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儒、佛、道的区别之思索

关于儒、佛、道的区别之思索

    中华传统文化一路走来的,这一路呀!在那跌宕起伏坎坷不平中,通过消化舶来思想,和相互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佛、道并流的局面。但是,毕竟是有区别的。那么区别在那哪?在下通过愚钝的思索认为:简单地讲在——“中。

    是儒、佛、道的共法,不论是儒家的——修身;还是佛教的——修行;或是道教的——修持都是一个的过程。区别在于:

    一、佛教修行的是。佛祖在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佛陀讲究觉知,觉具三义。一者自觉。二者觉他。三者觉行圆满。可理解为终归修行的是一个

    二、道教修持的是。道教修持的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天道。可理解为终归修持是一个

    三、儒家在孔、孟时代是合一的,但侧重于。儒学的《大学》所讲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其要点在于内修在正心。《孟子》所讲的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要点讲的还是一个。《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要点在”“合一,侧重于

    四、儒家到了朱、王时代”“分道。以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等。侧重在于天理的;以明朝心学集大成的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等侧重在于内心修养的。儒家思想的理学心学一直影响于今。

    在下认为:还是《中庸》讲的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要点在”“合一,重点在。不论是儒的修身还是佛的修行或是道的修持,修都是一个,这个就是天道

        二零一七年四月重新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道与得道的区别就是理学与心学的区别
王阳明:心学让人有一个能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
《坛经》对宋明理学及道家内丹学的影响
许振东:柏乡魏裔介——道济天下之溺
梧闽随笔:山人也有禅意 闲话文公
《四书》的成立与儒家经学的更新 | 江求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