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荥阳故事之鸿沟

荥阳故事之鸿沟

 

今天,人们用“鸿沟”一词来形容两个人之间在思想上、在价值观方面极其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大到什么程度呢?完全无法沟通——这就是“鸿沟”。但是在历史上,鸿沟其实仅仅是一个地名而已。

在今天荥阳市东北广武镇东北的邙山(又名广武山)上,有一条南北向的山涧,将东西走向的邙山拦腰截断,这条山涧,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又名广武涧)。鸿沟的两侧,各有一座古城,东面的为霸王城,西面的称汉王城,所谓汉霸二王城,指的就是这里。鸿沟的出名,源自于发生在汉霸二王城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战争的双方,一个是汉王朝的始创者刘邦,一个便是那高唱着“虞兮虞兮奈若何”,至死不肯过江东的悲剧英雄——项羽。项羽是我心目中无限崇敬、浩气长存的中国历史上不多的大英雄之一,是一位最具欧洲骑士风度的悍将,可惜他一生无限辉煌的征战事业,最后竟生生地被耗尽在这北邙山头的鸿沟之侧,每每想来,未尝不令我等唏嘘感慨。

自公元前205年刘邦偷袭项羽在彭城(今徐州)的根据地不成,被项羽痛扁一顿,然后仓皇北逃以后,项羽与刘邦的军队就一直在荥阳城(今荥阳故城)附近“互殴”(拉锯战),时间前后达三年之久。在这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最最精彩的部分,就发生在鸿沟的两侧。相传项羽与刘邦久战不决——所谓久战不决,主要是因为刘邦这厮耍无赖,踞城坚守,死活不肯出战,搞得项羽英雄无用武之地,着急上火,大骂刘邦“竖子之辈”,所以最后就拉出了刘邦“留在”彭城的老父亲,在霸王城的城墙上架起大锅,说是刘邦如果再不出战,就要将其老父亲煮了吃肉。结果刘邦这厮还真是无赖,面对这样的要挟,竟然在对面的城墙(汉王城)上朝这边大喊,“煮熟了要分我一半啊!”——当年读初中时,语文课老师就是这样给我们讲这一段历史的,我直到今天仍记忆犹新,所以从此对刘邦这厮一直没有好印象。正史里面的说法当然要文明许多,据说刘邦当时只跟项羽说了一句话,“当年你曾经和我结交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自己看着办!”然后项羽就没有办法了,只好把刘父放走。所以说项羽这个人就是太“正”了,礼仪太多,讲究骑士风度,不愿意行龌龊之事,刘邦也是看透了他,所以才敢如此“大胆放肆”。

据说后来楚汉在荥阳数年血刃相见,死伤无数,项羽起了恻隐之心,竟十分真诚地与刘邦协商:“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史记·项羽本纪》)刘邦闻言,当时也许用了类似现在“傻×”一类的古语在心里暗骂了一句,脸上堆着笑说:“我宁愿斗智,不斗力。”司马迁《史记》如果在细节上没有杜撰的话,当时刘邦的笑,一定是很小人很小人的!

说到鸿沟,就不能不说汉霸二王城。汉霸二王城如今是河南省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体位置在今荥阳市广武镇的汉王城和霸王城两个自然村,北面紧临黄河。由于黄河水的长期南侵冲刷,两城的北半部分均已全部坍塌,唯有南城墙和部分东、西城墙残存。

霸王城位于东广武山头,城墙残存长度约1000米,墙身宽26米多,城墙最高处达15米。在霸王城上有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堆,后人称之为“项羽堆”,据说就是当年项羽绑刘邦父亲刘太公示众的高台。后来还有人在这儿修建了一座“太公亭”,以纪念这段历史,不过现在亭子已经毁掉了,只剩下亭子的台基尚依稀可辨。

霸王城城墙残段,右侧断崖下即黄河河道

 

汉王城位于西广武山头,城墙残存长度约1200米,现存城墙最高处达10米多,高出黄河200余米。在汉王城上,也有一片隆起的高地,当地老百姓说是当年刘邦的点将台。据说当年两军在此对垒,刘邦为了迷惑项羽,从点将台下向荥阳(今荥阳故城)开了一条地道,让屯在广武(今广武镇)的军队悄悄地在广武和荥阳之间往返,以示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援军,从而使项羽始终不敢下决心攻城。

汉王城城墙残段,左边断崖下就是黄河河道

 

从公元前203年冬开始,刘邦、项羽就一直在鸿沟两侧对峙,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

鸿沟,由南向北拍摄

 

需要强调的是,项羽与刘邦议和以后,遂解除戒备,引军东归。“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不料刘邦这厮再一次显现小人本色,背弃盟约,从后面出动大军,追击项羽,并最终大败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楚汉战争结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统一中国。

如今,在濒临黄河的广武断壁上,伫立着“战马嘶鸣”铁塑,铁塑高7米,重10吨,面对滔滔大河,引颈长嘶,底座上,是丢弃的刀、枪、剑、戟。战马的主人已喋血沙场,只留下故马恋主,徘徊悲鸣。在广武山头楚汉军垒之间,还立有一座汉白玉石碑,石碑高4米多,顶端雕刻着一个老虎头,虎头下,刻着刘邦、项羽“临涧对话”时战旗如云、刀枪林立的画面。碑的正身,一面用篆体阴刻着“汉霸二王城”5个大字,一面用文字记述了楚汉相争的历史。伫立碑前,山风习习,耸人毛发,不禁使人想起晋人阮籍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场时所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再补充一段:鸿沟之名,因楚汉相争的故事而名噪天下,但“鸿沟”这一名称的源头,却还要向更早的历史时代追溯。鸿沟是郑州北边邙山头上的一道沟隙,但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开凿的一段运河。这一点,恐怕很多略通郑州历史的人也不一定知道。

说到这一段“古运河”,首先要讲一下郑州的地理。郑州市濒临黄河,如今的郑州市的惠济区有许多村子几乎已经建到黄河边上去了,但是从水文地理的角度来看,郑州其实并不属于黄河流域,而是属于淮河流域。也就是说,郑州周边的自然水系,不管多么地曲里拐弯,最后都不流入黄河,而是向南,一直向南,最后流到淮河里去了。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正是郑州北边的邙山。邙山又名敖山、广武山、三皇山等,它是中国地理三级阶梯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在黄河以南的最东缘,也是黄土高原向东分布的边缘,这一带的邙山头,恰好也是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由于邙山的阻挡,黄河水尽管不断的南侵,但是从来没有翻越过这道界限,郑州也因此从来没有被黄河淹没过,所以说邙山就是郑州的“福山”。

邙山像一堵墙一样,立在黄河与郑州之间,保护了郑州,但是这堵墙非常的薄,如果动动脑子,很容易就能打通。所以,战国时代的魏国人(战国七雄之一,首府在今河南开封)就想出一个主意,在这堵墙上挖了一道口子(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将黄河与邙山之南的自然水系联结了起来,然后再往东,一直到开封,再往南,与其他更多的河流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一条联系黄河与淮河的水运交通线路。对此,《史记》说“荥阳(今荥阳故城)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鸿沟的名字就因此而来。秦国灭掉魏国,进而占有鸿沟水道后,便利用它把江淮一带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国都关中地区。为了解决行驶在鸿沟水道上的船只不易直接进入大河的问题,秦国便在鸿沟水道的引黄河水口处先将粮食卸下,放入新建的大型粮仓——敖仓(位置当在霸王城东北附近,后来已经塌落入黄河)之中。敖仓建在靠河的敖山上,在以后秦统一全国以及汉王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都起过重大作用(当时刘邦的一位谋士甚至断言:楚汉相争的战略焦点,就是敖仓之粟,谁据有敖仓就可以长期支持战争。刘邦采纳其言,最后果然赢得战争)。汉朝建立后,也一直利用鸿沟水道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和物资接济关中与洛阳,并屡次对鸿沟加以治理,特别是对引黄河口门处的石门进行了整治,保证了运河运输的畅通。至于后代隋炀帝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黄河以南段,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鸿沟的启发。

 

再多费点唾沫,讨论一下鸿沟与古济水的关系。春秋战国时代,正是济水水势大涨的时期,济水穿黄河而过,在黄河以南继续向东流去,然后还在今荥阳故城东南部形成了水面广达100余平方公里的荥泽,哺育了当时荥阳城的广大黎民百姓。那么魏国在当时为什么要开凿运河,而不直接利用济水作为航运通道呢?这又要涉及到郑州附近的地理。邙山是保护郑州的福山,但是邙山在鸿沟以东大约二十多公里处(今京广铁路黄河大桥处)戛然而止,到头了,没有了,其屏护作用也到此结束了。作为一条自然水系,济水自然不会直接将邙山冲出一个大豁口然后径直南下。其河道在这一区域的走向,最有可能的线路,就是从邙山头东边,也就是今天京广铁路这一线出黄河南下,然后向东。

关于魏国人为什么不直接利用济水作为运输航道,我想应该分开来讨论。首先,我认为,魏国人开凿的连通黄河与开封(当时叫大梁)的运河,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济水的河道了。因为古往今来,但凡修凿运河,很少有不利用现有河渠水道的,那种一根筋只管在平地上大挖人工水渠的做法实在是费时费力而且出力不讨好的。其次,运河的渠首部分非常重要,从一条大河进入另外一条水系,关节部位一定要能够人为控制,所谓“顺水漂”,我想那于行船的安全性来说是完全没有保障的。济水作为一条与黄河平起平坐的大河,其穿黄河而过,水量是非常大的,水流势必也非常的急,其在黄河以南“出”黄河的河口对于行船而言,是非常凶险的一件事情。那么大的一条河,要想在河口位置加以约束,我想也不是哪么容易的。在这种情况下,在邙山临黄河主河道的某处,不要对着黄河的大溜,开凿一条人工运河,沟通邙山南北,然后再连通邙山以南各水系,显然就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大概就是魏国人一定要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的渠首)的重要原因。

说明一下,以上观点,纯属我个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做出的一种大胆推测,不具有学术价值,望有志于学术的达人们看到以后不要笑我浅薄。哈哈!

春秋时郑州周边历史地图(引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

 

战国时郑州周边历史地图(引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

 

秦代时郑州周边历史地图(引自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象棋史话:楚河汉界的由来
古代水利工程---鸿沟
郑州:寻觅隋唐大运河的起源[图]
鸿沟对峙 | 兵力占优的项羽却一败涂地,偶然还是必然?
历史上的“鸿沟”在哪里
【古荥阳】这些典故,出自荥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