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铜镜知几何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

             (南北朝)庾信—《镜诗·玉匣聊开镜》

铜镜,照面饰容的工具,亦是精美的艺术品。铜镜的纹饰、铭文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古代人常用铜镜来寄托相思、辟邪祈福、比拟人物、譬喻德行。追溯铜镜的历史,自史前铜石并用时期诞生,绵延发展到清代,距今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经考古发掘,现知中国最早的两面铜镜发现于齐家文化,分别出土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和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这两面铜镜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齐家文化”重轮星芒纹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传出土于甘肃省)(图片来源网络)





尕马台墓地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图片来源网络)



商周时期,铜镜的质地较为粗糙,纹饰具有稚拙感,种类也相对简单,目前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铜镜数量与类型也较为稀少。商朝早期的铜镜多以素面镜与多角星纹镜为主,商晚期的铜镜类型与数量有所增加,以几何纹镜为主,其镜体较薄。到了西周时期,小型镜数量仍居多数,其制作也相对简单。




弦纹铜镜 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春秋时期铜镜的纹饰与形制取得新发展,素面镜已较少出现,多以动物纹镜与带钮镜为主。到了战国时期,铜镜的质地更加精良,纹饰也愈发丰富、生动,有花叶纹镜、山字镜、菱纹镜、饕餮纹镜、禽兽纹镜等,这个时期尤其是楚镜具备了较高的工艺水准。





镂空凤纹铜镜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汉代是铜镜发展的高峰之一,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其纹样多呈古朴、平实的特点。汉代铜镜无论是从铭文还是纹饰来看,都具备了自己显著的特点。汉代铜镜最为突出的特征是镜背上常刻有带不同主题的铭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铭文镜,汉代常见的铭文镜有日光镜、长宜子孙镜、昭明镜、清白镜等,这些都是以铭文为主题命名的。汉代除铭文镜外,还有以纹饰为主题的铜镜,常见的有蟠螭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等,其中四神图案和博局纹在汉镜中出现频率最高。并且经考古发现,在汉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镜,一些考古学家认为,两汉时期墓葬中大量的陪葬铜镜,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定,在生死之界铜镜可以起到特殊的护佑作用。而在定州市博物馆汉家陵阙展厅中也展出了六面西汉时期的铜镜,以下是部分铜镜图示。




 

四乳云纹铜镜 西汉




 

连弧铭带铜镜 西汉




 

连弧云雷纹铜镜 西汉




 

长宜子孙铜镜 西汉



两汉之后,铜镜经历了近五百年的消沉,直到隋唐时期再次兴盛起来。隋唐时期,疆域辽阔,生产力进步,民族政策开放,社会生活繁荣,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的兴盛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及邻国的交流往来,与之带来的是文化艺术的昌盛,铜镜铸造业也再次走向高峰。唐朝之前的铜镜形状多为圆形,唐代一改前人古朴、规矩之风,形成浪漫豪放的新风格,出现了大量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方形等样式的铜镜,还出现了做工精美的金银平脱镜和螺钿镜。并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更为银亮,既美观又实用。唐镜的纹饰主题也特别丰富,风格倾向于表达“情”,较常见的有鸿雁、鸳鸯、同心结、牡丹、仙人、山水及海兽葡萄,其中海兽葡萄纹铜镜出现最多。而在定州市博物馆尘外千年展厅中也展出了一面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唐朝时期的瑞兽鸾鸟纹铜镜。





瑞兽鸾鸟纹铜镜 唐 定州市博物馆藏





海兽葡萄纹铜镜 唐代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后的宋、元、明、清铜镜在秉承前代制镜工艺的同时,还增加了铜镜造型的新花样。以原有的圆形、方形、葵花边和菱花边形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出了带柄镜、桃形镜、鼎形镜等。到了清代,还出现了带镜座的铜镜。纹饰样式也更倾向于有寓意的古典故事和吉祥图案,更贴近于世俗生活,如“五子登科”镜、“喜生贵子福寿双全”镜等。后玻璃镜的广泛使用,铜镜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在定州市博物馆尘外千年展厅中也展出了几面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宋辽时期的铜镜。





菱花形花枝纹铜镜 五代—北宋





云鸟纹铜镜 五代—北宋





亚字形铜镜 五代—北宋





蟠螭纹铜镜 五代—北宋 





花卉龟背纹铜镜 辽 

铜镜虽小,却是中国古代器物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其演变脉络体现出的世事变迁,也正是我们研究古代物质文化的缘由与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展出一面日光小铜镜,其铭文为“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其历史背景是西汉景帝为平息七国之乱下令诛杀晁错,当时人将晁错的冤屈写在了镜铭上,似乎是在向汉景帝表达着“英明的天子啊,请您不要遗忘这个人”的心愿。与之相同的还有同时代的昭明镜与清白镜,其铭文都以表现“错虽不终,世哀其忠”的历史。其实,无论是铜镜还是其他金属器物,其纹饰样式大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审美与历史背景,铭文也常常反映了当时铸造者的的心境与祝愿。就像这一枚枚小小的铜镜上蕴含着的千载时光,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面不知何处去”的历史过往,倒不知是希望当时人还是后来者的“长毋相忘”。

参考文献:

【汉】班固《汉书·晁错传》

清华大学汉镜文化研究课题组著《汉镜文化研究》

刘晓峰《论汉镜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李泽悦《镜铭所见两汉的社会生活》

陈玉洁《汉代镜铭文研究》



编  辑   王   京

审  核   李   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铜为镜,可以论中华
富丽堂皇:铜镜中的大唐气象 演讲人:孔祥星
谁才是古玩界的宠儿 古铜镜真实成交价
镇馆之宝·唐朝的金背镜|西安博物院
唐朝的铜镜
看展览 鉴古镜 解谜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