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趣的瓷器故事图饰

在瓷器上饰以故事图,尤其是清代康熙朝的几件瓷器,颇有趣。

可能是康熙朝的人们热衷于在瓷器上表现故事吧,也可能是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比如绘画,反正这种带故事的景德镇青花瓷,格外吸睛

看这件故宫陶瓷馆的青花虎溪三笑图盖壶”:

康熙青花虎溪三笑图盖壶 景德镇窑

缸直口、深弧腹、圈足。

附伞形折沿盖,盖顶置圈形抓钮。

缸内外、盖内外和圈足、抓钮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

外壁青花装饰。

此缸造型稳重,青花色泽亮丽明翠,因以'分水'技法描绘物象,料分浓淡,致使画面层次分明,景致开阔,具有非常强的立体感。

青花分水技法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

青花分水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由于青花浓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在同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这种青花分水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这件瓷器的分水技法精湛,堪称康熙朝青花瓷的代表作。


仔细看,盖碗上的故事'虎溪三笑',典故出自晋代《莲社高贤传》。




康熙青花虎溪三笑图盖壶 局部


虎溪三笑”的故事背景发生庐山

大意是晋代高僧慧远庐山,居东林寺修持,人称'远公'。

寺前有泉水,称虎溪,据说这是慧远送客出寺的界限

慧远专心修行,所以送客从不越过虎溪

但有一次,隐士陶潜与庐山简寂观道士陆修静来访,慧远边送二人出寺,边与二人畅谈义理,意犹未尽,不知不觉过了虎溪,以致慧远所驯养的老虎马上鸣吼警告,三人相顾大笑,欣然道别。

虎溪三笑”的传说由此得来。

而道士陆修静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认为斋醮是求道之本,然后复以礼拜,课以诵经,即能成道。

这个故事捏造痕迹明显,三个人在世的时间并不完全重叠,无法汇聚到同一个时空,只能当传说了

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隐含着'三教原来是一家'的意味。

世界上历来有各宗教教派铲除或排斥异己的情况,像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十字军东征”,就是因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战争。

现如今,伊斯兰世界还有人保持着“圣战”的错误理念以及错误的宗教观,值得深思。

而在中国,历史中三教得以长期并存的原因,是否就源于“三教合一”的倾向和内驱力?

例如清朝时,为了拉拢西藏和蒙古权贵,清朝的统治者选择信奉藏传佛教,很聪明地用宗教达成统一国家的目的。

为贵,也许这就是中国特色吧。



说到“虎溪三笑”,同一题材的绘画作品可是层出不穷啊。

例如,乾隆时期金廷标的《虎溪三笑图轴,就是此类题材的绘画作品

金廷标《虎溪三笑图》

大约生活于乾隆时期的金廷标,是浙江湖州人,画家金鸿之子。

金廷标继承家学,善绘人物、仕女、花卉,亦善界画,尤擅长白描,笔触精细,一丝不苟,形象写实,符合宫廷绘画的审美。

乾隆二十五年(1760)南巡,金廷标进献白描《罗汉》册,因此成为宫廷画家。

他所画雨意、秋意以及人物等,颇得乾隆皇帝喜爱,乾隆皇帝多次题咏,甚为见重。

(以上参考《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虎溪三笑图》这个题材,历史很悠久,明代陈洪绶也画过:

陈洪绶 虎溪三笑图 图源网络


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陈洪绶,最擅长、成就最高的是人物画,其在世界画坛也有很大影响力,堪称世界一流画家。

他的人物画有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比例基本符合尺度。


上面这幅画的人物还不算太变形,在国博看到他的另一幅作品比较能代表他的风格:

天津博物馆藏《蕉林酌酒图》陈洪绶


这幅画很有趣。格调高古,又惬意含蓄。

据说陈洪绶的四子陈小莲,画过《三教图》,将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三人画在了一起。

明代画家丁云鹏也画过《三教图》。

这些都有“三教合一”的意义。

还有传为南宋梁楷的《三高游赏图》,与虎溪三笑的寓意相近:


图源网络 故宫藏

梁楷是南宋宁宗画院待诏,后宁宗赐金带,他不受,挂于院内。

梁楷个性豪放不羁,“嗜酒自乐”,一杯在手,笑傲王侯。

言行怪诞张狂,被称为“梁疯子”。

他创造出“减笔描”,突破院体画风,线条简化,洗练传神。

连乾隆帝都夸奖他“减笔为传神”,而“画法始从梁楷变,烟云尤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云烟笔底春”,说的就是梁楷。


在国博还看过另外几幅梁楷的作品:

寒山拾得图 梁楷 MOA美术馆藏

寒山、拾得丰干三位高僧,并称天台山国清寺三隐。

寒山、拾得皆为唐朝贞观年间人,二人佛法高妙,并且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转世。

在梁楷笔下的寒山、拾得,颇有仙风道骨。

他画李白也能画出风骨和意气,简约的笔法令人过目难忘,放现在看都不过时:


李白吟图 梁楷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寥寥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李白就跨越千年来到观者面前,怎能让人不惊叹。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狩野派(日本绘画史上最大的画派)摹本中,有一幅梁楷的《东方朔图》,与《李白吟行图》是一对组画。


梁楷的作品《六祖撕经图》和《六祖截竹图》也是神来之笔:

六祖撕经图 梁楷 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六祖撕经图》又名《祖师破经图》、《六祖像》、《六祖图》等。

画幅右下方铃'道有'收藏印。曾经日本丰臣秀吉、西本愿寺、松平直亮等收藏。


该图风格与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六祖截竹图》非常接近,线条极具表现力,僧衣用线简括削劲,松针、树枝用笔爽利干净,眉眼五官和经卷则以淡墨略作勾画,六祖慧能撕经时狂颠和玩世不恭的神态已跃然纸上。

六祖截竹图 梁楷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梁楷与寺僧过往甚密,尤喜描绘有关禅宗高僧的故事。

此画描绘的是六祖惠能(638-713)砍竹而顿悟的传说。

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了惠能在落刀瞬间突然大悟的情景。

整幅作品以寥寥数笔,生动刻画了人物和背景。


此画原本与《六祖撕经图》是对幅,两者都曾为足利义满收藏,其后归丰臣秀吉、西本愿寺、若州酒井家所有。

康熙时期还流行“刀马人”题材故事的瓷器,康熙朝民窑大件陈设器上较为常见。



青花“空城计”图盘 清康熙 景德镇窑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

盘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

内底绘《三国演义》'空城计'故事图,图中诸葛亮坐于城楼上,抚琴俯瞰,城外司马懿骑战马率众而至,城门洞内一门童欲引其入城。

外壁绘两组折枝竹纹,竹枝修长。

外底署青花楷体'安素草堂'四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此盘青花发色艳丽,戏剧故事题材、人物刻画方式均体现出康熙朝民窑青花瓷的风貌。

清末学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至挂刀骑马而非战争者亦准于刀马人之列也。康窑大盘有两阵战争过百人者,尤为奇伟可喜。又有青花加紫,其皿绝大,而仅一人一马者,笔端恣昦,亦非恒品。”



下面这个五彩瓶也是典型的“刀马人”题材:

五彩人物故事图棒槌瓶 清康熙 景德镇窑

瓶盘口、直颈、斜肩、略鼓筒形腹、圈足。

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无款识。


口外壁绘红彩线描卷云纹;颈部绘两组竹石花卉纹;


肩部均匀分布4组斜方锦地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山村草舍小景。

腹部绘戏剧《隋唐演义》秦叔宝策马迎战尉迟恭、唐王李世民和徐茂公临城观战的场景,城池外衬以矮山花树。

清代的瓷器,在乾隆朝之后呈逐渐衰退的趋势,多沿袭乾隆朝已有品种,少有佳作。

道光(1821~1850年)朝历时30年,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均由负责监督管理九江关税务的官员兼任。

30年间,虽烧造数量不少,但瓷器造型、纹饰多因袭前朝,没啥特色。

下面这件应该是个例外,它把景德镇御窑厂的工作图景进行了全面展示:

粉彩御窑厂图螭耳瓶 清道光


瓶盘口、束颈、溜肩、长腹、圈足。

颈部对称置螭耳。

瓶内口部施松石绿釉。

瓶外施白釉,圈足内无釉。

外壁通体以粉彩描绘清代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实景图。

以御窑厂内倚山而建的'御诗亭'为中心,左右东、西辕门旁各挂一面黄色大旗,旗上以黑彩书写楷体'御窑厂'三字。

正中高大厅堂内,几位管理人员正在交谈。

厂内匠人各司其职,专心劳作。可以看出有原料开采、送料、成型、利坯、运坯、画坯、施釉、画彩、烧窑、出窑、装运等工序,一派繁忙景象。

该瓶绘画所用彩料有红、黄、绿、紫、蓝、黑、金等,所绘人物共有61个。

此件道光粉彩御窑厂图瓶上所绘纹饰真实反映了当时御窑厂的生产场景,印证了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御窑厂的建制、分工、生产等,因此,此瓶是研究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状况的珍贵实物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景德镇窑四大名瓷:粉彩瓷
明末清初瓷器最大亮点——纹饰题材极其丰富
物道丨雍正瓷,素简浅淡,大清朝最后的典雅
品珍堂说瓷之七十一:海捞瓷器窑口识别例析
青花瓷的由来及其寓意
读懂历代青花瓷所用青料——淡妆浓抹总相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