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使用过粮票的人越来越少了,没见过粮票的人越来越多了,粮食人类生存的根本,要教育那些浪费粮食的混蛋,珍惜粮食!——香云书馆馆主评</P> <P></P> <P>当事人:粮票是种低水

饥饿感和温饱

“没体会过饥饿是什么滋味的人,不会知道粮票的重要。 ”白少川说。 

他本人对饥饿的切肤体会,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 

想起那个时候,就有一堆堆白薯蹿到脑子里。“粮食不够吃,就印制了一种白薯票,买一斤粮食的钱,可以买5斤白薯。”白少川说,为了多吃点,大家都疯了一样抢,只要粮店来了白薯,就会排起大长队,要是隔一天卖,还得起大早,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围紧围脖,排半天儿队,“就为了多买几斤白薯。 ” 

那时,白少川在密云粮店工作,亲眼见过和听说过很多和饥饿有关的故事。 

1962年,密云太师屯中学一个体育老师,36斤的定量实在不够吃,就给粮食局写申请,想每月用5斤粮票,买15斤喂牲口用的麸子。这是个破例的举动,密云县粮食局集体商议后,还是同意了。“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才能明白粮票的重要作用,一种低水平的公平,至少保证了所有人都有饭吃,在这一点上,粮票的功劳是巨大的,否则不知要死多少人。”白少川说。 

渐行渐远

从1964年开始,白少川就不觉得粮食少的恐怖了。 

定量慢慢恢复到了30斤的水平,粮食渐渐有了富余。粮店开始增加一项新业务,帮助市民储存粮票。 

北京粮票一月一换,用不了就作废,存在粮店,可以无限期地使用下去。到了1978年,北京在册的储存粮票,高达1.6亿斤。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北京,是个剧烈变动的时代,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没有粮票,又需要生存。 

需求产生市场,粮票富余的人开始和需要粮票的人物物交换,5斤面票换1斤花生米,30斤换一个脸盆,500斤换一个大立柜。“几乎到了盛行的地步,在农贸市场,随便换,几乎没人管,也管不了。 ”白少川说。 

为了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的吃粮问题,国家也推出了议价粮政策,专门有一些议价粮粮店,卖粮食给没有粮票的农村人,价格比平价粮高。 

这种价格差的存在,催生了倒买倒卖粮票的行为。 

谁都会算这样一笔账,平价富强粉2毛五一斤,议价5毛。花1毛买粮票,套购出平价粮,再高价卖出,每斤能赚1毛五。 

这么赚钱的事情,自然有人抢着干。国家打击了很多次,依旧屡禁不止。 

这让政策制定者们隐约感觉到,粮票的历史使命,似乎可以终结了。 

粮票退市

1993年5月11日,在全国首个使用粮票的北京,倒数第二个停止了粮票的使用。 

随着粮票的取消,粮食的政府定价也同时取消。北京的1000多家粮店也先后开始了企业改制,他们和市场上的粮食商贩竞争价格,自谋生路。 

这种退出和进入,也并非一帆风顺。 

1994年,粮价一下子涨到了近两块,市民和政府都感到了压力,粮食局提前印好了粮油供应票,向国务院请示恢复使用,国务院批示要慎重,争取挺过来。 

还真挺过来了,到了1996年,粮价又回复到了一块钱的水平。这让几十年习惯了标准粉一毛七,富强粉两毛五的北京人,体会到了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 

除了存在粮店里的粮票白白浪费了,白少川没觉得不适应。虽然他家定点买粮的太平桥粮店关张了,但他也可以到附近的市场买,粮价虽然涨了很多,但工资也涨了,并不觉得有多大压力。 

到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白少川做了一个统计,40年间,北京发行了约6000多种粮票,总面额500多亿斤,这也是北京人40年用掉的粮食总量。 

(摘自《时代信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粮票40年定量供应始末
60年代的粮店
1964年遂溪县农村统销粮票
1955年粮票全国启用:没票寸步难行
国营粮店
粮垛米斗—昔日的国营粮店--邓向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