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历IT 图书出版20年

商务君按

人民邮电出版社刘涛自1995年进入出版社,投身IT出版20年,见证了IT图书的成长,在他看来,这20年是幸运的20年,是不断向国外同行学习的20年。

我是1993年大学毕业来到出版社的。那会儿对于出版,对于编辑,有限的了解大概就是当时刚放映过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支撑我来出版社的一个理由大概是从小喜欢看书,但那会图书匮乏,心下以为到出版社可以每天泡在书的海洋里。

机缘巧合,1995年开始投身到IT图书出版,到现在正好20年了,刚好见证了IT图书成长的20年。

幸运的20年

90年代初,正是电脑飞速普及的时代,IT图书的热度简直难以想象。出了一本书没有重印几乎是不可能的,重印时不印万儿八千册也是很少见的,但对于电脑作家们来说,写作一本书往往用不了多长时间。跟任何行业一样,一旦火爆如斯就会吸引各路力量加入。到90年代末期时,据说国内500多家出版社,几乎都参与到这股电脑普及的洪流中,更不用说嗅觉灵敏的民营书商了。作为活跃的作者,工作室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个阶段于我而言,最主要的收获有两点。

  • 一是当时还兼任过一段时间杂志编辑,有机会对行业多了一点了解。所以我那时所做的图书选题,也不是太热衷于普及型的讲解Windows和Office使用的图书,反而愿意做一些看起来销量小一些但技术性强一些的题目。

  • 二是与海外出版行业的密切交流。IT产业发端于美国,在90年代时国内刚起步时,技术与市场都迫切需要向海外学习。台湾IT行业和出版行业在那个时间都处在非常蓬勃的阶段,加之语言障碍小,源自台湾的电脑书籍开始大行其道。紧接着是美国的电脑图书出版社,他们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快速发展起来的,只是由于当时的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先期形成合作的还主要是在国内设有办事机构的出版社。

我比较多地参与了与海外合作的过程。印象很深的一件小事,那时没有上门取件的快递,寄到台湾友商碁峰公司的样书,都要自己骑自行车到国际邮局去寄。而当时两岸也没有直邮,邮件要从香港中转,每次跑到国际邮局填单,寄到碁峰公司香港办公室的蔡先生处:葵涌兴芳路XX号。这大概是我当时唯一知道的香港地名。

感谢IT行业的开放性和日新月异的发展,让计算机图书市场保持了非常好的活力,时时有很多新的题目可以策划成书,同时与海外的交流非常密切。

虽然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IT出版遇到了一点小挫折,但到了2010年市场就很快全面转暖。另外,从2007年开始的网上书店的超高速发展,给图书市场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所以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IT图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通道。

过去的20年毫无疑问是图书出版的黄金期,当然也是IT图书出版的黄金期。它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作为身处这一阶段的出版人,我一直深感幸运。

与IT行业共舞

20年正是中国IT业飞速成长的过程,作为出版人,近距离地观察IT行业的发展,见证了这20年的奇迹。

IT行业旺盛的学习与求职需求,是图书出版赖以发展的根本,IT技术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知识普及带来的各行业的学习需求。从过去读者主要关心“硬”技术,到越来越关心“软”技能,以及个人提升、创业、管理、带团队等需求,IT人文类图书迎来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IT图书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帮助更多的读者学习新技术,了解行业,有不少读者通过图书了解和学习了新技术,甚至因此而改变了职业发展的方向。另外一方面,也帮助作者总结归纳自己的经验和收获,分享给同行。

20年间,IT图书出版经历了两次低潮,分别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经过几次的市场波动,IT图书出版已经更多地体现出为专业用户服务的特点,专业出版的特性开始大过最早的普及特性。出版社的定位逐步趋于清晰,每个细分领域内的竞争格局逐步成形。行业内目前还在坚持成规模出版的单位大概只有五六家而已。

图书热点则是年年转个不停,三五年前的技术热点现在可能已经无人关注。而每年新出现的技术热点则不可胜数,哪些能够形成足够的读者群体支撑一本纸书的出版?这么一个追新的市场,对编辑的压力非常之大,编辑需要时时刻刻学习以了解这些变化。

出版的20年,也是出版与印刷业IT应用提升的20年。刚到出版社时,那会刚刚开始“告别铅与火”,使用北大方正的排版系统。后来,在1995年左右,早期的工作室为了加快写作出版的速度,硬是与出版社一起攻克了Word排版出片这一技术难关,作者可以直接排好版式,轻易地实现了文图混排,大大缩短了出版流程,造福了整个出版行业。


然后是Photoshop、Indesign这些行业标准软件的普遍应用,虽然使用水平参差不齐,但它们极大地改变了图像的编辑与处理,以及复杂图文版式的编排。

近几年来的计算机直接制版和按需印刷,又把计算机在印刷中的应用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个过程来得极为平滑,大家很自然地就接受了。

下一步则是数字出版的问题。这一步可能会非常困难,由于以往的排版和印刷业过度地成本优先,在新技术使用、标准化等诸多方面做得不够好,而数字出版在很多地方不同于传统纸质排版,需求、技术、方向都有待细化描述,这个过程会走得很艰苦。我们身处IT行业外沿,时时刻刻感觉到技术的力量,以及技术的威胁。不过作为近水楼台,倒是多了很多的学习机会。我们最近在图书社区、电子书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向国外同行学习

与海外出版社合作的过程,对我而言始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国外图书行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商业运营和日常流程都比较完善,与我们合作的几大出版集团,像培生、威利等,在国外是与其他行业的大鳄们一样受人尊敬的大公司,提供与其他公司一样的工作环境和平台。在与他们合作过程中,除了学习图书选题策划、内容质量的把控之外,很多细节的东西可以借鉴学习,省掉我们自己摸索的过程。比如我们在选题表的具体项目、营销流程和信息表、编发会议等方面都做过专门的了解与学习。

另外一个学习的过程则是出版领域的拓展。我们社和其他IT类出版社都曾经尝试过由计算机图书领域向相近相关的摄影、设计、绘画等领域拓展,这个过程中向国外出版社的引进学习非常关键,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国外的经典图书被介绍到国内。

邮电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从开始的主要定位于普及与应用,在经历市场的大起大落后,逐步提升为专业出版的品牌,不断获得更多业内读者的认可,而我有机会与同事们一起置身于这个嬗变的过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IT技术水准大幅提升,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技术高手成长为优秀的图书作者,带来更多更好的图书出版的可能,未来的IT出版依然会充满朝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出版一本书要经过哪些步骤
图书出版流程
个人如何自费出书?自费出版需要多少钱?
什么叫自费出书?什么流程呢?
一本书的真正诞生,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