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古时科举专用名词。科举从隋代至清代,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

        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亦称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试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为状元(鼎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三甲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学习三年后再授官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科举考试制度(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童生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文史拾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殿试 会试 乡试
古籍手抄本科举考试文章38篇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光流程就很复杂
图解科举 |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