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妈,50岁,一身毛病,却悄悄活成我不敢想的样子

每一个女性,都有各自无法避免的匮乏与局限;
 
同时也有无以复加的力量。
 
也许她的确不够完美,但她的努力本身,就是力量。

作者|天雅

责编|陈沉沉



最近,看了武汉心理医院前院长童俊教授的一篇文章,里面列举了几位与母亲存在剧烈纠缠的女性。
 
面对着这些女性,她有很深的感触:
 
眼前的她们,只是一个婴儿,而不是一个女人;
 
甚至她们的父母,在心理上也还只是一个婴儿。
 
读到这些话语,我感到熟悉而震惊。
 
在日常生活中,我时常也会看到一些内在匮乏的母亲,她们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痛苦的煎熬;
 
同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又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这份痛苦传递给孩子,形成惨痛的「代际复制」也就是传说中的「代代相传」
 
这时问题来了:
 
一个力量不够的母亲,到底要怎样做,才能给孩子力量?
 
一个自我被压缩的母亲,如何才能给孩子撑开更大的空间?
 
尤其,是母亲和女儿之间。
 
我们的社会环境之中,女性之间这样一种力量的传递显得尤为重要。
 
 
01
 
 
在此,我想举个身边亲人的例子。
 
表妹年轻貌美,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
 
但她却执意要嫁给一个穷小子。
 
当时三姨只问了她一句:“跟他在一起,你开心吗?”
 
表妹回答:“很开心,并且比跟任何一个人在一起都开心。”
 
然后,三姨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许多人都认为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经常在三姨面前唱衰。
 
但三姨却不加理会,毅然决然地支持表妹。
 
作为一个传统的母亲,她这个行为很不可思议。
 
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我才发现,这一切其实是有原因的:
 
三姨出生于一个多子女家庭,在家排行老三。
 
她很勤劳,也很温驯,从不忤逆父母,是村里人人称赞的 “好姑娘” 。
 
后来经媒人介绍,她被安排嫁入当地一个富贵人家,老公温和善良,膝下儿女双全。
 
所有人都觉得她很幸运,应该感到快乐、幸福与知足。
 
但她却告诉我,这辈子,她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
 
“这条路又不是我能选的。”
 
作为一名传统的女性,她太清楚这种 “没有自主权,枉活一世” 的感觉。
 
以致于当了母亲以后,她总是倾向于为女儿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存在空间。
 
让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获得开心。
 
从小时候买衣服玩具,到选择就读的学校,再到后来婚姻的选择,无一例外。
 
在这样的氛围下,表妹从小就比较 “自我” ,有主见,不太愿意听从长辈的规劝。
 
也因此,三姨常常受到家里人的诟病,指责她对女儿太过骄纵,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02
 
 
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困惑:
 
为什么家境优越,三姨仍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而这个从没有过自我价值感的母亲,为什么却能竭尽全力支持女儿 “做自己” ?
 
首先,三姨自我价值感低,是因为,她的整个人生都是被安排的。
 
从 “你要帮家里减轻负担” ,到 “你要嫁一个有钱男人” ,再到 “你要让你的女儿嫁个有钱男人” ……

皆是外界对传统女性的规劝和教化。
 
这种外界的规劝与教化,与一个人正常的心智化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心智化是指:以 “我” 为中心,去感受、去观察、去反馈,助 “我” 成长。
 
但身处社会教条之下的女性,却只能以外界的规则为中心,去执行,去服从。
 
她们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长大。
 
也因此,这些女性的内在往往还只是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婴儿」:
 
不具备成熟的思辨能力,无力逃脱身后的囹圄,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成为母亲以后,基于与生俱来的母爱本能,她们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想让孩子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三姨能够竭尽全力支持女儿的原因。
 
她们背负着自己人生的种种缺失,然后努力地补偿给孩子。
 
一个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母亲A,努力地为孩子争取充盈的食物;

一个从小丧失读书机会的母亲B,努力地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

一个从小缺乏陪伴的母亲C,努力地守候在孩子身边,给予关怀。
 
她们形态万千,方式各异。
 
可无一例外地,她们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规避掉自己曾经遭遇过的苦难魔咒;
 
想要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一点,哪怕只是好一点点。
 

 
03
 

但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却又常常伴随着母亲自身的局限与匮乏。
 
很多母亲,她们对人生的所有认知与感悟,都来自她们曾经走过的一段 “错误” 旅程。
 
如果你问她们,真正幸福的康庄大道在哪里?
 
她多半回答不上来,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
 
一个内在匮乏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各种「自我补偿」
 
一方面,她可能为了自我满足而伤害到孩子,比如跟女儿抢父爱、甚至出轨等等;
 
另一方面,她也有可能会基于自己的内在需求,去过度补偿孩子。
 
总觉得孩子会饿,拼命把东西塞进孩子的肚子里;

总觉得孩子成绩不够好,拼命督促孩子努力学习;

总觉得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密切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当这些举动落到孩子身上,往往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折磨」。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逐渐觉醒,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痛苦,并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
 
大多数时候,他们都能把这份痛苦与原生家庭、与母亲联系起来。
 
这时,一场孩子面向母亲的指责与厮杀,也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即便是 “开明” 如我的三姨,也曾多次在支持了女儿「不成熟的决定」以后,又反过来被女儿埋怨和指责:
 
“妈,你当初为什么要眼睁睁地看着我往火坑里跳,却不阻止我?”
 
每每这个时候,三姨都只能无助地掩面而泣:“妈妈真的不知道那是一个火坑。”
 
 

04
 

我们当然有理由去指责自己的母亲。
 
指责她的无能、无力与无知,指责她曾经有意无意对我们造成的种种伤害。
 
但如果我们抛开生活背景去一味地指责她们,并过度陷入与母亲相爱相杀的纠缠中时,我们可能也会因此而忽略掉:
 
伴随在这些伤害背后,那股隐蔽的、向上而生的力量。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廊桥遗梦》
 
一对姐弟洛琳和迈克,两人都面临着伴侣出轨的困扰,婚姻生活一团糟。
 
这时,母亲去世,他们被召回了童年时生活的乡村,并获悉了母亲过往的一段出轨往事。
 
这让他们感觉被母亲严重欺骗、伤害并背叛了。
 
但随后他们翻开母亲的日记,却看到了一个一辈子都不被重视、没有自由的可怜女人。
 
她有生之年唯一的快乐,就在于一次偶然的邂逅,爱上了摄影记者罗伯特。
 
两人曾在一起度过了美好的 4 天。
 
她内心非常渴望与罗伯特远走高飞,但却始终放不下家中的孩子。
 
几经挣扎过后,她选择了放弃挚爱,回归家庭,陪伴孩子成长。
 
此后,她怀揣着对罗伯特的无尽思念,默默度过余生。
 
很感动于影片下面对她的一句点评:
 
她的一生都是别人的,唯独爱他这件事,是属于自己的。
 
她是一位 孤独而匮乏 的母亲。
 
为了自我补偿,不惜冲破小镇的保守传统,选择了出轨。
 
但同时,她又是一位有责任感的母亲。
 
为了家庭的责任,她用理智战胜了冲动,放弃了自己的渴望。
 
当理解了母亲出轨背后的全部真相以后,洛琳与迈克也开始重新去审视各自身后那段残破不堪的婚姻。
 
最后,洛琳认同了母亲「满足自我」的部分,不顾当地人对离婚女人的偏见,与丈夫正式分居;
 
而迈克则认同了母亲「承担责任」的部分,选择了拥抱妻子的脆弱与惶恐,修复婚姻关系。
 
这,就是一个母亲与孩子之间力量的传承。
 
它不完美,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05
 

回到当下这个女性地位急剧动荡的时代,我能看到先辈们忧伤、苦难和匮乏的眼睛;
 
我也能看到她们的执着、坚强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正因为有这样的「看见」,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我的母亲,也曾带着原生的匮乏,把她内在最渴望的东西,艰难而笨拙地争取给了我。
 
她读书少,文化水平低,以致她一辈子都没办法找到体面的工作。
 
所以在供我读书这件事上,她一直无怨无悔,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但这个过程,却又总是伴随着无尽的伤害和痛苦。
 
比如她会不断提醒我要对她感恩戴德,从来不会表扬我当下取得的成绩;

而是会不断质问我为什么拿不了满分,拿不了第一名。
 
我无法理解她的无能、无知和冥顽不灵;而她也无法理解我的悲伤、愤怒和恐惧。
 
我拼命地让自己去努力,去改变,不让自己活成母亲现在的模样。
 
于是我们渐行渐远。
 
直到有一天,我回顾自己的原生家庭,回顾关于母亲的经历与故事。
 
从她的故事里,我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声音,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在努力,同时我的母亲,也在努力着。
 
曾经的她,尽管卑微而匮乏,却努力撑着双手把我托起,让我看到了更多的风景。
 
他日,我也会努力举起双手,把我的孩子托起,让他变得比我更有力量,走得更远。
 
努力地让自己的孩子,摆脱贫穷、匮乏、自我怀疑、恐惧和羞耻感,收获真正的自由。
 
这不是当下大部分母亲共同在做的事情吗?
 
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更像是一个「愿望共同体」,而不是一只只「孤天里的鹤」。
 
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冒险,而是一群人在冒险;
 
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群人在奋斗。
 
当然,每一代女性,都有各自无法避免的匮乏与局限;
 
同时每一代女性,也都有各自无以复加的坚强与力量。
 
它无法一蹴而就,但它从未停止。
 
而这,便是女性力量的代际传承。
 
在此,我想对千千万万像我母亲一样的女性说一句:
 
你的确不够完美,但你的努力本身,就是力量。 END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怀孕之后结婚,还是结婚后才怀孕不同的顺序,不同的人生
(8)5、防止孩子“六亲不认”的最好方法是亲历
我的母亲
远嫁的女儿:家里远来的客,父母丢失的宝
离婚后,妈妈这么对孩子,其后果不堪设想…
这才是真实世界里的李焕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