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博物馆藏中国古陶瓷精品(元明清部分)

转自 古瓷研习社


元代部分


   深圳博物馆藏中国古陶瓷展品中,元代部分不多,仅展示了几个窑口的代表性陶瓷产品,唯独遗憾的是,没有展出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看到。



  元代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枢府”模印款青白瓷,作为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定烧瓷,其意义已经很接近于供应皇室的官窑瓷器了,目前这类市场上真品也是很稀缺,自然拍卖价格也是非常高的。


 
    这件大碗的风格和装饰纹样,类似我们现在行内俗称的“狗舔碗”,即在黑釉上再施三至六道红褐色釉,形成类似“狗舔过”的效果,很有装饰趣味,这类型的碗在元代的河北磁州窑和其他周边地区仿烧磁州窑风格瓷器的窑口均有烧制。

   这件也是北方磁州窑系列窑口生产的民用瓷器,为黑釉窑变纹装饰风格,是仿南宋时期流行的建阳窑黑釉兔毫盏的风格而制作的。此类瓷碗在河南及山西等窑口各有烧制,风格纹饰类同。





  元代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钧窑瓷系得到了大发展,以禹州的钧台窑为核心窑场,其他地区如鹤壁、新乡、新安、焦作、汝州等周边地区均有窑口烧制钧窑类型风格的瓷器,其中又以现鹤壁市的鹤壁集窑规模甚大,发现大小窑址一百多处,另外在80年代初期冯先铭在河南新安县做窑址调查时也发现元代钧窑窑址一百多处。可见元代时期钧窑系列窑口众多,钧瓷广泛应用于内外销市场。但深圳博物馆的元代钧瓷收藏却很有限。

​  
   元代时期,浙江龙泉窑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凭借南宋以来盛行的“梅子青”和“粉青”釉色的广泛流行,龙泉窑青瓷以其如冰似玉的釉面和青翠欲滴的釉色,搭乘元代贸易盛行的春风,广泛地销售到国内的各地市场,更远销欧洲和东南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深圳博物馆的这件元代龙泉窑青釉点褐彩连座梅瓶,就是一件非常精致的龙泉窑梅子青釉色的代表作,这类型的器型和装饰风格,元代时期往往销往日本的比较多。



明代部分

  
  龙泉窑发展到明代时期,由于明初洪武时期的禁止海外贸易和抑制商业行为的影响,失去了元代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销售支撑,国内市场又受到景德镇窑生产的精美的青花瓷器的市场冲击,市场需求量大大减少,直接导致了南宋至元代兴盛的龙泉窑开始逐渐衰退。表现在产品方面,明代龙泉窑瓷器普遍较元代显得做工粗糙、釉面稀薄、釉色发黄等特征。



   
  虽然明代初期的龙泉窑开始逐渐走向衰退,但在明永乐及宣德时期,龙泉窑却承担了为明代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光荣使命,皇室用瓷器都是定烧制,先由明代宫廷设计确定纹样并下达给包括龙泉窑在内的景德镇御窑厂、磁州窑场分别烧制,明代龙泉窑为宫廷烧制的定烧瓷器,制作精细、修胎讲究、釉质肥润,釉面如玉质般润泽,釉色多为元代盛行的梅子青和粉青类型,器型及纹饰则多和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相似。但由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朝廷对御窑厂和龙泉官窑厂的管理非常严格,有命烧制,无命则止,所有不合格品全部打碎掩埋不得流入市场。所以当时官窑生产对民窑生产和技术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上图这件黑釉撇口瓶有着明代山西窑口烧制同类黑釉瓷器的风格特征,其功能主要还是用于装酒。山西窑口烧制黑釉瓷器,釉面乌黑发亮,好的甚至如镜面一般,河南河北等窑口也都有烧制黑釉瓷器,但总体质量不如山西窑口的精致。

 
  陶制人物俑在先秦出现后,历经西汉、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代中晚期发展到高峰期,包括人物俑在内的各种唐三彩陶俑广为流行,种类繁多,唐末五代以后至北宋逐渐消失,至元代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到明代中后期,釉彩人物陶俑又开始成套成组地出现在王室贵族的大墓里头。如蜀王朱悦蠊墓出土500余件陶俑、鲁王朱檀墓出土400余件木俑,包括列队仪仗、诸班仆役、侍卫俑等。五代、宋、元长期消失的仪仗俑群在明代再度出现,是这一时期陶俑的一个显著特点。

    
   彩绘陶院落,河南杞县高山村出土,通高40厘米面宽91厘米、进深112厘米,院落浅灰胎硬陶制成。平面呈长方形,为两进四合院布局。由院门、前院、前房、后院、正房及前后院左右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正面为院门,置门扇两扇,门外有敞开护墙,门里有照壁。其正面绘山水图。院门、前房、上房、厢房屋顶为悬山式。正脊上有鸱吻,垂脊前端瑞兽,房檐下有斗拱。前、正房与前院东西厢房中两扇门洞开,院内有井台、磨盘。大门外置轿,轿旁站立一侍俑。门两侧有备好鞍的马。这座完整的院落是墓主生前身份的真实写照,也为研究中原地区明代建筑提供形象的实物资料。

  一句话,自古至今,要么有权、要么有钱!



  上图后面的是两件明代早期的云南玉溪窑生产的青花瓷大盖罐,器型和纹饰很有元代时期的风格,但深圳博物馆专家认为应该还是明代早期的。


   上图是一件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铁线描三足筒式香炉。

​  上图是一件明代万历的青花龙纹香炉。

  
  上图这件明代崇祯时期青花绘人物故事图纹香炉,青花发色艳丽沉稳,人物绘画精致细腻,胎釉俱佳,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崇祯青花瓷精品。明崇祯时期由于御窑厂停烧且缺乏管理、政治动乱社会不安定以及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等各种因素,景德镇窑业受御窑厂技术和优秀工匠的加入和社会上大量文人画家的加入,从而创作生产出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陶瓷作品。

清代部分


  清乾隆官窑青花加白折枝花卉纹双耳瓶

  清乾隆官窑青花瓷盘

​ 清乾隆青花官窑瓷杯

​  清乾隆青花尊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纹瓶,釉里红颜色偏灰黑色,可见康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烧制还处于初期水平。



   这是一件清顺治时期的青花花鸟纹象腿瓶,器型尚有崇祯遗风,但绘画风格已经有顺治的特色了。

  清康熙蓝釉棒槌瓶


   清乾隆官窑,青花折枝花卉纹六方瓶,高66.5厘米。整器造型周正,恢宏俊伟,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绘画工艺精湛,图案雍容华贵,系乾隆时期官窑青花的典型器物。

   乾隆一朝国力强盛,瓷业繁荣,尤其早期唐英督陶之时,所出之器工精料细,为后世难以企及。此六方瓶即为乾隆早期御瓷之尊贵造型,其形制肇始于雍正朝,流行于乾隆前期。传世雍正款者十分稀少,目前所知唯见法国吉美博物馆有藏。品种所见有青花、粉彩镂空、仿汝、冬青、天蓝诸般颜色釉,均为空前绝后之名品。 

  清乾隆青花绘通景山水人物纹大海碗



  上图这件白釉高足碗,也是一件清乾隆官窑,碗没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识,款式上有些仿明宣德高足碗的风格。

​  清乾隆官窑 粉青釉折枝菊花纹瓶





  上图应该是清雍正时期的一件仿宋代哥釉瓷风格的贯耳穿带瓶。




​最后一件是清光绪官窑黄釉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博物馆藏瓷概览
鉴藏‖​乾隆的咏瓷诗及玩瓷水平——兼议宋代官窑 哥窑龙泉窑瓷
四川博物馆之高古瓷
​胡朝辉《古陶瓷文化内涵解读》-视频—雅昌艺术网
古瓷雅设与博古清赏
中国瓷瓶里的10大经典器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