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被尊为摄影书神话的《美国人》如此饱受争议? |《解读<美国人>》讲义选

十讲《美国人》现已上线千聊

(搜索“东方摄影书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直达课堂



《美国人》版本考


文 / 李鑫

*本文节选自《解读<美国人>》第六节“《美国人》的幕后”



罗伯特·弗兰克的1959年美国首版《美国人》已成摄影书的神话,以致人们常常忘却与之迥然不同的德尔皮尔(Robert Delpire)的1958年法国原版。法国版《美国人》由阿兰·博斯凯(Alain Bosquet)编选文章,将文字放在图片的对页,借此以一种政治敌对、甚至反美国的视角将弗兰克的照片置于社会纪实的语境中。只有格罗夫出版社这一版本,除了凯鲁亚克(Kerouac)声名远扬的导言别无其他文章——“任何不喜欢这些照片的人,也不会喜欢诗歌”——(用凯鲁亚克的话说)它成为一首“源于美国的悲悯诗歌”,或者出于弗兰克的绝望。



法国版《美国人》,出自《解读<美国人>》第六讲“《美国人》的幕后”


那么,是什么组成了这本饱受争议的最负盛名的摄影书?首先,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多数照片让人过目难忘,正如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woski)曾经评论它们“不加掩饰,尖刻,坦率,” 然而,照片内容深刻、意义深远,甚至扣人心弦。电梯口面容伤感的女子,斜靠在路边的牛仔,遮盖的迈阿密汽车,冷漠的霍博肯市政客——诸如此类的照片,还有其他几乎各自承载了这本画册让人悸动的信息的照片,哪怕它们不是巧妙排列的整体中的一部分。《美国人》是由这些精彩的照片组成的一本伟大的画册,当然,照片也会让我们永久地产生共鸣。






其次,就是它的排序。全书共四个“章节”,每章均以星条旗照片开始,有其内在的逻辑,且异常复杂——从一开始相对乐观的照片,到最后朝向尽头的道路上柔情、疲惫的家人照片。画册主题多元,弥漫了各种情绪——忧伤、幸福、痛苦、挑衅、愤怒、忧郁。正如托德·帕帕乔治(Tod Papageorge)写道,“这是一个横亘的大陆,但是它的生命被一种单一的忧郁所压扁” 。形如祭坛的点唱机,形如棺材的汽车,葬礼,车祸,十字架,形如寿衣的国旗——在这本画册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坚强的生活,但其心脏已经停止跳动。


弗兰克的《美国人》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美国的视觉,我们不在乎他拍下的是否属实。可以确定的是,它改变了摄影在纪实模式中的样貌。它影响了一代美国摄影师,而且,没有被“人类大家庭”(The Family of Man)的故作虔诚所欺瞒,同时,它给后来三十年的摄影开辟了一条基于生活经验的个人诗意的道路。后来许多精彩的摄影书都从其中衍生而来。没有人会比弗兰克的杰作更值得纪念、更有影响力、更全面地实现其创作意图。



◆ 课程购买 ◆

原价 299元 / 10节课

现促销价 240 元 / 10节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选出最正确的照片:83张底片全曝光 | 解读《美国人》(三)
摄影课| 罗伯特·弗兰克的编辑手法
摄影师付羽眼中的罗伯特·弗兰克[姜纬]
【大师·第2期】罗伯特·弗兰克:愤怒和藐视帮助了我
朱永中讲摄影美学(之十四)——非决定性瞬间
从“废片”到“现代摄影圣经”《美国人》| 徐淳刚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