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婚”之殇:诺贝尔文学大师罗素滥情的报复-知音-女性资讯

   伯特兰·罗素勋爵,出身贵族家庭,博学古今,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对于人类价值的追寻为世界所推崇,这便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来不乏猎奇的故事,以至于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更是被世人讥笑为“会追求每一个穿裙子的女人”。他第四次结婚时已经80岁高龄,1970年2月2日,怀着对这个世界深切、复杂的情感,98岁的罗素在威尔士的家中与世长辞,死前他写下遗书,感叹此生唯有对爱情的渴望做到了完美!
  近日,罗素的女儿凯塞林·泰的著作《我的父亲罗素》再版。书中揭秘了罗素与不同的女人的交往细节,而其中,罗素的第三任妻子牛津才女皮特·斯彭斯的悲惨境遇让人唏嘘——
  一见钟情
  1930年秋,58岁的罗素在牛津大学的哲学课堂上,走进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学生。玫瑰色的嘴唇性感而神秘,让人忍不住有想吻的冲动。这个有着天使面容的女孩一下子就攫住了罗素的心。哲学课素来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漂亮的女孩子们似乎更是与这两个字无缘,这个女孩如此特别,让罗素一下子提足了兴趣。
  下课时,女孩却早已悄然离开了课堂。罗素懊悔万分,他忘记了打听女孩的姓名和居所。一连几天,罗素都提不起精神。而此时,罗素的第二任妻子多拉·布莱克却对罗素日益不满。多拉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认为罗素应该更多地承担家庭责任,而不是以学术为借口整日混迹在女人堆中。她时常抱怨,一双儿女无人管教,已经沾染上不好的社会习气。她不止一次地提议,要让自己的远房亲戚来照管两个孩子的教育。这遭到了罗素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多拉在变着法子找人监视他。
  然而,固执的多拉却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她执意带回了她远房侄女,而罗素看到她的第一眼,瞬间有种被电流击遍全身的感觉。原来,这就是罗素朝思暮想的美人。他相信,一定是上天听到了他内心真切的召唤,把缘分送到了他的身边。“罗素,这就是我时常跟你提起的皮特·斯彭斯,牛津大学文学系的高才生,她需要做家教老师补贴学费,以后就由她来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多拉介绍道,皮特略有些害羞地垂下眼帘,罗素久久地沉醉在其中,不能自拔。
  这下,多拉放心地到德国去做交流访问了。年届六旬的罗素,仿佛一下子恢复了青春的激情,在与皮特相处的时光里,寻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他使出浑身解数,极力取悦着这个如诗一般美妙的女子。有时,他偷偷在皮特的帽子上插一支鲜艳夺目的蓝孔雀羽毛,有时在皮特的大衣内侧口袋别上一枝娇嫩欲滴的红玫瑰。罗素如孩子般稚嫩而直接的举动,一点点瓦解了皮特的内心防线。而罗素的才华四溢,更是让皮特钦慕不已。没过多久,皮特就投入了罗素的怀抱,她完全无力抵抗罗素强烈的攻势,尽管她早在来牛津之前就听闻了罗素风流成性的流言。
  每晚,当辅导完孩子们的功课,哄孩子们上床睡觉后,罗素迫不及待地与皮特,疯狂扭抱在一起,卧室、书房、浴室、厨房,无不是他们恣意寻欢的身影。他深深痴迷,并这样描述:“我们突然听到街上传来一阵野兽般的狂欢声。我们从床上滚到地上,我仿佛看见一艘齐柏林飞艇跌落在火焰中……”
  然而,好景不长,多拉的出国访问即将结束,很快就要回家了。罗素是个风流浪子,对于女人的追逐和爱情的追逐是他永远不会厌倦的游戏。虽然他深深痴情于皮特如花的容颜、娇嫩的身躯,享受着与她狂欢时的美妙体验,但妻子多拉却是他精神世界难得的知音,他们在“恋爱自由”和“开放式婚姻”上持有相似的观点。
  罗素的迟疑与犹豫让皮特如梦初醒,皮特伤心欲绝地夺门而逃。失去了皮特,罗素整日魂不守舍。他控制不住疯狂的想念,再次找到皮特,跪下求她原谅,并深情向皮特许诺:只有你才是我唯一真心爱的女人,我一定会离开多拉,与你厮守一生。
  皮特相信了。这次和好如初,让两人的爱意迸发得更为激烈。为了方便偷情,罗素甚至雇皮特为私人助教。夜晚,人们看见罗素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以为他还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学术,其实,他却与情人在享受着偷尝禁果的欢愉。
  这期间,罗素一面极尽狂欢,一面灵感源源不断。在皮特全身心的辅佐下,罗素完成了著作《西方哲学史》,这后来成为了美国大学生的基础教材。
  出轨协议
  尽管两人感情甜蜜,如胶似漆,但皮特依然无比渴望着嫁给罗素,然而,仍然迟迟不见罗素离婚的动静。皮特决定,她不能再这么被动地等待了。
  这时,一桩丑闻让皮特以为看见了希望,多拉与一个美国记者偷情。英国的报纸大肆渲染这桩丑闻,皮特如获至宝,得意洋洋地将报纸扔在罗素的桌上。然而,令皮特失望的是,罗素一点也不惊讶,而且也丝毫不感到难过。这太不可思议了。罗素竟然能够容忍妻子的偷情。追问了许久,罗素才吞吞吐吐地道出了实情,这让皮特大吃一惊。
  原来,罗素早就知道多拉的这一婚外情。早在结婚伊始,两人便签订了一份允许双方有婚外情的协议,这份协议至今仍保留在罗素纪念博物馆,以佐证他对婚姻自由的思想。他们觉得,性只是获取快乐的一种方式,与婚姻的责任无关。尽管如此,出于女人的本性,多拉始终无法忍受罗素的风流。为了报复,多拉与一个美国记者发生了婚外情,以此获得心灵平衡。尽管夫妻双方都有着自己的情人,但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对于婚姻离合两人缄口不言。
  这个事实让皮特接近崩溃。虽然罗素口口声声说:爱情与婚姻是两码事,他只爱皮特。但高傲的皮特却不乐意委屈地永远只做一个第三者。心力交瘁的她使出最后一个撒手锏,如果罗素还不愿意离婚,那么皮特将很快嫁为人妻。
  倔强的皮特果然说到做到,不久,学校便传出皮特与牛津大学学生会主席亨利的订婚消息,这让罗素猝不及防。比起与妻子无爱的婚姻,此时,罗素情感的天平显然倾向了皮特这一边。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对皮特强烈的征服欲,压得罗素仿佛要窒息了一般。当罗素最终决定离婚时,皮特毫不犹豫地投入了他的怀抱。
  这段疯狂的师生恋震惊了所有人,包括多拉。终于,她知道再也无法挽回罗素了,很平静地签署了离婚协议。在搬离罗素的住所前,多拉与皮特相遇,她讥讽道:“你以为你的下场会比我好一点吗?”这番话在皮特听来,无非是失宠之人的忌妒之语,皮特骄傲地扬起嘴角:只怪你没本事拴住罗素的心。
  一生情殇
  1936年,罗素的第三次婚礼在莱茵河畔举行。夕阳西下,夜幕升起,当祝福的人群渐渐散去,皮特挽着罗素的手,在河畔漫步。熠熠星空下,微风吹拂着他们幸福的脸庞,河浪打湿了他们裸露的双脚,沾湿了他们的衣襟,他们情不自禁地拥吻起来。皮特极尽女人的温柔和乖巧,而罗素满足的呼吸,仿佛要把她的心融化了,两人惬意地享受这一个只属于彼此的夜晚。
  此时的皮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妻子。她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与罗素出双入对,拥有尊贵的地位,享有众人的敬仰。她无比珍视这段婚姻,然而又担心步多拉之后尘,因此对罗素管束得十分严格。
  然而,让她始料不及的是,皮特绑得越紧,罗素就越想逃离。终于,有一天,罗素拿出了一张协议:“我追求完美的爱情,它应当允许我们有自由的空间。我履行诺言给了你名分,你需要给我自由,所以,我们要签一个自由协议。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你的爱。”这份所谓的“自由协议”,其实与“婚外情”协议如出一辙,皮特感觉被从头泼了一盆冷水。她愤怒地将这份协议撕得粉碎,“我可不是多拉,想用这份协议作为出轨的挡箭牌,绝不可能!”
  从此,皮特愈发束缚罗素的行动。她要求罗素每晚10点前必须到家,如果晚回来一点,皮特会上上下下把罗素嗅个遍,看有没有女人的味道。她还时常翻看罗素的钱包、衣服,看有没有女人的东西。如果罗素受邀出访,她一定要搞清楚,有没有女人同行,如果有,皮特便会在家里大哭大闹,不允许罗素参加。
  对于天性自由的罗素来说,这简直是对他人格和尊严的侮辱。他无法理解,原来可爱温柔、善解人意的皮特,如今却变成了泼妇一般,对他的自由、甚至是事业蛮横无理地干涉。婚姻的枷锁让罗素对皮特爱意全无,甚至徒增厌恶。这样的婚姻让他觉得毫无生趣,他更加渴望外面的世界。
  后来,罗素干脆懒得回家了,他已经烦透了。他的花心更是变本加厉,只要有机会,他便和每一个穿裙子的女人寻欢作乐,朋友、学生、家庭女仆、妓女甚至是街边卖花的寡妇。即使后来皮特为罗素生下一个儿子,也仍然无法挽回罗素的心。
  1949年,罗素根据自己的体验,著成了《婚姻与道德》。书中,他提倡“试婚”,认为两个不了解的人可以通过试婚,来判断彼此是否合适,否则鲁莽结婚很可能酿成悲剧。其实他正是在反观自己与皮特的婚姻得出的结论,暗示这段婚姻非常失败。与此同时,他在“出轨”和“婚前性爱”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这在保守的英国可谓惊世骇俗。超前的观点为他赢得了声誉,却也遭到了世人的唾弃,但他的文学成就依然是举世瞩目的。1950年,罗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巨大的声誉向他袭来,他与皮特更是越来越远了。
  皮特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她不明白,当她还在努力挽回的时候,罗素竟然在世人面前,全盘否定了她苦心经营的婚姻。她倾其所有,一心牵挂在罗素身上,为何罗素还是弃她不顾。对于罗素的愤恨让她精神抑郁,后来演变为严重的抑郁症。甚至稍有不适,她便打骂自己的儿子,把家里砸得七零八碎,以此来获得罗素的注意力。她的苦苦哀求、她的歇斯底里、她的疯狂索取,在罗素看来,不过是个疯女人的最后挣扎。罗素与她简直像陌路人一样。在又一次发现罗素竟然和自己的妹妹琳达求欢后,皮特再也无法忍受了,这个婚姻终于走向了尽头,她抓起罗素早就准备好的离婚协议,草草签了名。
  1952年,他们离了婚。为了折磨罗素,皮特不允许儿子康拉德和罗素见面,并要求他们断绝父子关系。这遭到了康拉德的强烈反对。康拉德固执地说,你有选择不做他妻子的权利,但是没有剥夺我做他儿子的权利。你不能把你的痛苦强加于我。在又一次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康拉德摔门而出,再也没有回来。
  病恨交加的皮特,尽管已经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却仍然忍不住在报上阅读着罗素的各种花边新闻。她一边历数那些放荡的女人,一边诅咒着罗素。她不明白,为何她痴情执着专一的爱,却换回这样一个悲惨的结果,甚至被自己的儿子抛弃。
  没过多久,皮特就在愤恨和孤独中离开了人世,在她的枕边,还放着那本《西方哲学史》,书的扉页上有一行字,因为反复摩被梭,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依然可以辨认,那是罗素的笔迹:献给我此生唯一深爱的皮特。
  作者:三三 编辑/张小婧
   转自《知音海外版》2013第22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分享和转载,让更多的人受益和欣赏!
  
  谢谢您的善意和支持!
  回复“订”,可以特惠8折订阅《知音》。
  回复1,可以查阅所有文章的目录;回复日期,如3月9日,可以查看当天发的所有文章。也可以通过菜单的频道和栏目查看每一篇文章。
  回复“征婚”或“交友”,免费获得线下一对一贵宾服务,为您量身推荐适合的同城异性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性】罗素在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洞察人性极深的一篇文章……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反戰民謠《答案在風中飄蕩》皮特、保羅和瑪麗
皮特与朱莉离婚,为何引起媒体大众一片唏嘘?
藏书文摘|《婚姻革命》伯特兰·罗素著(1988年版)
结婚,离婚,再结婚,复婚,闪婚,试婚
【西方渣男No.04·罗素】一只长寿的英国小泰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