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螺栓螺母性能等级匹配与力矩衰减的研究...

导读

作者:王于闽 (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 351100)

来源:《机电技术》2022年4月

摘要:螺栓与螺母完成拧紧装配后,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螺栓力矩会有一定程度的扭矩衰减,导致螺纹联接松弛 脱扣失效问题。文章以螺栓螺母性能等级匹配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验证螺栓螺母性能等级匹配与力矩衰减 关联性,找到不同性能等级的螺栓螺母匹配选型对力矩衰减的影响,推荐了合理的螺栓螺母等级匹配选型方向,为后续开 发设计提供指导。




    螺纹联接因其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成本低 廉,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连接,尤其在汽车 零部件装配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螺栓螺母连接。以底盘前副车架与车身螺纹联接为例,随着使用 时间的推移及经各种复合路况后,紧固螺栓均会 有一定程度的扭矩衰减,导致预紧力减小造成螺 纹联接松弛的现象,严重影响汽车运行的可靠性 和安全性。本文主要针对某车型副车架安装螺栓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扭矩衰减问题,从螺栓螺母性 能等级匹配角度出发,以拧紧力矩理论分析为基 础,根据某车型副车架螺栓与车身焊接螺母的实 际匹配情况,模拟设计静态扭矩衰减试验,并结合 对总装车辆下线、动态充放电路试两种工况下,副 车架紧固螺栓力矩变化状态的检测,验证螺栓螺 母等级匹配与力矩衰减关联性,为后续车身紧固 件选型匹配提供理论支持和工程指导。

1 问题来源 

    底盘前副车架总成采用螺栓联接形式与车身 进行连接,其主要是利用内外螺纹旋合所构成的 螺旋副的自锁特性形成连接关系,为确保螺纹连 接的刚性、防松功能以及受拉螺栓的疲劳强度,往 往会赋予连接螺栓一定的预紧力。图 1为某车型前副车架螺栓(10.9 级)与车身焊接螺母(6.8 级) 的装配截面图,副车架安装螺栓联接了前副车架 总成、车身总成。该车型副车架与车身的螺栓设 计力矩要求为 120 Nm,车辆经过总装下线处力矩 复检时发现,力矩衰减至 90.5 Nm,衰减率高达 24.6%,如表1所示。力矩衰减可能引起底盘副车 架松动异响,情况严重时造成副车架脱落,严重影 响行车安全。

2 螺栓螺母性能等级匹配与力矩衰减关联性分析 

    螺纹连接主要目的是使夹紧物体的力必须大 于使它们分开的力,实现两个及两个以上零件接触,并保证零件之间的相对关系。若初始的预紧 力太小,将导致螺栓副无法实现锁紧功能,造成螺 栓连接松动;若初始预紧力太大,则预紧的过程可 能导致螺栓断裂失效。由此可见螺栓的可靠度完 全依赖于正确的预紧力。

    本文中的螺栓功能是固定副车架与车身的位 置,保证两者紧密结合;其中预紧力F的大小表示 螺栓的拧紧情况,而预紧力 F 是由正确的拧紧扭 矩T来间接实现的。 

    弹性区内拧紧扭矩T与预紧力F的关系,见式(1):

式中:T——拧紧扭矩,Nm;T1——螺纹扭矩,Nm;T2——支承面扭矩,Nm;K——扭矩系数;F——预 紧力,N;d——螺纹公称直径,mm。

式中:P——螺距,mm;d2——螺纹中径,mm;α ——螺纹牙侧角,°;Dw——支承面摩擦扭矩等效 直径,mm;μw——支撑面摩擦系数;μs ——螺纹摩 擦系数。 

    根据式(1)、式(2)得出:

    结合式(3)和图 2 可得出摩擦系数为紧固件 结构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标准件轴向预紧力的 大小;在螺栓紧固力矩T设计值(前副车架安装螺 栓设计扭矩120 ± 12 Nm)、螺栓型号(螺纹公称直 径 d、螺距 P)确定的情况下,随着摩擦系数的增 加,标准件自身的预紧力相应减小,即摩擦系数与 预紧力两者呈反比关系。 

    而不同性能等级的螺栓螺母匹配,主要体现 为支撑面摩擦系数μw、螺纹摩擦系数μs不同,故产 生的预紧力F也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

    由于 6 级焊接螺母硬度低于 10 级螺母硬度, 从而原始方案(6级螺母与 10.9级螺栓匹配)产生 的摩擦系数大于优化方案(10 级螺母与 10.9 级螺 栓匹配),在紧固力矩 T、螺栓型号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式(3)可得出原始方案产生的初始预紧力小 于优化方案,由图 3 可得,在螺栓屈服强度范围 内,螺栓的预紧力越大,其抗松动性能和抗疲劳性 能就越好,更不易产生扭矩衰减 ,故从理论上得 出螺栓螺母性能等级匹配与力矩衰减存在关联 性,可通过试验加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

3 试验验证及分析 

3.1 静态力矩衰减试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针对原始方案(6级焊接螺母与10.9级螺栓匹 配)和优化方案(10 级焊接螺母与 10.9 级螺栓匹 配)分成两组试验,每组试验样本数为 10个,为保 证试验的准确性和精度,实验室模拟副车架与车 身 实 际 螺 栓 锁 付 情 况 ,选 用 厚 度 为 2.0 mm 的 B340/590DP板料作为连接件,每组试验分别做10 个试验紧固样件,每个样件采用相同的120 Nm动 态扭矩进行拧紧;静置 30 分钟后,对每个样件静 态扭矩进行检测,通过采集 10 组数据并进行对 比,验证螺栓螺母等级匹配与力矩衰减的关联性。 

    检测工具:数显扳手量程(300 Nm),采用拧 紧法峰值检测;动态扭矩:产品设计以及工艺要求 的装配拧紧力矩(前副车架M12×1.25螺栓动态扭矩要求 120 Nm);静态力矩:对已处于拧紧状态螺 纹紧固件继续拧紧,且螺纹旋合面之间刚刚发生 转动时的摩擦扭矩。 

    试验检测结果及数据分布,如表3、图4所示。

    从表 3、图 4 分析可知:原始方案静态扭矩均 值(114.5 Nm)较动态力矩设计值(120 Nm)出现一 定的衰减;优化方案静态扭矩均值(119.5 Nm)与 动态力矩设计值(120 Nm)基本保持一致,通过综 合分析表3和图4的试验检测数据,可得出优化方 案的力矩值较原始方案更加稳定,衰减率更小;故 在螺栓拧紧力矩设计值确定的情况下,提升螺母机 械等级对副车架螺栓扭矩衰减具有一定的改善。 

3.2 动态工况扭矩检测及结果分析 

    针对原始方案(6级焊接螺母与10.9级螺栓匹 配)和优化方案(10 级焊接螺母与 10.9 级螺栓匹 配)分成两组试验,每组试验样本数为 13个,分别 进行实车锁付验证。总装车间高工位处按设计及装配的拧紧力矩要求为120 Nm,对26辆车的副车 架螺栓进行拧紧(拧紧数据见表4),然后分别在车 辆下线工位、充放电路试两个地点对原始方案(6 级焊接螺母与10.9级螺栓匹配)和优化方案(10级 焊接螺母与 10.9 级螺栓匹配)的螺栓力矩进行复 检,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检测工具:数显扳手(量程 300 Nm),采用拧 紧法峰值检测;检测工况:1. 车辆下线工位;2. 一 次充放电路试工位。总装高工位处的副车架安装螺栓力矩检测数 据,如表4、表5所示。 

    分别在车辆下线工位、充放电路试工位,对原 始方案和优化方案的副车架安装螺栓力矩进行复 检,试验数据如表6、表7所示。 

    由表6~7的试验数据分析可知: 

1)针对原始方案在下线工位及充放电工位, 完成#1~#13 号车的副车架安装点力矩复检测量 (M12×1.25安装螺栓扭矩检测要求为108~144 Nm), 测量结果如表6所示:9台车力矩值合格,4台车出 现力矩值衰减,车辆不合格率为 30.1%,副车架螺 栓检测点不良率为6%,原始方案检测力矩平均值 为114 Nm,低于拧紧力矩设计值要求120 Nm。其 中车辆下线工位:#11号车的左后安装点出现扭矩 衰减;一次充放电工位:#1号车的右前安装点、#3号车的左后和右后安装点、#7号车的左前安装点、 11号车的左后安装点出现扭矩衰减。

2)针对优化方案在下线工位和充放电工位,完 成#14~#26 号车的副车架安装点力矩复检测量 (M12×1.25安装螺栓扭矩检测要求为108~144 Nm), 测量结果如表 7 所示:13 台车的副车架安装点力 矩测量数据全部合格,均未出现力矩值衰减,同时 优化方案检测力矩平均值为 121 Nm,符合拧紧力 矩设计值要求120 Nm。 

3)综上试验工况分析,可得出优化方案螺栓 力矩均值 121 Nm 高于原始方案螺栓力矩均值 114 Nm,且未出现螺栓力矩衰减现象;故优化方 案的副车架螺栓力矩保持稳定性更优,具有更好 的抗力矩衰减功能,可有效改善副车架安装螺栓扭矩衰减问题。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螺栓螺母性能等级匹配与力矩衰 减的关联性进行理论分析校核,并结合试验验证, 得出不同性能等级匹配的螺栓螺母匹配选型对紧 固力矩变化的影响,推荐了合理的螺栓螺母等级 匹配选型方法:在螺栓拧紧力矩 T 设计值确定的 情况下,建议采用同等级的螺栓螺母匹配方式,可 有效改善螺栓在安装和使用过程出现力矩衰减现 象,防止副车架螺纹联接出现松动失效,增强汽车 的使用安全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背门安装螺栓力矩衰减研究
SunTorque-螺栓扭矩衰减与处理
控制螺栓预紧力的方法
一汽大众各车型螺丝拧紧力矩
螺纹紧固件常见松动问题,防松措施、防松结构
装配螺栓松动原因及防松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