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树的逻辑: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这个周末在家把《稀缺》这本书认真的翻看了一遍,...

这个周末在家把《稀缺》这本书认真的翻看了一遍,总体用来翻阅和品读的时间大约8-9个小时吧,用时还是比较长的,主要是因为两位作者强大的背景知识和思维逻辑所带来的阐述方式不同所带来的阅读不适应导致的,书中阐述的语言倒是简洁易懂,只是全书事物举例加归纳总结的方式让我一时抓不到背后的底层思维,因找不到书中的核心而颇为苦恼一阵,知道书写笔记的现在,也仍然没有找到理解书中全部内容的一种通透之感,只能再次通过借助于此种方式,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一些。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其中一位是在2004年,被哈佛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成为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的穆来纳森,在2012年,穆来纳森倍英国《连线》杂志评选为50为改变世界的人之一,2013年,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和《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另一位是在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莎菲尔,仅本书赞誉就有国内外著名学者13人,由此可见两位作者实力非凡。

一本好书往往从开篇就能窥探其一、二,其中《稀缺》测试题中有三段话瞬间映入眼帘并引人沉思。

“一是,阅读一本好书并不是要把书中的每一行的每一个字都认真读一遍,而是较真的弄明白作者的意思,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才能进一步掌握一本书的观点、视角以及可能的现实应用。

二是,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你是否有器官来“消化”这些文字,尤其是文字中的术语,有时还没有转折词,有时还有抽象记忆,当它们都凑到一起时,即便是完整的句子也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解思路。

三是,在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构建多种可能的意思,并将不同的意思解读出来,以帮助我们在阅读图书的时候,不受作者的限制,而是站在作者提出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丰富,不断强化,并形成能对自己产生现实帮助的观念和思想。”

这才是阅读的目的和意义,所以我将遵从这个思路先理解本书所要阐述的核心内容与核心思想,然后将这些内容应用于投资的理解当中,首先,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一些较为重要的专业术语和重要思想。

稀缺:是一种“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对稀缺的感觉,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自身的体验,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

稀缺俘获大脑,就像饥饿的研究对象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当中,无论大脑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当中。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稀缺心态: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认知能力的一个核心特性就是流体智力,而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自我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认知能力: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需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稀缺会形成贷带宽负担,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

专注红利: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淋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专注红利来源于我们提出的核心原则,稀缺俘获大脑,“俘获”这个词在这里很重要,因为它形象的描绘了事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畴,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所以我们说稀缺令人“专注”,也可以说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只能一门心思地专注于管理手头的稀缺。

管窥负担:因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心智负担与不利影响。当稀缺俘获我们的大脑时,我们不会通过对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来进行权衡,可见,我们用管窥的方式来应对稀缺,既有利,又有弊。

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的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本书的核心观点: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的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权衡式思维: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黏黏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稀缺会改变我们每花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我们所谓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余闲能让我们轻松地避免选择负担。

借用:当人们面临资源短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过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拥有的更少。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

以上均为专业术语的概念和一些核心理念的讲解,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思考“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稀缺陷阱的出现,背后有着几个相互关联的原因,而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稀缺心态。管窥致使我们借用,虽然可以解决短期问题,但因为管窥负担而忽视长期影响因素并产生目标抑制机制,从而使得我们最终落入了杂耍(向天上抛球后,始终关注将要落到手里的球)的境地,从而相对长期来说,实际是用更低效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实体资源(金钱或时间)。稀缺陷阱成了一场无比复杂的事件,一张由到期未完成的任务和代价高昂的短期解决方案拼凑而成的补丁图,而其中的诸多细节,需要我们不断回顾,不断修正。我们没有足够的带宽去制定挣脱陷阱的方案。当我们做计划时,也没有足够多的带宽去抵御诱惑、坚持不懈,而且余闲的缺乏,也意味着我们没有能力去平息突发事件。由于我们无法在资源充裕阶段利用宝贵的时间为未来创建出缓冲机制,所以事态会进一步恶化,稀缺会延续并加剧稀缺。

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的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的资源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他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自愿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

改变心态是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稀缺心态是由环境造就的结果,更有可能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变。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而这些条件是可以管理的,我们越是深入了解稀缺在大脑中的发展历程,就越有可能找到办法去避免稀缺陷阱,或至少去减轻稀缺陷阱的影响程度。

从稀缺心态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发生在穷人身上的众多失误,这些失误的不可避免,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积极性,而是因为缺少带宽,因此,我们要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我们要设计有效的预警机制,让穷人提早为未来做准备,所以为穷人提供的培训要简单实用——节省带宽教育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若想让限制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就必须令其进入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内,其中一种方法是,定期发送剩余月份的提醒,通过唤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试图将这个遥远的问题主动推入“管子”视野之中,另一种方法是改变限制的结构。

为了让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人们必须在“管子”视野之中看到它的存在,而大多数激励机制都有落在“管子”视野之外的风险,这就等于无形而无效的。

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然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是浪费,太少又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存在余闲,人们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近截止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

对于组织而言,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对余闲进行明确的管理,确保余闲的存在,组织“赘肉”一点一点地被剥削掉,随之一同被带走的,还有余闲,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很希望能拥有一位干将,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而是超脱于每日的管窥心态,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余闲,他所关注的问题,不是今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而是明天企业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又会如何影响紧张的工作计划,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人,它的存在,能够保证专注于当下工作目标的人们,不会向未来的项目借用资源,并因此来耗尽余闲,将组织拉入未来的带宽陷阱。

以上,基本上就是本书的大概内容,我在阐述的过程中可能有些过于冗长,所以接下来,再将其应用于投资方面,我会尽量阐述的简洁一些。

当市场因非基本面因素,而将某优秀公司的市场价格快速向下击穿你的成本账户时,你的心中会产生恐慌和不安的情绪,你害怕市场价格快速下跌并远离你的成本账户而产生大幅亏损,从而产生金钱稀缺的心态,这种稀缺的心态会让你过于关注短期的市场价格并时刻关注有关公司方面,你所能知道的一切可能会影响公司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的利空消息,从而产生忽略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管窥负担,稀缺俘获了你的大脑,使你失去了理性、失去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非理性占据了你的头脑,你全然忘记了公司基本面并不会在市场价格的短期快速下跌而有任何明显大的变化,反而,你却因为害怕损失的扩大而盲目的融资买入摊低成本而产生金钱的借用行为,或者应忍受不了账户的浮亏盲目的卖出而产生时间借用行为,这种借用行为使你步入了稀缺陷阱而无法自拔,从而延续并加剧这种稀缺行为。

当市场价格快速下跌的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产生一种及时的恐惧的感觉,这是由人的先天基因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理性,克服动物优先性,基于超长期思考当下,我们要将公司的基本面和公司的竞争优势带入到管窥之中,我们买入的是优秀的企业、买的是优质的股权、买的是不辛苦就能赚大钱的梦幻般的生意模式,忘掉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将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放到管窥之外,当市场先生愚蠢时所给出的市场价格向下远远偏离优秀企业的内在价值所给出的安全边际(余闲所带来的缓冲机制),足以抵消企业未来的某些不确定性风险时,在如此的重大机遇面前,我们要依据自然规律{周期波动(下跌-上涨-下跌)——钟摆有振幅,估值亦空间},敢于用大桶去接,这是一个有实力的投资者区别于其他普通投资者真正核心投资能力的体现。

人的一生,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能不多,但当重大的机会来临时,我们要勇于去抓住它,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常思一二,时间能被你改变的事情可能不多,但只要改变你能改变的,你终将与众不同,你并不是在逆大众而行,你不过是在遵守着最基本“冬去夏又来,春暖便花开”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缺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稀缺》读后感
稀缺心理学2 | 让你不再缺钱、缺时间、缺朋友
我们如何从“稀缺”中获益?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