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谭(一)

《中庸》谭(一)

1、《中庸》侧重处事——《中庸》谭 

    《大学》侧重解决了为人的问题,《中庸》侧重解决的是处事的问题。做人就是:为人、处事,也就是文化的全部内容。

2、命该如此——《中庸》谭 

    “天命之谓性。”人的本性,是人类由动物逐渐的演变为人的过程中,逐渐的产生的,人的本性善及其产生、发育、成熟的过程,是人类由动物逐渐演变为人的,最重要的心里标志。对于当今的每个具体人来说,人的本性又是天生具有的,这就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命”,正所谓“命该如此”。

3、率性而为——《中庸》谭 

    “率性之谓道”。人的本性善,率性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顺着本性善行事,也就是率性而为,就叫做“道”,《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进一步的说明了率性而为的状态,也就是《老子》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4、修道成人——《中庸》谭 

    “修道之谓教”。对于每个具体人来说,人的本性是天生。但正如人会走只是天生的本能,必须经过后天的反复学习方可会走一样,因此,必须“修道”修得本性善方可成人,否则就是未成年人。这个“修道”就是人性善教育的过程。当时的教育主要是成人的德育。

5、必须遵循“道”——《中庸》谭 

    “道也者。”“道”是宇宙与其所包含的万物,都必须遵循的客观存在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的过程用现代话来讲,可称谓规律。人率性之谓“道”,率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顺着人本性的客观行事,人的本性善,因此,违背人本性善的行为就是逆天道而行。

6、谁也离不开“道”——《中庸》谭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道”是不可片刻离开的,如果可离开,不但不符合“道”,还要受到“道”的惩罚,其后果不是灾难就是失败。所以道德高尚的君子对“道”,在没人能看见的地方也是很谨慎的,在没人能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畏惧的。谁也离不开“道”呀!

7、如果背离了“道”——《中庸》谭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如果背离了“道”,哪怕是躲到最隐蔽的地方,那也是没有看不见的;哪怕是做了最细微的事物,那也是没有不显现的。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慎独乃真君子。

8、“和”要适“中”——《中庸》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的喜怒哀乐没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后能节制适度,叫做“和”。可以说“中”相对“和”是静态的,“和”相对“中”是动态的;又可以说“中”是一点,“和”是范围。“和”是要在“中”的制约下,达到节制适度的范围。因此,“和”要适“中”。

9、“中”是宇宙本源——《中庸》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这里的“中”,在今天可理解为是宇宙的本源,是永远只能接近,而达不到的那一点。那一点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大可无限的大、小有可无限的小的那一点,制约着整个宇宙的变化过程。一旦离开了那个“中”的制约,不是宇宙膨胀的大爆炸,就是宇宙的大坍塌的收缩。

10、“中”制约“和”——《中庸》谭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今天可理解为:“和”就是在其“中”制约下的一定的范围,宇宙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中”,任何事物只有在其“中”的制约下,保持着其“和”的状态,这个事物才存在,否则这个事物就会发生失去这个事物性质的变化,变化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这个在其“中”的制约下的“和”的过程,就是实现宇宙的客观的变化过程——“达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黄梓根张松辉:老子与中庸思想论析
《中庸》学习心得
中庸研读第12讲:第21-23章解读
(4)《孟子》精义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