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湖山|鲍沈公路的前世今生

2023-03-20 20:48 

发布于:山西省

作者简介

章公平,1955年出生于遂安狮城。1973年高中毕业留校任教,后从军7年,退伍后在县农委、土地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管局工作,曾任淳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主任。淳安县作家协会会员,有十多篇作品在市、县级征文中获奖。本文为2018年杭州市老干部“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的变化”征文原创作品,2018年9月1日发表于《今日千岛湖》。

《穿越湖山》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鲍沈公路的前世今生

文|章公平

鲍沈公路位于淳安县西北部,全长14.33千米,它起点于鲍家桥经郭村到沈畈。这条公路贯穿整个郭村源,淳安交通称之为鲍沈公路。它像一条长龙,蜿蜒缠绕在郁川溪流的青山绿水之间。

众水始出为源,源水汇溪。郭村源这条溪流叫郁川溪,又名“瀛溪”“郭村溪”。它发源于白际山脉歙岭东麓。源头水来自白坪、叶祀,经沈畈汇横源、过郭村至姜家镇流入千岛湖,主流长30多千米。

鲍家桥

沿千汾公路(淳开线)走,至50千米-100米处,有个三岔路口,老郑鸠线在这里与淳开线交会。沿着郑鸠线老路横穿黄村桥村,两分钟左右车程,就能看到架在郁川溪上的鲍家桥。

鲍家桥两边在大地上点缀的村庄都属于黄村桥村。

鲍家桥距千岛湖主城区50千米,它高高地架在郁川溪流之上,淙淙溪流顺着山势蜿蜓而下从鲍家桥下注入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在桥下游100米左右有一座宋代古桥,就是黄村桥。

鲍家桥建于1975年8月至1976年8月。全长70米,宽8米,桥高10米,单孔双曲桥,净跨50米,国家投资10万元,县交通局测绘,由当时的姜家公社组织施工。历时一年建成,是一座单孔双曲桥。是郁川溪上最大最宏伟的水泥钢筋混凝土大桥。

鲍家桥是鲍沈线的起点。在鲍家桥桥西头90度向北拐,便驶上了鲍沈公路。这条公路贯穿整个源,当地人习惯叫这条狭长的山谷为郭村源里,只因在此源中郭村村庄名气最大。

前世

在郁川溪畔至今还保留几段古道,旧时路人皆步行。古道往北直达徽州,往南至遂安古狮城、常山,往西通横沿,汾口,直驱开化、衢州、赣之德兴、上饶。往东可至遂安东亭,乃至淳安。同时这还是一条浙皖贸易商道,徽商经安徽歙县长陔乡翻歙岭或从璜蔚乡上源头村翻璜蔚岭来淳安经商的必经之路。

因此昔日郭村,是遂北巨镇(民国时属遂安县瀛山乡)。此古道处为交通要道,是郭村源村民与外面世界往来的唯一通道。

郭村进去往里到了玩川口,源又分横源里直源里,源里的小的分支山谷均有村庄,这是典型的淳安山区地貌。

郭村源里的山势和缓,不像梓桐和里桐的山那般陡峭。

横源里的是马安村,直源里最后的村庄是白峰坪村,为遂绿茶主产区。从白峰坪村翻山可往徽州府,白峰坪村建在山腰上,翻过山头就是同样建在山腰的安徽源头村。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曾走过这条羊肠小道。在瀛山书院与詹仪之进行过理学研讨,并在瀛山书院写下了《咏方塘》一诗,又名《观书有感》和《题方塘诗》等。

除了诗,朱熹在瀛山书院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呢。

名家的故事是古道上的调味品,而源里的山鬼神怪故事更像是坊间的主菜。民间故事,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讲,常常是夜里掌灯了,某个人家的屋里就聚了好些个孩子,一个讲故事的老农正操一口土话,吸着旱烟锅,孩子们都围坐着怯怯地听山鬼的故事,他们心里明明是生生的怕,却十分有滋味地痴痴听。老农讲得最好的是歙岭上长陔南源王寡妇修路的故事。

王寡妇修的路是歙岭古道,皖浙通商的路,古时候,安徽歙县的徽商走长陔,翻歙岭,从浙江淳安的叶祀岭上下来,穿过沈畈村到章村,再到郭村经过里鲍家到姜家,上老遂安县城(已是千岛湖水下古城)。王寡妇自掏腰包出资修歙岭翻山的路,在坊间传为佳话。

有了路,一些生活便长了腿。路将源头与源尾串了起来。这一万多人口的郭村源里统共就三爿店铺,郭村一爿、沈畈一爿、夫畈一爿。乡亲们生计用的盐巴、米面以及日用百货全靠肩挑,进货要到古县城狮城。

挑货郎五更就要起床,吃罢早饭天放亮就得出发。山里产的茶叶、桐油、青油、茶油、菜油往外挑,民生必需品盐巴、米面、煤油、布帛、铁器农具往里挑。

“挑担郎,五更起,天没放亮就担起。”一副货担轻则七八十斤,重则一百四五十斤,肩挑行走一天,要到晚上漆黑才能到家。

20世纪50年代有了独轮车,于是挑担的和推独轮车的结伴,挑着箩,担着担,推着独轮车,他们挑着箩担经姜家九门桥从北门进狮城,进好货就在城门口食饭,饭食是自带的糠菜饼。

吃过中饭然后往回赶,推独轮车的一车东西坛坛罐罐麻袋包加起来足足四五百斤,他们晨接星星晚接月,走的就是老鲍沈山路。

村里一位老爹爹见人就说以前和副县长一道推独轮车,讲推独轮车的经历,说在山麓上推车,人不魁梧是不行的,要脚有劲手有力才推得了车,一趟车推下来,到家汗衫一脱一拧,“滴滴答答的汗水”,肩膀上两道拴车把手的绳勒的印记,住在了古铜色的肌肤上,深深的……

郭村源里丰产树木,我国早期铁路上铺的轨道枕木都是木质的,而且大多数是松木,一根枕木毛料是三米长,山上砍下来的生料一根有二百来斤,力气大的,就一前一后两人扛,能推独轮车的,则一边一根,一车四五百斤单人推到姜家码头,这种特制的独轮车轮子比一般的独轮车要大一点,是专为运输铁路枕木而设计的。

听说过路会唱歌吗?是的,郭村源这条路的确会唱歌。

有别于他镇他源他乡他路,旧时郭村镇尚有从事民间猪崽交易的猪行,在这条路上,还活跃着一帮能说会唱能走山路能跑山梁的“赶猪匠”。

赶猪的汉子手里挥一条长竹枝,嘴里吆喝着嘹亮而悠扬的赶猪号子:“哦啰啰,哦啰啰,猪啰猪啰快快走,翻过歙岭到徽州,到了徽州好东家,苞谷番薯吃个饱。”

赶猪调唱的是方言,即兴创作,自编自导,不用作词作曲,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爱怎么唱就怎么唱,唱在山腰响在山谷,歌词中含有悲怆之情。

竹枝条下是一窝小猪崽,猪崽少则七八只混队赶,多则数十只组合赶,小猪崽发出哄哄、嗷嗷的声音,赶猪匠站在猪的后面轻轻敲哄小猪崽,这时小猪崽听着主人的歌声就会自动往前走,钻着山沟就跑上了山梁,循着了山道就下了山沟,一路浩浩荡荡向歙岭顶出发,赶猪的汉子和猪崽们翻过道道岭,翻过歙岭那边就是安徽长陔乡了。

到了长陔乡,赶猪匠累了,小猪崽也累了,赶猪匠就把小猪崽们喂得肚皮滚圆滚圆的,吃饱了走疲了的小猪这时就会“哼哼唧唧”地挤在一堆睡觉,等候新的主人来抱养。

赶猪汉子则忙着吆喝找东家,要是一只猪崽被抱养了,赶猪汉子就拎起一条猪腿,倒挂着,全方位展示给东家看,那猪崽就叫得“嗷嗷”的,可惨了。这幅令人神往的画面,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能时常遇见,而今却已销声匿迹了。

今生

在没有公路之前,山里人走的山路,是又陡又窄又弯,一位白坪村老农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早年有一村民用箩筐挑了一担番薯粉到山下郭村去换大米,在山路上一换肩,结果脚下一滑,前箩筐刚磕碰到土堋上,后箩筐扁担梢绳就立马脱开,前箩后筐都翻了,一担番薯粉撒了一地,箩和筐也滚下了山……

要知道粮食在当年可是救命物资,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而百来年徽商那时走的路和郭村源里乡亲们忙于生计的路,正是鲍沈公路的前身,全程六十余华里,很大部分都是山腰上的羊肠小道。

而坐落在马凹里的瀛山书院山脚就是鲍沈公路,书院落在孤峰上,四面空阔,远近村庄皆能环瞰,站在观山亭,郁川溪(郭村段)溪嬉桑田,田园风光潋滟,村景旖旎。目光游视上郭村、下郭村、庄口村、西山、上胡宅、下胡宅、新屋里、霞五村。惬意无比,正是村村接村,山山接山,溪如练,屋在田,袅袅炊烟,艳艳天。

鲍沈公路将这些山村一一串起。

郁川溪的源头就在白峰坪村山脚,山泉清澈甘甜,山路蜿蜒曲折,山势两边皆伟岸又相挟,山峰联袂层,景观甚是美好。辛丑年春节,走亲访友经白峰坪村时,白峰坪村已经整体动迁,还有两家的房舍矗立在大山的腰上。站在白峰坪村最高处望郁川溪,郁川溪尽数被大山遮挡,无法看见。天气晴朗,可见得鲍沈公路忽隐忽现宛若游龙,在连绵起伏跌宕的群山拥壑的山谷里游走。

鲍沈公路随着山形似玉带环绕,伟岸连绵的白际山脉和郁川溪则是对宠儿的夫妻,相互交错着绕抱鲍沈公路。鲍沈公路所到之处皆是山,在公路两边山湾平缓地繁衍生息着200多个自然村,15000多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于1950年分立郭村、夫畈两乡,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夫畈乡,还有点小故事,夫畈村在沈畈村以里约2千米,当时乡名为夫畈,而乡政府则设在沈畈村。

1958年郭村、夫畈两乡合并,组建成郭村人民公社,1961年又分设郭村公社和夫畈公社,在1965年又合并为郭村公社,到1982年又分为郭村公社和沈畈公社,从1984年开始改为乡,到1992年9月两乡合并为郭村乡,2006年乡镇区划调整时并入姜家纳入姜家镇统筹管理。姜家镇现有人口27000人。

在淳安县交通“十三五”规划后,鲍沈公路直接惠及了鲍家以里16个行政村。

在此之前,出入郭村源里的是一条土路山路。出村入庄,盘山挂溪,路面狭小,是县里出了名的没交通源。最宽处路面是单车道那般宽,委实不堪担当新时期山乡交通重任,只是在那个肩挑、独轮手推车推的年代将就着起了路的作用。

建设新安江大坝的时候,建设用的木桩、岭后铁路用的轨道枕木源里每个大队都贡献过。源里各村男女劳力半夜就出发,点着火把,家伙都自带,是记工公的,村村出人出力,男女老少喊着号子干,阵仗真的声势浩大,走的也是鲍沈山路。

至今在郭村源还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叫“宁出三尺,不进一寸”。

这辛酸的口头禅说的是当地青年男女找对象,宁愿出来三个村庄找,而不愿进去一个村里寻,她们要的不是“三大件”,而是有一条平坦的路。就像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城里跑一样,这说明交通条件是多么的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鲍沈线写满了奋斗者的足迹。要想富,先修路。

公路自鲍家桥始,经郭村到沈畈村,全长14.33千米,宽约3.5米,全沙石路面,第一次冠名鲍沈公路。

此公路1980年8月由县交通局测绘队测设,前期工程鲍家至郭村8千米,由郭村公社承建,同年9月开工,12月完工,国家投资11.8万元。二期工程郭村至沈畈6.33千米,1981年12月开工,次年12月竣工;由郭村公社和沈畈公社共同承建;国家投资3.25万元,社队自筹资金0.44万元,1983年1月22日正式通车。

鲍沈公路通车后,同时还配备了5名养路工人,其中郭村3人,沈畈2人,从1981年开始接养。

重修鲍沈线

早期的乡村公路沙石路面,尘土飞扬路基地洼,且坎坷不平,每逢雨雪天气,道路处处积水、泥泞不堪,严重阻碍了山区农副产品的输出和生产资料的运入。

为改变这种路况,1999年政府实施了鲍沈公路沙改油工程。当年完成鲍沈8千米,2000年完成6千米,3条22千米全部铺上了沥青路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乡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家庭开上小车的明显增多,宽窄不一的鲍沈公路远远地落在时代发展的步伐后面,逢年过节,堵车现象时有发生,乡亲们都迫切要求对鲍沈公路进行拓宽改造。

经过县委县政府多方努力,鲍沈公路改造提升被列入我县交通“十三五”公路规划项目实施类计划,路线全长14.5千米,总投资约2.9亿元。

2017年启动了一期建设即鲍家至银峰段改建工程,投资4850万元,2017年完成4.0千米,2018年完成剩余的1.78千米。

二期工程也已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起点接一期终点,起点桩号K4+000,终点位于鲍沈公路端坡村处,路线全长约1.78千米,新建桥梁1座,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221.22万元,工期6个月,计划于2018年底完工。

鲍沈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县交投集团将以“六大攻坚战”为抓手,倒排时间,倒逼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按期完工。

山乡巨变要属路,值得一说,鲍沈公路银峰村段,该段环银峰溪(按民风民俗称)新建,既高端又便捷,是十足的亮点工程之一。

回想老年份的这条路,就会想起明朝释函可写的诗《山路》:“山下溪横截行路,半冰半水马不渡。山人难见声难闻,日暮微钟出白云。”

文化与路,文化与乡村,文化与你我,从不隔阂。郁川溪哺的郭村源里,在康庄工程鲍沈公路两侧,文化与郁川溪同在,和康庄工程鲍沈公路同在。

鲍沈公路沿线风景秀丽,历史遗存甚多;郭村源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我们不妨沿着新鲍沈线去看看,去体验一下千年文化的浸润。

山乡人文叙不尽,康庄道有鲍沈路。期待鲍沈公路全线贯通,更愿淳安更加美好,绿水青山飞出金凤凰。

主办 |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 佘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180元1公斤的天价芹菜你敢吃?
【贵州安顺】鲍家屯六百余年明风依旧
鲍家屯
《少林小子》
老竹岭上的鲍家老屋【露营之四】
歙县:棠樾古村,只看牌坊群和鲍家花园等于辜负这座古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