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国画四大家 黄公望(上)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由六纸接成,长逾六公尺,第一纸前有残补痕迹。明末曾经火厄,裁裂前段部份现由浙江省博物馆。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偕道友郑无用回到富春,历三、四年作成此卷。画卷笔墨堆叠层出,山石钩勒皴染变化多样。全卷山体从浑圆迫近、层叠后偃,平缓坡岸乃至耸峙山峰,具丰富的山水型态。此画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富春山居图〉起首的一段,1650年因火烧损,后人揭下,另装为卷,与本卷分离,经历不同的收藏家,于1956年入藏浙江省博物馆。
该段描绘的是雄峙江面的第一座山体,黄公望以温润疏秀的长皴描绘浑圆的山体,形容山势的绵延转折。山头布置大小不一的石块(矾头),溪谷林木掩映,间以屋舍人家,远树沿着山坡高低起伏,以湿润的墨色卧笔点叶。全幅恰如前隔水吴湖帆所题,呈现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感。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合璧版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八十岁至八十二岁间的长卷画作,描绘他游居富春江一带的山川风物。画中沿着江岸,山峦起伏迭宕,林木苍莽郁密,景象或幽远深邃,或清朗开阔。全卷纯以水墨写意,用笔如运毫翰,时而平缓沉静,时而洒脱纵逸,皴擦渲染,墨色丰富而多变化,上承五代董源、巨然平淡天真之风,下启明清文人绘画的传统。此卷于清初受火烧损,前一纸存起首主山,通称「剩山图」,今藏浙江省博物馆,分离三百六十年后,首次与藏于本院的后六纸「无用师卷」合璧展出,完整呈现黄公望此一杰作的原貌。

截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黄公望(1269-1354)晚年的精心杰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旷世名迹。此图画风远承五代董源、巨然,近师赵孟俯,发展以书法入画,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精神,创造水墨画新境界,并影响明清以后山水画的创作,在中国文人画传统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价值。

〈富春山居图〉作于元顺宗至正十年庚寅(1350),时黄公望82岁,流传至清世祖顺治七年庚寅(1650),收藏者云起楼主人吴洪裕(问卿)临终之际,以此卷火殉,幸经家人救出,因火毁损而分为两段。前一段〈剩山图〉横51.4公分,今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后一段六纸,横636.9公分,于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入藏内府,今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国宝级画作。三百六十余年间,两段原迹不曾在同一地展出,本次特展商得浙江省博物馆同意出借〈剩山图〉来台,两卷瑰宝得以合并展出,重现〈富春山居图〉的原貌,观众可以借此对此幅杰作有完整的认识。

黄公望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江苏常熟人,字子久,号大痴。他出身低微,但是能奋发上进,博涉经史,又多才多艺,年轻时在江浙行省中担任办理文书的书吏,中年受引荐入京任职,不过因案受牵累入狱,出狱后放弃功名之念,回到家乡,以道士为业,并发展绘画艺术。其间经常往来于苏州、杭州、松江、富春等地,将游历所见,化为胸中丘壑,创作出如〈富春山居图〉等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作品。约元顺宗至正十四年(1354)去世,葬于故里,享寿八十六。

本次特展,分为一、二两期,第一期除了同时展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与无用师卷外,另规划「黄公望的书画珍迹」、「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等单元,第二期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及「黄公望传称作品」等单元。为充实展览内容,向大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以及台北私人收藏,商借黄公望其他传世书画遗迹及〈富春山居图〉临仿本,共同参与展出,以呈现黄公望艺术及其影响的全貌,提供观众对于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所启发的文人画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构图景物与无用师卷大致相同,起首保留了前段剩山图,但卷末缺主山一段。题识云1338年秋天,为将归杭州的子明隐君绘此图赠别,因此一般简称此作为〈子明卷〉。
清高宗于1745年收入此卷,第二年又购得〈无用师卷〉,认为〈子明卷〉为真迹,〈无用师卷〉为仿本,引发后世热烈的辩论。经现代学者研究,比较两本笔墨造诣,确认此卷实系仿本。不过此卷保留〈剩山图〉一段,为理解〈富春山居图〉原貌的重要参照本。



    黄公望大约五十岁才开始作画,由于不以绘画为业,流传画迹不多,检阅明清时著录文献,仅六十余件,现今存世画迹更为稀少,主要集中在晚年,一般认为重要者有本院藏〈富春山居图〉卷(1347-50),〈九珠峰翠〉轴(1346-8)、浙江博物馆〈剩山图〉卷、云南省博物馆藏〈剡溪访戴〉轴(1349)、北京故宫藏〈九峰雪霁图〉轴(1349)、〈天池石壁图〉轴(1341)、〈丹崖玉树图〉轴、〈快雪时晴图〉卷、南京博物院藏〈富春大岭图〉轴。另有题跋书迹,如本院藏题曹知白〈群峰雪霁〉轴(1350)、北京故宫藏跋赵孟俯〈临黄庭经〉卷、跋赵孟俯〈行书千字文〉卷等。其中为道士无用师所画〈富春山居图〉卷被誉为「大痴第一画」,最具代表性。



黄公望画选

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同时,他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传世。



元代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纸本设色 29.70×28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轴



黄公望 洞庭奇峰图 台北故宫藏



黄公望 题曹知白群峰雪霁 台北故宫

曹知白(1272-1355)字贞素,号云西,为华亭大族。此为斋名「懒云窝」的西瑛作于至正十年(1350)。画作以层叠的浑圆山体为主,皴染简练,仅于山石交界部分略加笔墨,更点出此一雪霁山景的温润明朗。黄公望与曹知白往来密切,在画上题识推崇曹知白「笔意古淡」,显然意识到曹知白于董源风格的主流中加入李郭传统的新成就。黄公望的雪图〈九峰雪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亦属突破董源传统的新类型。



黄公望(款)  山水



黄公望 九珠峰翠 台北故宫

〈九珠峰翠〉据画上王逢(1319-1388)题跋知是黄公望为杨维桢(号铁崖道人,1296-1370)所作,画上并有杨维桢自题。画面以重山层叠屏障于后侧,环绕着前方缓坡水谷,数间屋舍隐现其中,增添许多生机。画中层叠峦石与山顶平台,组合出富有变化的山体动势,是黄公望山水特色。而山峰棱线之间,有墨点短线构成远树林木,是能充分凸显草木滋长繁盛的所在。画中此景,推测是杨维桢在云间地区的居处。



黃公望 溪山雨意圖



黄公望 山水手卷 54*207CM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山水 33*89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 黄公望绘画作品汇集(2)
元 马琬画选
趣读
元四家
每天古书画:完整的《富春山居图》
中国古代名画(9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