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三里穴―――补气健胃赛母鸡
足三里穴―――补气健胃赛母鸡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
“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欲不下,取之三里。”―――《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中医认为,胃是为五脏六腑提供养份的大海。我们吃的饮食进入胃里,胃要通过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过程,先就将一部分营养精华先输送到脾,脾气向上就滋养了肺。肺气朝上运行,使水谷精气滋养周身,这是胃完成清气上升的过程。然后,胃把另一部分营养物质化生成气血,从而滋养了心和肝。胃中所吸收的精气经脾的化生还要补充肾中精气的不足。也就是补充了元气。最后,胃把不用的糟粕排出体外,这就是浊气下降的过程。正是由于胃的作用人体才能随时补充能量,五脏才能正常地运行。所以胃被称作是"五脏六腑之海"。”。《华佗中藏经》也指出:“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在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一书中,也指出脾胃就像为千军万马提供粮饷的道路,一旦断绝粮饷,则官兵四散逃离;人体也是这样,一旦胃气败绝,则百药难施。所以历代医家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会注意对胃的保护,以避免伤及胃气。
   胃气一旦受损,常常表现为上腹部胀满,胃脘部疼痛,严重者自觉两侧胁肋部饱胀,没有食欲,上下不通等症状。那么怎么治疗呢?《内经》给我们的答案是:选用足三里。
   足三里在哪里呢?为何要取这个穴位?
   足三里穴,出自《灵抠·本输》,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外膝眼下方3寸的地方,是胃的下合穴。中医有“合治内府”的说法,也就是说下合穴能治疗相应的脏腑的病变。在四总穴歌诀中说:“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凡属脾胃失调、运化失职导致的肚子(腹部)不舒服的时候,刺灸足三里都有卓效。由于刺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生化气血,补益强壮,所以可用足三里治瘦弱虚损之疾。
   我有一个患者,女,63岁,患胃脘胀痛1年多,胃脘胀痛喜按,得温痛减,每次进食以后胀甚,食欲差,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缓。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我给该患者用温针灸足三里的方法治疗,治疗十次以后该患者胃脘胀痛明显减轻,饭量也增多,精神略好转,舌淡苔白,脉虚缓。效不更方,继续采用原法治疗,二十次后患者欣然曰:服药后,胃脘部胀痛消失,并感觉精力充足,饮食倍增。
   这个患者病在胃,所以取胃的下合穴足三里来治疗,目的健运脾胃,胃的功能恢复正常,自然各种胃部不舒服的症状得到痊愈。现代研究证明,足三里穴对人体消化系统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针刺足三里对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能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状态的胃肠运动减弱。使原来处于松弛或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肠运动增强。那么如何取足三里这个穴位呢?
   在很多书中给出了很多取法,归纳来看大概有四种:
   方法1.在患者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方法2.患者屈膝或平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
   方法3.患者端坐屈膝,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
    方法4.患者端坐屈膝,用同侧手按在膝盖上,食指抚于膝下胫骨,中指尖处是穴。
   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这种取穴方法更为简便易取。在介绍取穴的方法之前,先介绍一点“内膝眼”的基本知识:先找到髌(bìn)骨,它的下缘是髌韧带。髌韧带连接着髌骨和胫骨,在髌韧带的内侧和外侧各有一个凹陷,即“内膝眼”和“外膝眼”。现在开始介绍找足三里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取准两条线,一条横线和一条纵线。横线的取法是先将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食、中、无名、小指)并拢,四个指头的近端指关节总宽度为3寸,然后食指在上,小指在下,以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下缘处划一横线;再从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中指)划一纵线,两条线相交的交点就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人体保健中的作用,自古以来就为人民所重视,很多歌诀流传至今。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指出常灸此穴有保健作用,方法是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一直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达到寒湿祛除,强壮脾胃的目的。但是现在产生灸疮后不利于工作生活,所以生活中大家用艾条温和灸即可提高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灸足三里进行自我保健的方法,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多有应用足三里的记载:“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说明在唐朝时,人们就会用灸足三里的方法来防止感染各种传染病。在《外台秘要》中记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告诉人们在三十岁以后就可以用足三里艾灸保健。
   这种艾灸足三里防病保健的方法,在唐朝时还流传到日本。在《云锦随笔》的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剪彩时,邀请全日本年龄最长的老人万兵卫过河,这位老人的年龄是174岁,而他的妻子173岁,儿子153岁,孙子105岁。可以说全家都是老寿星。当时就有人问他长生不老术,万兵卫回答道:祖传每月初八那一天,连续灸足三里,仅此而已。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没法考证,但足三里作为功用广泛的人体养生保健穴,享誉海内外,并为广大人民所熟知,这确实是一个有文献可查的事实。
   行文至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使用足三里穴要注意刺激方法。一般来说,小儿应该少灸或慎灸。关于适应的年龄人群,在《类经图翼》中指出:“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不尔反生疾。”在明朝的《针灸聚英》一书也记载有一个病案:“有人年少气弱,常于三里、气海灸之,……至年老热厥头痛,虽大寒犹喜风寒,痛愈恶暖处及烟火,皆灸之过也。”
   足三里穴除了针刺和艾灸之外,还可以用按摩的刺激方法。而且就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说,按摩足三里穴对婴幼儿群体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按摩足三里的方法是取端坐的姿势,双腿自然伸直,先找准穴位,然后用拇指或者食中指用力按压同侧的足三里穴,直至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在用力按压的同时,配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拇指30~60次,一般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可重复3次。按揉完毕,再用并拢的四指拍打与手同侧的足三里穴50~60次,每日可重复3次。一般而言,在按揉足三里时,脾胃虚弱的人需逆时针方向转动拇指;伴有口臭、便秘等胃肠实热症的患者则需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外,因过食生冷食物,出现急性胃痛、恶心时,也可采取这种方法。
   民间一直有体弱多病者以及产妇喝老母鸡汤补身子的传统,认为老母鸡汤有“补虚”的功效,有人还用喝老母鸡汤缓解感冒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老母鸡汤中无疑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和钙质,能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但是,汤中也毕竟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大量胆固醇在体内堆积,有时候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某些不法商贩在鸡饲料中添加激素,导致鸡肉中激素残留,吃这样的老母鸡汤有时反而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健胃助消化,扶正补气血的作用,具有补中兼有疏导的特点,这些作用是老母鸡汤所不能比拟的。股票论坛 www.55188.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阳宅风水案例注解之坤象(六)
消化不良有对策(上)
冬季胃炎易复发 对症使用中成药
中医擅长调脾胃,可常按揉五穴位
▲胃阴不足用参梅养胃颗粒 脾胃虚弱用参芪健胃颗粒
9种脾胃虚弱容易引起症状,看你属于哪一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