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腾腾爸: 睡前一帖: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工资炒股,靠谱吗? 注:本文于5月10日首发于“我是腾腾...

注:本文于5月10日首发于“我是腾腾爸”手机微信同名公众号——微信搜索“我是腾腾爸”并加关注,阅读先人一步!

最近,市场下跌厉害,有些朋友抱怨:光靠工资炒股,什么时候才能财务自由哇?

在我雪球长帖下的回复区,争论声甚频。

我认为这个争论的背后,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厘清。

(1)你理解的“财务自由”是什么?

我发现在搞投资的朋友们中间,有一种言必称自由的风气流传。我认为,这是对投资的一个重大误解。

一是“财务自由”的标准并未确定。

不同的书籍会给出不同的解读,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标准。

比如,最有公认力的一条解读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当被动式收入能覆盖掉这个人或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成本时,这个人或这个家庭就可以称为财务自由了。

但问题是,这个人或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成本”又作何理解呢?

我翻了鄱书籍,答案是没有统一的标准。

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标准是没法统一的。甚至同一个人同一个家庭不同时期的生活标准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有的人一天50块钱就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有的人一天500块钱可能也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人在年轻、职位低、收入少、积蓄单薄的时候,一天200块钱可能就能生活得很好,心理就非常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位的提升、收入的增加、积蓄的丰厚,可能一天200块钱就远远不能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要,再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可能就会让他非常地不爽。

这些思考给我们的启示是:“财务自由”永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任何人都不会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说白了,言必称自由的风气流传,本身就潜藏着投资者的暴富思想。

很多人认为,我投资就是为了挣很多很多的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也不用受工作、职位种种“劳役之苦”。

但股市投资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这是错的!

从本质上讲,在股市上投资,和在任何其他领域投资,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区别:财富的增长都有赖于时间的浸润。

能够在瞬间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永远都是在神话故事中出现的。

二是对99%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健康”比“自由”似乎更靠谱。

杨天南先生就曾说过:财务自由很难实现,但财务健康就相对容易实现得多;对世上的绝大多数人而言,要求实现财务健康比要求实现财务自由要理性、现实得多。

我现在越来越赞成杨先生的这个观点。

对普通股市投资者而言,你通过股市投资,让自己活得比你同样收入水平的人更好一些、更宽裕一些、生活中不再那么拮据就很好。

住有所居、行有所依、养得起小孩、不怕老的生病,能保证人生的四季轮回有序展开和进行,能感受到适度的惬意,而不是一定的紧张,这样的状态,就是健康。

健康和自由一样,无法给出具体的标准进行量化。但通过描述,我们还是能发现,健康的标准显然远远低于自由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不是总是运气不好,总是碰到天灾人祸,我们会发现,上边描述的健康的财务状况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实现的。

我以前写文章,介绍和分析过两类富人:资产型富人和收入型富人。并且建议大家努力做一个资产型富人。

其区分标准有一个简单的公式:一个人的预期净资产等这个人的年龄除以10再乘以这个人的年收入。

当这个人的实际净资产远远大于预期净资产时,这个人就是资产型富人;反之,就是收入型富人。

这个公式可以作为划分富人类型的标准,也可以作为衡量个人财务健康程度的标准:如果你的实际积蓄总是远远小于你的预期积蓄,那就意味着你处在一种入不敷出的危险边缘。

就像我们在分析一家企业现金流状况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样:当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总是远远小于投资性现金流净额、而不得不依靠筹资来维持现金平衡的时候,通常而言,这家企业的经营就是危险的。

这段话讲的大概意思是:作为普通人,强调财务健康比强调财务自由更靠谱,也更容易实现,同时又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可以自我鉴别善加利用。

(2)你对投资的预期时限究竟是多久?

不得不说,这番抱怨的潜台词之一就是争论者对尽快实现“财务自由”的渴望和焦虑。

这就牵涉到了一个投资时限的问题。

尤其是投资者心理上的预期时限。

有的人,一次“投资”可能只有三五天,有的人三五年,有的人七八年,更久些,大家就嘲笑你:二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事实上——我们上边也谈到了——股市投资需要时间的浸润。

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谈过一个基本的观点:股市可以让我们致富,但致富的时间可能会很长。

在那篇文章中,我专门测算过:如果一个人的年化收益率是15%,那么就意味着这样的投资成绩会5年翻一番,即投资资本在5年时间内由1变2;10年,由2变4;15年,由4变8;20年,由8变16;25年,由16变32;30年,由32变64。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20岁的时候投资10万元,那么在你50岁的时候,这笔投资可以增值到640万。如果30年前你投入的本金是100万元,那么这笔钱将变成6400万。

和动辄“先挣他1个亿”的大富豪相比,6400万的成绩显然并不值得炫耀,但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笔款项显然也并不是小数——在目前房价高企的中国,这笔钱可以在任意一个城市购买到一套以上中档以上水平的房子,如果不是太浪费,剩下的钱,也足以支付余生。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追加一种抱怨:我身边没见到几个因为股市投资而致富的人啊?

我粗略地分析了一下,这中间有两个大概的原因:

中国股市存在的时这短,总共还不到30年时间;

价值投资在中国的流行时间更短,巴菲特在中国家喻户晓满打满算不过20年,格雷厄姆直到现在所知甚少,在知道的人中,也不受重视,甚至可以说误解甚深。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时间还短,再过10年你看下,你身边因股市而富的人,会大量增加。

当然,这里的“富”字,即包含着“财务自由”者,又包含着“财务健康”者——为了谨慎起见,我更倾向于“财务健康”的含义。

(3)用工资炒股,到底可靠不可靠?

这个问题,是争论的核心方面——我把它列为了文章的题目,自然是想作为文章的中心话题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会围绕着这个话题,详细而具体地谈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谈一谈普通投资者的基础投资原则问题。

李大霄先生认为,普通人投资,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余钱投资,长线投资,理性投资。

腾腾爸在《投资大白话》中也提出了一个“三要三不要”原则,并在《生活中的投资学》中重新做了强调,并且列为普通投资者“三套仓位解决方案”中的第一套方案——所谓“三要三不要”原则是指:不要借钱炒股,不要卖房炒股,不要辞职炒股:一定要留下孩子的奶粉钱,一定要留下老人的医药费,一定要留下老婆的化妆费。

不是余钱,你就很难坚持长线;不是长线,你就很难坚持理性;所以李氏三原则中,余钱投资是基础。

回过头来再分析一下腾腾爸的“三要三不要原则”,完全就是在强调“余钱投资”这个基础。

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见多了因为借钱、卖房和辞职炒股,而身陷财务困境的例子。

在我眼里,这些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疯子。

悲催的是,傻子常常劝不动,疯子常常拉不住。

当然,这并非事实的全部。

我的意思是:也有成功的案例——我身边因为我的劝导而悬崖勒马的人,也大有人在。

这些人通常在劝止的时候大大地不服,但经历过和见识到股灾的血腥屠戮之后通常又会跑过来感恩戴德。

但和疯子傻子比起来,理性的人还是不够多。

这一点,殊为遗憾。

最近有位网友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问我:我一个月才2000来元,吃喝拉洒都不够,怎么炒股?

我收到这个问题,又好气又好笑,原打算置之不理,无奈这位朋友反复发送消息、可谓纠缠着询问。

没办法,我只好三个字作答:不炒呗!

收到我的三字妙答,这位网友再未到我公众号里出现过:估计是赌气把我取关了。

其实,我还真没有敷衍他。

股市投资的确是需要一些基础性条件的,这跟你计划开家一家小店、做某项生意也需要一些事前的准备是一样的。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你的收入尚不足以维持生计,这显然意味着你对股市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之差的。

也就是说,从收入端上看,你是无法维持你的股市投资的。

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把投资放一放,先从源头上弥补不足。

投资需要现金流。现金流、尤其是后续的现金流越充沛,你抵抗股市波动的能力就越强。

如果不达标,不用怕,请慢慢积攒——这个积攒,包含着两方面的含意:一是绝对的钱数,二是你股市之外的赚钱的能力。

分析到这里,我们直面“用工资炒股,可靠不可靠”这个问题,答案自然而然就应该是这样表述了:用工资不是不可以炒股,也不是不可以致富,但前提条件是,你的工资得足够得多

如果你的工资尚不足以保障你眼前的基本生计,你就不太适合用工资炒股。

否则你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类似于“短债长配”的尴尬境地。

比如有些网友自述的,拿三个月之后用来结婚的钱投资股市,结果在两个月之后被深深地、牢牢地套在了股市上。

写到这里,今天的话题似乎就要讲完了。

但在我看来,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更重要的话题还需要展开来讲一下。

尤其是对第三个问题。

人生致富,有一些基本规律还是需要、还是可以遵循的。

比如下边这几条:

通常而言,收入渠道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投资者财富积累的速度和厚度;

研究数据表明,天下可以称为富人的这个群体,平均有三种以上的收入渠道;

所谓富人,一定是脑力劳动远远超过了体力劳动、被动性收入远远超过了主动性收入的人。

这三点,是富人们的统一特征——如果想成为跟他们一样的富人,这些人的统一特征,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或者说是我们在奋斗过程中需要统一遵循的标准、统一遵循的路线。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一定得多多培养自己赚钱的能力,多多开拓自己赚钱的渠道,尽快让自己赚钱的方式丰富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路”,是指你赚钱的方式,或者说渠道。

以我个人为例——我算不上富人,我的出身、学历、智识、情商本身起点也都很低,但我自认为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上文所述的“健康财务”的目标。

所以,以我这样一个平常人为例,会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是怎样实现“健康财务”的呢?

少年时代,求学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孟浪,我意外地遭遇了一次非常重大的人生挫折。

从心理上走出这次挫折,我用了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

所以这次遭遇对我的性格改变很大。

我对未来的人生总是怀着一种焦虑的情绪,抱着一种保守的态度。

上学的时候,我总是在焦虑这样一个问题:将来我能找到工作吗?

因为这个问题,又延生出很多其他的问题:我工作的收入能让我糊口吗?我的工作收入能让我上养老下养小吗?甚至,我的工作收入,能保证让我找到老婆吗?还有,我的特长、爱好与人生追求能在这种艰苦的境遇中得到支撑吗?

现在看来,是不是很可笑?

但当时我却焦虑得是那样的严肃认真、一本正经。

因为这份焦虑的存在,我做了很多针对未来的规划和很多刻苦的尝试与努力的付出。

后来参加工作了,另一种焦虑又在我心中潜滋暗长:如果不干现在的工作了,我还能干什么?

因为这个焦虑,又同样延生出了其他很多问题——与主题相去甚远,这里不再多说了——为了这份焦虑,我又不得不做出很多的努力和尝试。

工作之后集资建房的经历(详情见拙著《生活中投资学》中的第二章),让我首资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

20年时间过去了,我认真地、耐心地、不知不觉地,为自己的投资理财之路搭铺了如下一套基本的架构:

(1)工薪:这是工作带来的收益。包括工资、奖金、补助等。关于工作的真实内含价值,我在《生活中的投资学》的最后一章中有着非常详尽的解读。这里不再多说。笼统地讲,你只要知道它对我——我认为也是对绝大多数普通朋友——而言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就可以了。它是我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也是我投资理财之路的起点。但很显然,仅仅依靠工薪还是远远不够的。受困于体制的原因,它的体量和增长都是有规制的,是按部就班式的配置。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很难仅仅依靠单纯的工薪而发家致富。

(2)稿费:读过我书的朋友对这一点应该印象深刻。在很早以前,我就有非常丰厚的稿酬。那时候还是纸媒为王的时代,我最鼎盛的时候,全国行业30余家期刊(月刊),一月之中同时有20家刊物发表我的文章。在月薪不足千元的年代,我仅稿费就相当于多拿了2-3个人的工资。后来出了书,尤其是《投资大白话》、《生活中的投资学》等书出版后,我更是享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大白话一年内卖了2万册,投资学上市不足半年,也印刷2次,卖了近2万册。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算得上是畅销书了。

稿费虽然不算多,但有两点至关重要:

一是积少成多。正如中信出版社的杨硕老师所言:关键是以后年年可以有。“年年可以有”这句话非常打动我,因为它暗含着一句古老的理财箴言“家有万贯,不如日进分文”。再重复一遍:别忘了对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后续现金流!

二是稿费的多与寡,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大城市、对高收入人群而言,三五万元可能并不算多,但对月薪不足万元、一顿快餐可能只须花一二十元的小县城的普通公务员而言,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收益补充。

公众号开通后,我又把自己定位为自媒体经营个体户,申请了流量主,跟腾讯签订了合作协议。来自朋友们或多或少的打赏,激励着我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这和流量主又形成了很好的正向反馈。一周一单的广告收入,实话实说,相对我的工资,也不可谓不丰厚。

很显然,来自稿费方面的收入,已经明显超越了我的工薪收入,而且也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3)股息:刚开始体现不出来,时间久了,积累得多了,股息的收益作用慢慢地就体现了出来。经过两轮牛熊转换的调整,尤其是受益于最近几年的成功操作,目前我们家的股息收入相对于我们家庭的生活支出,已经相当可观。如果要求不是太高的话,或者生活没有太过意外的大额支出,我每年从股市上得到的股息已经足可覆盖家庭的生活成本。甚至可以说,还会有一部分的盈余。

对于股息收入,我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它能占据我每年主要收入的90%以上。我有信心在十年内实现这一目标。

当然,股票除了能为我带来股息收入,根据价值成长原则,它还能保证一定量的自然增值。另则在牛熊转换间,如果操作得当,还能得到相当丰厚的资本利得。最后这一块,对我而言,可遇不可求,又依赖运气成分居多,所以不是主要追求目标。

综上,经过多年努力,我的收入渠道勉强凑够了三种类型。

但细分析一下,明显呈现出了从体力劳动收入往脑力劳动收入转移、从主动性收入往被动性收入转移、从粗放型收入往精细化收入转移、从单一性收入往复合性收入转移的多重特征。

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变化。

对于我而言,目前工作、生活、爱好和特长得到了相对完美的统一与融合。

时间排满,人生丰盈。

工作有困难了,我集中精力解决工作上的困难;投资有困难了,我集中精力解决投资方面的困难;写作有困难了,我再集中精力解决写作方面的困难。都解决好了,我的生活就顺畅了。

当一方有困难的时候,另一方或两方、三方就赶过来支撑着我。

到目前为止,我还从来没有感到都困难的时候,便经常感受到都很好的时候。

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外人又有几个人能体会得到呢?

我身边经常有朋友,工作不顺了,就要死要活的。有些人退休了,就浑身地不舒服。比如我前些天聊的那位朋友,分管的工作调整了,就哭天抢地,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人生的支柱太单一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你以前的能力建设和人生规划出问题了。

财富的积累需要三种以上的收入,人生也同样需要三种以上的“收入”。“财富自由”和“人生自由”有类似的、近乎相同的内涵和取得渠道。也就是腾腾爸常常挂在嘴边的“投资和工作、生活原本就是一体的”。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朋友“抗议”:你能写,会投资,有股息,收稿费,这不是普通人吗——我们怎么办?

我明确的告诉你:我能做的,你的确可能做不了;但你能做的很多事,也可能是我做不了的。

天地生才有限,何必妄自菲薄?!

我没有指望你能以我为模子,一样去写作,一样去工作,一样去经营公众号,但基本原理还是相同的。

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在本职工作之外,还培养了很多的兴趣和爱好,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我身边更有很多朋友,在人生的特长和爱好上,寻找到了商业的机会,把爱好和赚钱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

前两天,我还有一个朋友,非常牛皮地对我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刷车的,但我很快就是小县城汽车美容行业的“男勃晚”啦!

他的确就是一个刷车的,但年收入已过百万,在小城里其实已经非常扎眼了。

这位朋友从小就爱玩车,从摩托车玩到小汽车,最后终于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发了大财——他原本也有一份固定的工作的。目前,工作、刷车、理财、房租成了他的三大收入来源。无论财富,还是人生,都非常地健康和富足。

他其实也就混过一张初中文凭。

经常有人问我:如何才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其实在我眼里,很简单:

1、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有立身之所;

2、找到自己的爱好;

3、努力地把爱好发展成特长;

4、用你的特长服务好你的工作;

5、做好上边4点,然后坚持一辈子。

有人说,腾腾爸啊,你这是普通人的思维,大富大贵的人不是像你这样想的。

那我说,好啊,那你去做大富大贵的人呀,到时别忘了写一篇长文,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大富大贵的人就好。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贴]决定是富人还是穷人的6条定律
现在到底需要赚多少钱,你才敢不去上班?从这3点分析
普通人 如何从“道、法、术、器”的层面投资自己?
第10周视频笔记
《第一章:为什么要投资》之“财富分配的密码”
走向财务自由的路,你选对了吗?(20230723实盘周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