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价原理——市场估值 股市会告诉投资者,这个股票现在估值15x PE,2x PB等等这些倍率。

股市会告诉投资者,这个股票现在估值15x PE,2x PB等等这些倍率。如果扩展到VC和PE市场,还会引入更多花样的估值方法。

所有的乘法型估值公式都可以用这个式子来表达:市值=估值基础*估值倍率

资产真的是按照这些倍率来定价的吗?并不是的。

资本市场不是数学世界,而是现实世界。现实中不存在一个神,自发定出一个估值基础和估值倍率标准,然后把现实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出市值来。现实中的定价是从左往右的:先博弈出市值,然后倒算出估值

买卖双方交易和博弈的是股价和市值,不是估值基础和估值倍率。不同人可以用不同的估值基础和估值倍率,只要双方报的股价有重叠部分,就能成交,并不涉及估值基础和估值倍率。

有些研究报告会自己先定一个估值基础,比如用净利润,然后算出PE。把利润涨,股价不涨,叫杀估值。把利润不涨,股价涨,叫拉估值。以此衍生出更多的说法:宏观差,股价涨,叫风险偏好上升。利率跌,股价跌,叫股权溢价上升。

这些都只是研究员自己的一厢情愿,现实中买卖这支股票的人,完全有可能是用另一套标准来分析的,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而每个股票通常又有上万投资者在交易,大家认可的IP并不相同,不可能去问到他们都是怎么估值的对吧。

也就是说,自己定估值标准去分析是可以的,但不能指望别人和你想的差不多。不管分析了几个维度,总还有更多维度是想不到的。股价通常也不会按照你设想的框架去走。

现实中的一级市场和境外IPO市场是怎么定价的呢?是先谈判出一个市值来,然后到财报或业务里找个估值基础出来,除一下算出估值乘数,和同行比一下大致合理就行。算出来不合理就接着找,实在不行自己发明一个,还没上市的财报也容易调。

在T1时刻接盘的买方,是按照“估值基础1”*“估值乘数1”买入的。在另一个时刻T2时,未必有人愿意这样估值,而会换一套“估值基础2”*“估值乘数2”体系。甚至根本没人报价。

对于T1时刻买入的投资者,即使“估值基础1”一直在快速上升,但如果没其他人用这套估值体系来接盘,股价可能一直下跌。T1时刻买入的投资者就会得出“估值乘数1”一直在下降的结论。而且会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公司增长很好啊,为啥估值狂跌?一定是市场无效,非理性,终归会回归……

这种现象在非市盈率估值体系的股票上尤为显著。其实,没有杀估值,而是没人认可你的估值体系

举例:$Lending Club(LC)$在2014年底IPO,当时我还是研究员。

基金经理问:这公司怎么估值?

A:我觉得这公司一文不值,因为blabla……IPO承销商放出来的风说大概卖40亿美元市值,对应近一年大概放了40亿贷款。我觉得毫无道理。

Q:那要不要参与IPO?

A:我不知道。

现在这公司一年能放100亿多贷款了,市值还剩10亿。再也没人用“年放贷额*乘数=市值”来给它估值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市投资基础认知(五)
看了这个图,你还想抄底创业板吗?
我喜欢PB而不喜欢PE有以下几点原因
投资基础知识:市盈率、市净率的估值方法
格雷厄姆/巴菲特/祖鲁/邓普顿估值公式整理以及出处整理
如何分析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估值角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