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年间玺印
userphoto

2023.06.20 天津

关注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清乾隆,高9.6厘米,方12.9厘米。清宫旧藏。  碧玉,印四周有乾隆帝御制“十全之宝说”。


【碧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太上皇帝之宝,通高15厘米,纽高7.3厘米,印面22.5×22.5厘米。  

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  

这方“太上皇帝之宝”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当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颁布了在三十八年(1773年)所写的建储密诏(密建皇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新正举行了禅位大典。乾隆帝归政后,仍住在养心殿训政,嘉庆皇帝则只能住皇子所居的毓庆宫。嗣皇帝年号嘉庆,只对外使用,宫中继续用乾隆年号,批阅奏折、任免官员等重要政务权力仍掌握于乾隆帝手中。  

这方“太上皇帝之宝”是清宫帝后宝玺中最大的一方,体现了太上皇权力的至高无上。此宝制成后曾陈设于太上皇宫殿中的皇极殿御案上。此外另有“太上皇帝之宝”数方,皆作汉文篆书,用于书画鉴赏活动。


【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

  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  

此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  

玺文“惟精惟一”、“乐天”皆出于儒家经典。以“惟精惟一”为文之玺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与“奉三无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乐天”之义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义即“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乐天”亦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使玺面富有动感。这种字、画结合的形式是汉印的遗风。“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法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  

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碧玉交龙纽“四知书屋”印】

 “四知书屋”印,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3.5厘米,长6.5厘米,通高7厘米,纽高3.4厘米。  

四知书屋位于避暑山庄淡泊敬诚殿之后,是召见王公大臣之所。康熙帝曾题“依清旷”匾悬于内檐,乾隆时又题“四知书屋”匾悬于外檐。关于“四知书屋”的含义,乾隆帝在其《四知书屋记》中有详尽的解释:“予之所谓四知者,盖引孔子《系辞》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之意,内以正心,外以敕政,而更慎于用兵之际。……盖微,柔阴也;彰,刚阳也。阳动而阴静,动无不由静,彰无不由微,刚无不由柔。然而柔能制刚,微能揜彰,静能胜动,此又圣人扶阳抑阴之本义。正心敕政,以及用兵者,不可不深知。”以此作为修身养性、熙政诘戎之大法。


【碧玉交龙纽“戒得堂宝”】

“戒得堂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5厘米见方,通高8.6厘米,纽高4.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配紫檀木浮雕海水云龙纹宝匣。  

戒得堂位于避暑山庄清舒山馆之左,命名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则知此宝制作于是年或稍后,专门存放在此书堂内。关于戒得堂命名之始末,乾隆帝曾有《戒得堂记》云:“我皇祖圣寿望七时,尝欲镌通用小玺,命内廷翰林拟文,皆无当圣意者,乃定'戒之在得’字用之。……然当时圣意引而未发。予今亦届七秩,于元旦试笔,即隐括此语为什。兹驻跸避暑山庄,乃皇祖朝乾夕惕用此玺之处,而予受恩之所也。适作书堂于清舒山馆之左,即以此题额而为记,以阐皇祖之意。曰:帝王之学,与佔毕书生有不同,则所戒亦当各异。未定方刚之戒,兹不复论,兹所戒者,当在得矣。”可知此堂之命名,既有仰体康熙“戒之在得”之训的意思,也包含乾隆自我鞭策、自我警励的成分。


【青玉交龙纽“纪恩堂”宝】

 “纪恩堂”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9厘米见方,长6.5厘米,通高9.4厘米,纽高4.5厘米。  

此玺质地温润,雕刻精细。印台四周浅刻填金乾隆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配紫檀木雕龙宝匣,匣四周亦阴刻填金同一篇御制文,落款为“乾隆三十八年岁在癸巳仲夏月御制”,可知此玺制作是在1773年。按:纪恩堂共有两处,一处在避暑山庄,一处在圆明园,是乾隆帝为纪念祖父康熙帝将其养育宫中的深恩而特意命名的。乾隆帝在《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中讲道:“圆明园之纪恩堂,纪受恩之自。避暑山庄之纪恩堂,纪受恩之迹。名同而实异,文异而事同。”所谓受恩之迹,即指乾隆帝十二岁时曾随康熙来到避暑山庄,康熙安排他在万壑松风之侧室居住、读书,令其日夜陪侍左右,对他呵护备至。乾隆帝即位后特书“纪恩堂”匾悬于此殿。从此玺四周所刻御制文,可知此玺是专门为避暑山庄内的纪恩堂制作的,平时放在其中,以备钤用、纪念。


【碧玉交龙纽“避暑山庄”宝】

 “避暑山庄”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7厘米见方,通高13厘米,纽高4.7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此玺原存放于避暑山庄。印台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有序》,叙述避暑山庄建造之原委。配紫檀木宝匣,匣顶刻“避暑山庄”四字,匣四周亦阴刻填金《避暑山庄百韵诗有序》,落款“乾隆丁卯仲秋月瀚御制”,知此玺制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钤用于有关避暑山庄的书画碑刻之上。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是清代皇帝避暑及处理政事的重要场所。


【田黄石“长春书屋”印】

“长春书屋”印,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方形玺,篆书。面2.5厘米见方,通高8.3厘米。  

此玺为乾隆帝的闲章。乾隆帝为皇子时,雍正帝赏赐其长春仙馆,并赐号长春居士,故以后所御书屋,多以长春命名。以“长春书屋”命名的书屋在圆明园、宫内和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


【白玉螭纽“学诗堂”印】

“学诗堂”印,清乾隆,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厘米,长3.2厘米,通高6.7厘米,纽高2.6厘米。
 “学诗堂”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一的景阳宫的后殿,是清代宫中一处十分重要的收贮书画图籍的地方,“学诗堂”的得名便与殿内所收藏的书画名迹有密切的关系。“学诗堂”里的“诗”,是指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诗经》。南宋初,宋高宗命宫廷画家马和之,以汉代毛公所传的《诗经》为依据绘《毛诗全图》,并亲自书写经文与之相配,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的著名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品散失很多,到乾隆朝时,内府共收藏有十七卷。经过乾隆帝的审定,认为其中的五卷为赝品,其余十二卷为马和之的真迹,乾隆帝在每一卷的后面都书写了跋语,合在一起,收藏于宫内景阳宫后殿,并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题写了“学诗堂”匾额悬于殿内。乾隆帝于第二年春正所作的诗句 “东壁图书贮景阳,新颜后殿学诗堂。缘收赵宋君臣迹,企想姬周礼乐场”正是当时情况的实录。


【青玉交龙纽“五福五代堂宝”】

“五福五代堂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五福五代堂”原为宫中景福宫内明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世,故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亲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在景福宫内,并特作《五福五代堂记》:“兹蒙天貺,予得元孙,五代同堂,为今古希有之吉瑞。古之获此瑞者,或名其堂,以饷其事。则予之所名堂,正宜用此五福之名。”同时命镌刻多方“五福五代堂宝”玺以纪其事。不仅如此,乾隆帝又再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于避暑山庄东宫“卷阿胜境”殿内,并镌“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宝”。所有这些,都是对他“古稀有七,曾元绕膝”这一人生重大历史的记录。


【白玉螭纽“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清乾隆,白玉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4厘米见方,高6.1厘米,纽高3.7厘米。  

该玺置于紫檀木宝匣内,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之部分书画作品上所钤盖的八玺之一,刻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月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五月《石渠宝笈》续编编纂期间。《石渠宝笈》续编“凡例”规定,凡收入《石渠宝笈》续编的古今臣工书画,除照例钤盖“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秘殿新编”或“珠林重定”、“石渠宝鉴”或“宝笈重编”各玺外,其分贮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宁寿宫五处的书画作品,还要分别加盖五处的鉴藏宝。因此,凡宁寿宫所藏被收入《石渠宝笈》续编者,都加盖此方 “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玺,是鉴别清宫书画收藏的重要标志。


【田黄石“三希堂”印】

“三希堂”印,清嘉庆,田黄石质,光素随形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3厘米,长4.2厘米,通高8.5厘米。  

三希堂在养心殿西暖阁西次间,是清宫著名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件中国书法史上的稀世珍宝,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至乾隆初年为内府所收藏。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特别在养心殿西暖阁专辟一小室珍藏这三件法帖,命名为“三希堂”。三希堂虽然只有四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高雅与精致始终充溢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三希堂始于乾隆朝,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变动,至今仍保持原貌。


【青金石蹲龙纽“重华宫”印】

 “重华宫”印,清乾隆,青金石质,蹲龙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厘米,长3.4厘米,通高5.8厘米,纽高2.6厘米。  

重华宫原是明代乾西五所之中的第二所,乾隆帝为皇子时的居所,其十七岁成婚以后就一直居住于此,故继位后将其升格为宫,名重华宫。乾隆帝非常看重这处“勤圣学而谈王道”的龙兴之地,认为这里是他“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之”的地方,故每年除夕、元旦,无不于此少坐,新正与诸臣茶宴联句,成为例典。该宫是乾隆帝极为重要的活动场所。


【青玉交龙纽“养心殿宝”】

“养心殿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7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6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宝四周浅刻乾隆帝御制《养心殿铭》,绶带上系黄签,两面写有不同的文字,分别为“同治五年七月二十日常禄交养心殿宝一方,青玉”和“玉匠周文玉认看,廿一日”,为同治时期整理宝玺时所留。养心殿位于后三宫西面,西六宫的南端,明代和清初都是皇帝活动的重要场所。康熙帝崩逝后,雍正帝在养心殿为其守孝,礼成后再未迁回乾清宫,而是以养心殿为皇帝寝宫,从此直到宣统帝,清朝共有八位皇帝居住于养心殿,使这里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召见臣工和寝兴之所。其东暖阁曾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同样是在这里,宣统帝秉承隆裕皇太后的旨意,宣布退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青玉交龙纽“乾清宫宝”】

“乾清宫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乾清宫为紫禁城内廷等级最高的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代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部有暖阁九间,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皇帝可以随意居住。明朝震撼宫廷的宫女绳勒嘉靖帝的“壬寅宫变”以及晚明三大宫廷奇案中的“红丸案”和“移宫案”均发生在这里。清代顺治帝、康熙帝仍住于此,自雍正帝移居养心殿后,这里便成为皇帝读书、批阅奏章、召见大臣、引见官员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之地。殿中“正大光明”匾为顺治帝御笔,雍正帝定秘密建储制,建储匣即高置于此匾之后。


【青玉交龙纽“文渊阁宝”】

“文渊阁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篆书。面12.7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文渊阁位于文华殿后,是著名的宫廷藏书处。清代《四库全书》正本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大百科全书就藏在这里。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乾隆帝谕:自四月四日始,每册用御宝二。前曰“文渊阁宝”,后曰“乾隆御览之宝”。说明此宝是专门钤盖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的宝玺。



【乾隆帝“三希堂精鉴玺”组印】

“三希堂精鉴玺”组玺,清乾隆,二方一组,其中“三希堂精鉴玺”,青玉质,螭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2厘米,长4厘米,通高1.9厘米,纽高1厘米;“宜子孙”,汉玉质,瓦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2.5厘米见方,通高1.5厘米,纽高0.8厘米。  

此二玺是乾隆著帝名的鉴赏类印章,二玺相互配套使用,共贮于紫檀木圭璧式匣内。匣盖两端错金圆双龙捧乾卦和方双龙捧“隆”字玺,四周浅浮雕“天保九如”图案,底错银“乾隆御用”四字。同匣装有青玉圆形印泥盒。  三希堂,在紫禁城内养心殿西暖阁,因这里藏有稀世之珍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而得名。从艺术鉴赏角度看,“三希堂”便成为著名艺术品的典藏地而闻名于世,与之相对应的“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玺便当然成为鉴定性标志。二玺主要钤盖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著录过的书画作品之上,具体使用情况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的“凡例”中有明确说明。如《石渠宝笈》初编,凡书画分贮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四处,俱各用鉴藏玺以别之,又“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二玺,册、卷、轴皆同。上等者则盖以“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三玺。而《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续编入选者,则钤用“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秘殿新编”或“珠林重定”、“石渠宝鉴”或“宝笈重编”。而这两方玺在钤盖时的位置也基本固定,一般都在作品的右下方, 且“三希堂精鉴玺”在上,“宜子孙”玺在下。


【青玉交龙纽“文华殿宝”】

“文华殿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8厘米见方,通高10.6厘米,纽高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文华殿是紫禁城内位于太和殿东面的一组建筑,自成体系,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最早为皇太子的东宫,嘉靖帝时改为皇帝斋戒时的居所和接见大臣的地方。这里也是皇帝举行御经筵的宫殿。经筵,即御前讲席,讲官先讲解《四书》《五经》中的某些议题,皇帝再阐发义理。明朝早期无定月,亦无定日。正统初年始为常仪,每月初二日御定文华殿进讲,每月三次。万历时分春讲和秋讲。清承明制,仍以文华殿为经筵之地,康熙二十四年(1685)定每年二月八日举行,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学士、詹事充任经筵讲官,满汉各八人,以后虽经筵细节稍有变化,但其制不改。


【碧玉龙纽“心清闻妙香”印】

“心清闻妙香”印,清乾隆,碧玉质,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4厘米见方,通高6.7厘米,纽高3.4厘米。 

“心清闻妙香”语出杜甫诗《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三。原诗为:“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珰。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玉绳迥断绝,铁凤森翱翔。梵放时出寺,钟残仍殷床。明朝在沃野,若见尘沙黄。”乾隆帝择此句刻入宝玺,与杜甫当时之心境不同,而是以心清自比,以妙香喻外,盖言身处太平之世,身心俱佳,得无限清幽之乐。


【青玉交龙纽“归政仍训政”玺】

“归政仍训政”玺,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3厘米见方,通高5.6厘米,纽高2.7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乾隆帝在宣布传位皇十五子颙琰,并于次年新正举行禅位大典的同时,又颁布谕旨:“朕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秉承,不致错失。”此后,训政便作为乾隆帝的合法权力和施政方式,时时出现于其言谈话语中,并在他归政后切实执行。“侥幸已躬最无射,频繁眷佑愧难承。虽云归政仍训政,两字心传业与兢。” “今又届元夕,风月清佳,余揣精神纯固,训政如常,实为高年盛事。” “自丙辰元日授玺,心愿符初,迄今已阅三年,而训政敕几,仍未敢一日稍懈。” “归政仍训政”作为乾隆帝太上皇时期权力运行的基本机制,一直延续到乾隆帝去世为止。他以此约束嘉庆帝,保证了国家政治仍然按照他的意图运转。在乾隆晚期诸玺中此玺尤为重要。


【碧玉交龙纽“心愿符初”玺】

“心愿符初”玺,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7厘米见方,通高10.3厘米,纽高5.2厘米。  

此为乾隆帝晚年所制宝玺。乾隆帝晚年,训政之暇,还经常沉浸在对自己一生辉煌历程的回味之中,津津乐道于“得遂初心”、“心愿符初”,在回味中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和精神寄托。乾隆帝晚年多次提到有关“心愿符初”的事情。比如:“朕自御宇初年,即焚香敬告上苍,若纪年周甲,当传位嗣子,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载之数。节经明降谕旨,宣于中外,今敬迓洪厘,幸符初愿,新岁大廷授玺。”“纪元周甲,心愿符初,今岁元正大廷授玺,称太上皇帝,幸为千古全人。”“朕今寿望九秩,精神康健,视听未衰。若来岁归政,遂思自暇自逸,竟至天下重务于不顾,则非所以敬承天眷,亦非御极初年定期归政,不肯恋位之初心矣。”“自丙辰元日授玺,心愿符初,迄今已阅三年。”通过以上引文,可知乾隆帝所谓 “心愿符初”,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纪元周甲。作为皇帝,御极天下六十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乾隆帝虽口口声声强调“不敢仰希皇祖,以次增载之数”,但实际上其享国已经远远超过了康熙帝,这是他从未明言的心愿。其二,授玺归政,称太上皇,从而有资格同历史上的贤主明君比较,堪称“古今帝王第一”。此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刻制的,充分反映出乾隆帝的晚年心态。


【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太上皇帝之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1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3.5厘米。  

“太上皇”之称谓出现甚早,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便尊其父为太上皇,以示崇敬。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历史上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际的情况不同而境遇各异,但多数是受形势所迫勉强让位。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清代乾隆帝莫属。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顒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第二年新正,乾隆帝亲自举行授受大典,并下诏:“……皇太子于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亲御太和殿,躬授宝玺,可称朕为太上皇帝。”这样,乾隆帝结束了长达六十年之久的皇帝生涯,成为清代唯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帝。  

就在宣布传位顒琰之同时,乾隆帝也为即将到来的太上皇生活进行积极准备。同年九月二十八日他又传下谕旨:“朕归政后,应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刻太上皇帝之宝,即将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镌刻作为太上皇帝册,用彰熙朝盛瑞。”此后,在乾隆帝授意下,内府工匠用不同材质制作了多方“太上皇帝之宝”。  

此宝四周阴刻乾隆帝御制《自题太上皇宝》诗。乾隆帝对此玺十分看重,成为太上皇帝身份的证物,是乾隆帝最为重要的宝玺之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受命于天——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玺印展
故宫珍藏的乾隆皇帝玺印大全,尽是帝王风范!
天子宸章——清代乾隆帝王玺印
北京故宫珍藏乾隆玺印大全,尽显帝王风范!
御品世家·帝王玛瑙印
高清大图观赏故宫珍藏宝玺 扫码能看3D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