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毫不夸张,这部印度黑白片让中国电影人追赶了67年

说起印度人,很多中国人内心多少带点轻蔑,哦,不就是一群很搞笑的人嘛。

我也时常会有这种情绪。可是每当我想起一部印度黑白电影,我心中的莫名骄傲就会悄悄隐藏起来,因为我知道,就是这部电影,67年过去了,让前赴后继的中国电影人还在看它的背影,或许有那么少有的几部国产电影,可以看到它的肩头,当然,也只是肩头而已。

这部印度电影的名字叫《流浪者》,拍摄于1951年,在印度上映后引起轰动。1955年,该片由长春电影译制厂译制完成,是中国最早引进的印度电影,上映后影院爆满。

《流浪者》的导演是拉兹·卡普尔,印度卡普尔电影家族的第二代传人,难能可贵的是,卡普尔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印度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那一年,卡普尔27岁。

中国电影中也有经典之作,如《活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活着》时,张艺谋44岁,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文30岁。在我看来,他们是最接近卡普尔的中国电影导演中的两位。

《活着》是国家的政治台历,《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晴空下迷漫的荷尔蒙,如果说以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剖析之深来评判,我依然会把青睐的目光投向《流浪者》。

有人说《流浪者》是印度电影的名片,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就是这张名片,让影片主人公拉兹的苦难命运,和丽达那份法律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担当,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成为难忘的集体记忆。

用现在的话说,拉兹本该是富二代,但是,因为其生父、法官拉贡纳特信奉一条歪理“好人的儿子必定是好人,贼的儿子必定是贼”,从而彻底改变了拉兹的命运。在他还在母亲腹中时,强盗扎卡便用计,使拉贡纳特将怀孕的妻子赶出家门,于是,法官的儿子生在了臭水沟旁,在贫民窟长大。

扎卡本不是坏人,因为父亲是强盗,所以被拉贡纳特送入监狱。出狱后的扎卡发誓报复,他要让拉贡纳特看看,法官的儿子同样可以变成贼。他强迫贫困的拉兹去偷盗,拉兹被抓进监狱。当拉兹出狱时,他已成为一名手段高超的贼。就在这时,他遇到了童年的伙伴丽达,丽达已成为拉贡纳特的养女,正在大学学习法律,并即将成为一名律师。

小时候看《流浪者》,看到的只是一个悲伤故事,拉兹的不幸,丽达的善良,拉贡纳特的固执,扎卡的凶恶。成年后再看,则为影片揭露社会问题之深刻而感到震撼,为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而感叹。

拉贡纳特绝不仅仅是一名冷漠孤傲的法官,他其实是整个上流社会和特权阶层的化身,是他们在面对底层民众时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的集中代表。他所信奉的那句话,是在物质范畴之外对穷人的再一次蔑视,那就是:我们在精神上就比你们高贵。

整部影片的悲剧始自拉贡纳特对扎卡的错判,而扎卡在被法庭判决打入恶人堆里后,则发誓要报复曾审判过他的拉贡纳特。表面看,是扎卡把拉兹威逼、教唆成一名贼,可实际上,真正把拉兹从富二代变成流浪儿的,是他的生父拉贡纳特。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是中国人曾经一度熟悉的论调。在文革之后不久的1979年,《流浪者》重新在中国上映,拉贡纳特的那句“好人的儿子必定是好人,贼的儿子必定是贼”,难免让当时的观众想起什么,也就很自然地会在内心激起共鸣。

小时候,总觉得扎卡是个坏人,觉得此人可憎可恶。可是现在再看,就会觉得,扎卡何尝不是被拉贡纳特这样的所谓高尚的上流人士逼成了恶人?扎卡把拉兹变成贼,就是要让拉贡纳特知道,法官的儿子也会进监狱,他报复的不只是拉贡纳特一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整个上流社会。

为了养活贫病交加的母亲,拉兹求扎卡帮他找份工作,扎卡却怒吼道:你不会去偷?对,去偷!去抢!去杀人!去放火!像我这样,一直干到死!这是影片中最著名的台词之一,是扎卡人生悲剧的写照:有些人是因为先被定为坏人,才最终成为坏人。扎卡要用拉兹来向拉贡纳特证明:法官的儿子也会成为贼,你们并非天生优越!

这似乎在验证鲁迅在《可恶罪》中的那句话:“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许多罪人,应该称为‘可恶的人’。”

在拉贡纳特眼里,扎卡就是可恶的人,因为他的父亲是贼。而让这位法官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的固执和傲慢,他毁掉了自己的妻子,令自己的儿子最终成了贼。

在影片中,拉兹的母亲是另一个悲剧人物。被丈夫赶出家门后,她和拉兹住进了贫民窟,她拼命做工,却还是无法供拉兹上学。为了生存,拉兹不得不一边上学,一边到街上给人擦皮鞋。当拉兹说出不再想上学时,母亲狠狠地训斥了儿子,因为她在内心深处,始终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将来成为一名法官。

像千千万万穷人一样,拉兹的母亲是不认命的,更何况她曾是法官的妻子。可是,拉兹却是输在起跑线上,本来应该成为富二代的他,一生下来就和母亲住进了贫民窟。虽然他曾与法官的女儿丽达成为同学,但阶层的天壤之隔,最终让他们走上不同道路。

贫民窟,流浪儿,贼,这是拉兹的人生轨迹。富家女,读大学,做律师,这是丽达的人生道路。

在一次某某会上,一名担任某央企负责人的前政府高官女儿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都是自己干出来的,并不是依赖父辈才走到今天。我当时大为惊讶,说话人无疑是想让人感到话中的励志成分,而我听这话时却感到背后发冷。

拉兹的母亲,一直没有告诉拉兹,他的父亲是一名法官,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拉兹能够摆脱贫民窟的标记,成为像父亲拉贡纳特那样的上层精英。在影片中,是扎卡把拉兹引诱上邪路,可是,如果没有扎卡,拉兹就能够逆袭成功吗?很难说,或许他不一定会成为贼,但很可能会继续挣扎在社会底层。

拉兹母亲愿望的落空,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冷酷现实:在社会资源严重两极化的背景下,赤贫阶层的个人奋斗常常处于乏力困顿的状态,其最终归于失败是很明显的大概率事件。

应该说,这种现象早已超越了印度,在中国,在世界其它国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电影的载体是画面,但灵魂是台词,在《流浪者》中,当那些小时候一带而过的台词,多年后重新回响在耳边时,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当拉兹因偷盗汽车,被警察追得无路可逃,闯入拉贡纳特的豪宅时,他与不久前见过一面却未能认出的儿时伙伴丽达有一番对话。拉兹说自己是贼,丽达笑着说她不相信,她说拉兹是一位很体面的绅士。拉兹却说:

社会上很多人犯了这样的错误:有一些人,净做些坏事,就因为他有钱,穿着漂亮衣裳,人们都尊敬他,称他为绅士。而那些诚实的穷人,每天辛辛苦苦地做工,还常常饿着肚子,就因为他买不起漂亮衣裳穿,人们就说他是贼,是流浪汉,是罪犯,甚至还要把他们关起来。所以说,那些有钱的财主们才是真正的贼,和我一样!

听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会深有同感,如果是坐在电影院里,你甚至会有为拉兹鼓掌的冲动。

拉兹是苦命的,因为他有一个有着根深蒂固偏见的法官父亲,拉贡纳特;拉兹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从小就喜欢他的律师女友丽达。拉贡纳特和扎卡是拉兹人生悲剧的制造者,而美丽善良的丽达,是拉兹灵魂的拯救者。

拉兹因为母亲的死,准备行刺拉贡纳特,结果再次被送上法庭。已经知道拉贡纳特与拉兹父子关系的丽达,在法庭上力促老师承认自己儿子,说只有“良心”才能让他做到。法官说,法律不承认良心。丽达则说出那句著名的台词:“法官先生,那么良心也不承认法律。”

丽达的这句话堪称经典,它告诉人们,在书面的法律之上,还有更能衡量是非、区分黑白的更高原则,那就是人们的良心和良知。在丽达看来,真正的罪人不是拉兹,而是他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

即使在现在,每当社会上出现一些有争议的案件判决时,我们总能看到丽达这句话在闪光,法律属于法庭,而良心存在于人心。在法庭上,拉兹的最后陈述则是对阶级偏见和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控诉:

我有生以来头一次得到发言权,这是我成为杀人犯才得到的…你们判处我一个人,并不能拯救那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你们判处我一个人,并不能消除犯罪的根源,像我这样忍受着贫穷和饥饿的人,还有成千上万,现在你们不要为我想,你们想想贫民窟的孩子们……

拉兹被判了三年,丽达说要等他出来,开始新的生活。拉兹不幸之中的幸运,是因为他有丽达,但是,现实中像拉兹的人有很多,却不是都有拉兹这样的幸运。

中国电影中也有不少描写法律与犯罪的作品,但是就对人性、伦理和社会弊病的剖析和揭露程度来看,鲜有达到《流浪者》这样的艺术高度。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卷首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电影《流浪者》也是如此,只要还有类似拉兹这样的苦难存在,人们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就总能够和主人公产生巨大的共鸣。

《流浪者》拍摄完成于67年前,它的深刻与精彩,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弱,相反,它是印度电影工业里程碑式的作品,让那些看过它的中国观众,至今依然对印度电影人保持着深深的敬意。

作者:枫叶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浪者》(印度经典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配音完整版)
经典老电影(【印】《流浪者》)
电影译制片经典之十九:《流浪者》
流浪者
老余说电影:寻找扎卡—《流浪者》到《扑不灭的火焰》
印度电影《流浪者》(国语版全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