一书,相传千余年,俱云仲景原文,名贤迭出,注家亦多,不胜枚举。余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原文逐条一一剖析,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明,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聊以补名贤之不逮”。遵舒驰远之例分为上、中、下三篇。该书发挥仲景原文,切实说理,将条文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释方辨脉,指导辨证治疗,不沿袭前人陈说,独具创见。郑钦安把握《伤寒论》之精髓,于临证中广泛运用伤寒经方治疗各种病证,卓有成效,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各具特点,相互发明,均为其临证经验的真实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切合临床应用,贯穿以用为总纲,万病不出六经宗旨,不出一元真气的学术思想。尤重阳虚阴盛之闸发,善用大剂量姜、桂、附以回阳救逆,拯人于危。其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弥足珍贵,实为中医学之瑰宝。三书各具特色,切合临床实用,风靡西南地区。在清末,刊行版本种类之多,刊行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伤寒悬解经方歌括》

十一卷。清代钟文焕编。成书于清光绪元年(1875)。以黄元御《伤寒悬解》仲景经方为基础,每方多以七言律诗进行阐释,卷一至卷三为太阳病,卷四、卷五为阳明病,卷六、卷七为少阳病,卷八至卷十分录太阴、少阴、厥阴病,卷十一为伤寒类证。诸经病先论其生理、病理,再列提纲证,次论汤证。

《伤寒论浅注补正》

七卷。清代陈修园原注,唐宗海补正,是《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唐氏推崇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于陈书的基础上补缺正误,其论以“标本中气”说为主要根据,并以中西汇通观点加以诠释,旁参西医理论注解伤寒病机是其一大特点,虽难免有牵强之处,但中西汇通的大胆创举对医学的发展不无推动作用。该书前六卷为六经证治原文。于每经篇首补总论一篇以明大旨。卷七为其所补,包括附识方药离合论、古方加减论、方剂古今论、古今方剂大小论、煎药法论、服药法论、考古、劝读十则、医病顺其自然说等。书中对三焦实质进行探讨,体现了唐氏以西医之形迹印证中医之气化,既重形质又不忽略气化之理的学术主张,追求形质与生理,病理,治疗一以贯之的医学理论,认为形以附气,气为形用,二者必须并重。该书反映了唐宗海研究《伤寒论》的造诣,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为唐宗海代表作之一,原未付梓,1983年经唐宗海学术研究会,据手抄遗本整理校正,排版付印。该书以手足十二经,厘为十二卷,每卷首列本经总论,每经辨证分表里、寒热、虚实六证。本《内经》《难经》之义,参诸家之学,并附以个人见解。从临证角度出发,阐发六经辨证之理,概述脏腑手足十二经病变,于每经下分论表、里、寒、热、虚、实六证,以辨病位深浅、疾病性质、邪正盛衰。唐氏认为辨证“总须分表里寒热虚实,不得以一字概之”。该书倡中西汇通,认为中西二者各有所长,不应存疆域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辨证析方,附列经方时方及自制验方。先辨病辨证,后论方论药,不分经方时方,如其对证,皆采撷用之,方中用药,尤善运用阴阳、气化、形色气味以明其理,致力于方剂之研究和药物性能之探讨,颇多创见,切合临床实用。

《伤寒论方合解》

六卷。清代许宗正(星东)撰。刊于宣统二年(1910)。作者诠注《伤寒论》诸方,力求“遵经文方义而解之”。于古代医家中,引述或折衷王叔和、成无己、张志聪、柯琴、陈修园等名家之注论尤多。书首列“上中下本标中气图”及“脏腑本标中气互相络图”,现存初刻本。

《伤寒平议》

廖平撰。成书于1921年。上卷引录陈修园、张隐庵、柯琴、黄坤载、钱天来、喻嘉言、王履七家,下卷引录柯琴《伤寒翼》、喻嘉言《尚论篇》《瘟证平议》、郭雍《伤寒补亡论》、丹波元坚《伤寒述》,对其《伤寒论》的论述加以评议,其评有褒有贬,见解犀利,观点鲜明,言之有据,多为其读书的心得体会。现存1917年成都存古书局刻本,并见于《六译馆医学丛书)。

《伤寒杂病论古本》

三卷。廖平编。成书于1921年。《六译馆医学丛书》之一。 包括《伤寒杂病论古本》卷一、卷二、发汗汤第六、宜吐第七、宜下第八、隋杨氏《太素》、病源日数。系其引录自《千金方》《外台秘要》卷一伤寒杂疗汤散圆方、《太素》中伤寒的内容,是廖氏认为需要补充的《伤寒总论》内容。

《伤寒总论》

廖平撰,刊于1913年,《六译馆医学丛书》之一。包括《伤寒总论》《太素》《内经》伤寒总论补正,热病说,五脏热病、邪中、邪客、疟解补正、《伤寒讲义》等内容。系共引录自《外台秘要》卷一伤寒,邵氏《伤寒补亡论》《诸病源候论》时气热病温病日数表,《内经》《太素》中的伤寒内容,是廖氏认为需要补充的《伤寒总论》内容。《伤寒讲义》就太阳篇六经传变证误条文进行纂编,并加注释考证。

《太素内经伤寒总论补正》

廖平撰,刊于1917年,《六译馆医学丛书》之一。书附于《伤寒总论》之后,对《黄帝内经太素》所论伤寒条文做补正注释。

《伤寒古本考》

廖平补注。成书于1913年,《六译馆医学丛书》之一。廖氏认为方有执、喻嘉言二人以下《伤寒》缺首三卷,故据《千金》《外台秘要》《脉经》补《伤寒》卷首、卷一、卷二及卷九、卷十。《伤寒古本考》辑《圣济总录》“伤寒门”卷二十一到卷三十三篇题。对日本内藤振原撰的《平脉法贬伪平议》补评,认为“平脉法”属伪卷。以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原本,对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昌《尚论篇》的条文编次进行考证,将《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中的有关条文与《注解伤寒论》进行比较。现存1917年成都存古书局刻本,并见于《六译馆医学丛书》。

《伤寒古本订补》

廖平撰。成书于1913年。《六译馆医学丛书》之一。包括《伤寒杂病论》古本首卷,太阳篇六经传变证误,伤寒之杂病古本第六,太阳病用陷胸汤法,太阳病用陷胸汤法第六下,“桂枝汤讲义”三版、桂枝汤及类方桂枝汤等内容,就太阳篇六经传变证误、桂枝汤的功效及运用等条文进行编纂考证,提出桂枝汤当为建中汤、解肌汤,颇多新见。

《伤寒经方阐奥》

三卷。一名《经方阐奥》。成都医家何仲皋(汝夔[kuí])撰于宣统三年(1911)。何氏谓《伤寒论》方气味之组合、阴阳之构造,皆有君臣佐使、标本从逆之奥窍,然理蕴深邃不易领会,故参照前人论述,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对《伤寒论》113方着重阐发其奥义,提成此书,以“阐奥'为书名。论理多本《灵枢》《素问》兼引《易经》,皆于平正通达中寻出至理。卷一论太阳病方;卷二论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方;卷三介绍伤寒合病及伤寒差后劳复诸方。其汤方目录仿《医宗金鉴》次序而立,择要选录《伤寒论》方证条文,设方歌,小注概括辨证要旨。后附作者另著《泰否封气通伤寒霍乱说》全书词语简练,易于阅习。现存1913年成都初刻本。

《伤寒类方汇参》

十二章。左季云著,成书并刊行于1927年,左氏赞赏徐大椿“不类经而类方” 的以方类证法,全书参阅《伤寒类方》编次,将《伤寒论》113方按其性质归纳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栀子豉汤类、承气汤类、泻心汤类、白虎汤类、五苓散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及杂方十二章,将有关加减各方附于各大类下,每方详列药物用量、方剂定义、病状、脉象、药解、煮服法、药后现象、食禁、禁用等多项,并论及方剂加减及相近方剂的鉴别等。

《增订条注伤寒心法》

八卷。陈绍勋撰。成书于1932年。全书约39万字,卷一至卷二论六经病脉证,设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太阳伤寒风邪伤营脉证、太阳寒邪伤卫脉证,风寒两感营卫同病、误服三汤致变救逆等总论及六经辨证内容,卷三至卷八列表证、里证、阳盛格阴,阴盛格阳、阳毒、阴毒、发热、恶寒等伤寒常见病证。为达到便于读者记忆之目的,每证前伤许叔微《伤寒百证歌》及《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编歌括一首,次列仲景原文,注文先述大意,再加按语详述,偶亦引证西医之说,以证脏腑经络之形质。其中陈氏本人的发明为十分之二三。本书系陈氏二十年讲授《伤寒论》的教材,原为陈氏医学传习所教本。1932年江北县鱼镇里明星石印局印。

《伤寒原旨》

四十卷。清代成都医家何仲皋撰。1933年出版。为《伤寒论》注本,此书系何氏《伤寒论》教学讲稿,依《伤寒论》原文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痉湿暍病脉证等次序,列为9篇,逐条注解,串讲其旨要,故名。或考以《内经》《难经》,或证以《金匮》《本经》,或证以《本经》之前后文义,务使其中奥义,得以发挥。1933年由四川高等国医学校印行。

《伤寒新义》

祝味菊编撰。1931年刊印。他认为《伤寒论》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篇与《伤寒论》无关,故删去相关内容,列六经病篇,重编《伤寒论》原文394条。注文分“注”和“解”两部分。注释不引前人之说,为祝氏心得体会,强调人体抵抗力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以西医知识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用药原理及转归,所列方剂仅列药物,与《伤寒方解》内容互为呼应。现有1931年上海祝味菊诊所铅印本、1940年上海中医卫生局铅印本,并见于《祝氏医学丛书》三集。

《伤寒方解》

祝味菊编撰。1931年刊印。目次及所引条文悉遵宋本《伤寒论》。于《伤寒论》113方中删除《伤寒论》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7方,存105方,并加注解。对于他认为具有玄学色彩的青龙、白虎、真武等方则不加解释,并以西医知识解释组方原则等。现存1931年、1932年上海祝味菊诊所铅印本,并见于《祝氏医学丛书》三集。

《伤寒质难》

不分卷,祝味菊撰。系陈苏生到祝味菊家中探讨学问,反复辩难,笔录当日之问答,积三年功夫,仿《内经》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书。分为发凡篇、客邪区分有机无机篇、潜伏期篇、前驱期篇、进行期篇,极期篇,少阳上篇、少阳下篇,阳明上篇、阳明下篇、少阴上篇、少阴下篇、厥阴上篇、厥阴下篇等。

-E/N/D-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非原创文章,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研究会秘书处会员服务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看不懂胡希恕医案?这6点你必须掌握!
伤寒六经总论与 《伤寒论》113方顺序歌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程序
第03 讲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柯琴六经类方法的由来及意义
中医名家论|冉雪峰以“气化”论“六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