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州窑陶瓷艺术
userphoto

2023.08.07 天津

关注

转自 靖雯 莉华 绮梦 东方收藏杂志

原标题:青瓷明珠——“洪州窑陶瓷艺术专题展暨学术研讨会”侧记。

青瓷明珠

日前,“青瓷明珠——洪州窑陶瓷艺术专题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


主办方邀请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员、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张文江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建毛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刘成基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一级调研员徐劝玉
南方青瓷研究专家李浩
广州海事博物馆顾问、文博专家黄庆昌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许建林
江西省丰城市博物馆馆长付太慧
广州东方博物馆馆长周勇
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夏新锋
等40余位专家学者及收藏爱好者出席


洪州窑起源

洪州窑位列唐代六大名窑,也是中国瓷器最早的起源之一,其自东汉晚期创烧,至隋唐五代止,前后延续800余年。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洪州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产品遍及大江南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馆长颜盛繁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对于产自江西丰城一带的洪州窑亦醉心不已,为此他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去学习、收集和研究各个时期的洪州窑精品,如今相关收藏已蔚为大观,部分藏品甚至能够填补洪州窑研究领域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举办“青瓷明珠——洪州窑陶瓷艺术专题展暨学术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向社会各界展示洪州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让更多人了解洪州窑的真实面貌,以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与器物研究。


洪州窑历史发展概况

在此次的研讨会上,张文江教授应邀进行了“考古视野下洪州窑在陶瓷发展史上的历史价值”主题演讲,回顾洪州窑的考古研究,较为深入地阐述洪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其要点如下:


1

遗址范围分布广,生产规模大,产品数量多。1979年,江西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对洪州窑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后,陆续在江西丰城的不同区域发现洪州窑遗址,共计44处窑场,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衰落—停烧数个历史阶段,如今留下的窑业遗存分布范围大,面积约51.51平方千米。


2

生产周期长,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献记载显示,早在东汉晚期,洪州窑就能烧造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器,历经三国、两晋的积累和发展,到南朝兴盛,至隋唐繁荣,衰落于晚唐五代,最终被钳石窑、吉州窑、景德镇窑所取代。洪州窑的烧制历史长达800余年,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辉煌成就。


3

装饰工艺精湛,且创新发展。洪州窑创造出不少个性鲜明且突出的制瓷技术,如较早掌握成熟青釉瓷的生产、最早发明匣钵和使用匣钵装烧技术、最早使用火照控温、最早掌握芒口烧制技法、最早使用玲珑技法装饰瓷器、最早使用化妆土并能够熟练应用,并且掌握了高超的砌筑龙窑技术。可以说,洪州窑的许多工艺在同时期的窑口中处于领先地位。


4

销售区域辐射面广,产品质量高。突出的窑业技术全面提升了洪州窑瓷器的产量和质量,洪州窑工匠生产出种类丰富、器型多样、美观实用的产品,这些瓷器造型规整端巧、胎质细腻坚致、纹饰简朴生动、装饰技法多样,刻划、镂空、戳印、点彩等技法并存。研究表明,洪州窑瓷器在江西境内从南到北均有出土,覆盖面广,时间从东汉晚期到晚唐五代时期,贯穿洪州窑的整个生产周期,产品以江西为中心,向全国乃至海外辐射;瓷器质量高,并成为贡瓷。

总的来说,洪州窑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市场销售上均表现突出,为江西地区陶瓷发展及其“中国瓷都”地位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洪州窑陶瓷艺术专题展”重要展品介绍


此次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青瓷明珠——洪州窑陶瓷艺术专题展”,品质生活”“铺张陈设”“事死如生”“佛门禅意四个主题,共展出历代洪州窑精品60余件,器型完整、品种多样,主要为古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餐具、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等,器型除常见的罐、钵、盘、碗外,还有大量的砚台、薰炉、灶具等,以实用器皿为主,还有少量专门为随葬所用的明器,代表着洪州窑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与艺术成就。在此择其部分重要展品予以介绍。


1.三国青釉双系盘口瓶


盘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肩部置两个横向半环状系,系下一周弦纹。器外施青黄釉,器型规整,玻璃质感强,装饰美观。



2.西晋青釉狮形烛台


整体塑造成体格壮硕的卧狮,怒目圆睁,张口獠牙,四肢粗短有力,背部中间立一矮圈,用以固定蜡烛。随着佛教的传入,狮子这种原不产于我国的动物,其艺术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将它作为护卫者和辟邪物,期盼起到保护主人平安、吓阻凶恶的作用。


3.西晋点褐彩鸡首壶


盘口,束颈,圆腹,平底。口沿、肩部饰点褐彩。肩部一侧接鸡首形流,相对一侧置弧形鋬,首与尾前后相对,另两侧各置一系。有学者认为在丧葬中使用鸡首壶,有避凶就吉之意,是古人借鸡为亡者“鸣阳引魂”的一种风俗。


4.东晋青釉点彩盖钵


敞口,微折沿,鼓腹,平底,带盖,弓形钮,顶面平,盖沿斜出。口沿及盖面施大块褐色点彩,组成对称纹样,给人一种整洁、素雅的感觉。


5.南朝青釉瓶


喇叭口,细长颈。腹部浑圆,圈足。外部施满青釉,釉面光亮,有玻璃质感。胎体坚硬细腻。釉面开细小冰裂纹,分布有不均匀的褐彩斑点,可能当初烧制的时候从焰火里掉下或飘来的火灰落在青釉上,从而形成了难得一见的褐彩点装饰。


6.南朝青黄釉八系盘口瓶


圆唇,口沿外撇,盘口较深,束颈,圆鼓腹,饼足。灰黄色胎,口沿及外壁至底施釉,釉色泛青黄色。肩部配以方正的六个桥形系,釉面玻璃质感强,黄色釉面开细小冰裂纹。特别是盘口下对称的坠耳系,犹如风姿绰约的女子戴上一对摇曳迷人的青绿色玉耳环,楚楚动人。


7.南朝青釉六系大罐


直口,短颈,鼓腹渐收。肩有六系,为两组双系与两组单系对称组成。平底,外施青釉不及底,釉色呈青色偏白。釉面光润柔和,大小开片密布,釉层均匀,造型敦实规整。


8.南朝青釉妇炊烧火灶


洪州窑青瓷灶均非实用器。该青瓷灶为明器,通体施青釉,釉色透亮,呈开片状。其细节毕现,灶面上炊具布置真实,妇人立于灶前,炊事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9.南朝青釉带底座三足炉


炉体敞口,直筒腹,底置三蹄形足,与托盘相连。盘敛口,浅腹,饼形底,盘内饰有弦纹。通体施青釉,釉面开细小冰裂纹。


10.南朝青釉双圈立柱灯盏


一种照明用具,内底中心一圈凸圈,圈壁一侧贴塑一扁长方状把柄,柄上横置两圆圈,内壁满釉,外壁不及底施青黄釉,釉面开细小冰裂纹。


11.南朝刻莲瓣底座四管供烛台


由烛管和底座组成,长方形台板上塑四个直口竹节状深腹小杯,下部为倒置的莲花状座,座面饰覆双重莲纹,莲瓣饱满,瓣间外翘。其外壁施满青釉,釉色明亮清透。整体造型规整、端庄华美,应属宫廷或寺庙使用。


12.南朝—隋青釉博山炉


炉身上如群峰屹立,由长长的莲瓣围聚,形似升腾的火焰。下部底座呈圆形浅腹盘状,大平底,外壁施满青釉。该博山炉为明器。


13.隋代青釉五管插器


圆唇,扁圆鼓腹,圆饼足。中管直口,直颈,空心,直达腹内。通体施青釉,釉色泛白,釉面开冰裂纹。


14.隋代青釉辟雍砚


圆形,砚面上凸,四周为环形水槽。圆形砚堂无釉,可用于研墨。砚体及水槽均施釉,釉薄光润。砚边内凹,形成圆形水渠,用于储存墨汁。此种砚在形制上的主要特点是砚池围绕砚堂周边,如辟雍环水。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陶瓷工匠模仿辟雍设计出的辟雍砚,是极富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和实用文具。


15.唐代刻宝相花纹青釉四系罐


圆唇,短直颈,球腹,圆饼足。肩部置四个对称横向环状泥条系,腹部刻有宝相花纹,外壁不及底施青黄釉。


不断谱写新时代洪州窑保护研究新篇章

洪州窑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杰出代表,其陶瓷艺术特征反映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它所代表的青瓷文化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研究价值。对此,颜盛繁馆长表示,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以“专题展览+学术研讨”方式,回望洪州窑青瓷的发展脉络,展现古代陶瓷艺术之美,便是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探索我国南方青瓷的发展历程提供新思路,也为研究洪州窑以及与其他窑口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助于促进对于洪州窑保护利用及发展传承工作的持续开展,进而不断谱写新时代文物保护研究新篇章。


END


器物摄影:颜楚荷、黎俊

编辑:蔡冰冰

审核:傅文忠  李自涌


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杂志(月刊)

主管单位: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石狮日报社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5-1301/G0

邮发代号:34-1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悉尼拍卖的高古陶瓷
故宫陶瓷馆夏商周秦汉陶瓷(四)东汉青瓷
北朝遗珍:磁州窑暨邺城周边地区早期青瓷展
拾遗·寿州窑陶瓷
故宫陶瓷:青釉划花双系壶|北京,故宫,馆藏,陶瓷,赏析|景苑文化~::e景苑::~放眼天下...
青瓷中的上品——西晋缥瓷青釉兽头双系盘口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