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即墨往事】“将媳妇”

在即墨,以前男子结婚称“将媳妇”。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光新郎高兴,其他亲人也跟着高兴。

以前车马很慢,时光清浅,纸短情长,民风淳朴,村里谁家“将媳妇”,全村都跟着欢喜。女人们都愿意去看看:新娘子长的什么样?陪送的嫁妆都有什么?然后咂巴着舌头,议论纷纷。小孩子遇到这种事更是不会错过,削尖了脑袋往里挤——为的是新娘子撒糖的时候能抢到一块儿。如果有幸抢到一块,就跟捡了个“金元宝”。

如今倒好,谁家结婚,除了亲戚朋友,别人没有去看的——进洞房的又不是我,激动个啥!

以前的年代,都愿意“将媳妇”,特别是小孩子,去“将媳妇”可以放开肚皮大吃一顿,还可以酣畅淋漓的热闹一场。    

曾经跟着祖母到舅姥爷家参加过表叔的婚礼,由于相隔十多里路,提前一天就去了,舅姥爷家里张灯结彩,人进人出,忙忙碌碌,欢声笑语不断。大铁锅叮当作响,炒菜的香味飘出很远很远,不大的村庄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舅姥爷家亲戚很多,土炕上睡不开,就打地铺,一直闹腾到半夜,才恋恋不舍带着兴奋上炕——因为第二天才是重头戏,会更加热闹!

那种和谐热闹的氛围,是一壶醇香的酒,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将媳妇”的主角除了新郎新娘,还有“送客”。“客”即墨话读作“kei”。“送客”一般都四人,由新娘同族的兄弟组成,也有找长辈的。“送客”是贵客,以前新郎这面接“送客”时每人胳膊上都挽着一条大红线毯,见了“送客”,都要打躬作揖,恭恭敬敬的把“送客”请到客厅。“送客”坐在上位,座位都要铺上红色线毯,以显示尊贵。

陪“送客”的人也很有讲究,以前大都是请大队书记,请不到大队书记,就请小队书记,反正陪“送客”的官职越大,说明喜主一家对“送客”越敬奉。尽管那个年代的大队书记或者小队书记没有文化,说起话来满嘴跑火车,还不时地蹦出句不太文雅的“即墨口头语”,但是人以官贵,这种场合人们都不会太在意,争相奉承迎合。

“送客”席除有村庄领导和新郎长辈陪同外,还要有酒量大的陪客,因为当时有不成文的规定,必须要让“送客”吃足喝好。如果实在找不出酒量大的人,喜主一家也会采用“孙子兵法”之82计——“车轮战”,家里人轮番上场,大有不把“送客”灌醉不罢休之势。因此在以前的喜宴中不少喝醉酒的大都是来自“送客”席的人,这也是当时的一道风景线。

我没有做过调查,凭想当然认为,中国时间最长的宴席就是“送客”席,从中午坐下,一直要喝到太阳下山,然后再移到新房,在新房里再摆下,接着喝。

俗话说新婚三日无大小,在新婚的三日之内无论辈分大小,年龄大小,都是可以闹房的。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去闹洞房。冬天结婚的多,有时一晚上都能闹三家,每到一家都向新娘子讨要喜糖吃。喜主一家都客客气气让座看茶,好好招待。

相比于一些偏远地区闹房的恶俗,我们这里的闹房还比较文雅,大致有“啃苹果”、“新娘点烟”、“打悠顿”、“坐飞毯”等等。打悠顿”,就是四个人在土炕上扯着新娘的手和脚把她的身体抛个高再放下,一般下面都垫着被褥,即便这样,也吓得新娘大呼小叫,每当此时,新娘的婆婆就会赶紧拿着烟、糖块、瓜子走来,请闹房的人抽烟、吃糖、嗑瓜子。

17岁那年,也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跟一帮人去闹洞房,进了新房,发现这家新娘子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我从来没看过这样漂亮的女人,新娘子正襟危坐在炕头上,穿着大红的棉裤棉袄,细皮嫩肉,脸蛋俊俏,水灵灵的,在12瓦电灯泡照耀下,新娘子眉眼含情,樱唇含笑,越发显得风情万种妩媚动人!

有一个环节,新娘子给每个人点烟,临到我的时候,我也凑上前去,这样隔着距离更近,看的更加仔细:新娘子睫毛扑闪,低眉顺眼,朱唇轻启,皓齿呈露,巧笑倩兮,吐气若兰,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那一夜回家后心乱如麻,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翻过来覆过去,覆过去反过来......

从那以后再也不闹洞房,这原因,你肯定懂得!

有一位邻居性格木讷,老大不小好容易娶上了媳妇,结婚那天晚上,闹洞房的人、以及亲朋好友一走,新郎就急不可耐的催促新娘上床睡觉。

洞房花烛夜,这是每个青年男女都很期待的时刻。这位邻居三十好几才娶上媳妇,生理上和心理上可以说是备受煎熬!

金屋生辉,红烛摇曳,美人玉体横陈,活色生香,新郎顿时心跳加速,乱了方寸,一亢奋,一着急,动作有些粗鲁,顺序有些混乱,操作出了问题,就听新娘嚷道:“你急什么!裤衩还没脱呢!”

话音一落,就听窗外响起一阵哈哈哈的大笑声,一帮人一哄而散。

原来,这帮闹洞房的人从大门走出去后,又从墙上爬了进来,藏在窗外听房呢。

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婚嫁的风俗也在与时俱进。现在的婚礼,越来越追求高大山,高档酒店,铺排华丽,山珍海味......办一场喜宴没有几万下不来。然而,钱是花到了,效果呢?我也曾参加过几场婚礼,根据我的观察,一场婚礼的宴席也就一两个小时,便匆匆散场,人去楼空,杯盘狼藉,全然没有了以前那种持久的、浓浓的喜庆气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媳妇”一词已经变成了“结婚”,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少,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入“冷宫”,万劫不复!

而以前“将媳妇”的热闹场景更是一去不返,只能留在那个年代人的脑海里,成为美好的记忆!

作者:高学强,70后,自由撰稿人,已在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闹洞房
古代是怎么闹洞房的
【转载】洞房禁忌
阜宁婚嫁民风民俗
闹洞房南北朝开始流行,花样百出!但是最早不是闹伴娘
揭秘农村闹洞房二十八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