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读汉字》 香,从“甘”不从“日”

《趣读汉字》

   香,从“甘”不从“日”(讹误篇)

 

                

  
  
甲骨文“香” 
小篆“香”

 

    “香”这个字,正楷是上“禾”下“日”。于是有人以为,庄稼成熟之时,经大太阳一晒,则谷物香气四溢。如此解说,乍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其实,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不足取。

    《说文》曰:“香,芳也。从黍从甘。”这就是说,“香”字是上“黍”下“甘”。何为“甘”?许慎曰:“甘,美也。从口含—。”指口里含的东西有滋有味,不舍得一下子吞下去的、得慢慢品尝之食物。王筠《说文释例》云:“甘乃味也,味无形,故属事,不定为何物,故以‘—’指之。甘为人所嗜,故含之口中,咀味之也。”由此可见,“香”是个会意字,“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它的本义是指谷物的香味。

    “香”有个近义词“芳”。不过,它俩的字义是有区别的。《句读》云:“香主谓谷,芳主谓草。甘者谷之味,香者谷之臭。”又,朱骏声云:“谷与酒臭曰香。”这里顺便纠正一个误解。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们往往理解成“有钱的人家的酒肉都已经发出阵阵恶臭”。其实是指的酒肉特有的浓烈气味。试想,已经散发恶臭的酒肉,富豪们还会舍不得把它扔掉吗!

    然而,许慎毕竟是以小篆字形解说“香”的,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甲骨文“香”的三种写法,下面部分有“口”、有“甘”,这是怎么回事呢?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中如是说:“盖字象以器盛黍稷之属,以见馨香之意。为会意字。”

    以上所言之“香”,皆是用以形容气味的。此字还可作名词用,即为“香料”,如檀香、丁香、麝香等。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卽投岩举爪,剔裂其香。”据《本草》记载:“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香料的用途极其广泛,实难一一列举,这里仅说“含香”一例。古人为消除(确切地说是掩盖)口中异味,往往口含某种香料。据《汉官仪》记载:“尚书郞含鸡舌香,伏奏事。”唐初诗人宋之问口臭严重,每当武则天召见,他总是要口含母丁香一枚。可是,宋之问还是未能获得宠幸,真是枉费心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趣谈: 升(426)
汉字探微(230):酒源文化——释“酒”及“酉”族汉字
细说汉字:多
“娶”字的由来
汉字溯源 甲骨文的“斫”字
细说汉字: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