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雪樵的书法
userphoto

2022.12.02 甘肃

关注
王雪樵行书  张问陶《上范摄生夫子》轴

王雪樵隶书《学于乐夫》七言联

王雪樵幼而好学,天资聪颖,十二岁即为神木凯歌楼题榜书匾而得书名。十九岁入北京法政大学攻读法学专业,期间广涉书事,于书肆坊间搜集碑帖,每得之而心摹手追,未能间断,为其书法艺术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底基。并常出入于神木人裴宜丞大家之室,结识林琴南、袁伯玉诸名流,博见多闻之际胸次眼界大开。1919年,先生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又得荐而识陕西省省长李根源,任省政府秘书。于是,大漠之子成为古都的主人,进入中国文化的首善区,如鱼之得水矣。此之时,王雪樵常徜徉于书肆碑林,广泛收搜名迹善本,得书法拓本逾千册,又得与书法名宿于右任相识,且广交同好。这一时期,王雪樵得一时之利,广积博纳,遂使其书法在生成发育中得之阳光雨露的滋润而丰富营养,已然芃芃发速之势。
王雪樵行书《已办细堕》七言联

王雪樵行书《学苏与燕》七言联

1922年先生随李根源入京,一年后因倦于官场而归隐家园,其时才二十九岁。归乡于一个文人来说,不啻为又一种选择。而他身上的文化责任则是自己自觉地扛在肩上的。他选择了当神木大学堂堂长,即小学校长。开设新课如数学、史、自然(格致)、体操,把现代教育引入高原塞上。为传承中华文化,他为学生增设书法课,把书写的技能和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中国科举制度被废除是1905年,“五四”运动倡导新文化是1919年。当时在偏远的边塞地区能奋起与旧学究进行抗争而传播新知、传承优雅的书法艺术,既需要远见卓识,也需要坚定斗志。从民间至今流传的以王雪樵为主导的“天足会”的故事来看,那种陈教陋习的沿袭也为王雪樵所提倡的新思想不相见容。在这种文化情景中,王雪樵所传承、传播、鼓动的思想意识精神形态无疑是与他的崇高的人文情怀相生发、相激荡的。今天,一百年以后的我们如果反观,怎能不感佩王雪樵的这种文化自觉和高尚情怀呢?

王雪樵篆书临《峿台铭》

从目前数经浩劫而传留下来的作品来看,王雪樵早年在篆、隶、北碑上是下过功夫的。如临唐代瞿令问篆书《峿台铭》,汉代隶书名碑如《衡方碑》《郑固碑》《史晨碑》《曹全碑》,介于楷隶之间的南北朝时期《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等。

王雪樵隶书临《衡方碑》

 王雪樵隶书集《郑固碑》联

王雪樵隶书临《史晨碑》

王雪樵隶书临《曹全碑》
王雪樵隶书临《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

从书法专业的角度看,一个成长中的书法家其审美选择的形成与时代风气是分不开的。在王雪樵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末民初风云变幻的时候,而于书法而言,其审美风尚则沿袭了清季碑学大兴的余脉。在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我们来观照王雪樵的书法,就能够找到历史经纬了。
作为与于右任同时代的书法家,王雪樵在1930年至1932年期间,正是他苦心孤诣致心力于书法修炼的岁月。他曾在古佛洞、关帝庙等处隐居,一边调养身体,一边研习书道。他曾在自用的砚台刻下如此铭文:“砚系袁君伯玉所赠,余浸淫秦汉六朝碑碣,垂二十年矣,此石有劳焉。”这不只是一个书家刻苦用功的自我言说,也向世人透射出巨量信息。比如他对秦汉六朝碑碣的钟情,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当时的审美向度以及时代风气。证之以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读到二十九岁以后居隐故乡潜心书艺的王雪樵,一个不受时世限制的形象立马就在人们面前鲜活了起来。
王雪樵自用砚台

王雪樵的书风是多彩多姿的。他长于行草,兼擅篆隶,所谓“一花五叶,各自馨香”。从篆隶入手,探求汉字本原,是把学问落实在书写中。观他的篆隶作品,无论取法、笔墨以及格调气象,始终透射出一种静气,安详平和,从容不迫。他同时又把秦汉碑铭中的古雅质朴、沉静浑穆落实到行草书的笔墨书写之中,一以贯之,始终如一。早些时候,他所书的榜书匾额如“飞云洞”,笔力刚健,气象正大。如“积乃楚珍”,气机浑圆,沉着温润。如“树德务滋”,方正敦厚,气聚神凝。这些足见他的笔性与笔力,而他写的《孙岳碑志》虽则不出《张猛龙》,但字势奔放,笔力清俊,笔法上方圆并用,章法上能在行与行相对疏朗和结字相对茂密间,形成对比,整体浑然天成,格调统一。但这一时期的作品个性化标志并不明确,说明也还只是他书法成长的一个时期。

王雪樵楷书《飞云洞》题额

王雪樵楷书《树德务滋》匾额

王雪樵楷书《积乃楚珍》匾额

王雪樵楷书《孙岳碑志》

事实上,王雪樵在游历北京、太原、南京、西安、杭州以及五台山等名城古刹之后,他的视野之开阔,理念之坚定,功夫砥砺之勤奋,使其代表作品的艺术水平,均不逊于当时的任何一位书法名家。(于申江赠王荫芝《刻画风骨》七言联、书中堂《礼器碑》)

王雪樵行书《刻画风骨》七言联

王雪樵隶书临《礼器碑》
王雪樵隶书《重修古佛洞碑记》

以1932年《重修古佛洞碑记》(图十五)为例,这是一篇由王雪樵撰文、书丹并篆额的代表作。通篇观之,洋洋洒洒五百余字,以隶书为之,整体变化多端而又完整统一。他的隶书不从唐人学,但自然伸缩,随形收放,肥瘦得宜的高古风貌,打破了唐人隶书整齐划一的习气,其用字高古,偶参篆法,如“以”“夏”等字,古朴典雅。其结字沉稳,变化有方。如“黝”字的右边部分,上下参差,活泼可爱。章法上虽受碑刻整体要求的限制,字体呈偏势,字与字之间稍空,给人以疏朗之感。而行与行之间则相对较密,但字字不相颉颃,互相让揖。从单字个体来说,主笔与副笔之间,长与短、粗与细、直与曲、松与紧、轻与重、疏与密、点与波、方与圆等等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处理得从容不迫,不矫情造作,不激不厉,温雅纯朴。仅从深得汉隶神髓而不落唐隶窠臼到从容雅致、气格不凡这一点来说,这件作品在清以降的隶书书写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王雪樵建立了自己的风范与高度。再从这篇记中可以想见王雪樵的文字功力,其文采斐然,行文洒落,堪称佳作。再者,这篇记文从语言到文字书写,都标志着一个书法家的成熟,也为后世留下了一道文化风景。钟明善称其“诉诸金石之后,倘置之《华山》《史晨》之间亦毫无逊色”,堪为的论,并不为过。

王雪樵浸淫六朝,于北碑用功最勤,着力尤多。如《张猛龙》的险绝峻逸,浑穆雍容,如《张黑女》的外宽内紧,笔势洒脱;如《石门铭》的欹侧多变,跌岩雄浑;如《泰山金刚经》的体兼隶楷,安静简穆,王雪樵都将其纳为己法,不拘一格,涵化统摄于自家风范之中,形成了点画峻朗、方圆互生、骨气洞达、雄深峻丽的“雪樵体”,独秀于塞上,而成就了近现代书法史上的“这一个”!

王雪樵行书《簾云槛露》七言联

在我看来,王雪樵过人之处在于他全然赓续了《张猛龙》的审美精神,创造性地将楷书之法巧妙地运用于行书创作。其代表作品如《帘云槛露》《赠鹏九录南海论书绝句》等。尤以书于1937年即王雪樵去世前两年的四条屏《录张船山诗》最为上,堪称精品。

王雪樵行书《赠鹏九录南海论书绝句》

王雪樵行书《青冢河畔》

此作每屏两行,行距宽而字距密,章法上黑白对比强烈,虚实相生相成。字法以行楷为主,杂糅篆、隶草,如“苦、买、贵、也、青、春、空、君、爱、山等”,结字宽绰端严,行笔顺势而为,干练爽利,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所谓“八面出锋,痛快淋漓”矣。先生下笔肯定,笔势飞动,凝重中不乏精巧,飞扬中并不偏薄。从神采上看,正所谓“遒媚为上,外加浑深,不坠佻靡”之谓也。解析这件作品给人的启示有三点:其一,临古的目的是创造自己。有的人,踵随古人脚印,亦步亦趋。有的人,借古出新,写出自己的面目。有的人,则超越前者,另辟蹊径。雪樵先生就属于后一类。其二,欲成大家者,借鉴古人是必须的,但须得下化合统摄、涵化生成的功夫。从王雪樵不同时期的创作中,可以窥见其中端倪,说明他是理性选择的。其三,格物致知,融会贯通是书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看家本领。先生从临摹出发,至自由创作,经历了几十年的砥砺琢磨,从而臻达由本在到自在再到自由的全过程。所以,他四十岁以后的创作已然进入到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境界,惜天不悯人,王雪樵盛年离世,可谓赍志而殁,加之世事沧桑,王雪樵在成熟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为历史留下了巨大遗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今天对王雪樵的评价。

王雪樵行书《世态道原》五言联
王雪樵隶书《种树拥书》七言联

王雪樵篆书《亭台溪山》七言联
王雪樵楷书《倚南审容》六言联
王雪樵行书《倪迂米老》七言联

王雪樵行书《林间石上》七言联


王雪樵行书张问陶《代启答毕秋帆先生并上近诗一卷》轴
王雪樵行书《远师长揖》五言联


王雪樵行书张问陶《佛前饮酒浩然有得》四条屏

王雪樵行书 王维《酌酒与裴迪》四条屏

王雪樵隶书《武祠尧典》五言联

王雪樵(1894—1939),神木县城人,名光荫,字雪樵,号雪山樵夫、慕陶馆主、一苇居士等,肄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陕西省长李根源秘书、府谷县麻地沟县丞等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空问答
书法史略(三):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米芾行书《吴江垂虹亭诗帖》高清欣赏
魏晋书法
名家匾额书法:苍山寒云书室、藏碑室、听涛室、兰馥室……欣赏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