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兽中的一只猫: 研究员的自我修养 (这篇请今日话题不要转帖,因为涉及到他人信息,仅仅留在个人页面,...

(这篇请今日话题不要转帖,因为涉及到他人信息,仅仅留在个人页面,感谢)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句话。2015年时原兴业总行国际业务专家林建煌老师邀请我离开原单位去他公司时,我对他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更喜欢的是证券投资,过去我一直以二级市场优秀研究员的要求来要求我自己。所以更早的时候,我就在考虑一个优秀的研究员需要怎样的素质。恰巧最近在做一些内部培训,或者说交流吧,我更喜欢说交流,因为我一直觉得培训也是平等的交流,在说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收获。况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事情。

一、求知欲(自我驱动)

研究员这个职业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肯定都是一个挺好的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好处有很多,但是每个人进入行业的目的不同。目的可能决定了你的成长。真正的求知欲会让你走的更远一些,因为你会自我驱动。这个对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多年前刚进银行工作,整个部门二十多个人,除了一些老人以外,基本都是名牌大学高材生。大家都很忙,经常加班,也根本没空搭理我。那个时候我很喜欢那个行业,所以不用别人教,自己就一本一本地看书看资料学习、按照资料去操作,看单据,操作系统。别人做的时候我会拿着本笔记,一步一步地记下来,晚上等大家都走光后,一步一步学着做。遇到不懂的时候我就自己一遍一遍地思考,吃饭、乘车、上洗手间都在想着之前那笔贸易融资的单据是不是还有不符点。一般大部分问题都会得到答案,真的不懂的去问同事,同事也会很友善地解答。好像基本上没有怎么有人带过,离岸金融算是银行里比较技术性的一个工作,基本没人带是很难成熟独立做业务的。所以后来发现我最喜欢的是投资时,我有些伤心,因为我不做投资的话也会享受在原先的行业继续做下去。

后来自己做投资也是一样。没有人教过我怎么看企业,怎么看行业。但是网络上、图书馆里的资料都是公开的。只要抱着我要做好研究,这个想法去做,总会找到办法。其实很简单。一直不断给自己提问题,然后一直解答问题,整理思路,理顺逻辑,就会慢慢有答案。去找你认可的人看过什么书,做过什么努力,你再去学着做,甚至尽量做的比他更多,可能就能慢慢建立基础。我们不断整理框架,寻找漏洞、弱点,强化优势,一步一步建立能力。没有求知欲,如果只是因为爱钱,或者享受某种意义上幻想里的“自由”或者虚荣可能就不是喜欢这个行业,可能也很难走的很远。

二、纯粹

在原来的行业,刚工作的时候因为我比较笨,即使是求知欲不错,但是进步也有些慢。也很简单其实,就多花时间咯。下班回去就也一直继续思考和阅读。直到觉得建立了基础的能力。那个时候好像完全不会想其他,例如职业发展,加工资,考职称之类的事情,就做好一件事。可能会有很多事情干扰到你,但是如果是真的因为热爱就有办法做到纯粹。后来我看段永平的文章时想看到做对的事情,突然感觉到就是那个道理。

投资也一样,因为我不够聪明,那就多努力了。每天多阅读多看多想,把收益目标之类的全部放在一边,按照自己的思路建立自己的能力。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看汽车行业基本就只是为了找办法搞懂这个行业,就把收益和其他全部都放在一边了。去找尽可能多的资料和书籍,做尽可能多的思考和整理。从后视镜看,这么做影响了收益,但是其实是更好的,因为能力上的提高比收益重要。当然,能力上的提高也可能是自以为,后续要结合逻辑的实现和收益的验证。

很多人说最重要的是专注,其实我觉得是纯粹。因为纯粹是把专注包含在里面的。只要够纯粹就是做简单的事情,自然会很专注的。会抛开策略、手段、方式,就一心一意地研究生意模式这个事情。天赋决定上限,但是如果连在热爱的行业里给自己触摸上限的机会都不给,那说明真的不是热爱,而是喜欢其他表面的东西。当把收益抛开以后或者在收益最不好的时候,你依然喜欢这个事情,那么说明有可能是真的热爱,真的热爱就有办法做到纯粹。

有的时候纯粹是另外一种东西。可能你不一定喜欢这个事情,但就是你去找到事物的逻辑。然后接受一切前提,再按照逻辑去做全备的准备。比如十多年前创业失败找工作,确定了目标和自己的条件之后就去找逻辑。过往不可追,那个时候我知道以自身条件来看去总部机构不可能,分行机关也够呛,那么基于自己的条件和资源能找到的逻辑就是尽量表现的好一些,好一些的表现最显眼的就是都考第一咯。那么接下来就去看怎么执行了。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题都刷一遍,然后不断去银行实习,观察学习业务、锻炼口才、学各种东西,好好做好准备。考第一其实也只是尽量争取的手段之一,因为人生会有很多变数。在几乎全部的事情上,个体都只是弱者而已。后面事实也说明了确实是这样。在中行、交行等5个银行的校招中每个笔试面试都考了第一,但是还是一个一个被拒绝了,直到最后一个才愿意给机会试试。所以纯粹和结果其实是没有关系的,你就是尽量,结果是由天注定的。

三、诚恳(对人对事)

人生中会有很多套路。但大部分的套路都是会被拆穿的。所以还是可以诚恳一些。特别在投资中,动物性大部分都是理性的对立面。这个说过很多,我觉得人如果连自己都骗,那么肯定是走不远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对自己诚恳了。对待他人其实也一样。因为投资是很自由的事情,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情——能力。其他都是外在的。一句很俗气的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其他行业可能不一定,但投资中确实如此。当我想明白了这点后就离开了原来的行业。

每个行业的评价机制不同,作为大机器的螺丝钉。其实没啥重要性可言。这点也是我觉得努力和结果是两码事的原因。当年带着队伍把分行的国际业务做到全国先进,依然可以找到诸如你还太年轻所以要让行长的侄子来做正的领导你之类的原因。总行的专家队伍中,公认最专业业务最好的同事目前还等着升处长,而且不是第一序列。只要在这个社会中,这样的事情就无可避免。投资这个行业会好很多。所以,即使遇到不好的事情,如果诚恳面对,“结果”也好的多,起码提升了效率。为了面子之类的虚荣或骄傲等人性弱点去与别人争执观点基本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算是诚恳的对立面。研究员如果连对自己对研究都不诚恳,基本很难得出理性的认知。

四、独立(独立思考)

世界是联系的,每个人都会受到这种影响。我们想的是把坏的影响做到最低。而一旦人群越聚集,只要这群人中存在一个或者一些你认为会有“坏的”影响的人,基本上这个群体的能效就会变得很低。独立思考的人本身就是稀缺,不可能指望有一大堆独立思考的人。人本身是趋同化的生物,但投资中趋同化其实坏处大于好处。我曾经加过很多群。最后发现这些群中都一定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所以现在基本都全部退了。

和市场保持一些距离,只有觉得有需要的时候去做交流。这个是一个艺术。但这样的方式也可以锻炼你的思考角度。角度有时候是深度的一部分。我见过的做的很好的投资者基本都是很独立的,几乎没有人是喜欢抱团的。作为研究员,每天被无数信息吞没。各种路演、研报、交流,如何保持独立,可能是始终思考的问题。

这些想法很多年前就有了。后来我看到卓利伟总和高瓴的对研究员的要求时突然发现,好像这些都是我都思考过。那么说明可能确实运气挺好的。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像是霍华德说的,学会接受。要明白结果和过程有时候是独立的事情。人做好尽量全部的准备就是足够的。我觉得这四点都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我自己也做的不好,所以也一直在想如何做的好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裘国根:我对投资、研究的一些看法 (2013-09-13 15:52:55)
搭建“人机配合”投研体系 天弘基金玩转智能投资
如何训练成为优秀研究员(下)
私募基金经理眼中的一流研究员
【研究】| 成为一流研究员!
能力圈风险,杀逻辑风险,科技股投资要小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