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投稿创作过程及体会
userphoto

2023.05.04 甘肃

关注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

■李胜波

李胜波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入展作品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中,我的草书作品《松雪斋题跋选录》入展。从征稿启事发布,到着手准备作品,再到入展,中间经历了很多。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的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并谈一谈参加国展的一些体会。

一、认真分析征稿启事,
解读网络上关于征稿启事的推文

每次见到国展征稿,各种公众号消息满天飞,浏览量数万次,不免让人胆战心惊——万人过独木桥,避免不了一场“恶战”。过两天便平淡下来,时间又过了很久,截稿日期便要到了,心中犹豫要不要参加。我多次以楷书入展,行书入展一次,草书自感缺乏天赋,因此也拿不定主意。截稿前一周,我翻看了许多关于征稿启事的推文,这些公众号做得很用心,重点勾画得清清楚楚,并解释得明明白白……为我指出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容易忽略的细节。至于具体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二、创作准备

1.确定书写形式

本次国展只能投一件作品,最后决定投一件小字草书条幅。对于我而言,书体选择很简单,首先排除大字,草书写大字有难度,而且国展大字草书高手众多,果断放弃,便确定了小字(字径1—4cm)。其实在最终风格选定上还是犹豫了许久,我的一个大致思考:前几年参加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尝试用白蕉风格,我也翻阅了多个国展作品集,发现取法白蕉的基本都是行书,其草书鲜有人写,因此我决定用白蕉的草书作为根基,加了一些《书谱》的元素在里面。其实我对于草书的学习比较欠缺,不过从选定书写风格那一刻,自信似乎增加了许多。

2.确定纸张

最近几年各式各样的纸屯了不少,不过更多是写楷书的。对于这次草书展,一开始并没有想参加,所以也没有特意去准备。花了半天的时间,用毛边纸临摹白蕉帖里的草书单字,截稿前两天便着手写,用蜡染、熟绢、宣纸、纯手工毛边、民国老纸……始终找不到书写状态,打算放弃,最后看到纸堆里有一张写过大字已经废弃的八尺鎏金笺(纸虽贵,却是我一直不太喜欢的纸),便将没有写的部分裁剪下来,长248cm,宽17cm,还好,符合征稿要求,以前老师玩笑似的说过:参加书法展就像选美大赛,高度一定要够。最后打算就写这么一条,就写这一遍。

3.确定内容

之前听别人说投稿不要写太熟悉的内容,比如《兰亭集序》《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所以我也自觉避开,不去给评委和自己添堵。如今国展中明确提出一个要求,提倡自撰文,在评审过程中,自撰文作者的作品在同等艺术水平下会优先入展。这一项对于我而言,别提有多难,想也不敢想,还是老老实实写一些书论。其实参加这么多次展览,写“书论”“画论”一类长长短短的文章,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实惠。此次选择了《松雪斋题跋》,选录其中的一部分。

4.其他准备

时常有人会问我用什么墨,我其实用的墨一般,红星是常客,也极少去磨墨,一般磨完就不想再动笔了。笔,选用出锋2.8cm 的兼毫,也是近3年来一直用的笔,笔肚饱满蓄墨,笔尖锋利有弹性即可。

李胜波 全国第五届草书展入展作品 局部
三、形式选择

其实形式的选择源于纸张,现在展览上的作品形式太多太多,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不如大胆一点,用248cm×17cm的小单条参展,也许有意外收获。

四、作品快递

作品完成后,按征稿启事要求准备好相关资料:作品、投稿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书写版本权威复印件、作品释文复印件、退稿汇款单复印件(退稿才需要)等。为了保护作品,我常常用PVC管封装,然后顺丰寄出,确保作品顺利参评。

以上是我五届草书展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每一次投展都是一次历练,我以为不管结果如何,希望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认真对待。

五、作品创作反思

2023年1月10日,全国第五届草书展在上海展出,各种公众号也展示了入展作品,随之我找到自己的入展作品,此处作一个简单的作品创作反思。

书写作品前,我一直在毛边纸上练习,最主要是找书写的感觉,匆匆上午过去,下午便直接书写在作品纸上去了。作品纸很窄,所以只写了五列,一个小时左右完成。写的时候尽可能用白蕉的风格,期待写出萧散的感觉,去掉很多尖的表达,以追求拙,其间用《书谱》调节,表达空灵之感。我认为此件作品有几个亮点:1.形式简单大方,17cm一条干净利落,无染色拼接痕迹;2.书写节奏有变化,以断为主,偶尔连带,通篇有层次;3.章法较为自然,以实为主,夹杂一些虚、淡的元素,整体不拥挤,也不会单薄;4.借鉴楷书创作的方法,我在作品中有意识去表现不同的感觉,细腻的、漂亮的东西我一直比较喜欢,但这次我加入了一些看起来“呆笨”的字,实则为了表现拙味,在小篇幅中表现更丰富的元素;5.看了众多入展作品的分析文章,同质化现象严重,我的作品可能在此处也加了分;6.由于我的疏忽,书写时漏了字,我也没有太在意,正文结束后用晋唐风格小楷补在结尾,可能反而给作品增加了亮点。

虽然作品入展,得到评委的认同,但看了这么多优秀作品,自身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拙作更多还停留在技法层面,草书体现的“草情”未能很好地表达,个人阅历学识、素质修养不过关,参加多次国展,一次自作文也没有,也很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楷书展、草书展必看】最新国展征稿启事解读
全国五届草书展来了,草书创作投稿技巧都在这里
第一届全国草书展
国展投稿不懂,怎么办?获奖书家经验大分享......
征稿启事
国展聚焦 | 谢海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