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保监一周内两发文,要求不盲目抽贷断贷,支持基建融资平台
这个周末,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引发市场关注。一周之内,这是银保监会第二次发文强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通知》再次提及要“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并要求: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信贷工作九大重点,再提疏通传导机制
《通知》对信贷工作提出了九大要求:
一是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
三是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四是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五是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
六是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七是有效运用保险资金,切实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八是规范经营行为,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
九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8月11日,银保监会刚刚发布《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提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推动机制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
此次《通知》再次强调,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近期监管层密集发声的一大主题。当前市场流动性总量充裕,多家机构预计下半年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状况将延续。与此同时,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当务之急是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市场流动性有效注入实体经济。
明确重点支持领域,满足需求有所不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表示,针对例如小微、“三农”、基础设施投资、消费信贷、进出口企业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仍要一以贯之、多加支持。
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
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依照程序办理续贷。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鼓励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加大对扶贫、教育、留守儿童等领域的支持。
在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方面,
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在发展消费金融方面,
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在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方面,
加强与外贸企业、信用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统筹境内外金融资源,发挥合力,满足进出口企业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
“与之前的政策措施相比,‘积极发展消费金融’是比较值得注意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外需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但近段时间来,消费增速有所回落。因此,应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发挥金融对消费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使消费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稳定器。
《通知》还指出,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
武雯表示,《通知》重点强调了不能盲目抽贷的问题。例如,方式方法上,监管强调要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某些特定时间节点上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一些暂时困难但资质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三农”、民营企业、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在符合标准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其后续融资需求,避免资金断供。
有效运用保险资金,加大不良处置力度
《通知》指出,保险资金要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
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范围、比例、偿付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缩短投资链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丰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产品和业务模式,改进保险服务,稳定企业和居民财务预期。
“保险资金规模相对较大,其次期限相对较长,资金成本适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这几个特点决定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之间有契合度,《通知》特别强调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实体经济的优势以及改革方向,未来“这是双向的良性互动”。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指出,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可投资的中长期资产较为缺乏。为此,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保险资金深度挖掘优质资产和项目,增加优质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供给,扩大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研究允许保险资金对流动性较好、有长期增值潜力资产的投资。
朱俊生建议,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要尽可能让中间链条更短一点。现在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保险资管产品,在资产新规出台之前,由于监管规则不同,有些保险资管产品出现一些嵌套,客观上造成资金在一定范围内的空转,增加了融资的成本,资金到实体经济时成本就提高了。
《通知》还强调,充分利用拨备充足的有利条件,在严格资产分类基础上,综合运用核销、现金清收、批量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禁隐匿隐瞒不良贷款,严查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虚假转让等违规行为。
武雯表示,从风险管控的领域,再次强调监管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的要求不变。从另一层面强调监管只是鼓励合理的“无还本续贷”,并不代表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借此隐瞒不良贷款。同时,强调了要盘活存量资产,腾挪信贷空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鼓励推动已签约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尽快落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道许:关于贵州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
重磅!银保监会发文:积极发展消费金融,积极满足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金融需求
突发!银保监会发文:积极发展消费金融
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 市场利率已近底部
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欧阳宸: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