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番薯传奇,藏在晋江安海,一对'地瓜公''地瓜妈'身上


闽南的土地上,第一根地瓜苗,是有记载的。


1387年,一个走船的男子从菲律宾牵藤回来,在晋江赤店的苏厝村种下第一藤地瓜,随后闽南的十里八乡也长满了它。


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回忆录《城南旧事》里,写到一个时而疯时而醒的女人,住在北京胡同里一处叫“惠安馆”的地方。她在等着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家在惠安,吃着地瓜长大,讲话有着“地瓜腔”。


“他说,惠安的日子很苦,有办法的都到海外谋生去了,那儿的地不肥,不能种什么,白薯倒是种了不少。他们家,常年吃白薯,白薯饭,白薯粥,白薯干,白薯条,白薯片,能叫外头去的人吃出眼泪来……”

    


那时候,林海音6岁,大概1924年。那是近百年前的惠安,像是闽南人家的一个缩影,地瓜出现在一日三餐里。

    

地瓜,曾是闽南人的救命粮。那位在家乡种下第一藤地瓜的苏得道和他夫人,便是如今还被敬奉的“地瓜公”和“地瓜妈”。


木作的塑像并排放在晋江苏厝村里的龙泉宫,每年农历11月24日,秋收的又一年地瓜,家家户户煮成地瓜粉团、炸地瓜片各种美食来供奉。

    

地瓜公和地瓜妈被供奉在龙泉宫,目前正在装修


1.

    

苏厝村在晋江安海镇的赤店,一条蜿蜒的村道两旁,一边高楼平地起四五层的洋楼,另一边,成片连天的田野,抽着地瓜青青的新苗。

    

红土地种出来的地瓜,红皮黄内很是甘甜,这里是晋江远近闻名的地瓜乡。70多岁的曾经轮,带着宽边草帽,佝偻着背,正除着田里的草。


“收成很好,一年几万斤的地瓜。不够卖。”地瓜好吃,买的人从年头预定到年尾,经商的儿子回乡盖了一座带着金边窗户的别墅,老人舍不得那些田地荒芜,依旧每天扛着锄头从田里带一身泥回去。

    


“我们整个苏厝村都姓曾,无一人姓苏,但是苏得道确是我们的祖先。”


53岁的曾胜利,十几年来收集了许多与地瓜公有关的地方记录。他说,苏厝村早在元明时期叫“朱里”,苏得道是这里的大户人家,年少习诗书,成年时随父亲远洋苏禄国(今昔的菲律宾),做海运。苏禄国的地瓜甜甜酥酥,苏得道第一次吃。


福建山多天少,土地大多贫瘠。泉州沿海的薄土,混植着水稻、小麦、花生,乡人常常忍饥挨饿,这也是为什么泉州人面朝大海时,必然要走的一条远洋奋斗历程。


为了让更多乡人吃饱,1387年,苏得道偷偷携带地瓜种随船归国了。要知道,当时番薯在菲律宾被视为奇货,禁止出境。

    

第二年,村庄数百亩的田野种满了地瓜苗,秋收的地瓜堆积如山。村人地瓜吃到饱,可也一下手足无措了:“水稻我们还懂得怎么储存,这番人的地瓜,可怎么办才好?”

    

远洋归来的苏得道,曾看过苏禄国人如何制作地瓜粉,他在井边一步步教村民如何淘洗、沉淀。《朱里曾氏房谱》里,记录着当时的事迹。


2.


苏厝村红土地种出来的地瓜,一传十十传百,前来采买的商贩挤满了门庭。几百年前,因为地瓜而兴盛的村子,还有了一条专属的地瓜街名叫“加坡店”。大几十家的店面,在古道边相向,夯土墙做成的闽南古厝门面,一间间专卖地瓜产品。


曾胜利说,深沪做水丸的、福州做鱼丸的,都来这里采买地瓜做成的“清粉”,“这样的水丸、鱼丸才好吃。”

    

“地瓜更曾跟着郑成功的船队,远渡日本、台湾。”村里的老人说,苏厝村曾是郑成功屯练精兵的地方,村民大都习武,纷纷加入郑成功的军旅,带上家乡的地瓜一同出海。“31个烟斗(指代男人),29个下台湾”,村里流传的顺口溜,说的正是当时的情形。

    

“后来清兵到村里彻查郑成功的党羽,村人连夜改族谱,把下台湾的家人,一个个从族谱上删除,有的6个兄弟,删到就剩2个。”老人们说,族谱记载不了的家人,只能一代代口头传告:“阮在台湾也有亲人!”

    


朝代更迭,出海的人便少有回来寻亲的。大概百年前,有一个台湾人,寻亲至此,在这里建了一座800平米的红砖古厝,石庭石深井、双面带护厝,大门前还加盖了一座向相对立的房子,规制十分显赫。台湾人盖完就走了,这座乡愁的符号,被村人唤作“台湾厝”。台湾人的几代堂亲,依旧还住在古厝里。

    

几百年时光过去,与地瓜有关的繁华,也已碾做尘土。加坡店的两排古厝已颓塌得仅剩土墙根和没土的地基,曾胜利小时候常和小伙伴在这一短土墙里跳来跳去。而今,这里草木深深,就连黄土古道也被茂盛的乔木占去了。


    

3.

    

苏得道在10年后也走了,举家迁居苏禄国,家业全都交给邻村的女婿曾石生。村里有一个说法。当时苏得道请女婿接管家园时,提出外孙改姓苏,延续苏氏,却被曾石生拒绝了。


曾石生是古时的文人,坚持不改。“苏家的产业,只做看护,苏家若回来,一分一毫均归还给。你的田园村落,将更名为苏厝村,曾家后人住在此,永记苏氏。”你仿佛能看见,一个文人的骨气,和“我也不占你便宜”的坚持。

    

村里的《嘉庆赤店乡土志》里记载着,“悼念外祖父得道苏公率先从苏禄国引番薯种,有公寓桑梓,塑其像奉于宫(龙泉宫)。”地瓜公、地瓜妈,被村民亲切的供奉着,村名也更为苏厝村。

    

如今,村人尽姓曾,一代代村人口口相传着地瓜公的故事,就连正月初一早晨的吃食,全村人也要从一碗地瓜粉团配水煮地瓜开始。

    


苏得道是在死后回来的。落叶归根,他和夫人合葬在村里,女婿在他们的墓旁种了百亩桃园。曾胜利小时候还见过桃园里,一树一树的花开。如今,桃园没有了,'地瓜公'与'地瓜妈'的 墓园,不足十平方米,半月形的墓碑风化得看不见碑文。

   

我们到访的这一天,是清明节。地瓜公的坟前,撒着祭拜的纸钱和一簇簇篾香燃得仅剩的香蒂头。几百年了,村人依旧会自发来这里扫墓。

    

“十几年了,我到处去交流地瓜文化,闽南也许就只有我们这里在敬地瓜公。福州鼓山上有座甘薯亭,广东、广西也有地方敬奉自己的地瓜公。”曾胜利说,这些年,因为交流的频繁,韩国、日本、台湾的专家,都曾专程来这里拜访地瓜公。


地瓜公和地瓜妈的半月形墓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色彩斑斓的五谷丰登【番薯干】
晋江苏厝村苏氏祠堂落成庆典
饥也要择食 11种食物千万不要空腹吃{ 白薯(地瓜) }
为什么一种食品有红薯、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这么多名字呢?
吴世味:白薯说
天一冷,就想吃烤红薯,咋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