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推荐有益于提升阅读、写作、看电影能力的6本书

阅读是我们走向文化的阶梯,有个经典的视频,是刘关张桃园结义,关羽出口成章,说着誓词:

“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飞说:“俺也一样。”

这段台词,成为“有文化”和“没文化”的生动写照,也体现了读书和不读书的巨大差别。

很多人之所以写作能力不行,其实是因为,没读好书,不会读书。

和读书一样,写作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写作不仅是工作的基础技能,也是加热人生的方式,它让生活充满温度、灵魂芬芳四溢。而且受益者,不只是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甚至陌生人。

我也酷爱看电影,会把想看的片子标记下来,只要时间允许,我经常会在新片上映的第一天去看,对于喜欢的片子,会写长长的评论,会热烈地推荐。而对于发人深思的片子,比如《寄生虫》,会觉得一遍不够,要待间隔一小段时间有了足够的消化时间、再看一遍,然后再写出自己的心得。

和很多人把阅读、写作、看电影当作娱乐不同,我对它们,都非常投入,我是用生命阅读、写作、看电影。

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看电影,我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杂。

我从小到大读书,基本不会限定范围,特别是上大学以后,对于上课我的兴趣不是多大,60分万岁,但花了很多时间在阅读方面,当时我是图书馆的常客,也是在图书馆,偶遇了大学第一任男友,一见钟情,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略略擦点边,至于前夫,在读书方面更是对我有深远影响,他长得不算好看,但是满腹经纶,这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读一本书,如果可能,其实最好多读几遍,第一遍,最好是“无我”的状态。

在《这两本书是我养成强者思维的关键》中我推荐了《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后来有读者留言说:

“应教主推荐去看了《遥远的救世主》,感觉三个自杀的人,都不该自杀,或者自杀理由不充分。

芮小丹,单枪匹马拿下了四个持枪的暴徒,不是应该自豪吗,她却自杀了。纵然双脚没了,毁了容了,可作为一个强者,她也照样能活得很好,她也说了准备辞职写小说的,这些伤残都不影响做个作家。

第二个,林雪峰,音响界风云人物,因为被对手阴了一下,且诉讼失败,自杀。大丈夫能屈能伸啊,这点失败算什么;自杀是不是说明他并不是强者?只是外强中干?

第三个,刘冰。一个想出头又没本事还不实干的小人的人设,竟然因为敲诈计划失败而自杀,小人怎么会自杀,他不是应该换个地方继续投机取巧吗?”

我的回答是:

“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建议你先搁置,5年之后再读一遍,看看是否有新的见解,如果看法一样,10年之后再读。”

我不是偷懒不想回答,而是给出了一个用时间检验的指引。

这位读者的看法,不能说是错,但在看书中人物的时候,是完全用自己的视角来看的,而不是站在芮小丹、林雨峰和刘冰的视角去看的,所以不能明白他们的选择。

会读书的人,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书里,用自己的三观去衡量书中的人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如此,比如最近很火的泰剧《吹落的树叶》,很多人说这部剧太狗血,三观不正,对于里面的很多剧情都看不惯,但这部剧是发生在泰国而非当代中国,很多地方和中国不一样,包括泰国的大礼“海豚跪”,也被很多人嘲笑,但同样的道理,那是泰国的礼俗,有产生的渊源和存在的土壤,不必用中华民族的礼仪标准去衡量。

如前所述,我首先是个杂食动物,相比偏食者,感觉拥有更多的乐趣。而在这个知识空前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像八爪鱼一样,尽最大的可能伸开触角,充分运用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可以广泛地阅读各类读物,可以写各种评论,比如产品测评、书评、乐评、影评、剧评,不能只知道它们好,更要知道它们好在哪里,怎么提炼亮点,要大量输入,大量输出。

同时,我也喜欢“重复”,但不是机械重复,而是螺旋上升式的“重复”。比如我看《你可以不怕死》至少是完整的三遍,写过两篇评论,《月神园》翻过十多遍,写过三篇评论,《红楼梦》我从小学开始读,前后翻过百多遍,但没敢写评论,因为自觉水平不够。很多电影我也是反复看,有的多达三四遍,《范海辛》我看过七遍,写过三篇评论,去欧洲时,拍的照片,就是影片中的风格。

我喜欢这种烙印式的感觉,它们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让我不会轻飘飘地不知所以。我有时候感觉,我既是我,一个独特的生命,又不是我,是由所有我喜欢的事物、受过的影响,共同整合而成,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来路,由于是有机整合而非简单组合拼凑,所以,我仍然是不一样的烟火。

今天,我推荐这六本书,如果你也喜欢阅读、写作、看电影,相信它们可以帮助你。

事实上,我一直相信,这几样能力,是应该融汇贯通的,当学会打通以后,能力会达到爆发的状态,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当然,相关的好书,不限于这些,只是,人的记忆力有限,承载力有限,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推荐不过7。

舒明月《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舒明月的这本书,是从大师们的经典著作着手,丝缕分明地拆解,学会鉴赏,提升审美,自己下笔才会如有神助,很多人写不出东西,就是因为鉴赏力不行。有时候,我们读大师作品,会觉得好,但又不知好在何处,这本书以写作为目的,从阅读开端,学会阅读,就提高了写作。

唐诺《阅读的故事》:

唐诺一家子都有才,妻子是作家,女儿是编剧,一家三口经常在咖啡馆里写作,简直要成一道风景。唐诺非常博学,阅读广泛而且深入,信手拈来,笔下生花,事实上可以说是名人名作导读,但又不是机械介绍,有唐诺自己的心得在里面。不凡的心灵去解读不凡的心灵,所以有双重收获。

河森堡《进击的智人》:

我实在太喜欢这本书了,从中我有两个收获:一是书的内容,大胆的猜测,看似天马行空,但又有一定依据,并不是走向了玄幻。一是文字。朋友送了这本书给我,我某个晚上翻开,如同书的序言里面所讲,只要翻开,就停不下,要不是怕熬夜,真要一口气看完,不过我克制住了自己,次日看完,正好去朋友家吃饭,就送了给他女儿,然后我买了本电子版,这样出门的时候也可以随身带着读。

河森堡的微博,也是我特别喜欢看的微博之一,文字生动活泼,充满魅力。

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

在《你可以不怕死》中指出,人其实从未出生,也不曾死亡,这种解释乍看上去非常荒谬,然而,如果理解了生命源于远古、人与自然的和谐,没有什么不好懂的。人要认识自己,一方面要内求,一方面要外求,而在外求的过程中,势必要追根溯源,而神话,就是这样的源头。在神话中我们认识自己,实证解脱,终得自在。

“要完成救赎必须回归超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消解。”看到这样的句子,很难想象这是完成于1949年的书,那时,新中国刚成立,要到今天才开始进入全球化进程,虽然心智的局限仍然难以打破,但是大一统、大融汇的未来,正在发生。如果说,神话的同源已经昭示了现在和未来,那么,我们的确是行进在这样的路上。这也是一种回归。

对于宇宙、对于宇宙内的生命,时间、空间,世界的塑造与肢解,从神话到现在,一直在发生,如果我们的眼睛一直注视尘世,而从不投向宇宙,那种小我的局限会吞噬我们至死,终生迷途。“透过开阔自己视野的方式,拥抱这个超我,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因此被提升、丰富、支持和扩大。他的角色不管是多么的不起眼,也被视为是这一庆典中所呈现的人类意象的根本要素,这个意象必然潜藏在个人的内心中。”

罗伯特·麦基《故事》

如果想要好好写作,这本书是没办法避过的,如果想好好看电影,这本书同样不可避过,有时候,站在编剧的角度,才能够明白电影是如何制造出来,看懂了剧本,才能学会解构电影,再看电影的时候,视角就不一样。

而讲好一个故事,这是一门高深但又有迹可循的艺术,这本书,就揭示了这门艺术。

蒂莫西·科里根《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写的影评,其实更像散文,注重我自己的感受,而这本书是科学的写影评指引,我也准备忙完之后,抽时间重读一遍,来提升我写影评的能力,毕竟我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专业影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
如何写影评
怎样才能写好影评?
书评的另类写法——《虚拟书评》读后感
【2022编导艺考生】提升影评写作质量的10个重要训练问题【写作角度】
浙江省六校高三联考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