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一鸣:纪实摄影的主题和非主题

现在一提起纪实摄影人们就认为题材都是传统的,手法是老套的,内容是陈旧的,大部分都表现土、老、破、旧,而且与当代艺术和观念摄影隔得很远。其实不然,这是对纪实摄影的一种误解。从目前纪实摄影的趋势看,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还是一些形成专题系列的纪实摄影作品,而且他们都有主题和非主题之分。

我认为,主题和非主题性纪实摄影作品要看题材而定,但我的大部分纪实摄影专题都是有强烈的主题性来决定的,有些是有意识的,但也有一些是潜意识的,这就决定了你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科学等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文化涵养高,知识渊博的摄影师,就会创作出更有深度,更耐人寻味,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比如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完成的《劳动者》、《移民》、《创世纪》等,这些宏大的纪实摄影专题都是我们说的主题性摄影作品。还包括美国的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等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其实我在海南做的最大的一个主题就是《海南故事》,其他的许许多多的专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但有些摄影专题也是非主题的纪实摄影。

一直以来,纪实摄影在中国摄影界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候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认为纪实摄影是有它严格定义的。定义搞准了就能引导你获得理想的纪实摄影佳作。(摄影评论家鲍昆曾在《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精神》说,最早使用纪实摄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这个概念的是在1926年,由英国人约翰·格里森用在电影领域术语,很快被导入摄影界。在《世界摄影史》中又非常认真地重新进行深度的梳理,把Documentary Photography前面加上Social ,所以这个词汇严格的汉译是社会纪实摄影纪实摄影这个词汇最早进入中国是1980年代初期。)

常常有摄影师拿着他的照片问我这是不是纪实摄影?我肯定地说:是,这也是纪实摄影。中国纪实摄影的潮流滚滚向前,热爱而从事纪实摄影的摄影师越来越多,势不可挡,这也是中国特色。但什么样才是真正被认可的好的纪实摄影作品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研究,也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学习那些成功的纪实摄影大师们的经验和拍摄方法。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纪实摄影是需要传、帮、带的,没有好的摄影老师引领(指点、指导、启发),你要走一段很漫长的拍摄道路,甚至也会走入误区。当然,除非你是一位悟性很高的摄影者。但是,会耗费你生命长河中的不少时间和金钱。

我理解现今的纪实摄影,广义地说每张照片都具有记录性质,只要不是弄虚作假的,作为某一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实证资料。纪实摄影的第二层含义(狭义的纪实摄影)首先因为本质是人文关怀,它有影响社会的作用,因而也称为社会纪实摄影。社会纪实摄影是要记录当下某种社会状态,进而影响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作为纪录资料的新闻摄影有所不同,新闻摄影是在记录某些事件,而不是反映正在进行中的社会动态。但这不是说社会纪实摄影者不应被社会特殊事件所吸引,而是要求他把拍摄焦点锁定在该事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或者放在揭示人们生活处境上。

纪实摄影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文关怀,能够在质朴的图像表现中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在普通的自然环境摄影中体现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纪实摄影在一个具有历史性的瞬间里,凝固了人类对大自然及人的生命最为深刻感受。在每一幅成功的纪实摄影作品里,往往蕴含着许多的相互关联的内容,或者折射出某些人生的哲理;或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调侃;或是从富有生活幽默的瞬间中反映出人生的真谛;或许就是为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提出问题;再或许是具有远见性地记录下不断变迁的人类生存环境。一句话,好的纪实摄影作品要耐人寻味,要富有哲理,要有很高的回放价值。

    在这许许多多相关联的纪实摄影创作中,它们汇聚成为两股洪流,那就是主题纪实摄影和非主题纪实摄影。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巴西著名纪实摄影家萨尔加多作品


                        一、主题纪实摄影

 

主题纪实摄影是在纪实摄影创作中,创作者在头脑思维中首先有一个明确的创作主题,然后围绕这个创作主题进行系列摄影采集拍摄,最后形成的专题系列纪实摄影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著名摄影家萨尔加多的三部曲;我自己早年创作的《海南慰安妇》,《海南半拉子工程》,以及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姜健《主人》、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广西蒋建雄的《尧告村》,内蒙古闫淑珍的《净土——帕米尔》等。

一、主题纪实摄影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摄影创作主题。这是和其他纪录摄影最大的区别,也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拍摄的主体却必须是客观的)。有了明确的主题,才会驱使作者有更加强烈的目的去进行选择性地拍摄。这种创作拍摄受地域、环境、人为的影响比较明显,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知道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知识层次的深浅,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认识不一,以及对摄影知识了解掌握的熟悉程度不一样,主题纪实摄影对主题的诠释也是完全不同的。

二、这个创作主题要形成系列,作品和作品之间环环相扣,有一个完整的图片故事。我们在这里说的主题和非主题纪实摄影,是一个系列性的,不是那种单打独斗的单张摄影作品,我觉得那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主题纪实摄影形成系列和专题,才能完整地陈述一个图片故事,才能把作者的思想表达清楚。因此可以说,纪实摄影是看得见的思想。就像一部连贯性的主题音乐,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和声,更不是一个音符。

三、主题纪实摄影虽然有主观的意念,但一切都来源于客观世界,记录讲述身边的人和故事,用丰富翔实的内容诠释作者表达的主题。要表现真实的世界,讲述那些感人的故事,光有主观意念不行。作者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用平实专业的手法,表现那些从宏观到微观的不易被普通人发现的题材。

四、主题纪实摄影并不等于导演安排被摄对象,禁止任何导演和摆布的行为(环境肖像摄影除外)。主题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尤金·史密斯说,你要把自己隐藏在墙壁里进行拍摄。他的代表作《乡村医生》,《助产士》、《西班牙村落》、《三K党》、《无菌生活研究》等等,都是极其典型的主题纪实摄影作品。而且这些纪实性作品真实、自然、生动,都是在现场环境中抓拍所得,没有任何干涉被摄对象的痕迹。历史上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主题纪实摄影作品,大部分都通过巧妙的抓拍获得。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著名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作品

                               

       二、非主题纪实摄影

 

非主题纪实摄影是摄影者在创作的初始阶段,或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摄影主题(有时候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随着自己知识和长时间的积淀,慢慢明确一个创作的目标从而完成了一部作品的最后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国著名纪实摄影家布勒松的摄影作品,法国摄影家维利.罗尼眼中的巴黎,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东北林永惠的《东北人》,贺肖华的作品《启示》、《它界》,火炎新纪实摄影作品《新桂林山水》,我本人的纪实摄影作品《海南先住民》、《海南纪事》、《闯海人》等等。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作品


一、漫无目的的街拍是最有效的非主题纪实摄影创作。当下在纪实摄影的人群里面,街拍是一个很常见的摄影现象。街拍这个名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没有探究,但早期的纪实摄影家们确实都经常喜欢在街上拍摄,而且出了很多成功的纪实摄影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还是法国的摄影家布勒松,杜瓦诺,维利·罗尼,包括王文澜早期拍摄的北京街头和自行车王国等等(王氏四兄弟早年的《广场漫步》就是我认真研习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我手头留存下来的记录,海南建省之初的纪实摄影作品许许多多也是从街拍中得来的。早年这许多的纪实摄影作品都是非主题性的,可能你会关注街上的情侣;也可能你会关注街上饮食的男女;我们也会常常发现,在街边或者小巷里打牌的人;布勒松在北京的胡同里也拍到了一些清末时期的太监。这些相当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到了后期我们可能会组成一个主题,这就是随着时间和我们拍摄积累的增加形成的专题。

二、长时间地记录一个(群)人,一座城市,一个一个国家的成长发展变化也是非主题摄影的重要内容。当然这样一个庞大而且时间长久的记录项目是有交叉关系的。这可能是一个非主题纪实摄影项目,也有可能在潜意识里头是一个主题纪实摄影工程。这要看这个项目最后的结果而定。德国著名摄影家桑徳拍摄的德国人肖像,最后形成的《21世纪的人们》,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等,我觉得就是这样的一个非主题纪实摄影形成的项目,但它是有交叉关系的。有些项目是在拍摄过程中明确主题关系的。有如我自己完成的《海南先住民》、《海南故事》。我理解作家在创作长篇小说的过程中,也有这样一个过程。大家熟悉的美国作家詹姆斯.沃勒写的《廊桥遗梦》就是这样形成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岛在湾流中》、《渡河入林》、《危险的夏天》等,也为我们的非主题纪实摄影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跨界样本。当然他们的有些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生活是真实的。纪实摄影家需要的也是这样一种深入生活接地气的体验和扎实的功底。海明威写《危险的夏日》,本来是《生活》杂志社的编辑要他写一篇1万字以内的西班牙斗牛故事,但是他为此写了14.3万字的长篇小说。著名的纪实摄影家尤金·史密斯创作的《匹斯堡》,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本来是《生活》杂志委托他拍摄的一个工业专题项目,而他却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拍成了一本画册。(我的研究发现有些长篇小说一开始也是没有特别明确主题创作的。到了最后完成,才明确了一个主题,然后才取了一个合适书名。)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著名纪实摄影家李伟坤的《原乡人》作品



三、非主题纪实摄影被当代艺术和观念艺术所运用,创作出一系列形式新颖,构思巧妙,手法多样的新纪实摄影。第五届徐肖冰杯纪实摄影大赛的主题是在路上,但我相信很多作者在投送作品之前的主题并不一定想到了这个,是在再创作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且从来稿看,有不少专题偏观念,偏当代,也是大家俗称之为新纪实的摄影作品,这也就是非主题纪实摄影。当然我们现在也看到了国内外许多当代和观念的摄影作品都采用了纪实摄影的拍摄手法进行呈现,而且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值得欣慰的,也是值得我们纪实摄影家相互学习和互相跨界的一个好范例。

四、追寻那游丝一般的灵感。非纪实摄影创作的灵感是捉摸不定的,我们会在长期的拍摄学习过程中获得。创作需要获得灵感:文学写作是这样,摄影创作也是这样;美术创作是这样,音乐创作也是这样;艺术摄影创作是这样,纪实摄影创作也是这样。非主题纪实摄影的创作灵感(也包括主题纪实摄影),可以来自于许许多多的方面,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触类旁通的其他文化艺术(文学、美术、音乐、电影、哲学、历史、宗教等等),都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形成我们的创作灵感而形成主题。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黄一鸣作品《闯海人》

                  

  结束语 


当然我认为在纪实摄影创作的过程中,主题纪实摄影和非主题纪实摄影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或者是某一个主题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或者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形成了多个主题。我在几十年的纪实摄影创作过程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一些例子,比如我有几个主题纪实摄影作品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把他们拆散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组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题纪实摄影作品,这也是纪实摄影作品无穷的力量所在。

(文章所配作品为举例说明,无商业用途。国外摄影家作品选自相关画册,特此敬意!)

谨以此文告别2018年,祝大家2019年新年快乐!创作丰收!



黄一鸣  著名纪实摄影家、中国日报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八届纪实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第七届中国摄影最高成就奖“金像奖”获得者。2016年荣获“人民摄影家”称号。 

从1981年从事新闻和摄影创作以来,先后出版过《黄一鸣纪实摄影作品集》、《海南故事》摄影作品集、《黑白海南》摄影集、《时代映象》、《镜间本色》、《海南“慰安妇”》、《汶川大地震摄影纪实》、《慰安妇》(德国)、《纪实摄影断想》、《闯海人》、《海南纪事》、《海南先住民》、《三亚往事》等16部摄影专著。作品被美国威斯顿家族、明尼苏达大学等多家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和私人机构收藏。

...............................END...............................

编审:方学辉、黄一鸣

责任编辑:远方

投稿信箱:19987326@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一鸣:人间仙境数三江
黄一鸣:用纪实摄影融入日常创作中
黄一鸣:纪实摄影的“呼愁”与情感投入的重要性
黄一鸣:纪实摄影的本界边界临界与跨界
李伟浩:潮人潮语
重拾时光“找回”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