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普义:书法笔力
userphoto

2023.03.12 甘肃

关注

书法属于艺术,也属科学。

中国书法历经三千多年的锤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成为非常成熟的一种艺术。

艺术追求的是“美”,科学追求的是“理”。科学与艺术虽属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但其间的共同与互通还是非常明显的。

书法虽然重在艺术表现,但书法中的技法也一直是书法家处心积虑的问题。探索、研究、揭示书法的内在规律,努力使人们消除认识上的模糊性,这正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所以说书法也属科学,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论证:

(一)书法有规律可循

书法的规律性

自然界中或社会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书法也不例外。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一一揭示出来,探讨其中的内在联系,把看起来是骄纵自由的东西综合概括、阐明道理,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书法理论对于书法实践的重要性古人十分清楚,书法大家得益于理论指导的例子很多。蔡邕(字伯喈)“入嵩山学书,于石室内得素书,八角垂芒,颇似篆焉,写李斯并史籀等用笔势,喈得之,不餐三日,唯大叫欢喜,若对千人。喈因学之,三年,便妙得其理,用笔颇异当代,善书者咸异焉”。

钟繇在曹操府上见到韦诞拥有蔡邕笔法,苦求不得,“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曹操用五灵丹把钟繇救活了。“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临死,乃从囊中取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书未终尽,后学其用笔……”大书法家竟然冒盗墓之恶名寻求理论,足见理论之珍贵。

有人可能会说,只要下大功夫练字,不管理论,一样能把字写好,这种论点不正确。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作为一位书法家,刻苦练习与理论探索同样重要。书法家不要故步自封,孤芳自赏,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自我陶醉,应当拓宽知识面,向未知领域进军。很难理解,有哪位热爱书法的书法家会对书法理论不感兴趣。

其实古人一直在做着书法规律的探索和书写经验的总结。顾名思义,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则,就是规律。

在执笔方面,有“拨镫法”“双钩”“单钩”等;在运笔方面,有“永字八法”等;在结字方面,有“三十六法”“八十四法”“九十二法”等。这些都是书法家概括出来的规律性东西。

但是,古代的书法理论多局限于书法家个人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释,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任何理论都有其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离开一定的条件则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古人概括的东西,我们往往不了解他所处的具体条件,这就是我们把古人的书法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所遇到的困难。所以直到如今,一个完整的书法理论还没有真正形成。书法理论落后于书法实践。

书法技艺的提高有赖于书法理论的提高,书法科学的发展对于书法艺术的繁荣是至关重要的,书法科学应当是当代书法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书法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书法的系统性

自然界的事物不是杂乱无章、孤立存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有序的,比如我们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可以看到物质的有序现象。书法也是有序的,几千年来书法家们从不同的侧面研讨书法,这些研究大体上能反映出系统性,能给我们勾勒出这个系统的大致轮廓,诸如:

书法技法(笔法、笔力、笔势……)

书法史学(字体演化、流派传承……)

书法美学(书法赏析、书法心理……)

书法工具(纸、笔、墨、砚……)

书法运作(书法教育、书法应用、书法收藏……)构建书法体系,有助于将书法所囊括的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分科讨论远胜于泛泛而谈,能把问题引向深入。

例如:

书法技法包括笔法、笔力、笔势等内容。

还可以再细分,笔法包括执笔、运笔、收笔等项;

笔势包括笔画、结字、布白等项。对每一项内容还可以再细分。

在篆、隶、楷、行、草五体技法中也可再细分,楷体技法可以分大、中、小楷技法,比如大楷技法可以分不同流派;

欧、颜、柳、赵等大楷技法,还可以再细分下去。

所以说书法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钱学森特别强调系统工程的重要性,他关于思维科学的考虑就是首先从架构理论体系着眼的。

建立书法体系,还有助于我们避免孤立地看问题。

任何关于书法的分析研究都是为这个大系统做添砖加瓦的工作。

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自觉地置于这个系统中,找到其在系统中的位置。

这样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清局部。

在众多的书法教程中,我们尚看不到完整的书法体系架构,这也应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书法在不断地创新

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书法几千年来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书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古人一生都与笔墨打交道,不像近代有了铅笔、钢笔、圆珠笔这些更为便捷的书写工具,现代更有了计算机等不用手写的工具。从实践的角度看,我们没有了古人写字的那个条件,所以今人应用毛笔写字的熟练程度远不如古人。古人在书法实践上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令人敬仰。

这并不是说,后人只能跟在古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因为唐太宗特别尊崇王羲之的书法,于是唐之后都把王羲之作为至圣先师,是我们的“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尊王的结果既

带来了书法的繁荣,也带来了书法的无奈。 如果一部书学史讲的都是书法家们某宗王(王羲之)、某宗李(李邕),某学颜(颜真卿)、某学柳(柳公权),根本看不到后来人向上攀登的痕迹,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这样讲述书学史没有多大意义,也不符合书学的实际情况。实际情况是,历代对于书法都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前进的。宋代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宋徽宗在书写技法上都有创新,他们的作品使人耳目一新。明代的书法家也有许多活泼清秀之作。到了清代,扬州八怪的书法技法别开生面,他们的作品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力。

学习前人,不能禁锢后人。把书圣视为不可逾越的高峰,不是科学的态度。科学上的发展都是后人借着前人的肩膀一步步向上攀登的。米芾可以说是敢于向前人叫板的第一人,他的矛头直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与颜、柳,说他们的书作是“丑怪恶札”。敢于向古人挑战,才有可能超越古人。米芾创造的“刷字”,雄壮挺拔,所以有人评论说米芾的字最有力度。在力度上米芾的字确实超过了前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没有发展,书法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将走入死胡同。

书法理论同样也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前进的,唐代孙过庭著《书谱》,宋代姜夔著《续书谱》,元代郑杓著《衍极》,到清代包世臣著《艺舟双楫》,都是努力探讨书法理论的重要成果。近几十年来,书法家们更是把书法理论的探讨向纵深推进。

但是,书法中未探索未深究的东西还有很多,后来人在理论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还很繁重,书法理论还需更大的发展,对待书法也应该有科学的发展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书法艺术无止境,书法科学无止境。

(四)笔力分析

古人虽然早已注意到了笔力的重要性,但对于笔力到底是什么并没有弄明白,对于笔力的文字表述相当抽象模糊。

笔力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笔力分析有益于书法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于笔法的理论研究和笔势的理论研究。

二是笔力分析有助于书写技艺的提高,正确使用作用力是书写中的关键,笔力分析或可有助于书写技艺上的创新。

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明书法具有科学的内涵。书法科学贯穿于整个书法活动之中,探讨书法科学就是展示书法的理性之美,在理论探讨中得到愉悦,林散之有一句名言:“谈艺,亦艺术享受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之作。在这些作品中,不但展现了博大的书法艺术,而且包含了精深的科技含量。一幅作品,不但闪烁着书法艺术光芒,而且承载着书写技艺信息。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能感受到它的笔画灵动,而且能追寻到怎样灵巧用笔。

2011年11月20日,在嘉德拍卖会上,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 3.08 亿元人民币成交。这充分反映了古代书法艺术品的收藏价值,而它的科学价值--无法估量。古代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瑞林原创报告文学:时代楷模著名书法家张伯荣先生第六章
中锋、逆锋、侧锋同创笔力辉煌——张伯荣专著《中国书法笔力分析》研讨会在京举办
书法品评窥见 ( 张森 )
【艺海拾贝】技法—审美—风格表达
书法中笔力与技法关系如何,怎样用笔才算用力?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书法人练习书法的最好技法指导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