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哥谈影|编好图片不求人4:为你的图片排个序

最近几个月,飞哥的新书在紧锣密鼓酝酿当中。检视自己发过的大系列,突然发现还有好几个系列都没完结。好吧,填坑的工作,我们多少也做一点。

《编好图片不求人》是我以前很受欢迎的一个系列,但是后来一个岔头就停下了。本篇是系列文章第四篇,也是系列的核心内容。前三篇可能大家都记不太清楚了,分别是:

#飞哥谈影#编好图片不求人(1)给自己做编辑的基本素质

#飞哥谈影#编好图片不求人(2)怎么选出“对的”照片?

#飞哥谈影#编好图片不求人(3)要紧图片“漏拍”怎么办?

新朋友固然要点击看一下,老朋友也建议唤醒一下记忆吧!

飞哥在本文中所讲的,其实是图片编辑过程中一个大致的脉络和套路。当然,真正的高手都要讲差异性,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单纯按照套路走。可是,没套路的时候要有套路,套路熟了才能破套路。对于完全心里没数的影友来说,一开始有一个基本套路,还是很有价值的。

照片的排序,仍然离不开两个逻辑:内容逻辑视觉逻辑。大家给自己挑片子,这两件事大概是永远也忘不掉了!

内容逻辑:列出纲目,按图索骥

排序之初,大家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先把自己作品的“逻辑点”列出来。如果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多少个环节;如果是表现一个大主题,这个主题有多少个“场景”。这张清单上的每一个“点”,都要用照片来呈现。片子放对了,编辑就完成了。在“列点”的过程中,要有“头—腰—尾”3个大环节的概念,切实把“虎头猪肚豹尾”的要求落实在排序当中。

所谓“头”,是指一组专题的开头。故事的开头,读者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首要任务是消除陌生感。放在这里的照片不着急进入细节叙事,也不必和后面细节的片子有特别紧密的关系,而是要营造一个情景,把读者带入情境之中。所以这里的照片,可以考虑全景或对主题和背景概括性介绍的照片,让读者明白,我们是在讲一个什么情景下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情景里。

所谓“腰”,是专题“中间部分”的内容。要根据主题的逻辑关系点层层推进,在每个点上放照片。逐步把故事的每个情节或事情的每个特点讲出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3件事。

第一,各种景别要交替使用。因为每种景别叙事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远景(全景)交代背景,中景推进情节,近景(特写)刻画细节和人物。3种景别的阅读节奏不同,一个节奏到底,读者容易感觉疲劳或厌烦。如果三者相间,阅读的节奏有张有弛就舒服多了。

第二,中景叙事的情节和近景刻画的细节情绪要能呼应起来。每个逻辑点上,情节推导出情绪,情绪反过来烘托情节。如果上一张是中景,表现一个悲伤的情节,而下一张是特写,表现一个主人公喜悦的情绪,那跳戏了!

第三,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可以大致分成3步:第一步叙事,用故事带出人物;第二步刻画人物的情绪和性格,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后面的情绪就有了说服力;第三步如果主人公不止一个人,可以表现主人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只有每个“个人”的性格站住了,他们之间的性格碰撞才是有力量的)。

所谓“尾”,要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信号:到这里就结束了。这又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方面,从叙事逻辑上看,故事确实讲完了或事情确实说明白了,内容到此应该结束,不能让读者觉得突兀;另一方面,主题要有升华,让读者在高潮中结束阅读。拍片时不能按照剧本拍,那样不尊重生活。但是在编辑的过程中,应当在心里慢慢形成一个脚本。给大家一个建议,有时间多看看好的文学和电影作品,看看人家是怎么结尾的,对自己会有帮助。

视觉逻辑:整齐划一或错落有致

从视觉逻辑上看,实践中成功的专题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整齐划一的风格,如于全兴的《幸福母亲》和姜健的《主人》。每张作品大致的视觉呈现非常接近,这种编排形成规模效应,自有其独特的美感。而且大致接近的呈现方式,能够让细节上的差异进一步放大,带来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效果。姜健的《主人》,每张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坐在自家堂屋里,摆出差不多的姿势。这种“公正”的呈现平台,让人物之间所有的差异都体现为人物背景、际遇和性格的差异,反而彰显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质和不同际遇。

当然更多的情况下,拍摄对象的客观属性未必适合整齐划一的呈现方式,这就需要各种景别、视角以及视觉元素的综合运用,也就是我们要求的“错落有致”。因其叙事能力更丰富,而成为影友普遍采用的方式。

不过,在实践中,这种方式经常会出现一种“9+1”的错误,即一组照片中多数片子的呈现都很接近,却有一两张明显“出挑”。这实际上是影友不甘形式统一,又无力做到丰富多彩,左右为难之下弄出非驴非马的作品。这种情况会让读者的阅读节奏十分混乱,是我们要努力避免的。

要做到视觉上的错落有致,就要考虑到几个因素,如景别、视角、构图方式和色调。其中,色调是个“稳定因素”。作品的主色调往往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氛围,而一组作品,除非有特别例外的设计,否则整体氛围应当是平稳的,所以一组专题的主色调通常都会保持一致。实践中,我们也很少见一组作品中一部分亮色、一部分暗色,一部分暖色、一部分冷色或一部分彩色、一部分黑白的情况。

其他几种因素则需要强调变化。景别有远中近的区分;视角水平方向有左中右,垂直方向有上中下,加起来至少是9个角度(遗憾的是,很多影友太执著于“平视左”和“平视右”这两个角度了);构图方式则有三分式、均衡式、对角线、对称式、S形、X形、三角形和九宫格等。这些元素具体的使用不可能有完全细密的规矩(如果都是一套死规矩,那就千人一面看不得了),但是要做到错落有致,有一个原则:位置相邻的照片,视觉元素(视角、景别和构图方式)避免完全一致;位置相近的照片,视觉元素(视角、景别和构图方式)避免形成一种绝对主流。

事后检查:挑出排序的不足

按照不同逻辑完成排序之后,并不是大功告成,而需要再进行检查。检查也是依照两个逻辑来进行的

1. 内容逻辑

首先,挑出“跑题”的照片。违背主题的内容会把读者带偏,是一个专题里的“祸害”,必须全部去掉。然后检查一下去掉这张照片之后,叙事逻辑还能否顺畅地承接。如果可以,就不再补充了;如果不行,则需要从落选的作品中找到这一关节点的照片,兼顾视觉上舒服的要求再次补充。

其次,挑出完全重复的照片。所谓完全重复,是指照片在叙事方面承载的各类信息和情感,都能在其他照片中找到。这样的照片在专题里不具备独特的“生命力”。试想读者翻开一张新照片,发现这张照片没有丝毫“新鲜感”,那是多么气闷。为了避免冗余累赘,这样的作品一定不能要。

2. 视觉逻辑

首先,换掉“相邻一致”(飞哥的习惯是不能有连续3张视觉元素应用完全一样的)的照片;

其次,翻看整个组照,换掉视觉上“感觉不舒服”的照片。这后一部分,实在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只有依靠自己一遍遍翻看。为了防止“自己的照片越看越爱看”,最好能找个有水平的“冷眼睛”来帮忙。

提示:

·检查阶段换照片,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没有一定之规,只有依靠经验、编辑能力和不怕麻烦的决心。

·很多影友的编辑风格是能多就多,哪张也不舍得拿下,但读者的实际需求是能少就少,一定要勇于舍弃。

·如果到了视觉逻辑和内容逻辑必须有所舍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内容逻辑,视觉上不得已只好牺牲了。

说了这么多,总要来一组实例分析我们来看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卢现艺先生的作品《寻找祖灵之路》

传颂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核心区域是贵州西南部位于望漠、罗甸、长顺、惠水、紫云、平塘县结合部的麻山地区延绵相衔的石山区苗族聚集地。面积5000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其中苗族人口23万人,这个区域内多是石山区、深山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是贵州典型的石漠化严重的地区。

首先是“”的部分,介绍作品产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背景,把读者带进作者设定的环境当中,主色调奠定整个组照的氛围。

接下来的“腰”,我们选择相邻的6张照片。这是一个讲述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小单元。

1. 亡人被视为即将出征的将相,必须为亡人准备“出征”用的兵马粮草。儿女亲戚也就成为亡人统领“出征”前征集粮草的象征性对象。如果丧家决定要举行仪式的话,就要由歌师和孝子牵着战马走亲戚报丧。亲友们就要准备为“出征”的“将相”补给粮草,糯米饭团、烟、酒、鱼、虾和黄豆。

第一张,死者亲属报丧并为亡人准备“兵马粮草”。从叙事上讲,这是去世后的第一件事,所以放在最前面。场景选择了野外,景别为远景和中景之间,兼采背景和叙事的功能。

2. 麻山地区苗族男人去世,灵棚上常写对联:“哀哀吾父鲁王门生,悠悠苍天而今逝矣”,横批“当大事”,以此说明死者是亚鲁王的后代,向苍天禀告如今要回归祖灵之地。为了让亡灵能够顺利地回归东方故里,所以葬礼仪式上要唱诵史诗《亚鲁王》,给亡灵指引回到祖先故土的道路。

第二张,从叙事上承接了第二张。场景由室外转移到室内,景别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既能推进情节的发展,也能表现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俗。视角选择了平角度,意在比较清晰的展示细节。

3.歌师们面对亡灵,用古老的苗语唱诵史诗《亚鲁王》时,听者不仅仅是亡灵,还有参加葬礼的族人。歌师们从天地和万物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苗族创世神话,唱到苗族的祖先亚鲁王成长、创业、征战、迁徙的故事,再唱到亚鲁王的12个儿子按12个分支迁徙进入麻山的历史。让参与葬礼的人们知晓天地万物是如何形成的,苗族祖先是从哪里来、如何生产与生活的,祖先如何创业,又为什么迁徙到麻山,各支家族与祖先是什么关系等。

第三张,歌师(当地的神职人员)前来吟唱《亚鲁王》歌谣,情节上延续了第二张。场景和景别与第二张类似,为了视觉上能有所区别,视角选择了高角度。

4. 麻山苗族认为,人的逝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再一次延续。他必须接受封侯拜将的洗礼,亡人才成为将相,战马是将相的坐骑。

第四张,介绍当地为死者准备出征坐骑的风俗。内容上与之前的吊唁仍是承接关系,而且和第一张收集“兵马粮草”形成了呼应。作者选择了低角度中近景:一是为了在角度上有所变化;二是只有在这个节点上,可能给马一个特写。而且在这一张反映马匹的安静,和下一张可以形成对比。


5.主祭歌师手持大刀登上点将台,高声庄严宣布,亡人就要启程返回祖先故里了。随后,主祭歌师和刀手入场,他们身着青布长衫,斜挂着红彩布,威风凛凛。一时间,鞭炮震天,硝烟弥漫,欢呼声、尖叫声、口哨声从四周响起,只有这种再现迎战疆场的角逐,才能让后来者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并永远沿袭和传承。

第五张,镜头语言相对平实,作者的视角与被摄者在同一水平线上,中心构图,景深适中,旨在紧随第四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动作有张力,和第四张安静的状态形成反差,给读者带来视觉刺激。


6. 苗族人对于死亡这一生命现象有着特殊的理解,每次葬礼仪式,都是全体成员对于本民族历史、祖先崇拜的一次集体性的复习与强化。

第六张,丧礼后的宴会,实际上是这个小单元的结尾。宴会本身是丧礼的最后一件事,内容把握准确。高角度与小远景,符合我国读者“结尾是群像”的习惯。构图上视觉中心(人物)呈一条斜线,又形成了视觉的新鲜感。

好了,“腰”上的6张就是这样,最后,我们看结尾的一张。


跳洞是龙里县南部摆省乡苗族同胞一种奇特的习俗,在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有两个遥相呼应的奇特岩洞,系当地苗族“红簪苗”的祖茔。每年正月,上万名不同支系苗族同胞着盛装齐聚这里,在洞里跳起欢快的芦笙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追忆祖先,梦回东方。

这是当地少数民族每年正月祈祷的“跳洞仪式”。这张照片的内容是祈福,有了面向未来的含义,又是群像,画面里有光从上而下,寓意希望,所以适合作为结尾。文字说明落在“追忆祖先,梦回东方”,主题上形成了升华。

这样的一组照片,是不是形成了“内容环环紧扣,视觉丰富多变”?

相信看完卢老师的编辑工作,影友已经倒吸好多口凉气了。别紧张,金像奖得主的功夫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到手的。只要大家用心用脑,一定会有所进步。

插播新闻:如今飞哥也算“摄影教育工作者”了。关于“如何帮助影友进步”这个话题,也颇有自信和心得。二月和三月,飞哥会在袁洁老师的吞像平台上,以“摄影人的成长阶梯”为主题做一个系列的三次讲座。其中第一课是在2月20日(周三),据参与影友说疗效很显著。后两课分别在3月5日3月6日,二维码在下面,可以收听第一讲也可以报名后两讲,大家有兴趣就来玩玩呗?

好啦,今天就是这样。如果您是第一次看到飞哥的文章,下面这些也是不可错过的吧?

飞哥谈影|照片秀:为什么是摄影展览?

飞哥谈影|玩摄影,远离六种“垃圾人”(2019版)

飞哥谈影|不怕业余不怕老,照片一样拍的好

飞哥谈影|什么才叫“有关摄影”

飞说不可|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飞哥谈影|摄影人的“春节礼仪”

飞哥谈影|大师遍地走,大家小心瞅(2019)

飞哥谈影|这个耳光,把老法师抽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超越视觉感受的照片
视觉差造成的震撼照片——有意&无意?【23P】
#飞哥谈影#编好图片不求人(2)怎么选出“对的”照片?
【视觉艺术】正在消逝的远古祖先:冰山肖像-KUWO43215678】
苗族的宗教信仰
重安九二六芦笙会来了!海量美图带你穿越到现场,有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