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解美军海岸栈桥
杨俊/文
知远后勤研究中心

 

为遂行登陆作战任务,美军不但装备有登陆舰、登陆艇和两栖战车,还装备有几种海岸栈桥。在没有码头的滩头和近岸浅海,布置海岸栈桥是迅速大规模地在海陆之间输送装备、物资和人员的有效手段。海岸栈桥包括浮式、半潜式、固定式和高架式等类型,本文将通过图片解读方式,对美军在用的浮式栈桥和高架式栈桥做一番梳理。

一、美军海岸浮式栈桥

美军的海岸浮式栈桥,不管是二战时期还是目前在用的,都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门桥和浮式栈桥。目前已经发展为门桥和“浮式栈桥+浮码头模式”。

(一)二战中的美军海岸浮式栈桥

二战期间,美海军工兵通常使用标准化的浮箱拼组渡船、栈桥、浮码头、拖轮、油驳、特别用途转运驳船等装备,在离岸的船舶与陆地之间运输人员、设备、物资和油料等,甚至可以组装成专门储存油料的驳船。

下图是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场景。登陆作战成功后,工兵部队在滩头建立临时港池和码头,供后续大部队、装备和补给运送上岸。

图2诺曼底登陆人工港示意图

图3是临时码头忙碌卸货,港池里几艘货船排队等候卸货。这种临时港池和临时码头具有非凡的意义。“在诺曼底登陆之后的四周内,每天都有数十万吨战争物资停放在这些临时的'桑树人工港’(Artificial“Mulberry” Harbors),累计有100多万名作战人员从这里通过。”

图3 诺曼第登陆

然而,在建立人工港池和临时码头之前,前方所需的装备、物资和人员,以及建设人工港池和临时码头所需的工程机械,仍需要进行登陆作业。一种方式是继续使用登陆舰在岸滩卸载,另一种方式则是使用门桥(下文也称为驳船、冲滩平台、渡轮)和浮式栈桥,其优势在于快速部署,人员、车辆、装备和物资不必涉水就能快速登陆上岸。

图4为RHF-12号犀牛级渡轮(Rhinoferry)海岸浮式栈桥系统在诺曼底登陆中的使用场景,也叫“驳运动力门桥”。

图4 带有动力的冲滩平台

下图5、6、7为已经搭建完毕的浮式栈桥。车辆、人员、装备和物资通过这种浮式栈桥形成的海陆通道登滩上岸。浮式栈桥也称为浮游栈桥。

图5 抵滩卸载

图6 架设浮游栈桥

图7 登陆舰利用浮游栈桥卸载

从图4到图7可以看出,门桥和浮式栈桥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浮箱模块灵活拼组,实现不同的功能。以下图片是当时的标准化模块。

图8 浮箱的边缘模块

图9 浮箱的中间模块

图10 浮箱的动力模块

标准化浮箱模块,可以组合成许多实用的门桥(驳船)。以下是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11 图中分别是组装成的无动力储油驳、动力驳和拖船。这里的拖轮只有3列浮箱,而前述的犀牛级渡轮有6列浮箱,这是重要区别,且拖轮上设有有缆桩。

图12 用浮箱灵活地组装成换乘平台,用于在大船旁边临时安置伤员。
为了建造临时港口,美军当时还用旧船沉底构建了防波堤,用模块架设了登陆艇(舰)靠泊的浮式平台(代号“甲虫“),以及连接浮式平台和海岸的栈桥(代号“鲸鱼”)(图13)。

图13 “鲸鱼”和“甲虫”

二战中美军登陆作战行动最多的是在太平洋战区,图14便是其中一个场景。美军使用许多浮箱拼组成一条栈桥在海滩上坐底,一艘登陆舰搭靠上去,打开舱门放下跳板,卡车直接从登陆舰肚子里开出,行使过那条临时栈道上岸。这是美军灵活应用海岸栈桥基础组件的一个典型案例。条件许可时,美军也会使用沙石构筑栈桥,供登陆舰船搭靠进行装卸。

图14登陆舰利用栈桥装载

通过以上图片,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的标准化模块还太小,在拼组门桥和浮式栈桥时,工程量偏大、工序过于复杂。另外,美军当时还没有发展出浮式栈桥+浮码头模式,也没有发展出滚装卸载平台。后来发展出来的各类海岸栈桥中,特别是MCT系统,使用20英尺或者40英尺标准集装箱为基础拼组成海岸浮式栈桥,是美军在2005年左右新创造的。

(二)美军目前在用的海岸浮式栈桥

美军目前在用的海岸浮式栈桥,仍然可分为门桥和浮式栈桥两个模式,只是浮式栈桥通常与浮码头连为一体。相比二战时期的浮式栈桥,新式栈桥的功能更强大。浮码头还派生出滚装卸载平台,主要用于搭靠滚装船,方便卸载车辆。

标准化浮箱模块通过刚性拼组,分别构建成动力单元、中间单元、坡道单元、首尾单元和冲滩单元,根据实际需要,再把这些单元连接成门桥、浮式栈桥+浮码头,以及滚装卸载平台。其中,美军所使用的门桥,可以是拼组成三节、四节或者更多节的组合门桥,无论是几节的组合门桥,都带有动力单元。浮式栈桥是由许多中间单元和一个冲滩单元组合而成的。根据岸滩实际情况,浮式栈桥最长可以达到1500英尺,由两三条绞滩拖船,通过旁拖和顶推方式施加动力,进行抵岸冲滩。到位后再把浮码头拖到位,与浮式栈桥连为一体。浮码头或滚装卸载平台通常由三列中间单元加坡道单元组成。浮码头和滚装卸载平台通常没有拼组进动力单元,而是由绞滩拖船在一旁提供动力。

在目前配备的装备中,美国陆军有ACBL系统、MCS系统,海军有小型驳运系统(NILS)和改进型海军驳运系统(INLS),另外有高架栈桥系统(ELCAS),现在又发展了MLP系统(机动登陆平台)、MOB(机动近岸基地)等,另外英国军队有MAYBEUNIFLOTE系统和MEXFLOTE系统。

MCT系统而言,此系统通过20英尺和40英尺标准化浮箱进行拼组,进而组成门桥和浮式栈桥+浮码头;根据《美军的登陆栈桥系统》一文的介绍:“MCS系统由海上浮箱拼装而成,浮箱分为40英尺、20英尺两种规格,长宽尺寸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集装箱兼容,并安装有集装箱角件。两个20英尺浮箱与一个40英尺浮箱纵向连接,形成一个“浮箱组”(IS0PAK),浮箱组可折叠后符合集装箱堆垛要求,每个“浮箱组”总重23.7吨,可由大型野战叉车装卸、搬运。3个浮箱组横向连接形成浮箱单元。单元尺度为80英尺长、24英尺宽、4.5英尺高。”

图15 MCS系统的各种组合的总布置图

MCT系统的动力单元与绞滩拖船在用途上有重叠之处,但区别明显。动力单元有贯通式车辆通道,与门桥或者浮式栈桥相拼组。绞滩拖船不需要做类似拼组,绞滩拖船的船头有个起重吊臂,用于起重作业或给大船辅助抛锚。因吊臂占用整个船头区域,绞滩拖船没有贯通式车辆通道。绞滩拖船主要通过靠拖(也叫绑拖)或者顶替两种方式给滚装卸载平台或浮式栈桥+浮码头提供动力(见图15)。

图16 绞滩拖船总布置图

MCS系统具有模块化的特点,组合方式灵活,根据使命任务不同,可拼装为滚装卸载平台,栈桥渡船CF,浮动栈桥码头FC和绞滩拖船WT,形成多种海岸卸载装备。这些装备的干舷基本相同,实施滚装过驳、转运作业非常方便,在海岸卸载中联合使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三)美军在用海岸浮式栈桥的作业流程

1.大船抛锚定位阶段。大船航行到预定位置水域抛锚停泊。

2.拼组各个单元。在大船上把模块拼装成中间单元、登滩单元、坡道单元和动力单元。如图17所示,起吊已经组合的中间单元,将要放到船边的海里。

图17 浮箱吊装

3.各单元入水连接。先把绞滩拖船和动力单元吊卸进海里,配套相关人员,启动待命。接着把中间单元和动力单元连接成一体,组成门桥,如有需要,加添若干个中间单元和登陆单元。或者直接把十来节中间单元和一节登滩单元连接成一条浮式栈桥。或者把两三节中间单元和一节坡道单元连接一列,成为浮码头或滚装卸载平台的一部分。图18,绞滩拖船开到位,把中间单元拖到动力单元处。图19,绞滩拖船拖带坡道单元与其它中间单元的连接体。

图18 冲滩平台

图19 等待组建浮码头或滚装卸载平台

4.滚装卸载平台搭靠大船。由中间单元和坡道单元拼组而成的滚装卸载平台,用绞滩拖船拖到滚装船的跳板位置,搭靠滚装船。这时候需要1到2条绞滩拖船辅助,才可以较好地定位滚装卸载平台(如图20、图23、图24)。

装卸时,如果是使用船吊,需要把门桥开到大船一侧进行搭靠作业(如图21和图22),这是更常见的场景,由于不是滚装船,必须使用吊机装卸船上的车辆、设备和物资。

图20 利用换乘平台进行换乘

图21 吊装吊卸

图22 大型船舶吊卸至冲滩平台

图23 滚装滚卸

图24 登陆舰滚卸

5.航渡阶段。如图25、图26、图27,装载了设备物资的门桥,离开滚装卸载平台和大船,驶向海岸

图25 浅吃水冲滩平台

图26 航渡,准备进行冲滩

图27 冲滩作业

6.抵滩和卸载阶段。图28、图29、图30。

图28 抵滩卸载

图29 轮式车辆卸载

图30 波浪影响

7.搭建浮式栈桥+浮码头。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和图38。

经过比对坡道和跳板,发现这些照片中有3种浮式栈桥,应该还有轻、重级的区别。图31、图34、图35和图37为同一型号的浮式栈桥,首节是整体式坡道,在冲滩之前,先前上岸的工兵驾驶工程机械在岸上沙滩挖开一个U形水坑,整个浮式栈桥对准U形的开口进行冲滩,到位后,推土机再把沙土填埋到位,这样可以固定住首节即登滩单元,使整条浮式栈桥具备更好的抗风浪性能。图38显示沙土填埋到位,美军车辆行驶在浮式栈桥上。图32和图36是同一型号的浮式栈桥,首节带有整体式跳板。图33是另外一个型号的浮式栈桥,首节带有3片式跳板。有美军视频显示,抵滩后,先放下最右那片跳板,士兵从那片跳板走下到沙滩,检查沙滩上的基础,没问题后做个手势,另外2片跳板再顺序放下,然后人员和车辆从门桥转移到岸上。

仅有浮式栈桥是不够的,图37和图38显示,浮式栈桥的海水端是个浮码头,方便装卸装备物资。

图31 卸载通道

图32 部分坐滩

图33 推土机垫平地基,供跳板放落

图34 克服沙滩

图35 快速通行

图36 滩头道路

图37 卸载点

图38 卸载点作业

图39有个细节,门桥的首节,即登滩单元甚至带有侧推。照片显示,在搭靠滚装卸载平台时候,需要启动侧推来调节门桥位置,以便精准对接。

图39 滚装船通过换乘平台和冲滩平台卸载(首模块有侧推)

二、美军海岸高架栈桥

美军目前在用的高架栈桥包括栈桥和码头,学名叫“模块化升降式栈桥码头系统(ELCAS)”。通常,海军修建部队的工程兵们利用重型施工设备,在码头上架设起的起重吊机的帮助下逐段搭建、拼接钢制码头。建造过程由岸滩开始,向海面延伸。这些模块化构件的尺寸约为8×40英尺大小,在模块拼装前,还要先向地面打下钢制桩脚,以加固其承重能力。模块化升降式栈桥码头系统的长度可根据具体岸滩的水深情况调节,其总长达可3000英尺,以确保其末端能抵达的海域拥有足够的水深,以便大型船只停靠卸载。此外,完成搭建后,栈桥码头末端还设有2套鹤式起重机,以便直接将货物从停靠船只上卸下。整个码头栈桥通行段的宽度约为24英尺,允许两辆军用卡车同时开行。在合适的海面条件下,此模块化升降式栈桥码头系统可在一周时间(7/24)内完成超过370套(相当于20英尺标准集装箱)货物卸载。在岸滩出现恶劣海况或气象条件时更能稳定地发挥作用。

登陆艇和登陆舰在运送车辆和人员登陆时,受潮汐影响很大。与此相比,海岸栈桥有很多优势:

1.桥跨结构离开水面,受波浪影响小,抗风浪等级大;
2.高架栈桥由于植桩于海底,因此桥面平整,通行性能好;
3.由于高架栈桥用桩与海底连接,因此可以减少锚定的作业难度;

4.由于水侧平台没有锚定设施,因此三侧均可以靠泊船舶;

5.随着水位的上涨与下落,以及靠泊船舶干舷的高低,可以调整高架栈桥的高度。

海岸栈桥由于一头搭在陆地上,特别是搭在潮间带最高端,另外一头在距离海岸线至少几百米远甚至一公里远的浅海里,车辆可以不经过涉水,直接在陆地和船舶之间进行物资装备人员的快速输送,大大提高了海陆输送效率。

以下通过解读一些照片,来介绍美军高架栈桥系统的搭建过程。

架设高架栈桥的工程机械、桥梁结构件、钢桩等物资,可以通过海岸浮式栈桥运到岸边。

图40,一辆卡玛吊(集装箱叉车),行驶到海岸浮式栈桥(这次是门桥)上,抓取装有备件物资的集装箱。

图41,这是一张远景照片,显示搭建高架栈桥初期状态。远处海里是一条门桥,上面有大型叉车在作业,岸上沙滩上分区堆放着架桥物资、吊机等工程机械和许多集装箱。

图42,在海水端,已经架设完毕的一段高架栈桥上,有吊机和人员进行打桩作业。

图43 工兵们使用吊机把一块桥梁箱梁吊到高架栈桥前端,将要进行连接。如此往复,高架栈桥就可以一节一节地往海中延伸。照片左边,可以看到一个装置,可能是液压打桩机,悬挂在高架栈桥箱梁外边。

图44 从沙滩上吊起一块箱梁。

图45 工兵们打下2个钢桩,装配完1段桥面,把吊机前移一段。近处沙滩上停着一辆推土机,高架栈桥下的沙滩上放置有待用的箱梁。

图46 高架栈桥架设完毕。高架栈桥远端较宽,停放有2台吊机。右边吊机在进行装卸作业,吊起一个集装箱。往近处看,伸向码头的桥面,两侧栏杆外有桩脚和路灯杆,路灯杆脚下有太阳能电池板。

图47 沙滩上有一辆卡玛吊在搬集装箱,高架栈桥远远地伸向海里,顶端码头上有集装箱堆积,码头左边停靠有一条船。

图48 从空中俯视刚刚完工的高架栈桥,这是栈桥左侧,远端接在陆地,近处是码头,码头宽度大概是栈桥的3倍,码头上有2台吊机和2套跳板,另外有活动集装箱房用作办公室和休息室。

图49 这是空中俯视高架栈桥的右侧,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码头下层,布置有许多碰垫,用于缓冲船舶和码头之间的碰撞。

图50 夕阳下的高架栈桥

(平台编辑:黄潇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军的登陆栈桥系统
高架 │ 每日糊图:20230114
养鱼网箱结构及规格的要求
让朴槿惠赞不绝口的“超级轮渡”
图朗伊-栈桥[五绝]
(42)[转载]一座栈桥,通向远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