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四)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四)

张正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如果说“贪污腐败问题”和“生态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那么,“教育腐败”和“教育体制僵化”的问题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隐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由于急功近利的政策误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凸现了出来。我们希望“又快又好地发展”,可是,“欲速则不达”(孔子),单纯地考虑经济问题已经远远不够。如何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和谐发展,特别是“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保障,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作者曾经谈到了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一)

——与任继愈先生一席谈

http://vip.bokee.com/20080328500168.html

然而,教育问题的严重性远没有被认清。教育的腐败,教育体制的僵化,“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式教育”已经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为什么新中国没有出现优秀的教育家?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的夹击之下,我们的教育始终处于“邯郸学步”的困境:什么时候才会有“中国模式”?

如果深入到课堂教学和学校考场,应试教育的危害就一目了然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经过无数考试折磨的学生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迫于无奈,继续赶考,在大学校园,每当考试临近,各种应付考试的广告就出现了,几十元就可以买到考题和答案,一个“无线耳机”只需要几百元就可以租到,应付考试的“先进科技”五花八门,只要肯付钱,就可以轻松地考试过关,这样的考试有什么意义?校园中滋生的歪风邪气,考场中出现的乌烟瘴气,教师无能为力,学校视若无睹。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一系列考试过程中充满舞弊,加上各种学校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扩招”和滥发文凭,高等学校的文凭又有多少含金量呢?我在兰州大学参加博士入学考试就经历了事先拿到考题和答案,在考场上目睹严重的作弊和抄袭,斯文扫地,尊严何在?博士入学以后,专心钻研学问的有多少?投机钻营,趋炎附势,为了利益,多少人摧眉折腰事权贵?有些博士不学无术,不做实验,不写论文,只要肯花钱,照样可以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这样的博士被我们的体制所肯定,紧接着就是高级职称,不学无术的人只要设法弄出几篇“形式上”过得去的文章,就可以成为“教授”和“博导”,于是,一大批“权威专家”就这样诞生了,他们外强中干,只好霸占权利、滥施淫威,虚张声势,成为穷凶极恶的“学霸”和变态的“学阀”,于是,更加严重的弄虚作假就不可避免。

当代中国的大学,不做实验的教授,不写文章的教授,难道还少吗?骑在学生头上“拉屎拉尿”作威作福的教授又何其多也?在大学,贫困生的补助,奖学金的分配,其中的黑幕有谁来过问?我们的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钱,甚至于举债入学,送进这样的学校,不是投入“虎口”、身入“魔窟”吗?把国家未来的命运寄托在这样的一批教授,不是很可怕吗?20世纪末,在高等院校,学生把自己的老师(导师)形象地称为“老板”,这些“老板”不仅剥削了学生的劳动(为老师完成各种课题等)、而且掠夺了学生的灵魂,“学生”成为“老板”的俘虏,在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老板”的“教育”之下,他们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呢?学生为了“学位”而奋斗,教师为了“职称”而奋斗,学校为了“评估”而奋斗,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唯利是图”必然导致“见利忘义”,于是,麻木不仁成为普遍的状态,人们对于学校教育的腐败已经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甚至于顺水推舟、推波助澜,谁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延伸到“课题评审”和“项目论证”,有多少专家学者能够保持自己的良心?我们埋怨这个社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老师、教授和“专家学者”不是已经做了大量严谨周密的“科学论证”了吗?

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化、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浪潮汹涌发展,教育是否能够适应呢?几千万学子上学难,入学以后得到“真学问”更难,毕业以后的就业又是难上加难,这样的困境压迫着几亿人喘不过气来,如此下去,情何以堪? 在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摧残之下,所谓“九年义务制教育”已经严重变质了,幼儿园没有几万进不去,进入好的小学和中学已经比考大学还艰难,这样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好处?没有童年的快乐,失去了青春的活力,扼杀了天性,没有乐趣,迫于无奈,学生和家长一起被腐败透顶的教育体系所绑架,除了能够拿出巨资出国留学的学生,任何人不能摆脱这种困境,不由自主地进入各种“考试圈套”,对于可爱的少年儿童开展一场集体犯罪。我最近遇到了一个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孩子,他的家在农村,他的父母负债累累供他上完大学,没有工作,他无脸回家乡,他的处境还不如那些在农村没有上学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究竟能给孩子什么呢?

“应试教育”以“文凭”为本,“财务制度”以“发票”为依据,于是,整个中国就出现了大张旗鼓、遍地开花的“造假市场”,依靠高科技手段制作各种“假文凭”和“假发票”成为一种暴利行业,遍地都是的“办证”广告不是对我们的巨大讽刺和严重侮辱吗?我最近在北京“中关村”一带仍然看到公开叫卖“发票”,在“奥运会”期间也不能被禁止,这不是对中国形象的严重损害吗?为什么就管不住?我们的教育制度和财务制度是如此僵化,以至于“假冒伪劣”横行无阻,长此以往,如何得了?可以想象,有那么多领导干部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谁来检验他们的“文凭”?就算是大学授予的“真文凭”,谁又能保证它的含金量和真实性?我们的教育制造了多少“真正的假货”?一旦弄假成真,“真文凭”和“真学问”就会失去存在价值:“假作真时真亦假”,中国的教育就这样被毁,中国的未来可想而知。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涨:“教授不会做奥数题”背后的思考
再见“文凭教育”
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操作方法(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
开学考透着应试味
态度觉得一切——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