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处觅母校?
userphoto

2023.04.10 湖南

关注

1

清明节归乡这个习俗,近几年变得更为明显。

无论在外是否升了小官和发了小财,回到家乡的山头,朝着老祖宗的坟头拜两拜,至少可以求得一个心里上的安慰。

那次回到老家,会见了一位发小。

也许他跟我一样,也是每年的清明节都回,只是我们经常错过。

这一次好不容易的见面,也是显得来去匆匆。

我跟他只是聊了几句。

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乡里的中学怎么没有了?

我略显尴尬地说,撤了,并到林场中学去了。

2

我是祁阳金洞人。

具体一点,是金洞镇小金洞乡。

再具体一点是小金洞乡大竹源村。因为母亲在江口工作的缘故,自小在江口村长大。

现在的大竹源村和江口村已经合并成一个村,叫双江源村。

发小所说的乡里的中学,指的是小金洞乡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

我所就读书的初中,是金洞林场中学。

3

从老奉的求学经历来看,是一种典型的农村伢子跳龙门的流程。

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再到师专,最后分配工作,完成了祖祖辈辈多年以来心心念念的“农村孩子吃国家粮”的夙愿。

虽然最终成为一名教师,并不显得这个龙门跃得是怎么漂亮,但能够一路顺坦,不降级、不复读、不补考地完成流程,殊是不易。

何况,从本人的角度来看,也并不认为教师这个行业有什么自卑之感。

总之,对于这样的人生,没有后悔,也算满意。

4

我的小学生涯分两个阶段,一到四年级就读于江口村小。

五年级到小金洞乡中心小学就读。

村小是一幢老式的两层楼房。

从一楼上二楼要经过木板楼梯,木板楼梯的拐弯处的一楼地面上放着一个尿桶,那是全校男生的小便处。

学校是没有厕所的,老师和女生要上厕所都去附近居民家的简易旱厕。就是用几张木皮围成,搭两块木板在粪缸上的那种厕所。

村小二楼的教室地面是木板,走起路来会咚咚作响。

记得那时调皮,在上课之前,我们几个男生经常把头磕在木板上练倒立。

现在脑袋上还有一个练倒立的疤痕。

这幢教学楼的后面有一块大的空地。

我们四年的体育课基本上都在这块空地上完成的。

空地旁有一条羊肠小道,直通江口村的小河。

夏季,我们经常在放学后到小河里游泳。

有时也在河里捉螃蟹。有一次我跟一位小伙伴带着一个木桶,一沿着小河差不多走到了上司源,捉了满满一桶的螃蟹。

四年里,我们的同学也是有变换的,有留级来的,有转学来的,也有转学走的。

但,总的来说,二、三十个班级成员大致是不变的。

那时我的成绩在班上还算好。有个现在在清华工作的同学总是第一名,我总是第二名。

他语文强,我数学略好。

所以,老师对我们两个还算偏爱。

5

五年级所读的中心小学,现在还叫小金洞中心小学。

三个班级,人员来自全乡各个村。

这所学校是由原来的乡村医院改建的。

除了教学楼是新建的之外,学生宿舍是医院旧的病房改建的,教师办公室也是医院办公房改建的。

厕所是破旧的,蹲位之间的水泥挡板基本上都被破坏了。师生同上厕所,都是光着屁股,局面有点尴尬。

最为怀念的是那时的教学气氛。

我们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老师对学生们好,学生们读书、守纪都比较自觉。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三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得津津有味,唱得有点忘我。

学校就在小河边。

我们晚餐后都会去小河边,或者洗衣服,或者洗澡都可以。

6

当时的金洞镇,各个乡都有一所初中。

还有一所金洞林场中学,专门接收各个乡里成绩优异的学生。

很荣幸,我在小学毕业后考取了金洞林场中学。

与那些就读乡村中学的同学相比较,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

不过,进了初中之后,由于同学们来自全镇各个乡,都比较优秀,我们的学习压力自然也增大了。

金洞林场中学在金洞和平村。

那时的校舍也是破旧的。我前面有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毕业于金洞林场中学》有所描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链接:我毕业于金洞林场中学

我们的初三时代,是流行考中专的。

那时考上了中专,意味着拿到了铁饭碗。当时成绩最好的那批人,都奔着考中专去了。

能不能有考中专的资格,是要经过筛考决定的。

筛考之后,那些成绩好的人才有资格考中专。

这批人的中考不是在金洞林场中学考,而是去祁阳县城考。

那年我在筛考中以作文满分而有小小的轰动。

我被筛上了,跟他们一起去祁阳县城考试。住在祁阳招待所,也就是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不过,由于贪玩,我的历史和政治成绩不理想。

那年没有考上中专。

考取了祁阳三中。

7

祁阳三中当时的校风不怎么好。

我天真地认为,有乱必有治,说不定等我们去了之后,校风会得到严厉的整治呢?

1989年,祁阳县正在修三南公路。

金洞到祁阳不能走公路。只能走到白水之后再坐船到祁阳。

那年的831号,是母亲陪我去祁阳三中报到的。

我们辗转好几次,等到祁阳三中时已经下午两三点钟了。

母亲叮嘱我几句之后就回金洞了。

我也没有什么忧伤和不舍,当时喝了一口自来水之后就跟几个初中同学逛校园了。

祁阳三中校门大开。

我们可以自由出入,校外的人也可以自由进出。

周六晚上,我们可以去浯溪桥看月亮。

晚餐后,我们也可以沿浯溪公园门前那条路一直到湘江。在湘江河里洗衣服,畅游湘江也是我们经常做的事。

由于没有封闭管理,学校的治安条件并不好。

经常有浯溪街上的痞子来学校滋事。

不过,我们班上并没有受痞子的影响。因为我们班上有两个混社会的同学,跟这些街上痞子比较熟悉。

祁阳三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缺水。

我们经常为了争水而打架。

特别是冬天缺热水,我们男生都是选择一个有太阳的天,提两桶冷水就在宿舍的走廊上完成洗澡任务。

一直到高三,祁阳三中的校风也不见有什么好转。

好在高三了,我们自觉了。

大家都是埋着头拚命地读书。只有极少数没有升学希望的同学还是在混日子。

其实,当年的升学率极低,也说不上谁就有希望。

1992年湖南的高考分数线有点怪,本科566,中专544

我卡在中间,555

我们是考前填的志愿,当时考虑到自身的条件,也考虑到家里的条件,在专科这一栏我把师专放在第一位。

8

谁知道,等我们读师专时也收费了。

不高,三年2000

衡阳师专在黄茶岭,校园不远有个衡阳啤酒厂。

衡阳人酷爱跑胡子。

我在师专的第一年就学会了跑胡子。

也曾到衡阳啤酒厂买极为便宜的啤酒喝。

考上了师专,又包分配,似乎精神一下子就放松了。

老实地说,师专三年,对待读书,我并不怎么上心。

每次考试时突击一下,能够及格,就可以了。

好在地理系抓得特别紧。

这也使得我的三年师专生涯并不怎么堕落。

那几年我们地理系有两件事比较牛。

一是卫生搞得好,几乎每次全校性的卫生评比, 我们地理系都是一等奖。

二是地理系的足球队特别强大。在全校性的足球比赛中,我们这个小系种的足球队面对数学系、中文系时,几乎都是横扫对手。

9

江口村小早就不在了。学校不在了,校舍也不在了。

当年的校址,早已被当地人开发成居民房了。

小金洞中心小学还在。

且还在原来的校址。虽然面貌变化很大,但毕竟有旧迹可寻。

金洞林场搬迁了。新校址选在马蹄口村的入口处。

校舍精美,气势磅礴。

原来的金洞林场中学听说变成了金洞中心幼儿园。

我们当年同学会所赠的文化石,还在原金洞林场中学。

文化石的主题是不忘初心。

不知道,现在这个初心我们该到哪里去找。

祁阳三中早在我高中毕业的1992年就变更为陶铸中学了。

2004年,我回到陶铸中学任教,还是熟悉的校园,当时感觉到我还是祁阳三中人。

2007年,陶铸中学整体搬迁到县政府那边,我那份仅存的祁阳三中感,已经消失得荡然无存。

2015年,师专毕业二十周年,我们一起回到衡阳师专聚了一次。

遗憾的是,这时的衡阳师专已经变身为衡阳师院南岳分院。

地理系搬走了,又正逢暑假少人管理,满地落叶飘零,让人心情不自觉地肃杀起来。

望着那个曾因河水倒灌而变成鱼塘的师专田径场,我沉思了良久。

我的母校怎么就成了这么一副模样?

2023-4-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祁阳陈朝村
江口中学
小云
湖南西南,祁阳之南,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呢?
祁阳江口桥支始迁祖霄公,字礼昌,元正统三年(1335)自永新迁来
同镇详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