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

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

——2013武汉赛课《最小公倍数》课堂实录与点评

广东省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骆奇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来过这里上课吗?(没有。)

师:你们注意到没有,这里比你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多了。为了让在场听课的老师也听清楚你们精彩的回答,个人回答问题时请用话筒。

师:等会儿屏幕上会播放一段视频,这是老师的同事帮老师做的个人简介,一起来看看?(好。)

现场播放骆老师简介,特别介绍了骆老师两次骑自行车到拉萨的旅行。播放完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谢谢!这是老师个人觉得很自豪很得意的经历。你们有没有自己也觉得很自豪很得意的经历?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能与这么厉害的学生一起上课,感觉特别兴奋。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点评:老师隆重登场,获得满堂喝彩。但老师没有继续在自己身上做文章,而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发热发亮。)

 

一、激发欲望,经历活动,记录活动相关数据

1.第一次猜想、验证。

1)猜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想玩吗?

生:(眼睛闪现光芒,脸上充满惊喜)想!

师:(举起正六边形)请看,这是一个正六边形。(举起正方形)这个呢?(正方形!)

师:也可以说是正四边形。背面有图案,谁能把它拼好?

师请学生拼好图片。

[转载]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

师:是什么?(猴子。)

师: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两张图片来玩游戏。我把正六边形固定不动,让正四边形绕正六边形按一个方向转动。(师转动图片一次)如果这样叫转动一次,(再次转动图片)这样呢?(两次。)(第三次转动图片)这样呢?(三次。)

师:你们注意到没有,当正四边形开始转动的时候,猴子的尾巴——(断开了!)

师:(师将图片恢复原状)我想请大家来猜一猜,从这个时候算起,转动几次,猴子的尾巴能重新接回?

学生猜6次、12次、18次、24次不等。

师:有同学猜6次,24次,有同学猜12次,还有同学猜18次,到底是几次?怎么才能知道?

生:(脱口而出)转一下。

师:行,我来转,你们大声数!

(点评:玩游戏就是玩游戏,老师没有向学生追问理由,保持了现场氛围和课堂节奏。)

   2)验证

    学生数,老师转动图片,到第6次,暂停转动,尾巴没有接回,观课老师发出笑声。

师:接回了吗?(生忙改口12次)继续转!

学生继续数,老师继续转,到第12次时,尾巴重新接回。

师:刚才谁猜对啦?(学生目光一致移向猜对的学生,师带头鼓掌。)我们把刚才的活动记下来。我们把大的正六边形记作图1,小的正四边形记作图2。刚才转到第几次重新接回?(12次。)

师板书:6412

师:如果继续转,到第几次,尾巴还能重新接回?

生:(齐声)24次!

师:24次,为什么是24次呢?

1:因为2412的倍数。

师:列个算式?

112×224

师:12×2,同意吗?(同意。)

师:继续往下写?(36!)再继续?(486072……)还能写多少个?(无数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次数。

师:这个游戏叫“尾巴重新接回”。(师板书:尾巴重新接回)怎么样,好玩吗?(好玩!)

(点评:几句简单对话,将其它重新接回的次数也找出来,也为下面的几个环节进行了铺垫。)

2.第二次猜想、验证。

   1)猜想

师:如果再玩一次这个游戏,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猜对?

生:(大声齐说)有!

师:这信心不错,来!请看屏幕。动物变了,更重要的是——图形也变了。几边形和几边形?

 


[转载]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



 


生:8边形和5边形。

师板书:85

师:转动几次,尾巴又能重新接回?

生猜40次、60次、80次、120次、160次、200次不等。

师:这么多啊!来看看谁猜对了?请看屏幕,我来转,你们数。

2)验证

师生共同验证,并记录数据。

师:掌声送给刚才猜对的同学!

(点评:转动的次数比较多,是老师故意而为之,目的是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大部分学生能猜到,素质较高。)

3.学生亲历猜想、验证、记录过程。

   1)学生操作

师:这么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自己来玩一玩?

生:(跃跃欲试)想!

师: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待会儿老师会给你们一些这样的图片(出示5边形+4边形、8边形+4边形画有动物的图片),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也像刚才那样,先猜,再转,最后将数据填在表格里,表格是这样的,能看懂吗?(能。)图片和表格就放在学具袋里。开始!

 

[转载]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


 

 





2)数据汇总

操作结束,师迅速将表格收起来,直接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64122436、……

854080120、……

8481624、……

54204060、……

师:我刚才认真的看了同学们的记录,我发现拿到相同图片的小组数据都是一样的,我已经把它写在黑板上了。没问题吧?(没有。)

(点评:有了前面两次游戏的铺垫、示范与老师的指导,学生操作准确,纠缠数据汇总的过程意义不大,迅速进入下一环节。)

 

二、观察数据,发现奥秘,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总共玩了三次尾巴重新接回的游戏,得到了这样一些数据。(师将数据整理到屏幕上。)

师:第一次,猜对的人不多,只有他猜对了;第二次,猜对的人多了起来;到第三次你们自己玩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一下子就猜对了。诶?你们是不是发现——诀窍?奥秘?(师重复学生说的关键词)奥秘是什么呢?(师板书:的奥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走到黑板或屏幕,指着数据说)这些重新接回的次数与什么有关?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部分学生踊跃举手。

(点评:玩了三次游戏,学生或多或少能感觉数据里面有规律,老师顺势引导,提出本课最重要的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是什么?)

2.小组讨论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这样,先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把你们小组的意见写在二号作业纸上,然后我们再请小组代表来汇报。

学生小组讨论,师时而巡视时而参与学生的讨论。

(点评:本课的主要问题是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的思考,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老师并不急于让学生汇报,而是先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的交流是有价值的,是真正的交流。)

3.汇报交流:

师:刚才你们小组讨论非常积极,都有很多的发现,下面我们就请小组代表来汇报。我先请你们组来!(师带头掌声鼓励学生。)

2:我们小组发现:两个图形边数相乘就能得到其中一个重新接尾的数字。

师:你能不能到这里来,举个例子,结合黑板上的数据再说说你们的发现?可能大家会听得更明白。

2:(走到黑板前,指着数据)呃,比如说46两个,它们相乘是2424这里边它就会出现一个重新接尾的数字。58相乘是4040也会出现在重新接尾的数中。48相乘是3232在……呃……(发现没有32,老师帮忙把32添上。)

2:(继续刚才的回答)四五二十,20也会出现在重新接尾的数里。

生举例,师将学生举例的数字圈起来。

(点评:老师选择了一个发现不够完善的小组。学生陈述了他们小组的观点,老师并不着急,而是让学生举例说得更清楚,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他们的观点,并给学生的质疑留出空间和时间。)

师:这是他们小组的发现,你们对他们的发现有什么看法吗?(没有学生举手)一点点都没有?(有两个学生缓缓举手)有同学有看法了,你说!

3:我觉得这样子虽然的确是可以找到一个重新接尾的数字,但是不能找全,而且不一定能保证找到的是第一个。

师:你能不能像他那样也举个例子?举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3:比如说这个同学它的图1的边数是6,图2的边数是4,它们相乘的积是第二次重新接尾了!图1的边数是8,图2的边数是4,得出来的是第四个重新接尾的数字了!

(点评:果然,学生提出了质疑。同样,老师采用让学生举例的形式让他表达得更清楚,并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空间和时间重新审视这个小组的发现。)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的意见是不是这样?虽然两个图形边数乘起来,能够得到其中一个重新接回的数字,但是——

3:不能得全!而且有时候第一个也得不出来。

师:你们听得明白吗?虽然乘起来能够得到其中的一些重新接回的数,但是还有一些,它们并不是两个数的乘积,也重新接回了。那你们对他们小组的发现怎么评价?

生:他们的发现是对的,但是不完整。

师:是对的,但是不完整,(问发言的小组代表)你们能接受吗?好的!谢谢!但是她能够勇敢、大胆地第一个上台向所有的同学及老师汇报,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全场掌声响起,生2带着满意的笑容回座位。)

(点评:有了足够的留白,学生的评价相当中肯恰当。老师又恰到好处的用鼓掌的形式保护了汇报学生,鼓励了其他学生继续汇报。)

师:接下来我请——(师用目光扫视学生)好!你们小组也来汇报!

4:我们小组发现重新接尾的次数既是图1边数的倍数又是图2边数的倍数。

师: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结合黑板上的数据来说明?

4:(走到黑板前,指着数据)比如说122436,都是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然后呢,12既是6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246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36也是6的倍数和4的倍数。

师:其它组数据呢?

4:也是一样的,408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808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1208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师:其他两组数据也是一样吗?(是的。)

师:这是他们小组的发现,你们对他们的发现有什么看法?(没有学生举手)完全同意?一点意见都没有?(还是没人举手)那好!我们鼓掌一致通过!(掌声响起。)

(点评:这一次老师选择了完全正确的答案,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两个小组汇报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老师充当的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和汇报,看来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与什么有关?(与图1、图2的边数有关。)是什么关系呢?

生:既是图1边数的倍数,同时,也是图2边数的倍数,是他们共同的倍数、公共的倍数!

师:我们把它记下来。(ppt出示图形边数与重新接回次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像这样的数,同时是两个数公共的倍数,在数学上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叫——

生:(大部分学生说)公倍数!

师:说对了!就叫公倍数!

师:那黑板上这么多的公倍数,你们觉得哪一个最重要?

生:最小的那个。

师:为什么?

5:因为知道最小的公倍数,就能找到其它的公倍数。

师:怎么算?比如说,我已经找到了最小的倍数了,其它的怎么算?第二个数呢?

5:就是第一个数的两倍。

师:第三个?(三倍。)第五个?(五倍。)

师:乘五就行了,对吧?第一百个?(一百倍。)第一万个!(一万倍。)

师:对吗?谢谢!(掌声)

师:(指着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些)像这样的数,在公倍数中是最小的,它们也有一个专有的名称——(最小公倍数。)

师:原来,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就是多边形边数的边数的公倍数,第一次接回就是边数的最小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齐读!

师:原来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就是这个!

(点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只是数学上的规定,老师选择了直接给出,学生有了前面的汇报铺垫,轻松接受。对于最小公倍数,老师用“哪一个最重要”的形式说明给它一个专有名词的必要性。至此,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已经引出,本课的重点任务已经完成。)

三、不转图片,运用“奥秘”,尝试寻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那如果现在还让你们玩这个游戏,会猜吗?(会!)有把握吗?(有)

师:不转动图片哦!(行!)

师:来!我们来试试!

师:比如说8边形和6边形,我们要知道8边形和6边形至少转动几次尾巴重新接回,其实就是求86的——

生:最小公倍数!(有学生说24

师:最小公倍数。有同学已经想到了,多少?

生:(争先恐后)24

 

[转载]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


 

 


师:哦?这么快!有把握吗?(有!)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请拿出练习本,把你们找86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写下来。

生拿出练习本开始写,师巡视。

(点评:运用概念,尝试寻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整个过程仍然围绕本课的引入情境,情境用足用透。)

师:有的同学已经算出来了,有的同学还在计算。这样,我先请一个做得快的同学跟大家交流交流。

投影出示一学生的做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找86的最小公倍数的。

6:我先找出6的倍数和8的倍数,再找它们共同的倍数。

师:哦,我听明白了,他是先写出6的倍数,再写出8的倍数,再找出它们共同的倍数。

师:能明白吗?谢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他的想法在屏幕上再演示一遍。

老师课件演示学生的做法。

(点评:这是最基本的做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保底的做法,老师用心良苦,用多种方式反复讲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看的时候,发现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做法,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看看你们能不能看懂?只看,我不说话。(师演示,不说话)

师:谁能看懂?

76不是8的倍数,12也不是8的倍数,18也不是8的倍数,24既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

师:能听明白吗?(能。)

师:(还有学生举手)你还想说,你也说说。

8:这种做法是找6的倍数来比较,看是不是8的倍数。我觉得因为我们要找的是86的公倍数,因为8大一些,我们可以用8来试,这样少一些。

师:你的思维很快,我们先把他的做法弄清楚,再来看看你的做法。

师:他的做法其实就是先依次将6的倍数写下来,看看它是不是同时也是8的倍数。6的第一个倍数6不是8的倍数,12不是8的倍数,18不是8的倍数,248的倍数。这样24就是86的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他(生8)说的这种做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展示,我们也来看看,看看是否跟他说的一样。

师展示。

师:而且他还提到,这样做可以更快一点。这几种做法,你们觉得怎样做比较好比较快就可以怎样做。

(点评:基本做法还是太麻烦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两种形式的快捷做法,老师并不避讳,而是以学生为本,一一讲解,让思维较好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并不死板,“这几种做法,你们觉得怎样做比较好比较快就可以怎样做”。)

 

四、正反举例,辨析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玩尾巴重新接回的游戏,认识到了两个新的概念。他们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还试着找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你们能否用举例的形式说明什么样的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

9:我觉得这样的数就是公倍数:同时能被两个数整除,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能不能举例说明?

9:比如说64的公倍数就是2424能被4整除也能被6整除。

师:你这样说可能大家会听得更明白:246的倍数,24也是4的倍数,2464的公倍数。来你试试。

9复述一遍。

师:谁还再来?

生:213的倍数,21也是7的倍数,2137的公倍数。305的倍数,30也是6的倍数,3056的公倍数。624的因数,8也是24的因数,所以2468的公倍数。

师:你们举了那么多的例子,我也来举个例子。

师板书:6918243648

生:(略加思考后说)不对!246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486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

师将2448划去。

(点评:举例是一种非常好的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老师在这节课上反复运用。学生形成概念是实在的、有例子支撑的,是真正的理解。老师还有意举了两个反例,进一步加深公倍数的概念。)

 

五、提出新问题,引发新思考,在思考与回味中结束全课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关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10:我在想,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没有一个公式呢?要不然的话,如果是两个很大的数会怎么样?累死了。

师:谢谢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11:(生很投入,正要说,被哨声打断。)你干嘛呢!(现场大笑。)公倍数不一定要用倍数找,可不可以用因数找?

师:你们觉得呢?(可以。)

师:其实老师也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重新接回的次数就正好是两个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呢?这个问题,就请大家课后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本课在游戏中开始,在游戏中提出问题,最后再以学生提问收尾。课已完,意未尽,回味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五)
最小公倍数1
数与代数之公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课件PPT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最大公因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