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北京·方放}读帖有奖

好云楼笔记
方放



时间是个错觉
  几年前去南方游玩,路遇一个不知名的古寺,恰逢细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水气与植物散发出来的香气。古寺里极清净,青石板被雨水滋润得油亮油亮的,虽已入暑,却清清凉凉的。
        任凭毛毛细雨打在脸上,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中,径间黄色外墙的禅房被芭蕉叶掩映着,忽隐忽现。走进禅房,里面极净,唯有一个佛龛和一个蒲团,佛龛前燃着一柱香,散着幽幽的香,飘着淡淡的烟,和着雨打芭蕉的滴答声,偶有一滴雨落在我的脚上,仿佛凝住了我的脚步。不知这雨下了多久,不知谁点燃这柱香,不知这柱香燃了多久,香的气息悠远地飘着,要飘到哪里,茫然的我要往哪里去;头顶上片片芭蕉叶是否见证过无数的过客茫然的脚步,是否当下的某个念头会历经千年的折磨,是否时空的穿越不只是个传说,只在一瞬间。我木然地站在禅房门口,不知是进是退。
  八大笔下的花花草草,若追究画得是哪种叶,哪种花,哪种鸟,那就读不懂八大;石涛眼里的山山水水,若追究画的是哪座山,那条河,便读不懂石涛。今人的笔下,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花还是那般的开与落,却已逝去了一半风情,生命的灵光已变换了旧时的模样,流水潺潺,青山苍苍,却都已另一种生存方式展开。苏东坡说“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是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时间有时是个错觉,进或退,生或死,过去、现在亦或未来,若没有刻着数字的时钟,日历,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      
        在细雨朦朦中的古寺中漫步,时间依然流淌着,缓慢得似乎静止,却如此吻合着时光的节奏,“山静似太古,日长似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只顾静静地倾听雨打着芭蕉,看那花开花落,片刻的安宁即是永恒,时间只是个错觉。


天香桂子
       白居易有首诗《寄韬光禅师》,我特别喜欢,每次读到它,都好像能看到细细碎碎的淡黄色桂花散落在眼前。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一柱香一缕烟馨入心脾,耳畔淸亮的钟声和着山间的松风,自然的美好和人间的美好像是浑然一体。有个禅师说,若捂你眼,你看什么,若捂你耳,你听什么。若眼耳鼻舌远离身一刻,你会感到心的悸动,每一秒都那么漫长和慌乱,念头如沸水中的水泡一样,一个接一个翻腾,不知道那儿来那么多的思绪,一条一条乱麻般纠结。闭上眼睛静静地坐会,我常常这样,寂静中能倾听内心的故事,让时光极慢地流动,仿佛要粘住我纷乱蹒跚的脚步,我的心原来背负着那么沉重的行囊,有那么冗长的呻吟。朋友说去流浪吧,我瞠目结舌,那山门里金光闪闪的塔顶啊,那被风传递来的钟声啊,那么远却那么清晰,我告诉朋友不用去流浪了,我让心住在桃花源里了。


上苍的甘露
  我生在南方,很少看到下雪,后来在北京上学,每到冬天就盼望下雪,看着雪花一片一片在眼前飘落,就会忍不住伸出舌头,接住一小片雪,冰凉冰凉的,任它在舌间化成一滴水,像上苍飘下来的甘露。
        清代著名的大画家苦瓜和尚说:“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 呕血十斗,是指勤奋苦读,呕心沥血,在技术上的用心磨练。啮雪一团,是脱略尘俗,寓意精神上的提升与超越,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家不仅要在技巧上下苦功夫,更要获得心灵的超越。雪,至洁,至纯,至寒至清,不加雕饰,平和优雅地洒落大地,将充满机巧造作的大千世界变幻成白皑皑的天地。空茫一片,隐去了其间的世俗百态,令纷扰的人生舞台获得清净与安宁。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喜欢画雪景,他想要“假此以寄岁寒明洁之意耳。”他心中的雪,也是脱略了尘氛,寒气清凛的,使人退去种种烦躁、妄想,令心灵安怡自足,爽爽乎天机自存,妙悟自得。
       我喜欢这片片白雪,纷纷扬扬地不落别处,只落眼前,落于心间的天地里。


一帧法帖的告白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泡了一杯清茶,看着古人的墨迹,好像倾听古人的沉吟,一幅幅画面开始在脑海中闪回。想象着会稽山阴,那个山花斑斓,翠竹青青的时节,抚首吟咏,帖中的字里行间仿佛一股流淌的曲水,在方寸之间唱叙着容得下天地宇宙的自由洒脱。
        我的心情,在小与大,古与今,虚与实之间跳跃着,品味着,若苏子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思绪如缕,漫无边际地荡漾着,又想到庄子之濠梁观鱼,庄子眼中的鱼不同于惠子眼中的鱼,一番心境自然是一种风景。
        一帧法帖,发黄的故纸,潮湿的霉点,斑驳如锈,不再光亮如漆的灰色墨迹,仿佛能看到它曾经在幽暗的烛光里,在雨打芭蕉的琴声中,被无数双不同温度,不同时代,甚至是沾满鲜血的手触摸过,被无数双闪着不同内容的眼睛审视过,它的每一个故事都只有一方褪去鲜艳的印章来见证,我们猜想着拼凑着关于它的故事,它的来龙去脉,寻到为它保真的奇思妙想。
        一帧法帖,它的纯真,它的完美,它钟情冬天的枯老胜过春天的繁茂,它诉说着苍茫寂寥的故事,它看到葱茏绿意后枯木瘦水的真实,它看到巅峰时刻后跌入谷底的痛楚,它看到如此迷恋和迷茫的现在与过去,它也早已预测到被人重新圈圈点点的经历,自古至今的人们前赴后继为了它做着一个个疯狂无聊的游戏,它其实想告诉我们,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命吧,听一听自己内心的独白。


水墨的旅行
  中国的艺术家深谙水墨之道,一滴墨的旅行常常是艺术家们生命的咏叹。墨,与水融合可分五色,古人称黑色为玄,无光泽的黑,玄,即妙在其中,圣贤之人喜水墨,懂水之心,墨之沁,朴素而平实,若遇到素笺化开来,便会有浪漫而悠远之意,正合文人空灵恬淡的出世情结,清人戴熙有过如此的感叹:“尝欲以一滴墨汁,化作烟水迷漫,寂寂寥寥,浩浩淼淼,卷舒不定,飘渺无痕,使己得沉酣其际,足以怡魂,足以神,惜操技不工,未获开拓胸意,陶写性灵耳。”
  一滴墨汁,在清水中化开,飘渺着,流动着,渗透着,如烟如缕,从清晰到模糊,从有痕到无痕,有深及浅,由近及远,远到了无踪迹,远到苍茫混沌,远到寂静永恒。“青山不语,空亭无人,西风满林,时做吟啸,幽绝处,正恐索解人不得。” 青山,空亭,西风满林,妙在无人之境,放下牵挂纠缠,摆脱利益争斗,无烟尘的痕迹,空空缈缈,活活脱脱。水墨的玄妙只在幽绝处,唤你的灵魂藏匿于天荒地老。
  
  
甲午新春日记一则

  甲午元月初八,京城迎今冬初雪,窗外一夜之间已是银白世界,暮冬沉沉的景物转瞬冰清玉洁。友人纷纷发来图片,如孩童般惊叹这难得的雪景!室外的雪花零零落落的飘下,反衬得屋内有一片春色,暖意融融。于此之时,展泥金长卷,书《滕王阁序》,落墨使转,心手双畅,古人有雪夜以红泥小炉煮茶品茗,即是得此意境矣!行笔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禁慨叹王勃神来之笔,虽匆匆而就,却收放自如,语惊四座。
  午后,小雪依旧,老友来访,与之小坐,沏正山小种,谈四方逸事,观癸巳旧作,一摞临帖手稿,一摞参赛草稿,今取之与帖比照,大小虽有相似,气韵差之远矣,笑曰:貌合神离。友持山水小品一帧,作新春礼馈赠,笔意率真,酣畅淋漓,亦笑曰:貌合神离。遂取描龙对联粉笺,上联书:化雨携来龙露贵;下联书:踏花归去马蹄香。以赠友人,恭贺甲午吉祥!
  是夜,雪渐止。
  
  

东坡"三养"
  元符三年,东坡居士自定饮食标准,食"不过一爵一肉",喝一杯酒吃一种肉菜,食不兼味,若有尊客至,可"盛馔则三之",増加三倍的量,但可少不可多。若外去赴宴亦然,标准须提前告之主人,否则不往。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即所谓"三养": 养福,养气,养财。
  此颇为幽默诙谐,却也意味深长。当今世人铺张成风,挥霍福报,虐食生灵,日日谈养生,何不从一己之善心出发,清心淡味,让众生保其天年,和谐共生,东坡此帖善矣,可当警语记之。
  

酒酿圓子
  又到正月十五了,天气阴霾,月光昏昧,新闻刚报今年十五月亮十七圓,“吃汤圆了!”妈妈絮絮叨叨地说着团团圓圓之类的吉祥话,这汤圆黑芝麻馅的,软软的嫩嫩的在碗里浮动,现在一切吃食都是现成的,因为易得,似乎少了些年味了。
  记得小时候,南方的冬天总是阴冷潮湿,年三十,是我们期待巳久的日子,在那个仔细节俭的年代,除夕前的那几日各家各户俨然是母亲的手工作坊,窗户里飘出的香气浓缩了一年的渴望与勤劳。有几年外婆住在我们家,那时外婆总会自制一钵酒酿,那个圓圓的天青色小钵盛着雪白的糯米,被捂在厚厚的被子里,几天后,那小钵便散发出一股幽幽的酒香,外婆就把它从被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我最喜欢摸着它暖暖的光滑的钵体,迫不及待揭开盖,让温醇的酒酿香气窜入我的鼻腔,并迅速弥漫开来,整个屋里都变得暖洋洋香喷喷。外婆用长柄勺舀一点放进我的嘴里,酸酸的带点甜帶点辣,米粒已是半透明,融化在舌尖上,暖和在心尖上。然后外婆把年糕切成小粒,把汤圆粉加点水搓成直径半厘米的小汤圆,一个个软媚滑润,整齐地排列在木盘子上,这时我和妹妹总扒在桌边欣赏,在我眼里,外婆长着一双世上最巧的手,它能把最不起眼的食材变成人间美味。年糕粒,小汤圆,酒酿用文火煮,让它们在锅里缠绵交融一阵,外婆最后加上一勺糖桂花,一股清香微妙地参差散发着,混着江南的湿气,捕捉着味觉的缘份,外婆也会送给我的邻家小友,那时有限的小点心给我们添了无限回忆。
  多年后,在超市的架子上看到宁波酒酿,情不自禁伸手拿了一瓶,过年的滋味又弥漫开来,那个香飘四溢手工作坊的年代,那些溫暖的日子终究在心头拂之不去。


习书笔记三则
  一曰观道,羲之兰亭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书者,以目流上下坐究八荒,如易经观卦所言风行地上谓之观,体悟事物之理,犹如风行大地吹拂万物一般,用心吞吐万象,进而物象、心象、书象互融互渗,将我之生命与书法之生命合而一体。在仰观俯察之际体会自然之道,使之冥契于书法之理,灿烂变态于毫端,从中体味蕴藏于书法中的深层妙意。书法,有谓之小技。谓大谓小,在于书者境界。以技问道而至于载道,大者也。然,书写技术必达至庖丁解牛般的手段才能够完成由技入道的层次。
  二曰畅神,以吾一管软毫,去界破天地、物我、身心。当是时,于兴会处天机自张,能书者与所书者会然一体,此时身心怡然,不知有我不知有书而自能书,谓之畅神。如宗炳《山水训》云:“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古人之语,实有其事也。
  三曰承古,古之法帖非宗师不能谓也。圣教、兰亭如书圣当前,临帖能不恭敬勤勉有加?临帖有三,一者取神,于书家精神风骨、学识气度处把握揣摩,进而追随;二者取法,于点画、结构、章法处得其形似,由形得其神采,形不似则神不全。故临帖之要,首在形似,必惟妙惟肖,方得第一步功夫。三者取笔,黄山谷云:“书中有笔,如禅句中有眼”。笔画实处见笔力,使转虚处见精微。故字之眼在于笔画连接处的表现与安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薯汤圆酒酿羹
宋拓书法《宝晋斋法帖》卷六
传世宋拓书法《宝晋斋法帖》卷第六
“书圣”王羲之传世的23种法帖
它被称为书法帖之祖,果真不同凡响,何为第一本书法字帖?
李建中书《齐古同年》法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