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诊疗歌诀

 

       清末明初,四川中医泰斗何龙举(四川高等国医学校的创办者),曾作小儿歌诀四首,易学易记,对于小儿疾病的诊断很适用。惜年代久远,几至失传。幸喜他的高足,四川高县著名名老中医何承光将这几首传送至今。

儿科诊病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


气血未充难聚脉,神识未发不知言。


唯凭面色知病苦,再向三关诊热寒。


听声审症兼切脉,表里虚实随症参。

 

第一首察色

 

欲识小儿百病源,先将面部气色观。


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


额心颌肾鼻脾胃,左颧属肺右属肝。


青肝赤心黄脾色,白为肺色黑肾颜。


青主惊风赤火起,黄伤饮食白虚寒。


黑色主痛多恶候,轻重端在晦明间。


部色相生为病顺,部色相克病多难。


相生气实邪易已,相克虚者命难全。


天庭青黯惊风至,红主内热黑多寒。


青筋入耳多掣痛,惊泻青在印堂间。


鼻赤脾热黑则死,黄主有湿白脾寒。


左腮赤色肝经热,右腮赤色肺热痰。


承浆青惊黄主呕,黑主抽搐病缠绵。


鼻寒声重伤风病,眼下青色主有痰。


口唇赤白阴阳判,赤者胃热白者寒。


虫积唇内生白点,肝气鼻燥身体干。


此是察色之大要,医者还须仔细参。

 

第二首闻声

 

    儿诊又宜察五声,五声可知五脏情。


     心病声急多言笑,肺病声悲音不清。


     肝病声呼多狂叫,脾病常出重浊音。


     肾病声呻常且细,五音昭著症分明。


     啼而不哭知腹痛,哭而不啼将作惊。


     有余声雄多壮厉,不足声短怯而轻。


     言多体热为阳症,懒语身寒病属阴。


     鸭声在喉气将绝,谵语不休神不清。


   实热声寒从声别,闻而知之无情。


第三首  审病


小儿有病不能言,审症还须仔细参。


发热无汗为表症,若是内热便必难。


昼烦邪必在气分,夜烦邪在血分间。


欲去衣被知为热,倦卧呻吟定主寒。


胃从饮食因强弱,心由口渴断热烦。


小便清长下焦冷,中焦湿热大便黏。


耳尻肢冷为豆疹。麻疹咳泪现红斑。


若是当风即畏缩,必是风寒相缠绵。


日普若见手心热,阴虚盗汗夜生烦。


倘若手指稍头冷,便作惊风一例看。


只有中间一指热,小儿一定是伤寒。


中指微微独见冷,又为麻豆使之然。


再有分别阴阳症,气息冷热手中探。


口中气热小便赤,舌黑而燥下为先。


气微便清手足冷,温补之剂妙若仙。


再用手探胸腹部,虚实端在软与坚。


曲而啼哭知腹痛,喜按拒按宜辨焉。


第四首 切脉


小儿三岁脉难验,食指三关络纹看。


初起风关病无碍,气关纹现恐缠绵。


乍临命为诚危急,射甲通关命难全。


指纹浮者病易愈,因其邪在皮肤间。


忽见关纹沉沉状,已知入里知病盘旋。


身安脉纹红黄色,紫为伤热红伤寒。


青主惊风白疳积,三关见黑命恐难。


伤弯食外青兼紫,弯内非风即是寒。


腹痛纹入掌心里,色淡气弱禀先天。


复诊寸口三步脉,浮沉迟数应症看。


无病之脉率六至,四至五至定属寒。


七至八至知为热,浮病在表沉内潜。


浮而有力风与热,无力气虚要培元。


沉而有力痰食积,沉而无力气滞然。


迟而有力痛难忍,迟而无力是虚寒。


数而有力本实热,无力疮疡必生焉。


此是先天真妙诀,谁人参透指中禅。

 

             

 附:

    老中医给的宝宝退烧的天然方子:
    告诉各位妈妈退烧的一个方子,是在宝宝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  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煮好后在手背上试试不烫后给宝宝喝。宝宝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的。

 

    感冒特效穴

   (脖子后部两侧,上至耳部,下至肩部,手指尽量向前拿揉)

    方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分揉脖子两边,从上至下,连续不断,中等力度。

    时间:持续五至十分钟。可两手轮换操作。直到脖子与前额同时微微出汗为止。这时患者已有全身轻松的感觉。

 

    退高烧妙法:中药敷脚心,不用打针!
    杏仁:10克,桃仁:10克,栀仁:10克,枣仁:10克,将上面四味药研碎,切记一定要磨碎成粉末状!(一般药店都能提供研磨)。取适量,用鸭蛋清(没有鸭蛋也可用鸡蛋)调成稀泥状(不能太干),放在干净的纱布或其他干净布上,将药对准宝宝脚掌心,布最好长一点,可以在孩子脚上緾绕几圈用带子绑住(就象医院的一般敷药方法),我一般还会在敷好的药外面再给他套上一双袜子,以免因为不舒服被孩子踢掉。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隔1-2个小时打开看看,如药干了,再换上新药,一般敷一到两次就基本能控制住高热,而且不反弹,无任何毒副作用。热退,敷药的脚底会出现黑色的药痕,这是正常现象。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孩子夜哭的道医简易治疗

    孩子夜惊啼哭,吵闹不安。这种现象,西医束手无策。传统中医有个秘传的方法,叫做“金水镇魄”。

    治疗方法:就是用水煮金子,给孩子饮用煮过金子的水,夜惊之病就会痊愈。当然,金子要货真价实。如果是金饰品的话,那就得纯金饰品,不能用18K的包金,那不行。

    不必担心服用金子煮的水,会不会像吞金自杀那样出危险,放心,是不会的。按照科学的物理理论,金是不会溶于水的,水中绝对找不到金分子,但是水的能量属性却发生了改变,到底变成了什么呢?现代科学无法回答,但是道学和传统中医的理论可以解释。

    用金子煮过的水,金子的能量就释放在水中,水就变成了纯阳之水,这种水就是阴阳五行中金与水的混合物,金能生水,母子一体,金气十足。由于肺属金而且藏魄,七魄属阴,肺金不足,那么七魄就不能安居于肺中休息,就会因各种因素的诱发,出现逃逸、乱跑出体不归的现象,魂魄不安,孩子就容易夜惊啼哭。以金补金,以金水安肺魄,夜惊啼哭的毛病也就好了。

    这种运用五行气运论,改变水的五行能量属性的办法,虽然物理学和化学无法解释其中的原理,但是慧观却能观察到水的能量场态色泽都发生了改变。道医学和传统中医(纯正),正是基于内证慧观,诞生了对常人而言是匪夷所思的特效治疗方法。    转自《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    (本文资料收集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小儿夜啼的中医秘方
孩子夜哭不停,水煮金物能解除
我所积累的50个小儿中医知识,希望妈妈们一起来分享二
治小儿夜啼验方
余老中医谈小儿夜啼的五句歌诀小儿夜啼症,...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2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