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嘉琳医案(四)

五、养阴清肝法治愈围绝经期综合征一例

杨某,女,53岁,已婚。

初诊:2003年1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大产1胎,人流2次,自2年前绝经之后,常感烘热汗出,头目昏眩,夜寐难以入眠,伴心烦易怒、胁下疼痛。有“高血压”、“胆囊炎史”。

诊查:刻诊烘热汗出阵作,头昏目眩,心悸不寐,右胁下疼痛。测血压:150/90mmHg。脉细弦,舌红苔薄。

辨证:阴虚肝旺。

治法:养阴清肝。

处方:生地10g 淮小麦30g 泽泻10g 丹参15g 葛根30g 龟板10g  天冬12g 金钱草30g 蒲公英30g 生石决明18g 赤芍10g 天麻10g 杞子15g 钩藤5g 黄药子6g 郁金10g,10剂

二诊:2003年2月10日。服上药后烘热汗出明显减轻,仍感头昏乏力,夜寐欠宁,右胁下隐痛已除,测血压140/85mmHg。脉细弦,舌红苔薄,再拟养阴滋肾清肝。

处方:生地12g 葛根30g 龟板10g 天冬12g 赤芍10g 天麻10g丹皮参各15g 合欢皮10g 杞子15g 龙齿30g 生白芍15g 怀牛膝15g  生石决明18g 夜交藤15g 甘草5g,10剂

三诊:2003年3月3日。药后烘热汗出、头目昏眩已愈,夜寐转安,测血压140/80mmHg。药已见效,再宗前意以善其后。

处方:生地12g 天冬10g 龟板10g 葛根30g 黄芪15g 丹皮参各15g 赤芍10g 杞子15g 龙齿30g 生白芍10g 怀牛膝15g 合欢皮10g 淮小麦30g 夜交藤15g 甘草5g,10剂

【按语】该患者经历了妊娠生育流产及数十年的经血损耗,原本就阴血不足;加之肾气渐衰,天癸已绝,肾之阴液亏损而不能涵养肝木,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肝火偏旺,肝阳上亢的状态。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治疗应以滋阴补肾为主,保存体内不足的阴液,达到调和阴阳、平肝潜阳的目的。药用生地、天冬、葛根、杞子、龟板等养阴滋肾,其中葛根为养阴清热之佳品。现代药理证明葛根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宫的重量,适合于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妇女应用;龟板除了养阴之外还兼能平肝潜阳,取其一药两用之意。斟加生石决明、生白芍、天麻、泽泻、钩藤清肝泻火,降低血压;兼有胆囊炎用金钱草、黄药子、郁金疏肝利胆。二诊右胁下隐痛已除,而夜寐仍不宁,故原方去金钱草、黄药子、郁金改用龙齿、合欢皮、夜交藤重镇安神。三诊药已见效,故守原方出入而收全功。

六、扶正祛邪配合外治法治愈慢性盆腔炎一例

闵某,女,46岁,已婚。

初诊:2002年4月23日。

主诉及病史:2年来下腹疼痛反复发作,伴白带增多,腰酸乏力,曾在浙医二院查血CA-125为128U/ml,明显增高。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予抗生素治疗无效。

诊查:刻诊下腹疼痛又发一周,隐痛为主,痛处拒按,带下绵绵,色黄腥臭,腰酸如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解尿不舒,脉细,舌红苔黄腻。

妇检: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压痛(±),双侧附件均增厚,压痛(+)。尿检无殊,B超提示:子宫直肠窝积液。

辨证:正气已虚,湿热瘀结。

治法:扶正清热化瘀。

处方:生黄芪20g 白术10g 制苍术10g 丹皮10g 黄柏6g 熟军10g 狗脊12g 赤芍10g 炒川楝子10g 茯苓12g 白芍10g 丹参10g 红藤30g  败酱草30g 蚤休10g 车前草10g 甘草5g,14剂

配合中药自制制剂妇外4号,每日保留灌肠,温灸贴每日1剂贴于肚脐正中(保留灌肠在经期暂停,其余时间均可应用)。

二诊:2002年5月8日。服药后腰腹痛稍减轻,带下略减少,小便已畅,大便偏溏,末次月经4月22日,量中5天净。脉细,舌红苔黄腻。再拟扶正清湿化瘀。

处方:生黄芪20g 白术10g 黄柏6g 蒲公英30g 藿香6g 佩兰6g 米仁30g 茯苓10g 平地木15g 广木香5g 乳香5g 没药5g 制苍术10g 炒川楝子10g 红藤30g 甘草5g,14剂

三诊:2002年5月29日。末次月经5月24日,期准、量中5天净。腹痛腰酸明显减轻,带下量减少色转白;食欲转馨,两便如常,5月8日在浙医二院复查血CA-125为2.7U/ml,已恢复正常。脉细,舌红苔薄。再宗前治以善后。

处方:生黄芪15g 制苍术10g 白术10g 蒲公英30g 丹皮10g 丹参10g 黄柏6g 赤芍10g 红藤30g 炒川楝子10g 白芍10g 甘草5g 10剂

之后上方加减配合外治法调理3个月,随访3个月盆腔炎未发作。

【按语】盆腔炎在中医学古典医籍中并无专论,其症状散见关于'带下病'、'少腹痛'、'热入血室'等论述中。如《傅青主女科》云:'带下而色黄者,其气腥秽,乃任脉之湿。'《秘传证治要诀妇人门》谓:“经事来而腹痛,不来亦腹痛,皆血不调故也。”本例患者湿热瘀邪胶结之证候明显,故下腹疼痛反复发作,带下量多色黄腥秽,舌红苔黄腻;但病程日久,病势缠绵,正气已衰,故伴见腰酸乏力,神疲纳呆;湿热瘀邪胶着不去则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治疗当标本兼治,扶正祛邪。首诊先予扶正清热化瘀:药用生黄芪、白术、狗脊等扶助人体正气,红藤、败酱草、蚤休、黄柏等清热解毒;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车前草、茯苓化湿通淋。二诊热邪稍减而湿邪未去,故在扶正清热化瘀的基础上酌加化湿之藿香、佩兰、平地木、米仁等。三诊药已见效,故守方扶正祛邪法,使其正气逐渐恢复,湿热瘀之邪亦逐渐消退矣。而实践证明盆腔炎配合外治法如保留灌肠、腹部理疗等均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保留灌肠使清热解毒之药液通过直肠静脉丛直接吸收入盆腔,理疗则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度,并有止痛作用。该患者由于不能每天来院理疗,故改用与理疗有相同作用的温灸贴,如此内外合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嘉琳妇科医案
盆腔炎--分2型用药--沈仲理
【道 | 术】国医名家效验方精选
医林探微 春虎谈药 壹
清代名中医的“经验方”
4.治高血压病验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