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冯柳大大文章有感 这两天刚好看到一个冯柳之前的文章集合,我截取一部分我觉得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内容也...

这两天刚好看到一个冯柳之前的文章集合,我截取一部分我觉得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内容也做一些节选,尽量简化,方便大家尽快阅读。也结合我遇到的案例做感悟分享。

原文:本人对短线、中线、长线的定义及操作原则 2005-08-10

短线就是尊重市场、依势而为,它没有多少标的物的选择限制,只讲究高买然后更高地卖,对利润不设要求,但对亏损严格禁止,有 3 点以上赢利把握就可入场。它不要求对企业基本面的熟悉掌握,但需要良好的市场嗅觉和严格的纪律。其关键的一点是顺势,也就是说,如果势道不改,就可以一直持股, 像过去的科技股牛市时,往往一涨就是几个月,这种时候你虽然报着短线的想法入场,但万不可因利润超过了想象或时间超过了预期而过早退场。所以说, 敢于胜利、怯于失败是短线操作的精髓!

而中线就不一样了,它需要对基本面有充分掌握,对价格估值系统有良好 的认识,它的标的物应该是那些经营相对稳定、没有有大起大落的企业,当市场低估时买进,高估时卖出,讲究的是低买高卖,预期利润目标在 20%以上方可入场,同时设 8%的止损位。它要求你是价格的发现者,勇于做大多数人所不 敢做的事,要求你理解市场但不完全跟从市场。

在所有的操作策略中,长线的要求最高。他需要对企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 识,对自己有着更为坚强的控制,他了解积累和成长的非凡威力,清楚把握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以投资的心态分享企业的成长。他的标的物是千里挑 一,他对利润的要求是数以 10 倍计,在这样的机会面前它不会惧怕任何亏损,不会设置除基本面外的任何止损指标,因为在十倍速股票的面前,哪怕 50%以 上的亏损都是微不足道的,对它来说,买进不卖是最好的策略,自信、尊重客观价值、不理会乃至勇于对抗市场是必备的投资品质,日常 20%30%的波动在这样的前景面前是不应去考虑的,不要放弃在大牛股上的部位,不在大牛股上做 空是永远需牢记的训条。只有这样,股票才能够真正成为改变一生的东西。

仅以时间作为策略区分标准的,一定会容易走入误区。决定策略的只应该是股票本身的不同和投资者自身的素质,在该做长线的股票上做了中短线和该做短线的股票上做了中长线,都会是令人悔恨一生的。

感悟:结合我自己经历过的,显然半导体的主题行情就更偏向于短线,包括今年很多人也是涨了一点下车错失了几倍的涨幅,很多都是过于纠结基本面而忽视了顺势而为,这一点我自己也有问题,闻泰科技在40元,韦尔股份在60元,长电科技在20元我都提出了预期可能差不多的观点,事后都是疯狂打脸,核心不在于我没把握清楚基本面,而是我忽略了在科技股牛市的背景下半导体的强主题与基本面发生了共振,最后又出现趋势性的多头行情。

中线我经历的比如喜临门,国星光电都属于这个范畴,估值会成为阶段性的压制因素,比如喜临门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估值可以从10提到15X,在这个位置就出现短期压制,如果明年继续维持盈利,估值压制可以提升到20X,很难跳脱出估值去演绎一个疯牛行情,更多的是利润与估值的同步修复,当公司稳定到5亿利润预期,才能参考海外同行给与20~25X的估值水平,冲破百亿。国星光电也是类似,明年的15X和20X会成为两个估值压制点,需要业绩明确才能支持上涨。

长线就是我去年初推荐的华测检测了,这个股票的逻辑是近似于完美的,操作上应该完全无视各种负面波动,持续买入,而我在过程中则是过多的加入了估值限制,比如年初认为今年30X可能就合理了,那当时4亿左右的利润预期,120亿市值就合理了,所以年初我就没有非常主动的再去推荐华测检测,然而在这种长线强逻辑下,市场就是会继续提估值,同时公司优秀业绩也能超预期,很快就打到明年40X的预期去。

由于我之前受过的训练更多是基于中期维度的估值业绩拆分去看股票,总是倾向于把股票都往这个范式去靠拢,那在实操中就会出现对短期如半导体,长期如华测检测的误判,错误的并不是市场,而是我自己没有理解到位。

原文:反身性原理的实际应用 2005-08-11

我们都知道,一个有着不断融资需求、无止境扩张欲望的企业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抵触,认为这种形式的企业成长和投资者利益增长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严重对立的。大家都希望找到像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靠自身充足的净现金流入来实现内生性成长的企业,找到最大限度使用留存资本并创造出更大市场价值的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共同成长的同时再分享市场对该企业估值模式上移所带来的双重惊喜!的确,这是丰厚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确定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在市场的某个阶段、在一些周期开始的时候,那些有着不断 融资需求、无止境扩张、为投资者所反感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带着反身性特点的股票会产生出比那些优质公司更疯狂的资本利润,这是在一种极大的金融幻觉下诞生出来的、永动机般的利润。它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是:一般企业的股价上涨必然受限于盈利的增长和基于盈利上的估值模式变动这两个变量的相乘,股价上涨的速度一旦高于盈利成长的速度则必然带来估值模式的上移,而估值模式的上移必然相应地降低该股的投资吸引力,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该类型 企业股价的上涨是能够在人们相对理解的范围之内的;而反身性股票则不然,除了上述的两个基本变量外还增加了一个变量,就是它的自身。也就是说这种股票价格表面上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和相应的估值模式,实际上却是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价格,因为其运行价格会直接影响基本面、同时基本面再反过来影响价格,这是一种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反身循环,它的价格上涨带有很强的自我支持和自我实现功能,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类型股票越上涨估值模式反而会越低,股票卖的越贵而大家看上去却越觉得便宜,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有悖常识的金融幻觉。当然,一旦价格的上涨无法维持预期、基本环境 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大众一旦清醒过来,这样的循环必然也会彻底地反转过 来,会比当初上涨时更快地跌落回来,毕竟幻觉一定是会破灭的,但这并不意 味着我们不去参与,因为其在一定阶段产生出来的效益亦会是贵州茅台等股票所远不能比拟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身的清醒。

而什么样的股票会是带有反身性特点的呢?

那就是低成本快速扩张企业中的资本需求型企业,主要是指盈利能力能轻易复制,生产以及销售规模可以迅速同步扩大,同时不会明显降低资本报酬率 的企业。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类企业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然还有商业类企业也有此特性

让我们以例为证:假设 A 银行正处于行业景气之初,该银行地位明显、有 很强的竞争能力。随着社会对贷款的强烈需求,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快速 扩张需求,该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以市价增发新股,假定每次增发新股 数量与老股相同,具体如下:我们可以看到,不需要企业做任何的经营改善和留存运用,仅仅依靠4 次增发,原股东和参加增 发的股东就可以实现近40倍不等的回报,同时在结合成长性和市净率、市盈率等衡量指标来看股价比未涨之前还更有吸引力、好象还更便宜了些,而且理论上这个财富制造游戏还可以越来越快的继续下去,价格不断地上涨、基本面因价格上涨而相应改善并刺激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而再推高股价,如此循环无限!而其中只是需要以市价进行的溢价发行和之后的权益报酬率不降低,对于前者我们需要一点预期以启动其自身创造自身的循环, 而后者前面已经给出了,那就是低成本快速扩张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并不少, 在行业景气之时像金融、连锁商业类的企业往往能够在一夜之间扩大其生产和销售能力(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可通过收购与兼并达到该效果),而且大多数还因为规模的扩大、费用的相对摊薄而出现权益报酬率上升的可能。也就是说这 样的股价上涨神话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一定会到来,届时它们将会战胜一切成为 市场中的王者。

感悟:笔者原来的领导是非常典型的纯价值投资者,对融资性消耗的商业模式非常厌恶,我一直有所质疑,但是也没有特别好的论点。可以说冯柳大大的反身性说法一下就击中了要核。比如瑞幸咖啡为什么一堆人质疑但是仍然可以向上,就是典型的一旦商业模式跑通,由于操作标准化,就可以通过资本投入全国快速复制扩张,越是融资,增长效率越高,如果一味纠结这个阶段是不是烧钱,就会错过这样的投资机遇。核心不在于是不是融资,而是融资能不能换来企业的高速发展,如果核心要素就是资金,而不是研发、经验员工、管理能力这一类的要素,那么就疯狂的把资金打上去就好了,越早进入游戏的人能享受到的增值幅度越大。简单的例子比如消费电子中很多企业,很多人会诟病融资,但是由于只需要招工人投设备就可以快速接单,获得高速增长,只要苹果的需求在,融资阶段越大,意味着后面的潜在收入增长越大,能享受的估值利润空间也越大,那这也是为什么消费电子公司可以如此快速增长的动能之一吧。当然一旦需求跑慢,互相之间竞争恶化,就会把商业壁垒不高的负面影响扩大开,进入估值利润的双杀。

原文:自信的估值体系是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兼再论江淮汽车 2006-04-24

我们都知道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资源的配置与财富分配,而估值体系就是资源配置的导向标准,它决定资本以多大规模和兴趣向不同产业和企业进行转移和支持,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侧重,它们间也有着不同的前景和竞争力,因此,估值体系的全球视野不仅是向国际看齐,还应有相应的比较和区别,对那些利基不完全重叠的产业,我们可以借鉴参考、保持相对的一 致,但对那些动态的、优劣转换的产业,我们则应扬长避短、你消我涨。这种精神不仅针对于国别之间,国内的不同企业,如果有利基重叠和消涨关系的, 那也不能采用同一估值,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定性重于定量的观念。打个直观的比方,像 98 年的双汇和春都,如果前者当时给 50 倍是合理的话,后者就连 5 倍都不值。因此,在估值的全球视野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模仿还应有思考,如果是因为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和无可阻挡成长速度在国外资本市场倍受追 捧的话,我们国内的相关企业是否应该反向打折?而对那些在国外不具备比较优势、却向我国迅速转移的产业,我们是否应该和老外的抛售持相反立场进而大胆高估呢?毕竟,企业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简单地对他国市场的估值进行跟随和模仿的逻辑并不成立。

让我们以汽车业为例,国际估值大致是美国最低、欧洲其次、日韩为高, 而国内估值则参照低标准的美国,这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缺失信心的表示,认识不到中国汽车业的前景和国际地位的变化趋势。我之前一直对朋友说,中国会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制造中心,它们中的优势企业可享有30 倍的估值比。有人认为是痴语,会列举我们与日韩的差距,但我认为,技术、品牌、行 销等一切差距都只是细节,是最容易通过时间来弥补的,哪怕它们看上去有多 么不可思议的距离;而资源、市场、国民特质以及国际政经形势才是更长远发挥效力的因素,日本是一个缺乏资源和市场的国家,过去欧美汽车业的转移并 不能成为日本已经克服上述缺陷的佐证。因为,美欧有它们的立命之本,其资本市场与产业也进行着相应的结构调整,在美国发展科技信息文化等高价值产业的时候,你很难指望它们的汽车业能在资本市场中得到充沛的资本支持,也很难指望它们这个阶段的民众文化中会产生出符合制造业所要求的纪律、等 级、服从、坚忍、热忱、敬业、奉献等制造业国民性格要素;而欧洲更是如 此,香水、时装、酿酒等非精密的制造或许会更适合他们。日本则不同,天生 的制造业国民特性,良好的银团财阀的资本支持,美国羽翼下的政经关系和贸 易条件都促成了其产业崛起。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将会使日本现有的制造优 势消弥无形,高房价、高储蓄、低保障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充沛的产业投资资本和制造业劳工,大市场、宽资源的相对优势更使其难以企及,轻卡领域的锋芒 已初步印证了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感悟:汽车是曾经发生过的案例,当然事后来看江淮并没有成功,但是如果这个标的是吉利,是上汽,是零部件的华域,那最终还是成立了。放到现在,最经典的案例其实就是半导体封测,之前经常推股票的时候有基金经理会非常下意识的去拿台湾和美国的封测公司估值作为长电的压制估值,阐述就是安靠、日月光都只有10~15X,人家还是龙头,长电凭什么比别人高,最多给到15X就不错了。现在来看真是武断。国内的封测企业作为产业进攻方,从海外公司手里抢夺份额,被抢夺没什么增长的公司都给了10~15X,我们这边作为产业承接方有更快的增长,明显应该是国内的估值更高才对啊,那别人最高的15X在我们这可能就是最低的估值起步!包括很多人之前经常会把行业龙二龙三的估值往龙头公司身上凑,这也是非常典型的误区,一旦行业发生内部竞争,龙头公司就会挤压龙二龙三的份额,龙头公司理应获得溢价,如果龙二都有15X,龙头就应该给到20X,那这两年的龙头股估值行情也已经演化了这种认知就是了。在产业需求整体向上,那可能龙二龙三可以享受略低于龙头的估值,而一旦产业发展停滞进入恶化阶段,可能龙头继续向上,龙二龙三反而要持续下滑,这个时候仅仅因为龙三便宜就去买,显然是极大的错误。

原文:7、“投机”之辩 2006-07-10

投机是什么?

有人说是脱离价值进行的价格思考,是搏傻。我觉得不对,那是自杀,没有讨论的意义。真正的投机应该是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搏得不是傻子的钱,而是投资者的钱、貌似聪明的钱。是通过充分的价值理解后,将其在不同人群或环境下进行切换来获益。它认识到价值有主观倾向性和个性化的特 点,它可以在其中扮演资本商人和权益贩子的角色,做能够理解价值与交易之道的中间商。它知道价值不是个稳定具体的东西,也不存在用什么方法推算的公允值,它明白价值会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出迥异的差别和波动,因为资本以及资本后面的人是丰富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预期,在各种市场环境下也会有着不同的预期因子和贴现率,而这些在乘数和复利计算的基础下就会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理性且信息充分对称的人之间也可以产 生交易并实现双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需求特点和满足感。

拿简单点的房产市场来讲,有人觉得月租 2000 元的房子在 38 万以下可以投资,也有人认为在 47 万以下也是可以考虑的价格。其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整体进行收益盘算,后者仅以按揭部分进行衡量,而首付现金的成本处理就成为 了其中的分歧所在。至于我来说,由于机会选择的存在,使得这个房产要低于 30 万方能吸引我进行该领域的投资,这就是个性化和主观概念下的价值感,还有其他像楼层位置等问题的考虑上就更体现出各人的偏好和迥异的心理定价了。回到股市就更复杂了,其中涉及繁杂的定性、定量因素。理性并以价值为 念的投资者同样会有着千差万别的定价。越跌越买的叫投资,越涨越买的其实 也是投资,为什么?因为过程中有些环境在变化,相应的价值体会也自然在进行调整嘛。这样,在各个层面都会有着投资者理性并中肯的价值体会,他们扮演着供应者和需求者的角色。而投机者要做的就是用价值的理念武装自己,理解并体会出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况下的投资者对价值的感受程度和界定范围,像商人对待商品一样,拥有价值但不消费价值,以技巧、方法和灵活的思路在供应者和需求者中间周旋。

当然,这里的投机是相对的,或有调侃之义,但商人般的思考习惯是值得倡导的,要在价值和市场中、理想与现实里、抽象及具象间寻求平衡,以免脱离市场和被边缘。要知道过分拘泥于计算很可能会导致更无效益的投资,因为把资源配置在现金资产上是不产生任何回报的。高估就卖低估才买的做法会导致过早出局或无货可买,所以要充分认识到估值只是一个非常主观而且极其宽泛的区间,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握这个区间、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同,寻找那些符合你财富观和价值理念的定性定量研究,不拘泥于估值与计算,认识 到全垒打的产生根源是理念和对未来的感悟,计算式的价值投资决不该成为重 点,否则,我宁愿做一名投机者。

感悟:我完全认同越是投机者其实对基本面和区间波动和人性的猜测是越厉害的,投机者哪天累了是完全可以去做价值投资,而价值投资者想来做投机则前路漫漫。近两年有价值投资者大行其道的趋势,做的优秀的价值投资者和同样水平层次的投机者,其收益率其实是远远不如。但是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可以管理更大规模的资金,投机者资金一旦大了就会面临标的不足,摊薄潜在收益率。那价值投资者把自己的理论武装推广,其核心无非是获得更多的客户,收取更多的管理费和抽成,事实上对投资有所认知的人完全可以一样去买最好的公司持有,既然定义已经是最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显然不会经常变化,做跟随策略同时考虑到做组合的人需要更多的标的来平抑组合净值波动,降低组合内最优秀公司的比重,个人投资者既没有回撤要求也没有单票仓位限制,哪怕是单纯的跟随策略都可以做到更高的收益率,而且价值投资者最终能战胜指数者都寥寥无几,单看鼻祖巴菲特的收益率也只是略微跑赢道指,跑输纳指。同时考虑到他们投资策略的相对简单,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支付这样一笔昂贵的管理费。最终变成了价值投资者和渠道的深度绑定,大力的宣传推广,来换取更多的规模和管理费罢了。

原文:关于卖出条件的讨论 2010-08-23

我们对成长股需要担心的是错判而不是高估,也就是把不能成长的当作成长来估,因为真正的成长给再离谱的价格都问题不大。只是,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先前确定的之后未必真会如此,所以我们在买入的时候要把不确定考虑进去,在理论估值和不确定率中间找到一个能接受的区域,这就是我对安全边际的理解。

并且,由于对事物的熟悉和认识程度因人而异、事物的可见性也随时间进展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所以我非常赞成个性化和动态化的弹性价值评估,在一 个微妙位置上的不同选择都可以理解为正确的,是不同的人针对自己能力圈和 承受力做出的不同判断,只有抛开后验的思想才能够平心去想怎么做才是适合自己的,这本身也是市场多层次多流动的基础。

总之认清估值倍数的高弹性大跨度可修正的变化特点,再结合业绩增减的 双重乘数效应,我们就更能接受和理解市场的大幅起落并参与其中了。

回到***身上,我们必须明白市场对其业绩和倍数的选择及逻辑,同时拥有 自己的业绩预估和倍数确立方法,在理解市场、尊重市场的前提下设想自己的估算被公司和市场实现的路径和可能,达到后则再设定新的预期审视新的持有理由,分解成各阶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期下运行的矛盾也有利于持股耐 心的养成并避免价值反向变化时的过于麻痹。

比方说市场对***今年的业绩预期大致是 1.2 到 1.3 左右,这个预期是从今 年 2 月份开始形成,一季报后强化,所以市场今年给出的 36 和 39 几次底部区 域也是结合 30 倍 PE 的简单算法,这个倍数是结合行业特质和成长率得出的浅显表观合理值。而在 08 年底,我判断未来 3 年有 1 到 2 块的业绩打底,这样就很容易确定 30 元以上的第一目标位,这期间你可以不用怎么理会大盘整体估值 的起落,基本属于低风险的确定收益。到 40、50 元以上时,我们一方面要审视静态表观业绩下的潜在业绩及可能业绩水平、另一方面要审视***未来的提升空 间、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大盘或板快因素,分别设想达到或未达到预期有可能 会产生的影响。先谈静态可能业绩,我们知道***的费用率和税率都高过行业水平,特别是费用率,高过其他非开拓期企业 10 到 15 个点,从静态看这就是每 股 0.7 到 1 元的空间,也就是说,如果它能实现费用率的正常回归,其现有规 模上的潜在业绩水平实际上是 2.2 元左右,再从稍乐观的动态预期来看,其后年的潜在业绩水平有 3.5 块以上,要是再加上大概率的提价,那么空间还会更大。

感悟:冯柳大大对成长股的判断真的是精辟,只要是成长,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不要过分的去纠结估值,最担心的是把不是成长当成了成长,把已经成长完的还认为还会成长,这才是会导致大亏特亏的所在,至于成长股今年业绩是放慢了一点还是加速了一点,经营过程中遇到一些波折,反而是不重要的,提供上车机会。

其次是对行情的演绎,自己先算好一个基本范畴,做一个紧计算,作为自己的安全边际,但是行情真正启动也不要拘泥于此,很简单,有些人一旦自己买了股票,就会倾向于屁股决定脑袋,人为的去寻找更乐观的因素来吸引别人接盘,在这种传递过程中,预期被一层层放大,以至于最后的预期与实际相差巨大,还一堆人坚信不疑。我们需要不是去质疑和戳破他们,而是静静的拿着自己的仓位看他们表演,然后在行情达到不可持续的时候把筹码交给这些乐观者罢了。这点我在这波推mini led的过程中深有感悟,知道的人应该了解我大概是最早底部10块钱左右建仓国星光电,并且写文章阐述逻辑和mini led,当行情启动之后,很多人加入进来,迅速的传播这个逻辑,并且演绎出我看了都觉得比较好笑的版本,无所谓了,也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帮助,我才能在三周不到的时间就把最肥的收益吃到嘴里。

原文:14、我眼中的股市游戏 2010-12-26

对大部分股票来说,股市就是一场游戏,明白玩法往往比其他什么更重 要。而趋势、预期还有参与者的交易行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趋势和预期决定中长线、交易行为决定短线,它们互相影响并相互强化和改变,大部分 时候你分不清楚谁更重要或更占据主导地位,但有的时候,一方演化的足够强大就可以改变另一方并最终影响自己,对这样的循环与反馈进行理解将会对我 们的游戏参与带来莫大的帮助。为方便逻辑阐述,下面会用简单化的数据来表达,但这不代表该比方具备现实的适用性,因为不同股票的评价方法会有很大 出入,所以声明下以免误导。

先谈趋势和预期,一般来说,趋势是由预期决定,但预期可以由趋势强化并反过来再影响到趋势上,形成正反馈直至极限。在形成期,预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演变强化期,趋势是最关键的方面,而转折期,则往往是双方极限值共振的结果,考虑到趋势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特征,预期极限值的作用会更大也更容易判断一点。

在我看来,技术分析主要是找出趋势和预期同向运动并强化的机会,价值分析则可以在反向运动但最终会被预期改变的机会上下注。另外,不管是预期还是趋势,它都应包含自身和环境两方面的衡量,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大盘不好不做个股的道理,因为大制小、小印大,个体一般都会受整体的压制和影 响,并在大部分时候会最终服从于整体,当然有些先于整体走好的个体则说明 其静态预期就已足以抵消整体的压制,若环境压制不进一步加强则比较容易先 走出行情来。

举例来讲,比如业绩在 1 元、增长率在不同条件设定下可以有正负 20%甚 至极限到 50%的股票,考虑到事实的显现有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在这期间决定增长预期的选择除了基本面还有就是市场的阶段性情绪。我过去曾经说过, 对股票买卖区域的设定一定要考虑牛熊市的前提,比如 20 元是这个票在不考虑 条件值变化下的合理估算的话,牛市应该在 20 之上买入,熊市应该在 20 之下卖出,因为牛市中大家会往好的方向想,总认为未来会更好,这样往往等不到合理估值区域就应该买入,而熊市中如果 20 是合理的话,这个价格反而是卖 点,因为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坏,这样合理估值点就容易成顶部。然后再考虑到 条件值选择导致的增长预期变化,那么买卖范围就可以扩大到 75 到 10 元上 下,也就是说 75 以上买乃至 10 以下卖都有其合理性的解释。

在阶段性投机中,有两种机会,一是涨出来的、一是跌出来的,就我个人 的偏好来说,我不太喜欢后者,因为空间是由跌出来的幅度决定,相对有限。 而前者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越涨越低估的股票,因为在 20 进入的时候,我们的预期是不到 20%的增长,这样的目标价一般在 30 元,也就是 50 个点不到的空间,而一旦涨到 30 以上的时候,由于趋势加强导致对预期的更乐观推动,市场开始憧憬 50%的增长速度,估值定价往往可以到 75 乃至 100 以上,这 样就变成了原先 50 个点的利润目标在涨了以后反而扩大到 2 到 3 倍以上,而且 由于趋势与预期的加强和明朗,后期目标的实现往往比前期更迅速快捷。当 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个极限值,在 75 目标实现后,理智的人会发现,如 果说 20%到 50%增长率在理论上有实现可能的话,超过 50%的增长则是很难预期 的,这样在没有新增预期来推动趋势继续加强的情况下,趋势就会变的相对平缓,从而在技术上呈现顶部特征,继而引发重新思考和趋势与预期的反向共振,负反馈就开始发生。

感悟:基本面的极限值有可能决定多空的转折点,而中间反而是趋势为主导力量。还有就是和之前的类似的,一旦正反馈开始,可能就会有人进行线性外推,把预期往更好的地方推动。而基本面价位在牛市和熊市分别扮演底部和顶部我是深有感触。18年12月闻泰科技复盘的时候,我看着材料算了很多遍,包括安世的地位和实际业务等等,那我觉得30块钱是非常合理的,结果没多久就击穿了30,成为顶部,一路跌到20,其实当时我领导说了一句话就点醒我了,熊市厌恶的是不确定性,而闻泰的收购案就是一堆不确定性的集合,在当时的熊市是难以支撑的。后半句就是纯粹我自己推演的了,牛市需要的是想象空间,不确定性反而不那么重要。而到了19年电子牛市,30反而成了买入的合理价位,一路上行。那包括当时18年底那么差的行情下,有一部分公司依然能做到不跌或者逆势上涨,典型的就是华测检测和亿纬锂能,后来当熊市不再压制的时候,两个股票也都像脱缰野马一样,疯狂上攻。

原文:20、对操作策略和估值应用的一点思考 2013-09-27

内行的机会是最多最大的,只要能看清事实,大部分时候都可以参与市场,可以低买亦可高买,所以扩大能力圈让自己成为更多领域的内行是投资最关键之处;而外行只能放弃思考,尽量跟随市场做中短线, 在估值反常时下手,低于合理位卖、高于合理位买,同时需要一整套的舱位及 交易策略和趋势判断能力为辅助,以此对冲掉归纳逻辑下所必然导致的较高失误率;至于中间状态的机会则最少,只能耐心等到边界处下手,极低位买合理 处卖,且需对极端情况有足够的理解和重视,通过与市场的心智较量获得中线 机会,同时在过程中加快熟悉以便得到更长期的理解。

感悟:其实这也是我后来意识到的,很多人在一个牛票的上涨中吃过一段,然后下车,经常会跟人感叹自己当时也买过,大意卖出错失了等等。事实上,赚不到这个完整的钱真正就在于并不能切实的了解整个情况,只是在局外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一旦估值略贵就不敢上车。这点在我这两年华测检测上的经历是非常吻合的,真正从都吃到尾的一个是交银,一个是外资,一个是我当时所在的机构,还有其他一些类似我们但是我不了解的机构就是。内资是做了大量功课同时和公司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认知才能从头吃到尾,外资则是建立在已经发生的商业模式下进行单纯的复制投资。两者都有非常强的信心,而大部分听我或者看卖方报告去买的,就只能在估值合理到略贵的这个区间吃一段波段,一旦估值达到阶段性顶部位置,就会忍不住卖掉,然后错过后面的行情。从我们个人而言,还是尽可能的去做更多行业的内行才行,否则很容易一个急涨或者一个急跌就被洗出去,然后看着牛股懊恼。

原文:尽量寻找虚实结合的标的,实是落脚点和确定性,绝不能错;虚是展望、是臆想,也是大利润的来源,上面说的求变就是这意思,既然是变化中的那自然不能太追求准确,有个大概就可以了,对了是命好,错了就拉倒,所以要严肃活泼的进行研究,严谨的寻找确定性,也要敢于不那么严谨的拥抱不确定,冲它而来,但别为它过分支付。

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跌令实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显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这就是虚实结合带来的效果,如果涨几十个点就让人有想卖的感觉,那就说明虚处不足,就不太可能是好选择,最后也许连那几十个点也不容易挣到。反过来也是一样,跌了不敢重仓加的就说明实处不够,要多检讨下自己对确定性的把握能力。一般来说长牛好票都是那种能持续化虚为实、以实展虚且不断良性循环的。

感悟: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了,业绩多少,估值哪里,壁垒是什么,想象空间在哪里,兼而有之那就是非常有进攻力的中短期标的,如果更加宏大则上升为一流投资标的,其实我之前写的类期权投资思维也是类似的。

那这次就主要分享这些,冯柳早期在白酒上有很多思考和见解,由于我个人对白酒本身的深恶痛绝,是完全不碰白酒相关的投资,那这部分内容我就没多去解读和分享,大家可以自己再去找了看。冯柳大大后期去了高毅,分享就相对少了很多,实在是可惜。真的很想知道当他从散户去了机构之后,对整个A股生态有了更多视角的见解后,他又是如何看待市场,看待投资,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见到他好多请教请教。自己看完也是感慨,很多文章也只是冯柳大大进入A股5~10年就写出来的见解,自己也做了5年股票,相比之下真的是云泥之别,自己还停留在非常浅薄的层次,后面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写出更有见解的观点。

@茅台03 @今日话题 $华测检测(SZ300012)$ $兆易创新(SH603986)$ $贵州茅台(SH6005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jd5: 读书笔记:再读冯柳(茅台03) 冯柳(网各:茅台03):从2003年至2012年,年复利...
投资高手都有概率思维
一个量化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成长过程
谈谈每日复盘的小步骤
《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笔记
对交易体系的思考—解读冯柳的交易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