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怨武:甘露消毒丹不是一粒丹药,而是一个药方的名称,现在临床用往往做成汤剂,当然也有用作散剂或丸剂,...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这个甘露消毒丹,首先它不是一粒丹药,而是一个药方的名称,现在临床用往往做成汤剂,当然也有用作散剂或丸剂,但都有效。

这个药方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江南暑湿时疫流行,有官员请叶天士先生制此方,存活无算。

可惜的是这个方子,并没有收录在《温病条辨》里面去。以至于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方子。

幸好《方剂学》里收录了甘露消毒丹的本方。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组成:飞滑石十五两(450g),绵茵陈十一两(330g),淡黄芩十两(300g),石菖蒲六两(180g),川贝母、木通各五两(150g),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四两(各120g)。

用法:各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三钱(9g),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9g重),开水化服。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症。身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大便不调,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或吐泻,淋浊,黄疸等。

制方原理:湿温时疫,邪气留恋气分,湿热交蒸,故发热倦怠;湿阻气机,故胸闷腹胀;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混,故吐泻;湿热下注,故小便短赤,甚或淋浊;时疫热毒上攻,则咽颐肿痛,口渴;热为湿遏,郁阻于内,不得发越,则发黄。舌苔或白或腻或黄,为湿热内蕴之象。

本方证病机为湿热或湿毒合邪,湿热并重,邪客三焦,并以湿热毒邪郁遏为要点。治当分解湿热,畅利三焦,并行清热解毒。

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三药为君,滑石性寒滑利,既清热解毒,又渗利湿热,使湿热疫毒从小便而出;茵陈善清肝胆脾胃之湿热,亦能利湿热下行退黄;黄芩清热解毒而燥湿。三药相配,清热祛湿两擅其长。

臣以木通助清利湿热,贝母、射干散结消肿而利咽。连翘、薄荷疏泄上焦而清热解毒。

佐以石菖蒲、白蔻仁、藿香芳香化浊,醒脾和中。

诸药合用,使湿去热清,气机调畅,诸证得解。

制方特点:本方集清解、渗利和芳化三法于一方,其功用为清热祛湿之中而长于解毒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

用方要点:本方适用于湿热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临床以发热倦怠,口渴尿赤,或咽颐肿痛,舌苔白腻或干黄,脉濡数为使用依据。

临证加减:咽颐肿痛甚时,加山豆根、板蓝根、丹皮以增解毒利咽之功;黄疸明显时,加栀子、大黄以加强利胆退黄之力。

现代运用:主要用于肠伤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注意事项:若湿重于热,或湿已化热,热灼津伤者,本方不宜。

现代研究:本方对实验性内毒素发热模型大鼠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可以完全抑制内毒素引起的体温升高,并使体温降至用药前的正常体温以下,作用持续2小时以上。

甘露消毒丹全方、残方Ⅰ(藿香2g,白蔻仁2g,薄荷2g,石菖蒲3g)、残方Ⅱ(黄芩5g,连翘2g,射干2g,川贝母2.5g,茵陈5.5g,滑石7.5g,木通2.5g)及加味(即甘露消毒丹全方加板蓝根5g,大青叶5g)四方对细胞的最高无毒浓度均为1:40(25g/L),各方该浓度对柯萨奇病毒B2、B3、B4株在培养细胞内的增殖产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表明甘露消毒丹及其变化方能抑制柯萨奇病毒在培养细胞内的复制,能预防柯萨奇病毒的感染。

有关清热化湿三方甘露消毒丹、茵陈蒿汤、茵陈四苓汤)对小牛血清白蛋白复制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治疗作用的观察表明:三方均可降低谷转氨酶(ALT)及透明质酸(HA),甘露消毒丹可降低血清前胶原Ⅰ(PCⅠ)、甘胆酸(CG)和改善电镜下的肝纤维化变化。

甘露消毒丹的退热、抑制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为理解本方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的功效以及本方临床治疗发热、黄疸、肝炎等病提供了一定的药理依据。

方论选录

王孟英:“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六元正纪,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征,火旺,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宫,土旺,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疬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但看患者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温热经纬》)

歌诀: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本方可以用散,或做成丸。但临床上用起来,其实就是按一个处方使用。

我个人的经验加减用方用量是:枇杷叶10克,郁金10克,淡豆豉10克,藿香10克,白豆蔻10克,石菖蒲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射干10克,绵茵陈12克,滑石10克,通草3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焦山楂10克,焦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鸡矢藤10克(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书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

我第一次用这个方子,是在2009年的暑天。当时我的QQ空间里有这样一段记录:好辛苦。体温38.4℃,咳嗽、无痰、头晕、乏力、纳差、口微渴,小便清、大便无,舌红苔白,脉数。

那个夏天,我在广州,跑家庭病床,就是骑着自己买的自行车,上门给患者针灸推拿,这个天,你觉得我中不中暑?肯定是中暑啊,那会儿的我还年轻,还能受得了这种毒太阳,但也架不住一个星期五天往外跑,高温补贴都不够我喝凉茶的。

广东这个天,你说热,是真的热,人都快热化了。但广东又近海,海风是湿润的,而且多雨水,哪怕是干旱,也有雨水,就是会有湿热交蒸,加上毒太阳。就很容易染上了湿毒热毒,以及暑气。

在外面太阳底下骑自行车,挥汗如雨,我的衣服是湿的,汗为心液,汗也是津液而化,津能载气,汗一走,就是津与气同时丢失,即为气阴两虚。所以夏天,人特别容易没有精神,还口干。

在广东珠三角,这种病机最常见:气阴两亏+湿热毒。

如果太阳特别猛的情况下,就是湿热毒为盛,一定要及时清掉,因为过量的太阳热辐射就是毒,哪怕你平时是脾胃虚寒的人,这时候热毒也盛,不清也不行。这个时候,用甘露消毒丹最合适不过了。

当时,我就是用的这个方子退的烧,真的感觉到湿热造成的发烧,没有什么方子能比这个方子神速了。

我回想起小时候自己怎么给自己治发烧的。畏寒怕冷的情况,常常有给自己捂被子出汗的方法,有时有用,真受风寒了,捂被子出汗很管用。

但是,1998年夏天的时候,由于湿热造成的畏寒怕冷,又发烧,真的不是靠出汗之类的方法能解决的。

当时我买了本《常见病自疗手册》(李维立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里面有个方子,就是含一片大蒜在嘴里,含了半天不退烧,越含口越臭。尤其是我以前吃菠萝后发的烧,那绝对是湿热型的,怎么都退不下来,必须要化湿才能退烧。

用过一次甘露消毒丹,不等于就熟悉了这个方子,真正了解这个方子,是在2014年,离我2009年用这个方子,过去了五年。

那年开始,我接触了大量夏天发热的患者,最常见的病就是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甘露消毒丹对这两个病,效果基本是专病专方,不敢说百分之百有效,七八成都是三天治好的。

很多有湿热的小朋友,还夹有食积,一定要加麦芽、神曲、山楂,最好还要加点鸡矢藤,这样治起来,效果就更快了。

你用发汗的退烧药,就是退了几小时,没多久又就烧起来,可以折磨你一个星期,但是用了甘露消毒丹,基本就会缓慢地退下来,不再反弹。

但要注意忌口,最好不要吃肉,不要喝奶,不要吃甜食。

前面铺垫那么多,是为了说明,甘露消毒丹是治疗阳明湿热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子,针对胃肠湿热,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放心使用。

甘露消毒丹并不是只针对湿温发烧而用的,很多符合阳明经有湿热的慢性病也可以用。

除了这个重要的方子外,还有一些青草药也可以,如上文提到的白花蛇舌草、积雪草、马齿苋、酢浆草等也可以治疗湿热。


治湿热之良方——甘露消毒丹!

王幸福

中医里有一个湿热证,外感内伤均可见,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什么三仁汤啦,龙胆泻肝汤啦,也都是治疗此类证的名方,但是从临床实践上来看,还有一个更好用的方子,这就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士雄的“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出自王士雄《温热经纬,方论》第九十五方,组成为:“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石菖蒲六两,川贝母、木通各五两,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四两。各药晒燥,生研细末(见火则药性变热),每服三钱,开水调服,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甘露消毒丹主治:
发热倦怠,胸闷廈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尿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等;并主水土不服诸病证。

其辨方证要点为:
舌红、苔黄腻、咽喉不利、咳喘、胸闷腹胀。

分析甘露消毒丹可知,藿香芳香化浊,宣透上焦之湿;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宣化中焦之湿;茵陈、滑石、木通渗利下焦之湿, 从而三焦分消以治湿。

另用薄荷、连翘、射干、黄芩、川贝母清热解毒、清利咽喉、清热化痰以治热。

此方过去一直比较局限于外感中的湿温证,亦可称为西医的肠伤寒,但自氯霉素发明以后,此病已大大减少,几乎不见。但是病不多见了,并非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医治病讲究证候,只要温热的病证存在,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湿热一证临床不仅外感易见,杂证更多。

诸如口疮、口臭、咽痛、咳喘、胃炎、肝炎、黄疸、脱发、淋浊、疮疡、风湿等,只要表现为湿热证,我都会以该方为主加减运用,效果显著。

临床上治湿热,我喜欢用两个方子,一是甘露消毒丹,一是龙胆泻肝汤。

表现为中上焦湿热证的用甘露消毒丹,表现为中下焦湿热证的用龙胆泻肝汤,表现为中焦湿热证的用甘草泻心汤。

这里重点说甘露消毒丹,其辨证要点很简单,一是舌红苔腻,二是脉滑或数,不管证多么繁杂都可以用。重点是症在中上焦。

【验案一】

患者,男,70岁,先是感冒引起咳嗽痰多,黏稠且带血,胸闷气短。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气管炎,医院输液治疗1个月,病无减轻,求治于我处。

刻诊除了上症外,见舌红苔腻厚,脉滑数,饮食尚可,大便黏臭。

辨为痰热壅肺,热盛伤阴。
【处方】甘露消毒饮 

藿香6g、白蔻6g、石菖蒲15g、茵陈50g、生薏苡仁60g、冬瓜子30g、黄芩30g、魚腥草30g、金荞麦30g、 连翘45g、浙贝母30g、射干15g、薄荷10g、北沙参50g、麦冬30g、桔梗12g、生甘草10g。5服,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咳嗽减轻,痰少,已不胸闷气短,效不更方,又续服10剂,诸症消失,返回青海西宁。

此证实际上是上焦湿热证,郁久伤阴,故在芳化湿邪、清热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北沙参、麦冬之类,方证相对,故收速效。

【验案二】

席某,男,45岁。有乙肝病史,近期右胁部胀痛,失眠多梦,大便黏溏。肝功能化验,转氨酶高达230。曾在某专科肝病中医医院吃中药1个月有余,仍是诸证不减,转求诊我处,刻诊见除上述证外,见舌红苔黏腻,脉弦滑有力。

辨为湿热蕴郁中焦,上冲扰神。
 【处方】甘露消毒丹。

藿香10g、草果10g、石菖蒲15g、茵陈50g、滑石30g、川木通12g、浙贝母30g、黄芩30g、连翘45g、射干15g、薄荷10g、虎杖30g、丹参50g、珍珠母50g、清半夏、法半夏各30g,同时配服联苯双酯。7服,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已能入睡,还有梦,胁部已不痛了,舌仍红,苔已不厚腻,效不更方,加白薇15g。续服15剂,能吃能睡,化验转氨酶37,已正常。停药。(古道瘦马医案)

此案,前医之所以用药不效,我观病历,满脑子西医概念,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再加垂盆草、田基黄等药,不管中医的湿热病机,南辕北辙,故而不效,

所以用中医一定不要离开病机,有是证用是药,这个证一定是反映病机的证候,学中医的同志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点,切记 ! 切记 !

甘露消毒丹是一个很好很实用的方子,治温热无有出其右者,我临床上用此方治过很多病,诸如口腔溃疡、口中异味、头汗、胃炎、阳痿、带下等,一句话,只要掌握其病机和辨证要点,舌红苔腻,脉滑或数,大便黏臭即可,不管它是西医何病,尽管去用,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最后还要感谢我们的前辈王土雄创造了这么一个好方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暑湿霍乱,时感痧邪,湿热证,湿温时疫之主方
甘露消毒丹方证解析
口腔溃疡、嗓子痛,三剂而愈!湿热之疾,此方两全
甘露消毒丹临床运用体会
甘露消毒丹的妙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